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和平》|世界經典名著/寓言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世界經典名著當中,肯定不乏這一部!這部重量級的小說,寫的是1805-1820拿破崙時期,俄羅斯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1812年,拿破崙侵入俄國時前後的俄國社會。小說裡面人物虛虛實實,有一些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大部分是作者虛構的人物。講述了三個貴族家庭裡,在這個戰爭與和平的時代中,從戰爭中獲得的體悟,到戰後心靈上的成長。
當初與讀書會的夥伴在開列經典共讀書單的時候,也把這一部小說列進書單,但最後實際上讀完的卻只有三個人。面對這麼長篇的巨作,能堅持看完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讀書會的日期一延再延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所以真的讀完之後,還是蠻有成就感的呢!


  • 故事在說什麼呢?

這肯定是三言兩語難以交代完的情節,但大致上可以分為三個貴族家族:羅斯托夫伯爵、伯爾孔斯基公爵以及伯祖霍夫伯爵。羅斯托夫家主要角色有一個從軍的長子尼古拉以及一個美麗活潑的女兒娜塔莎;伯爾孔斯基家則是有一個善良聰慧的兒子安德烈,以及正直的女兒瑪麗亞;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皮埃爾最終繼承了家業,娶了美貌震驚社交界的海倫為妻。

raw-image

如果要說誰是主角,我想每個人在故事中佔的篇幅都不算短,但這些主要角色人物的特色大多善良正直,對於生活感到迷惘,在戰爭中看盡了太多的消長與衰敗。但都在最終找到自己生命中能寄託的信仰!

  • 人物的成長,擁有信仰

故事中的的皮埃爾是有名富有的別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回到莫斯科後被當作怪裡怪氣不懂禮貌的人,但繼承了遺產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了社交聚會中的紅人,也在從中作梗之下,娶了社交圈有名的美人海倫,即便這一開始就不是他願意的,他卻無法拒絕。妻子的、戰爭的、社會的,種種困擾皮埃爾的問題,在他被俘擄期間,遇見了一個農民普拉東後,得到了全新的體悟。

「以前困擾著他的,他一直苦苦追求的東西——人生的目的,對於他來說現在已經茫然無存。他尋求的人生目的如今不是突然消失,只是在這個時刻沒有了往日的感覺。正是因為沒有了目的的束縛,才讓他獲得了充足的自由和愉悅,在這個時刻,這就是他的幸福來源。他不再有目的,因為他如今有了信仰——不是信仰某種言論規則或思想,而是信仰一個活生生的、時常可以被感知的上帝。」

皮埃爾開始明白真的能夠找到自己價值和意義事,不在於外在的形式,而是一種生活中的實踐。諸如此類的人物心境轉折在小說當中屢見不鮮。礙於故事篇幅還有情節的轉折,沒辦法一一詳述。但能夠看見人物在故事中遇到各式各樣的轉折並且成長,卻是是一種深刻的體悟和省思。

  • 反戰的思想,悲天憫人
raw-image

俄軍棄守莫斯科,法軍佔領莫斯科之後,戰爭的走向越來越不明。

拿破崙想著過往的戰爭經驗,這次照樣依循,但結果好像不太一樣?而俄國總司令庫圖佐夫則被沙皇亞歷山大打了一個大大的叉叉。為什麼會放棄我們的古都莫斯科?

到這時候,戰爭已經接近尾聲,俄軍追擊法軍,法軍一步步離開俄國,在冬天來臨之後,零下二十幾度的低溫,對於從未處於如此寒冷異國的法國人來說,戰爭早就已經不重要了,怎麼活命是一個更重大的問題。

「弟兄們,我清楚你們很苦,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再堅持一下吧,所有的一切都會過去。讓我們把客人送走,那時我們才能歇息。沙皇會記得你們的功勞。雖然你們苦,可是你們畢竟是在自己家裡,可他們,你們看他們淪落到什麼處境,」他指著那些俘虜說道,「比我們最窮的叫化子還可憐。當他們充滿力量的時候,我們沒有自怨自艾,而現在,我們能夠憐惜他們了。他們也是人啊。沒錯吧,孩子們?」

這段話描寫的是總司令庫圖佐夫對士兵們說的話。而最後在將軍去找庫圖佐夫時,庫圖佐夫心裡激動得嗚咽了起來。小說到最後,讀來是令人動容的。就算是原本最大的公敵法國人,但戰爭結束之後,看見的其實更多是戰爭下的悲哀與慘忍。也可以看出托爾斯泰反戰的思想。

