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標題:tsunami 與「大海鳴」或「海溢」或「大嘯於海」或「海猛吟」或「大海猛吟」或「大水涌的猛移」或「大涌似山樣」或「大超涌於海」或「巨涌於海」或「衝擊涌於海」或「倉促涌於海」或「突現涌於海」或「摧折涌於海」或「摧殘涌於海」或「震涌於海」或「地震涌於海」或「唑涌於海」的轉換密碼
【附圖:tsunami 和被 tsunami 摧殘的海邊村莊 / 圖片採編自 Unsplash】
1. tsunami = t.s.u.n.a.mi = 大.水.與.人.母.鳴 = 大.氵.與.𠂉.母.鳴 = 大.氵.與.𠂉母.鳴 = 大. 氵.與.每.鳴 = 大.氵與每.鳴 = 大.海.鳴 = 大海鳴,類似「海嘯」之意。其中 n 約略象徵漢字「人」的篆文字體再旁通符號「亻」再轉 90 度再左右鏡射而轉換符號「𠂉」,a 如同 sea (海) 中的 a 轉換漢字符號「母」。
2. tsunami = ts.u.n.a.m.i = 點三.與.人.合.母.溢 =氵.與.𠂉.合.母.溢 = 氵與𠂉合母.溢 = 海溢。漢字文化最早在漢代就已經有海嘯的紀錄,而「海溢」也是指稱「海嘯」的名稱之一,此外據說還有「海潮溢」、「海吼」或「海唑」、「海沸」等其它的名稱。(P.S. 宋代方勺編著的《泊宅編》記載「政和丙申歲,杭州湯村海溢,壞居民田廬凡數十里。」;《明史‧太祖紀三》記載「癸巳,崇明、海門風雨海溢。遣官振之,發民二十五萬築隄。」;明代《雲間據目抄‧記祥異》記載「五月三十日,漕涇海溢,俗謂海嘯。邊民飄決者千餘家。」;明代《海鹽圖經》記載「海鹽潮發,若有漚泡在釜泣,土人以爲海唑。」;大元大蒙古國時期即元代的劉塤在《隱居通議》記載「嘗見海嘯,其海水拔起如山高。」)
3. tsunami = t.s.u.n.a.m.i = 大.嘯.於.人.合.母.氵 = 大.嘯.於.𠂉合母氵 = 大.嘯.於.海 = 大嘯於海,類似「大海嘯」或「海嘯」之意。其中 a 通過 Aα 的上下組合約略象徵漢字「合」,i 可能約略象徵漢字「水」的偏旁符號「氵」之某種草書字形。
4. tsunami = t.s.un.a.m.i = 大.super.涌.於.每.氵= 大.超.涌.於.每氵= 大.超.涌.於.海 = 大超涌於海,意通「超大海涌」、「超大海浪」。「涌」是台閩語「波浪」的另一種名稱,也可能類似漢字「衍」的古意之一。其中 a 通過 aA 約略象徵漢字「於」。《說文解字》記載「波,水涌流也。从水皮聲。」,可知台閩語發音為 yièng 的「涌」字即有「波」或「水波」即意通「波浪」或「浪」之意,仍然保存了漢字古語「涌」的語意,也可能與 Old English 的 yð (涌) ㄧ字系出同源。
5. tsunami = tsuna + m.i = 橋接式2 的 tsuna + 猛.吟 = 海 + 猛吟 = 海猛吟,類似前述「大海鳴」或漢字古語「海吼」及俗稱「海嘯」的意境。
6. tsunami = tsuna + m.i = 橋接式1 的 tsuna + 猛.吟 = 大海 + 猛吟= 大海猛吟,類似前述的「海猛吟」之意,只是前面又加了一個「大」字。
7. tsunami = t.s.un.a.m.i = 大.水.涌.的.猛.移 = 大水涌的猛移,其中a 通過 Aa 約略象徵漢字「的」。其中「大水涌」意通「大波浪」。
