方格精選

釀影評|鬼是願望──《我想結束這一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查理.考夫曼 2002 年編劇作品《神經殺手》(Confessions of a Dangerous Mind),改編自一名電視製作人恰克.貝瑞的傳記,此人宣稱他曾是中情局特務,過著情報員出任務和電視人的雙重人生──這到底是真的,還是一場龐大的妄想,沒有人能確定,但對這部電影來說,這恰恰是最不重要的。

因為你的妄想就是你人生的一部份,甚至是你人生的全部。

假裝是這個世界的一部份,但卻秘密地、用力地活在只有自己才看得到的宇宙,這種層疊的錯亂,這種假裝過著一個生活(哪邊才是假裝的?)然後慢慢迷惑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這一生所為為何,的日日增長的迷惘和自憎,無法不是創作者生存焦慮的最核心。

raw-image

查理.考夫曼。從第一部他的編劇作品起守候著,直到幕前幕後都是瘋狂計畫的他且親自執導的《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雪崩似的評論和票房後緊接著是多年的沉寂,中間每每傳來他要開拍某片卻無法前行。沒見他出現,卻早從他有限的作品感覺到他為自己預言的孤獨和悲傷。

作為影評人,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我是失望的;作為考夫曼的影迷、單方的心靈伴侶與創作者,等來了《我想結束這一切》,我接受,也願意看得更多──因為作品何必總是要被檢視優劣進退步,也因為在那個耽溺和狂亂裡有深刻的痛苦,而感覺著自己能理解的痛苦,亦是窩心的。

《我想結束這一切》煞有介事的故弄玄虛,全然是多餘的。把自己弄成不能被爆雷的電影,到底是何必?

raw-image

電影比據以改編的小說更陰鬱、更悚然,那是一段和女友在佳節返家拜訪父母的旅程,在這個與那個空間裡,時間怪異地跳躍又回流,每個人都快速切換在明朗和憂愁、亮麗和卑微、年輕和年老⋯⋯之間,時間形成一個向心的失控漩渦,真實與想像、願望與恐懼,交互沖刷,交互編織,直到確保真相徹底模糊──模糊了真相,就不會再有一個無法接受的清晰的真相。⋯⋯所有的角色、他們所有的模樣,都來自主角生命中各種念想。故事裡有很多人,故事裡只有一個人。你能在腦中炮製一切,但你終究只是寒愴又可悲到簡直可笑的、小小的、破爛的、被遺忘的一個人。

《我想結束這一切》真是鬼影幢幢,就像 Mike Flanagan 主創的影集《鬼入侵》這段話:「我從小就與鬼(ghost)共處,鬼是罪惡感,鬼是秘密,鬼是後悔與失敗,多數時候,鬼是願望(wishes)。」⋯⋯你許過多少願,你有過多少夢想,你就被多少鬼包圍。

電影中那些獨白、爭執和吶喊,俱令人膽寒,像是那一切已醞釀了全部歲月,此刻出現了終於的破口,黑色的血將由此淌流。

raw-image

那些悲傷和痛苦實在太直白而沉重了,成為了最 irony 的缺陷。可不是嗎?藝術的自持從來就是轉換,就是舉重若輕,可我不將《我想結束這一切》視為作者的憊懶失守,我將之視為那個痛苦再也無法忍受、無法轉換,甚至,沒什麼好轉換。反正,沒人在聽、沒人在看、沒人在乎。

同時,我想提也在同時發生的另一個故事,即是剛出版的韋勒貝克新書《血清素》,套用上面出現過的句式「作為評論者⋯⋯,作為書迷⋯⋯」,這亦是讓我驚恐又難過的作品。

韋勒貝克的作品總是有憤怒、不耐,卻間雜著銳利又神奇的幽默感,以及極端美麗而詩意的感傷,那讓一切成為迷迷濛濛的虛無。但《血清素》卻解消了那個虛無,非關情節,而是字裡行間各種狀態的比例感。這為什麼可怕,因為虛無原本是我們的最後一步,最後一個堡壘。要已上綱到如何的痛苦,才能瓦解虛無?