  • 歷史的功過的定奪

戰爭總司令庫圖佐夫在戰後遭到責難,尤其是做下放棄莫斯科這個決定,都全然被怪罪到庫圖佐夫身上。庫圖佐夫的風格,保守、不蠻幹,希望降低傷害到最低,以「時間和忍耐」為座右銘。他自始至終都堅持以自己的理想為中心,從來不曾把一個戰場當作是一種功業或是一種抱負,但最後卻淪落罵名,托爾斯泰在此幫忙平反。

一場戰爭的勝利與否,或是其歷史上的意義或價值,往往都是要在時間過去後,以後設的角度給予一個功過的評論。但誰能知道那個當下做下的每一個決策能帶來怎麼樣的後果?而在戰場上,身為總司令的角色,那每一個決策都是舉足輕重的。但事後的非議與責任卻往往用結果去論斷,或由一群看著風向選邊站的盲從者,結果論的指著當事者的鼻子大罵。在難以定奪真理的歷史片段上,我們怎麼給予一個人一件事一個「評價」呢?

  • 閱讀體驗分享

我選的這個版本恰好是頁數較少的一個版本,應該是因為譯者的語句用法較為簡短的緣故。但兩本加起來也有1300多頁左右,閱讀的歷程確實是一種感覺是長期徒步的歷程!如果不是因為讀書會的緣故,在讀完第一本的一半之後,因為情節描寫的瑣碎和人物出場太多和場景轉換太快之類的原因,曾經有放棄讀下去的念頭。

