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_05【自信摧毀之路】_丑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還記得到飯店面試那天,先是在會議廳由總經理面試將近一小時,隨後被帶到老闆辦公室面談,過程就像在聊天(當然我還是緊張得要命)。
他說「在飯店會遇到一些客人講台語,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會講,妳看起來好像也不會吼?」我自信滿滿地回答:「我在一個講台語的環境中長大,雖然沒有非常流利,但是溝通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於是我們自然而然轉換成台語對談。
大約談了一個小時後,老闆用桌機打了通電話,幾秒鐘後總經理又出現,把我領回原本的會議廳,接著便是告知錄取,洽談後續的報到事宜,從踏入飯店到離開花了近四個小時。因為我還要找租屋搬家等,所以一週後開始上班。
當時對老闆的第一印象是:感覺好像是個還算和藹可親的老人家。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就是個不經世事、不會看人的黃毛丫頭。這個老頭子根本離和藹可親這個詞八竿子打不著!
咳咳,不好意思,我太激動了。這不是重點,我們回到講台語這件事。我從小在學校講國語,在家跟爺爺奶奶講台語,跟爸媽則是國台語交雜著說。一直以來都覺得有些字詞用台語講更精準,有些情緒用台語表達更到味。大學時期同學來自各縣市,每個人的台語講法、腔調都有些差異,這引起我很大的興趣,經常和同學針對異同討論得津津有味。
對於台語的喜愛,就在飯店那兩年戛然而止。
還記得剛開始老闆每次用台語和我對談時,臉上總是掛著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進飯店大約一個月後,老闆把我叫進辦公室,「關心」一下我適不適應。因為他用台語問,我也以台語答。「關心」得差不多後,老闆好像一副再也憋不住笑意般笑著說:「妳知道妳講台語的腔調跟別人不一樣嗎?」我也見怪不怪地回答:「喔,我知道啊,我的台語有海口腔(註*)。」語音方落,老闆就放聲大笑說:「對啦,就是海口腔,妳的海口腔超重的。」
我的台語有海口腔這件事也是在大學時發現的,但每個地方腔調各異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所以當下我並未對老闆的大笑感到不悅,只認為自己的海口腔似乎讓一個老人家覺得很有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被拿來嘲弄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老闆很愛把人叫進辦公室,有兩種狀況,其一是問工作相關狀況,其二則是聚餐。前者有時是單獨進去,有時是和其他幾名同事一起。後者則人數較多,會移駕到後方另一個空間。
老闆國台語都會說,但不知是刻意還是習慣,只要我在場,他通常都講台語,可偏偏有些同事聽不太懂,老闆就會說「黑眼圈妳告訴誰誰誰我是什麼意思」,所以我經常得在席間替老闆與同事做「國台語翻譯」。
這樣的要求倒也沒有不合理之處,問題就在於,老闆總會要求我在大家面前講台語,然後當眾取笑我的海口腔,而老闆笑了,同事們也跟著笑,被嘲笑的我卻只能陪笑臉。
這時候真想下音樂,唱一句「啊~誰人會凍瞭解,做舞女的悲哀,暗暗流著目屎,也是格甲笑咳咳」。(唉我好老派)
老闆似乎把這種無聊當有趣,連聚餐時也經常以取笑我為樂,每每讓我覺得自己像個上演「海口腔表演秀」來取悅大家的小丑,引大家哄堂大笑是我的職責。
後來開始帶新人,有幾個在第一次參與這種「我專屬的台語表演秀」後一臉震驚,私底下問我不難受嗎?我也只能淺笑回應一句「習慣就好」。
指名、講台語、被笑、陪笑臉。一次又一次,台語,成了羞辱我的另一種方式。我漸漸以自己口中說出來的話語為恥,心裡漸生魔障,甚至說也說不好了。能不說,就不想說,不能不說,就說得結結巴巴,想自我修正,反而變得怪腔怪調,就顯得更滑稽可笑了。

離開飯店後,進入傳統產業的業務單位,無論是同事還是客戶,都免不了遇上必須以台語溝通的時候,每次開口講台語都會一陣心慌,掛完電話就汗流浹背。為了克服這心魔,每天下班後還要打開電視轉到台語新聞台或是看台語八點檔,坐在電視機前跟著唸,試圖讓自己的台語講得順一點,穩一點,心慌感少一些。
曾經以講台語為樂的我,萬沒想到竟有一天會如此懼怕面對它,居然還得耗費心神去克服。
簡直荒謬。
(註*)海口腔大約是分部在台灣西部沿海近河口的地區,而且每個地方的發音還存在著些微差異,共同點大概是帶有鼻音且強調較重。但這是外人聽起來的感受,從小聽、講到大的我很難察覺。第一次發現不同,是講到「雞」的話題,我聽得懂別人口中的「ㄍㄟ」,但別人聽不懂我說出的「ㄍㄨ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7會員
181內容數
1.以插圖搭配文字,分享個人的閱讀心得。 2.每月閱畢清單(盡量)無雷的短文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圈圈轉圈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便對投資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但如果有本業以外的收入誰會拒絕呢?雖然本人胸無大志,沒有賺大錢的野心,但是未雨綢繆,對未來的規劃還是要有的,畢竟總不能一輩子像倉鼠般在滾輪上跑個不停吧?即便我有那勞碌意願,身體可不見得願意配合呢。
在那個環境裡待久了,反覆接收著這類訊息,久而久之好像就被催眠似地覺得自己就是他口中那個樣子。