raw-image

同時讀《我想結束這一切》和《血清素》,真是覺得,到底還能怎樣欺騙自己這個人生值得一活?所有的建構都在佈局潰解,所有的洞見都在挖鑿深淵。

回到《神經殺手》吧,還記得電影怎麼結束的嗎?那個電視製作人想了個新花樣,找三個老人上節目,一起回顧此生,問自己離初初的理想有多遠,沒拿槍轟掉自己腦袋的人獲勝。

全文劇照:Netflix 提供
延伸閱讀:
韋勒貝克和伊吉帕普合作的電影《生存之道》

看更多專為影癡而生的好內容,就一起來支持【釀電影】吧!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由鬼才導演查理卡夫曼(Charlie Kaufman)所執導的《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2008) ,內容講述著劇作家凱登(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演)在人生中所面臨的各種掙扎和矛盾,成天擔憂著自己的生死病痛,拭目無睹家人的無奈。
Thumbnail
由鬼才導演查理卡夫曼(Charlie Kaufman)所執導的《紐約浮世繪》(Synecdoche, New York2008) ,內容講述著劇作家凱登(菲利普西摩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演)在人生中所面臨的各種掙扎和矛盾,成天擔憂著自己的生死病痛,拭目無睹家人的無奈。
Thumbnail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Thumbnail
楔子 類型電影的廣泛性,將其多發的創作概念,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操弄手法,與作品本身的意圖凝練在一塊。如電影不同於文學或劇場的表達形式而作為當代文化的共通語言—它的特殊之處,正是能夠在不同面向的整合概念中,將故事的實質意涵重新建立起影像空間的敘事觀點;尤其是在特定類型電影為主體的表徵中,更能夠觀察到此一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當孤獨成全了我們的所有 由Netflix 出品的作品:我想結束這一切,一如既往的Netflix 破題敘事道出劇目主旨,不過對於熟識的觀眾顯然不是好事,最好是新鮮、不一樣的故事概念;然而,電影的陳腔濫調:一語道破卻又似是而非的文字遊戲,卻也為老舊事物添上新意。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當孤獨成全了我們的所有 由Netflix 出品的作品:我想結束這一切,一如既往的Netflix 破題敘事道出劇目主旨,不過對於熟識的觀眾顯然不是好事,最好是新鮮、不一樣的故事概念;然而,電影的陳腔濫調:一語道破卻又似是而非的文字遊戲,卻也為老舊事物添上新意。
Thumbnail
基於對威權人格的厭惡,我很難說自己「喜歡」庫柏力克,但他創作中的某種矛盾,的確引我好奇。作為導演的他無情、理性、專制,自視甚高且愛冒險,執著於開拓新知,儼然是個陽剛形象滿格的將軍,眾人則自願追隨他,聽令行軍、打仗。但在他的作品裡,我又一再看見對威權和階級的警醒。
Thumbnail
基於對威權人格的厭惡,我很難說自己「喜歡」庫柏力克,但他創作中的某種矛盾,的確引我好奇。作為導演的他無情、理性、專制,自視甚高且愛冒險,執著於開拓新知,儼然是個陽剛形象滿格的將軍,眾人則自願追隨他,聽令行軍、打仗。但在他的作品裡,我又一再看見對威權和階級的警醒。
Thumbnail
2022上映的美國新黑色心理驚悚片,由『水底情深』、『羊男迷宮』的導演吉勒摩戴托羅執導,改編自威廉·林賽·格雷沙姆的1946年同名小說。由布萊德利庫柏、凱特布蘭琪、東妮克莉蒂、威廉達佛、魯妮瑪拉等人主演。 每一個部分都沒解釋得太多,卻也足以讓人明白。 「循環,一個惡性的循環」 「安慰就像麻藥。」
Thumbnail
2022上映的美國新黑色心理驚悚片,由『水底情深』、『羊男迷宮』的導演吉勒摩戴托羅執導,改編自威廉·林賽·格雷沙姆的1946年同名小說。由布萊德利庫柏、凱特布蘭琪、東妮克莉蒂、威廉達佛、魯妮瑪拉等人主演。 每一個部分都沒解釋得太多,卻也足以讓人明白。 「循環,一個惡性的循環」 「安慰就像麻藥。」
Thumbnail
其實人與人之間 就像是動畫一樣 對彼此都不過是一個個片段的認知 只是我們自己把它處理成線性 我們期待著下一個點 讓我們可以兩點成一線 只是有些人 再也沒有了下一個點 就如同再也沒了下一部電影
Thumbnail
其實人與人之間 就像是動畫一樣 對彼此都不過是一個個片段的認知 只是我們自己把它處理成線性 我們期待著下一個點 讓我們可以兩點成一線 只是有些人 再也沒有了下一個點 就如同再也沒了下一部電影
Thumbnail
貝拉塔爾的片反抗的對象,其實是根植於基督教精神,延伸出來的因著有「救世主」觀念而來的線性敘事。因此在貝拉塔爾的片中,是期待的落空,是承諾的失信,是等待的枉然,而在這種取消「結局」的前提下人物擺脫掉「敘事框架」的純粹物質狀態。
Thumbnail
貝拉塔爾的片反抗的對象,其實是根植於基督教精神,延伸出來的因著有「救世主」觀念而來的線性敘事。因此在貝拉塔爾的片中,是期待的落空,是承諾的失信,是等待的枉然,而在這種取消「結局」的前提下人物擺脫掉「敘事框架」的純粹物質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