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極簡閱讀》(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上一篇講了理想的「閱讀學習」應該是什麼樣子,那這篇來討論討論應該要怎麼樣來閱讀學習。還記得上一篇在「閱讀學習」的小節裡講到這本書的重點 ─ 成人式學習 ─ 並非將他人的知識體系搬入腦內,而是從書中摘取需要的知識部分,嵌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今天我們會一起來深究這個部分!

之所以要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是因為體系本身有多好,
而是知識體系能夠讓人有穩定的根基和框架,
幫助人們樹立成長、批判和系統思維。
─ 《極簡閱讀》

對於一個職場人而言,蒐集、整理資料為主的「知識管理」價值非常有限。因為只能知道這件事情存在,卻對自己沒有幫助。就跟那些提倡讀書無用論的人一樣,吸收知識卻沒有將其應用出來。

建立知識體系一部份是能夠有效地進行知識管理
第一階段只是將資訊進行檔案儲存、管理;
第二階段重視經驗管理、內化資訊,強調與人之間的交流,重視知識的應用;
第三階段則是順利將其組織統整並解決複雜問題,包含對問題的判斷解析、思考處理解方、應變與創新能力等等。


學習知識體系

raw-image

學習並非照搬他人的知識體系,而是搜索別人的知識體系,從中擷取需要的部分並加以內化進自己的學習體系。所以看滑 FB 真的沒有價值,那倒未必!如同有的時候我們會在 FB 上頭看到對自己有益的文章,而只要我們能夠將其吸收並實踐,這一樣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raw-image

然而,為什麼我們強調閱讀學習?
從 Edger Dale 的學習金字塔我們知道光是閱讀吸收很少,但因作者有一套完整的脈絡架構在書中,而非斷章取義,能夠幫助讀者去了解知識的前後因果,如此一來,讀者能夠較理解適用範圍,這正是我們強調閱讀學習的原因。那該如何增加吸收程度呢?讀者可以透過寫下個人索引、梳理書中架構來理解書,進而達到融會貫通。

然而到此為止是學院式的學習,那成人學習呢?成人學習著重在自我導向,從書中摘取需要的片段、針對實際遇到的問題去套用,更何況作者本來就很難猜測讀者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所以讀者只能自己從書中去詮釋及應用。

學習者在建構自己學習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會建立成長思維,擁抱問題並關注成長;會建立批判思維,能夠追根究柢卻也包容偏見;會建立系統思維,梳理資訊或經驗的前因後果及適用範圍;會建立分析思維,了解作者的價值觀假設與內容是否對自己重要。有了這些,更能夠幫助自己更專業的面對問題、更具智慧地待人接物。

至於要怎麼把書中的知識點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呢?這就有賴於便利貼學習法!


便利貼學習法

raw-image

便利貼學習法的好處在於學習力的提升,而非整本書的讀完,並透過此法與讀者自身產生連結,把資訊內化成知識。另外,便利貼法有個重要的原則是反求諸己,也就是在學習上應該主動學習,不僅如此,還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自己身上找方法並對自己有所要求,不管是在行為上或者是在思想上。

raw-image

便利貼法隱藏使用於拆書的七步驟中:

  1. 以實用為導向,書中內容知識正確,目的是能從中獲得某些來解決具體問題。
  2. 找出對自己比較重要的章節,放慢細讀相關內容,不重要的章節快速掃過。
  3. 在 I 便利貼上用自己的話簡要、重述相關資訊或自己得到的啟發。
  4. 針對這項資訊,問問自己有沒有相關經驗或看過類似事件,寫在A1便利貼上。
  5. 考慮應用的目標,再在A2便利貼上寫下達到目標應實行的行動。
  6. 在書上貼標籤指示這一頁有重點。
  7. 看完書後把所有的A2放在明顯的地方如冰箱上,提醒自己要落實行動。

書中也有提到在運用便利貼法的過程中幾個常見盲點,下面就來看看分別有哪些吧!