8. tsunami = t.s.un.na.m.i 省ㄧ個 n = 大.水.甬.人以.mount.樣 = 大.氵.甬.亻以.山.樣 = 大.氵甬.似.山.樣 = 大涌似山樣,其中「大涌」二字與台閩語「大涌」相同且意通「大浪」,a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以」的早期象形字。
9. tsunami = tsunami = Ts.un.a.mi = T己.涌.於.每氵 = 巨.涌.於.海= 巨涌於海,其中 ts 通過「T己」的重疊組合約略象徵漢字「巨」,而「巨涌」即「巨浪」之意。
10. tsunami = ts.un.a.mi = 衝擊 or 倉促 or 突現 or 摧折 or 摧殘.涌.於.海 = 衝擊涌於海 or 倉促涌於海 or 突現涌於海 or 摧折涌於海 or 摧殘涌於海,這些含意都是在描述海嘯的動態特徵及其帶有驚人的摧毀力量之性質。其中 ts 同時約略形聲漢語「衝」和「擊」二字的起音再組合轉換漢字「衝擊」,或是以此方式形聲組合漢字「倉促」或「突現」或「摧折」或「摧殘」等,mi 則如同「轉換式9」通過 m 形聲漢語「每」且 i 約略象徵漢字符號「氵」而組合轉換漢字「海」。
11. tsunami = tsu.un.a.mi 省ㄧ個 u = 辰雨.涌.於.每氵= 辰雨.涌.於.海 = 震.涌.於.海 = 震涌於海,此處表達海嘯的巨大涌浪可能是來自海底地震所引發的現象。其中 ts 約略形聲漢語「辰」的起音且 u 約略形聲華語「雨」再組合爲 tsu 以轉換漢字「震」。此外,若字首 t 同時約略形聲漢語「地」的起音則 tsunami 也可能橋接於「地震涌於海」五個漢字。
12. tsunami = ts.un.a.mi = 唑.涌.於.每氵= 唑.涌.於.海 = 唑涌於海。漢字古書《海鹽圖經》記載「海鹽潮發,若有漚泡在釜泣,土人以爲海唑。」,《篇海》記載「唑,時制切。與噬同。」,意即「海唑」意通「海噬」,又好像是一種「大海吞食東西的現象」。實際上,tsunami ㄧ字的字首 ts 的 t 發音不太明顯,有可能只是用 time (時;時間) ㄧ字的字首 t 來對應上述 《篇海》所說的發音「時制切」的「時」字,所以字首 ts 的發音就很接近漢字「唑」的起音。也因此此處轉換的「唑涌於海」就可能有「吞食的海浪」之意,也意通所謂的「海唑」了。
後記:另有一說是,西方文化中的 tsunami ㄧ字源自日語「つなみ」(日漢字寫爲「津波」,據說有「港邊的波浪」之意。其中 tsu 對應於「津」而有「港」的意思;nami 對應於「波」而有「波浪」之意,或可能來自漢語「乃模樣」的引申會意),但也可能日本漢字「津波」其實是「京波」二字的誤寫或只是出自語音漢字的類型,因爲漢字「京」有「高大」和「巨大」甚至「驚人的高大」融合在一起的概念,所以「京波」和海嘯帶有巨大而驚人的波浪形態顯然意思更相關,即如同「鯨魚」ㄧ詞中的漢字符號「京」之用法。此外,據說 tsunami ㄧ字也在公元 1963 年舉行的國際科學會議中被列入爲描述海嘯的ㄧ個國際術語。
P.S. 前述拼音字母與漢字的橋接轉換程序中,有些是通過字母約略形聲單一漢字的起音之關聯、有些是通過字母大寫或小寫及可能的旋轉鏡射之轉換所產生的象徵或象形之化約關係、有些是通過形聲漢字連接詞的跨接連結之含意以組合出單一的漢字或某個漢字詞彙、有些又通過字母代表某一拼音文字的單字再加上會意組合爲漢字詞之多層次式的轉換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