但大約讀到第一本的中間過後,人物性格漸漸熟悉之後,就覺得越來越好看了!而且到結局的部分,也讀起來讓人十分感動,是很慶幸自己能夠讀完的!希望下一本經典共讀的書籍:悲慘世界也能順利讀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寓言家閱讀的沙龍
42會員
28內容數
以各式各樣的經典文學書籍為主,包含台灣,古今中外
2023/06/11
對於〈吃冰的滋味〉這一篇的第一印象,完全是出自於國中的國文課本,裡面提到了各式各樣的古早味冰品,讀完都會有一種夏日的沁涼感,加上最近天氣也開始變得炎熱了,現在的冰品五花八門,可是那種吃到冰之後全身立刻消暑清涼的感覺,恐怕是一種跨越時空的享受和共感! 至於以前曾經提到自己是小說派,很少讀散文,但是讀
Thumbnail
2023/06/11
對於〈吃冰的滋味〉這一篇的第一印象,完全是出自於國中的國文課本,裡面提到了各式各樣的古早味冰品,讀完都會有一種夏日的沁涼感,加上最近天氣也開始變得炎熱了,現在的冰品五花八門,可是那種吃到冰之後全身立刻消暑清涼的感覺,恐怕是一種跨越時空的享受和共感! 至於以前曾經提到自己是小說派,很少讀散文,但是讀
Thumbnail
2022/01/26
回憶可靠嗎?依靠回憶所連結起來的故事,究竟哪些被自己的大腦無意識的更動、合理化?哪些又是真實的片段?又或是真實其實早就不那麼重要,而是真正留下在心中的,才是重要的時刻?小說中各處的記憶斷裂,究竟像要告訴我們什麼?
Thumbnail
2022/01/26
回憶可靠嗎?依靠回憶所連結起來的故事,究竟哪些被自己的大腦無意識的更動、合理化?哪些又是真實的片段?又或是真實其實早就不那麼重要,而是真正留下在心中的,才是重要的時刻?小說中各處的記憶斷裂,究竟像要告訴我們什麼?
Thumbnail
2022/01/15
為了心愛的女子,遙望著女子家外幽微的綠光、像望著自己生命中的那道光。奮不顧身追愛的樣子,是我們對蓋茲比最大的印象,因為這份純真的愛,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這麼的難得。但這樣的愛,是真的愛嗎?
Thumbnail
2022/01/15
為了心愛的女子,遙望著女子家外幽微的綠光、像望著自己生命中的那道光。奮不顧身追愛的樣子,是我們對蓋茲比最大的印象,因為這份純真的愛,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是這麼的難得。但這樣的愛,是真的愛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伊奧安・康斯坦丁諾維奇可說是全俄羅斯的父母夢寐以求的兒子,謙虛、有禮、負責任、有榮譽感、友愛並照顧弟妹。他是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大公與薩克森—阿騰堡的伊莉莎白的長子,這對多產的夫妻總共有九名子女,組成了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其中有八名活過童年,而只有四名在革命之後幸運地生存下來。
Thumbnail
伊奧安・康斯坦丁諾維奇可說是全俄羅斯的父母夢寐以求的兒子,謙虛、有禮、負責任、有榮譽感、友愛並照顧弟妹。他是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大公與薩克森—阿騰堡的伊莉莎白的長子,這對多產的夫妻總共有九名子女,組成了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家庭;其中有八名活過童年,而只有四名在革命之後幸運地生存下來。
Thumbnail
導演雷利·史考特,以《角鬥士》和《絕地救援》這樣的史詩電影而聞名。 正如你可以預料的,《拿破侖》也是一部宏大的電影,因為它的主題是從法國大革命的血腥狂熱到歐洲、非洲的戰場,以及災難性的俄羅斯戰場。 如果你能熬過那些昏昏欲睡的部分,那就太厲害了。
Thumbnail
導演雷利·史考特,以《角鬥士》和《絕地救援》這樣的史詩電影而聞名。 正如你可以預料的,《拿破侖》也是一部宏大的電影,因為它的主題是從法國大革命的血腥狂熱到歐洲、非洲的戰場,以及災難性的俄羅斯戰場。 如果你能熬過那些昏昏欲睡的部分,那就太厲害了。
Thumbnail
傳奇的歐陸戰神, 無比豐富的征戰生涯, 電影證明了不可能兩個半小時說完。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傳奇的歐陸戰神, 無比豐富的征戰生涯, 電影證明了不可能兩個半小時說完。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除了歷史記載之外,就跟他所寫過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和《青年史達林》一樣,作者參考了大量的日記跟書信,讓羅曼諾夫王朝在1613年至1918年二十位沙皇與女皇的故事,讓人深覺人物多很立體。
Thumbnail
除了歷史記載之外,就跟他所寫過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和《青年史達林》一樣,作者參考了大量的日記跟書信,讓羅曼諾夫王朝在1613年至1918年二十位沙皇與女皇的故事,讓人深覺人物多很立體。
Thumbnail
,。?!……=-:;、.「」『』﹙﹚〝〞 靜靜,他幫坐於對面略顯老態的男人將酒倒滿杯。 「坐於星空之下,賞著月光,喝著良酒,但總覺得好像少點什麼……」 「美人嗎?」 「良酒不需美人當下酒菜,更不能大口喝,必須輕嚐,含吞之間感受所有存在,滲入心底的味道。」說完,他將酒杯放到桌上,靜靜站立起身。「就像人
Thumbnail
,。?!……=-:;、.「」『』﹙﹚〝〞 靜靜,他幫坐於對面略顯老態的男人將酒倒滿杯。 「坐於星空之下,賞著月光,喝著良酒,但總覺得好像少點什麼……」 「美人嗎?」 「良酒不需美人當下酒菜,更不能大口喝,必須輕嚐,含吞之間感受所有存在,滲入心底的味道。」說完,他將酒杯放到桌上,靜靜站立起身。「就像人
Thumbnail
1917年之後不再有沙皇統治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每一位統治者,都借用、改造羅曼諾夫皇朝的威望,並將其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相融合。
Thumbnail
1917年之後不再有沙皇統治俄羅斯,但俄羅斯的每一位統治者,都借用、改造羅曼諾夫皇朝的威望,並將其與自己所處時代的精神相融合。
Thumbnail
如果我們可以注意到果戈里的寫作風格其實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充滿了各種隱喻,閱讀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其舅就充滿了各種解謎的樂趣。另一方面,既然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接受西方啟蒙思想的窗口,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這些隱喻與西方思潮的關聯性。到底,果戈里的「外套」藏著什麼樣的隱喻呢,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如果我們可以注意到果戈里的寫作風格其實就像曹雪芹的紅樓夢一樣,充滿了各種隱喻,閱讀果戈里的「聖彼得堡故事集」其舅就充滿了各種解謎的樂趣。另一方面,既然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接受西方啟蒙思想的窗口,我們就不得不注意到這些隱喻與西方思潮的關聯性。到底,果戈里的「外套」藏著什麼樣的隱喻呢,一起來探討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