I 便利貼:重述知識

I 便利貼的規準分別是:

  1. 詮釋,也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而非引用原句。
  2. 準確,表示對於原文的知識解讀必須準確無誤。
  3. 清晰,文字精鍊且邏輯清晰。
  4. 實用,能將其轉換成可操作步驟。

對於這些重述的知識,許多人容易附會舊知,意思是以以前認知過的事實來解釋書中內容。書中認為這是不好的行為,但這樣真的錯了嗎?我自己是覺得一半一半,端看自己對於書中敘述的理解深度。書中說附會舊知是不好的壞習慣,但我覺得這是一種捷思的表現,甚至有時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進入情況,只要在後頭判別細微差異即可。

書中指的是那種自認學問很多而不願接收新知識的人,然而,只要帶著敞開的心胸去閱讀,適當地理解作者所想表達的就可以了。重點是能不能將這些資訊變成知識,運用於己身。

另外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重述的知識範圍與意義。例如有些書中內容看似會打架,像「盡信書不如無書」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這兩句話有其自身的脈絡,當我們看清楚這兩句話所想表達的意思與範圍是「要自己去思考其中道理」與「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要適當利用手邊資源」,就能發現這兩句話講得是不相干的事情。

A1 便利貼:相關經驗

A1 便利貼的規準是:

  1. 鮮活:最好是親身經歷的事情或認知。
  2. 故事:敘述大致完整、能預期原因與結果。
  3. 對應:能契合 I 便利貼的內容。
  4. 思考:能夠透過對該經驗的思考,增進自己的想法,同時加深對原文的認識。

A1 便利貼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泛泛而談,寫著「好幾次」、「總是」...但具體的一件事能讓人與內容有清晰的連結,也就是在連結 I 便利貼時能夠更清楚指出該事件的重點。像有些厲害的演講者,可以在觀眾提出問題時,將這個問題消化,找出問題的重點,以故事敘述的方式呈現,更能夠讓觀眾會意其想法,而觀眾對於該故事也能夠比直接說明來的印象深刻。

A2 便利貼

A2 便利貼的規準是:

  1. 目標:目標是否明確?可衡量?可實現?結果導向?實施的期限到什麼時候?
  2. 行動:具體的行動為何?人事時地物呢?
  3. 關聯:與前兩張便利貼的關係。
  4. 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的嗎?可以靠自己去推動這件事嗎?

A2 便利貼常見的錯誤通常是感慨萬千或者過於氾濫,白話來說就是太過理想或做不到。常常說空話「我一定要做到...」等等的。至於克服這個有幾個方法,第一個是改變 A2 便利貼的內容,讓其更貼近真實、具體;第二個則是透過改變習慣,如《原子習慣》裡提過的一些方法,像習慣堆疊就是不錯的做法!

最後要記得訂個時間來驗收成果,這不是督促自己做到這邊就可以了,而是檢視是否有達到當初預期的目標,未來能不能延續下去。

書裡有提到「便利貼的軟體訓練法」,也就是透過在社群媒體上宣告,來讓自己達成某個目標。這就類似人會受到自我應驗效應、自我信念的影響,更容易達成目標。還記得在《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書中也有提到,願意把事情或習慣清楚記錄下來的人越容易去執行也是類似的概念。

raw-image

另外,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便利貼法也可以用在對經驗進行思考與追問。人類從經驗中學習最著名的機制就是庫伯的經驗學習圈模型。首先可以拿一張 A1 便利貼(具體經驗),寫下自己經驗到的問題,就前後因果、適用範圍進行追問(觀察省思),因為許多未經思考的經驗都是不可靠的,有時是表面而非真正的問題點。重新定義問題與知識點後,寫在 I 便利貼上(概念抽象化),再規劃 A2 便利貼的內容,預期未來要怎麼活用這項經驗。(主動驗證) 這樣一趟完整的經驗學習流程一樣活用了便利貼法!

