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倫理的正與反 | 從莎士比亞的「李爾王」談起

2020/07/0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李爾王」被列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熱烈推崇這個作品,但是,卻完全不符合托爾斯泰(Tolstoy)的品味。前者認為沒有人能將這個悲劇寫得比莎翁好,但後者卻認為莎翁不但剽竊別人的作品,而且改編得一塌糊塗,不僅暴露了莎士比亞劇作的所有缺點,而且連基本的藝術要求都未達到。
蕭伯納和托爾斯泰的看法為何如此南轅北轍?也許這和他們的文化背景有關,也和他們的個性特質有關。蕭伯納本身的黑色幽默讓他頗能欣賞李爾王的瘋狂與真實台詞,而托爾斯泰本身的教養,讓他難以接受莎翁式的浮誇。但更重要的或許是「李爾王」的主題本身 ---- 「李爾王」是一齣關於繼承倫理的故事,蕭伯納的父親經商破產、酗酒成癖,而托爾斯泰卻是位嘗試改革的大地主。
那麼,莎士比亞又為什麼要將傳說中的「李爾王故事」改編,搬上舞台呢? 莎翁是靠戲劇維生的人,對時事有一定敏銳度,所以,我們也許可以猜測,這齣戲的出現和莎翁時代的繼承倫理有關。
因此,讓我們先一起了解李爾王的悲劇中的反派角色。
一般對李爾王的故事多從李爾王的三個女兒說起,但其實我們可以從李爾王身邊的反派角色葛洛斯特伯爵( The Earl of Gloucester)著手,了解李爾王在什麼情況下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滅亡。
葛羅斯特伯爵和李爾王一樣,都是不了解自己兒女的父親,但個性不同、地位不同,所以面對孩子時也衍生出不同的難題。
在劇中,李爾王是一位年老但高貴的國王。由於過去的光榮事蹟,他的權威受到尊敬,然而隨著劇情的進展,我們可以看見他逐漸顯現自己心中深層的不安全感,所以有了強迫女兒們表達愛意的怪異舉動,甚至對小女兒不肯奉承的態度大發雷霆。
但是,格羅斯特伯爵不同,他一開始就中了私生子的計謀,造成自己的兒子逃之夭夭,而正是這位格羅斯特伯爵的私生子艾德蒙一步一步地讓李爾王走向瘋癲,最後甚至家(國)破人亡。
李爾王的諸多行徑,一如托爾斯泰所說,誇張到費解的地步,另一方面,格羅斯特的角色看起來就相當寫實 ---所以,李爾王的瘋狂是為了什麼? 格羅斯特又為何被挖出了眼珠?
葛羅斯特的名句 --- 在這瘟疫蔓延的時代裡,往往是瘋癲者引領著盲目者 ---- 這。或許才是莎翁此劇的主題。(據說,莎士比亞寫作李爾王時,正接受隔離檢疫(quaratine))
因爲覺悟到自己的處境,所以李爾王不時陷入瘋癲;因為始終看不清真相,所以格羅斯特失去了眼珠。「李爾王」確實是一齣沈重的倫理悲劇。
那麼,李爾王的時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雖然,李爾王的原型應該是羅馬人的時代,不過,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應該是活在莎士比亞的時代,也是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時代。
而在這個時代中,英國國教在亨利八世對愛情的任性中創立,又在伊莉莎白一世堅強的自戀下,讓英格蘭不再深陷疲乏的宗教戰爭,從此確立了人民的信仰基礎。
在這時期的英格蘭,也成了許多歐陸藝術家的避風港,加上原有的北歐藝術持續影響,共同創造了英國式的文藝復興。
有興趣的話,不妨觀看下列影片,一起遊覽環球劇場。這座劇場對讓貴族平民可以一起觀賞戲劇,對緩減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的階級緊張頗有助益。
參觀完環球劇場,讓我們一起聽一段李爾王中的大反派 Edmund 的一段話:
Thou,Nature,at my goddess ;to thy law
My Services are bound. Wherefore should I
Stand in the plague of custom, and permit
The curiosity of nations to deprive me,
For that I am some twelve or fourteen moonshines.
如果了解英國的土地繼承制度,就可以發現這段話很明確地點出了這位私生子的不平之處。
雖然不是法定義務,但英國的土地完全由長子繼承是一種傳統,也就是Edmund 所謂的「世俗的排擠」(plague of custom),這讓地主的小兒子們必須要自謀生路,也讓英國成為一個社會階級流動很強的國家,
然而,這也讓小兒子們產生極大的不平 --- 爸爸雖然擁有金湯匙,成年之後的自己卻往往連一杯羹都無法分得,在這種情況下,繼承土地的大哥們多留在英國,而小兒子多往海外發展。從這角度觀之,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的故事其實也可以看成是留在國內的小兒子(不見得是私生子)覬覦長子財產而釀出的悲劇。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莎翁是如何藉由角色架構鋪陳出父親們對子女處境的盲目以及長子在繼承上的過度優勢所帶來的不平之氣。
不過,就歷史角度觀察,正是英格蘭這種土地繼承方式創造出了英國獨特的地景。在英國,土地產權往往是不規則的,而歐陸的土地多是直線切割的,地界也多由鐵絲柵欄圈住。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固然是個悲劇,但是,如果沒有小兒子們在外乘風破浪,追求財富,光憑繼承土地的大兒子們,應該無法催生出伊莉莎白女王一世時代的盛世吧?
最後,一起看一段日本電影「海邊的李爾王」。在這個故事中,長女和女婿拋棄了患有失智症的父親。不知,像這樣的作品,托爾斯泰可以接受嗎?

蓮子水共同體
蓮子水共同體
點一盞理學的燈,觀世界。 開一扇歷史的窗,品人生。 點一道文學的餐,嚐百味。 合作請電 [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