記得最熱衷的時期還會為了跳得更好而在家練習,抓妹妹一起玩,一頭綁在門把上,另一頭固定在椅子上,拉開一段距離,佈置就緒後,兩人便像羚羊似地瘋狂奔跑跳躍,玩得滿頭汗也絲毫不以為意,還很認真研究如何跳比較不會失敗。
那洗腦似的「你們差遠了」的貶低話語聽了一整年,就此讓鄉下孩子不如人的自卑感悄悄深種於心。
我的朋友很少,但,現在這種人際重量,剛剛好。
在書裡強烈感受到的,不是戰爭多殘酷,命運多悲慘,而是人在命運面前是多麼脆弱渺小,但走到窮途末路時仍可以發揮出多麼強大的韌性。正因為是這樣險峻的大環境與個人境遇,才更凸顯出人性的陰暗與光輝,相對也更能激發出隱於膽小怯懦底下的堅韌。
即便對投資一竅不通也不感興趣,但如果有本業以外的收入誰會拒絕呢?雖然本人胸無大志,沒有賺大錢的野心,但是未雨綢繆,對未來的規劃還是要有的,畢竟總不能一輩子像倉鼠般在滾輪上跑個不停吧?即便我有那勞碌意願,身體可不見得願意配合呢。
在那個環境裡待久了,反覆接收著這類訊息,久而久之好像就被催眠似地覺得自己就是他口中那個樣子。
記得最熱衷的時期還會為了跳得更好而在家練習,抓妹妹一起玩,一頭綁在門把上,另一頭固定在椅子上,拉開一段距離,佈置就緒後,兩人便像羚羊似地瘋狂奔跑跳躍,玩得滿頭汗也絲毫不以為意,還很認真研究如何跳比較不會失敗。
那洗腦似的「你們差遠了」的貶低話語聽了一整年,就此讓鄉下孩子不如人的自卑感悄悄深種於心。
我的朋友很少,但,現在這種人際重量,剛剛好。
在書裡強烈感受到的,不是戰爭多殘酷,命運多悲慘,而是人在命運面前是多麼脆弱渺小,但走到窮途末路時仍可以發揮出多麼強大的韌性。正因為是這樣險峻的大環境與個人境遇,才更凸顯出人性的陰暗與光輝,相對也更能激發出隱於膽小怯懦底下的堅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結帳櫃台就守在樓梯旁,看來老闆模樣的,是一位花白頭髮的中年男子,臉色低沉的接過書,收錢,裝袋。 「你係台灣來的?」他忽然開口。 「係。」我點頭,回了一句口音不準的港語。 他燦然一笑:「多謝。」彷彿喟嘆般的在地港語。
Thumbnail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抱持著積極學英文,練習口說的正向信念,你認為,會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助你學習,還是招致奇妙的,差點身家都玩掉的大冒險記? 這麼光怪陸離又極致離奇的事,就發生在我身上,最後還演變成職場中的辦公室謠言大對決。 話說從頭,其實臺灣是個相當具包容性,多元文化共榮的島國,就
Thumbnail
台語語齡近3年的一些想法和記錄。
Thumbnail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你做司機的人態度這麼差!我一定要投訴! #我一定要投訴給韓市長!叫韓市長來看你怎麼欺負我!欺負乘客!」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Thumbnail
2月25日去卡米地看台語的open mic,聽說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嘗試。以前我沒有看過現場的open mic,出於好奇,揪了幾個人一起去卡米地看台語的open mic。 在分享我的看法之前,有必要說明台語的語言特性。這次上台嘗試open mic的人多數都是不太會講台語的人,且多為華語使用者。台語與華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結帳櫃台就守在樓梯旁,看來老闆模樣的,是一位花白頭髮的中年男子,臉色低沉的接過書,收錢,裝袋。 「你係台灣來的?」他忽然開口。 「係。」我點頭,回了一句口音不準的港語。 他燦然一笑:「多謝。」彷彿喟嘆般的在地港語。
Thumbnail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抱持著積極學英文,練習口說的正向信念,你認為,會全世界的人都會來幫助你學習,還是招致奇妙的,差點身家都玩掉的大冒險記? 這麼光怪陸離又極致離奇的事,就發生在我身上,最後還演變成職場中的辦公室謠言大對決。 話說從頭,其實臺灣是個相當具包容性,多元文化共榮的島國,就
Thumbnail
台語語齡近3年的一些想法和記錄。
Thumbnail
這一、二年來,不但查某孫有佇面頭前的時,我講台語;伊無佇咧,我佮其他的囡仔嘛講台語;毋但佇礁溪講台語,慢慢仔佇台北的店內嘛講台語,佇台北閣較需要較長的時間培養講的勇氣。   這幾若个月,不管是啥物店,對方幾歲,我開喙就講台語,伊欲用華語,抑是台語應我攏無要緊,有應就表示伊聽有,伊若聽無,伊會講伊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你做司機的人態度這麼差!我一定要投訴! #我一定要投訴給韓市長!叫韓市長來看你怎麼欺負我!欺負乘客!」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示範台灣「本土」腔調時,是不是會聯想到「台灣苟蟻」?究竟台灣人說話時有什麼樣的特點?台灣不僅以人文底蘊、美食文化和美麗風光聞名於世,其語言的獨特性也同樣讓人著迷。語調和聲音,是我們生活記憶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傳承的特性。隨著新移民及外來常住人口的持續增加,大陸SNS影響社會,「台灣腔」其實也正在轉變。
Thumbnail
2月25日去卡米地看台語的open mic,聽說這是他們的第一次嘗試。以前我沒有看過現場的open mic,出於好奇,揪了幾個人一起去卡米地看台語的open mic。 在分享我的看法之前,有必要說明台語的語言特性。這次上台嘗試open mic的人多數都是不太會講台語的人,且多為華語使用者。台語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