書本上的 K 知識: I → A1 → A2
經驗裡的 E 知識:A1 → I → A2

雖然在上一篇講過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成人學習,但是學院式學習就不能使用嗎?答案是錯的。學院式的學習也能夠使用便利貼法,此方法是能夠拓展我們的思考,將資訊更快的與自身做連結並吸收成為知識,讓這些學院知識也納為己用。

今日行動
找一本最近讀過的實用類圖書找出其中一個知識點,或者最近經驗到的問題,
來試試看便利貼法吧!記得要用習慣來實踐 A2 便利貼的內容喔!
歡迎大家按個喜歡或收藏,或者在下面留言與我交流分享你的看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喝吧!
102會員
180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喝吧!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這本書我去年只花了一天就看完了,讀得很順也真得好看。說起來我自己滿少看這種推理小說的,我純粹是之前看到別的推薦這本書,然後覺得這封面超美的,然後就買來看(喂!)。實際上內容也還真挺不錯的,電影當成看推理爽片,這就當成看推理爽書,也是不錯!
Thumbnail
2025/03/15
這本書我去年只花了一天就看完了,讀得很順也真得好看。說起來我自己滿少看這種推理小說的,我純粹是之前看到別的推薦這本書,然後覺得這封面超美的,然後就買來看(喂!)。實際上內容也還真挺不錯的,電影當成看推理爽片,這就當成看推理爽書,也是不錯!
Thumbnail
2024/12/07
《等待在夜裡被捕》的作者是新疆維吾爾族人,而本書講的就是作者作為維吾爾人在中國的統治下被欺壓的過程。所幸作者最後逃離中國、抵達美國並寫下本書,讓本書成為中國迫害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的重要史料。同時,本書內容平靜真誠卻也極富戲劇張力,值得推薦一讀。本篇只略提書中內容,大部分來講講我對該制度的觀點。
Thumbnail
2024/12/07
《等待在夜裡被捕》的作者是新疆維吾爾族人,而本書講的就是作者作為維吾爾人在中國的統治下被欺壓的過程。所幸作者最後逃離中國、抵達美國並寫下本書,讓本書成為中國迫害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的重要史料。同時,本書內容平靜真誠卻也極富戲劇張力,值得推薦一讀。本篇只略提書中內容,大部分來講講我對該制度的觀點。
Thumbnail
2024/11/16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2024/11/16
今天要聊的這本書讀來像作者 Laurie Segall 的自傳。作者之前任職於 CNN 時,以科技線的記者聞名,她的職業生涯可說是見證了整個網路科技的蓬勃發展。閱讀本書除了當成在讀作者的自傳以外,同時也藉由看著她的人生軌跡,以此反思我們自己的職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生活中有很多資訊流經你我,只有經過思考轉譯,才能將資訊轉化成如何運用於自身的知識。
Thumbnail
你有沒有不自覺陷入偽學習的狀態? 追蹤強者、訂閱各種Podcast或youtube追逐重點精華,看到很厲害的書籍或文章就點閱或收藏,沉浸在勤奮地學習狀態…但是,好像沒有顯著地改變? 作者趙周,大陸拆書幫的創始人,他在企業多年的培訓講課經驗中反思,要把知識拆為己用,才能真正地帶來效益。於是發展出拆書幫
Thumbnail
你有沒有不自覺陷入偽學習的狀態? 追蹤強者、訂閱各種Podcast或youtube追逐重點精華,看到很厲害的書籍或文章就點閱或收藏,沉浸在勤奮地學習狀態…但是,好像沒有顯著地改變? 作者趙周,大陸拆書幫的創始人,他在企業多年的培訓講課經驗中反思,要把知識拆為己用,才能真正地帶來效益。於是發展出拆書幫
Thumbnail
生活跟工作當中,我們常常運用書籍閱讀、生活觀察、網路搜尋來做情報的蒐集,要提高情報蒐集的品質要做到速度、深度、廣度三點。 ➊速度:運用關鍵字搜尋,並且要搜尋第一手資訊。 ➋深度:做好主題式學習,內容要多樣性且高價值。 ➌廣度:連結生活與工作,提煉案例並作回饋分析。
Thumbnail
生活跟工作當中,我們常常運用書籍閱讀、生活觀察、網路搜尋來做情報的蒐集,要提高情報蒐集的品質要做到速度、深度、廣度三點。 ➊速度:運用關鍵字搜尋,並且要搜尋第一手資訊。 ➋深度:做好主題式學習,內容要多樣性且高價值。 ➌廣度:連結生活與工作,提煉案例並作回饋分析。
Thumbnail
艾兒莎的「打造知識體系」這個系列主題,會有連續幾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從知識的「輸入」、「統整」到「輸出」!上篇跟大家分享了知識的「輸入」,包含被動轉為主動的資訊挖掘、選書的十種方式等。這篇會分享怎麼「從資訊管道擴增概念庫」以及如何「讀懂一本書」!
Thumbnail
艾兒莎的「打造知識體系」這個系列主題,會有連續幾篇文章,跟大家分享從知識的「輸入」、「統整」到「輸出」!上篇跟大家分享了知識的「輸入」,包含被動轉為主動的資訊挖掘、選書的十種方式等。這篇會分享怎麼「從資訊管道擴增概念庫」以及如何「讀懂一本書」!
Thumbnail
看完後的心得,我只能說標題跟內文不符合,單純看標題,我以為這本是教人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挑選對自己有用的概念、抑或是如何快速的讀完一本書 但其實內容更像是:如何讀一本書,吸收一本書。
Thumbnail
看完後的心得,我只能說標題跟內文不符合,單純看標題,我以為這本是教人如何從海量的資訊中,挑選對自己有用的概念、抑或是如何快速的讀完一本書 但其實內容更像是:如何讀一本書,吸收一本書。
Thumbnail
《極簡閱讀》: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面講如何透過閱讀來學習外,本篇要帶出該書的重點 ─ 如何透過閱讀讓自己與別人都能夠順利學習! 想要學習辦一場好講座的秘訣嗎?那就不能錯過今天的內容!
Thumbnail
《極簡閱讀》:終於來到最後一篇了,前面講如何透過閱讀來學習外,本篇要帶出該書的重點 ─ 如何透過閱讀讓自己與別人都能夠順利學習! 想要學習辦一場好講座的秘訣嗎?那就不能錯過今天的內容!
Thumbnail
《極簡閱讀》: 今天要來講講知識體系的建構,其中建構的方法就是靠便利貼學習法!今天我們會一起來談談這兩個主題。
Thumbnail
《極簡閱讀》: 今天要來講講知識體系的建構,其中建構的方法就是靠便利貼學習法!今天我們會一起來談談這兩個主題。
Thumbnail
《極簡閱讀》:看書名以為是在談閱讀,其實重點是在談學習的一本書。怎麼樣才是透過書籍正確的學習呢?滑 FB 稱的上閱讀學習嗎?本篇將一一為你揭開這些問題。
Thumbnail
《極簡閱讀》:看書名以為是在談閱讀,其實重點是在談學習的一本書。怎麼樣才是透過書籍正確的學習呢?滑 FB 稱的上閱讀學習嗎?本篇將一一為你揭開這些問題。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麼,怎麼學,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用提問學習,用連線思考,用輸出整合。
Thumbnail
在知識爆炸,終身學習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拚的不是學與不學,而是認知效率。學習前,想明白學什麼,怎麼學,有什麼用和如何兌現。用提問學習,用連線思考,用輸出整合。
Thumbnail
1.拆書有訣竅: Reading閱讀拆頁、Interpretation講解引導、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 2.活用便利貼,讀通一本書 3.三大思考,建造你的知識體系
Thumbnail
1.拆書有訣竅: Reading閱讀拆頁、Interpretation講解引導、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 2.活用便利貼,讀通一本書 3.三大思考,建造你的知識體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