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閱讀》便利貼學習法,從偽學習到真正能力提升

更新於 2023/07/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你有沒有不自覺陷入偽學習的狀態?
追蹤強者、訂閱各類Podcast或youtube追逐重點精華,看到很厲害的書籍或文章就點閱或收藏,沉浸在勤奮地學習狀態…...但是,好像沒有顯著地改變?
作者趙周,大陸拆書幫的創始人,他在多年的企業培訓講課經驗中反思,大多數人陷入假性學習狀態,他認為要把知識拆為己用,才能真正地帶來效益,於是發展出拆書幫便利貼學習法,有效消除知識焦慮,建立一套自我的知識體系。

成人學習,以自己為中心;學生學習,以知識為中心

圖文整理 alison
作者提到一個重要的觀念,學習分成兩種,一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另一個是以自己為中心。
知識為中心的學習,通常以通過考試為目的,強調的是理解、記憶、歸納和解題,就像求學時代,課綱規定的基本學科,或是考證照,學生只能被動接收要學什麼,努力考高分。
自己為中心的學習,則是以解決問題和提升能力為目的,例如在職場或生活上,簡報發表、人際溝通、兩性交往等,學習者針對自身需求和遭遇的問題,主動決定學習的內容,而這一種實際解決問題的書籍,稱作實用類書籍,也是便利貼法的適用範圍。
我們大多比較熟悉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如果混淆了這兩種方式,誤把知識學習當作能力提升,容易造成「讀書無用論」。學習之前沒有釐清目標,以為「擁有」知識自動帶來效用。

便利貼學習法三個核心概念和步驟

圖片來源《極簡閱讀》,圖文整理 alison
在讀實用類書籍時,為了有效地內化與應用知識,作者總結了三個最核心的觀念對應三張便利貼,形成拆書幫便利貼學習法,簡稱便利貼法。
首先,先確認是實用類書籍,在讀書的過程中,快速翻閱,找出對自己重要或有用的地方貼上便利貼。三張便利貼為一組,依序為重述資訊、連結經驗和展開行動完成後,貼在看得見的地方,例如冰箱或是牆上,提醒自己要實踐
( I )用自己的話重述資訊:最好不要照抄原文,除非文字已經很精簡,要用自己的話簡要說一遍,可以寫上感想或啟發,這個過程可以更深地內化知識。
( AI )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讓知識和自己連結,想想看自己有沒有親身體驗,或是聽過或見到過類似的事情。最好是特定且明確的例子,而不是籠統的描述。在這個步驟,知識和我發生關係,成為自我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要是這個概念怎麼想都和自己沒有牽扯,表示對目前的自己重要性不大,大可先跳過,畢竟能學的知識太多,先挑重點就好,這個步驟能有效篩選最迫切的概念。
( A2)我的應用(目標與行動):規劃如何實踐,設定要達成的目標和對應的行動。作者一再地強調,價值來自行動,而不是書裡的知識,讀得再多,如果只是停留在輸入,就會陷入假性學習,而沒有真正的提升能力。
以下是便利貼法試做的一組範例。
圖文整理 alison

小結:利用工具培養思維

一開始以為《極簡閱讀》是一本談如何快速讀書,畫重點,做筆記之類的書,後來讀到楊斯棓醫師介紹便利貼法應用在銷售工作,才大大勾起我的興趣,差一點就錯過這本好書。
美國的建築師及發明家,富勒 (Buckminster Fuller) 說過,如果要教導新的思維方式給一個人,不要用教的,而是給他一個工具,透過使用工具的過程培養新的思維方式。
人是喜歡慣性的動物,要從過去以知識為中心調整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有時還是不自覺回到習慣的模式,一直填塞很多新知,忘記要應用,而便利貼法是一個引導新思維養成的工具。
試著練習的時候,發現自己跟一些宏大遙遠的書很難有連結,也想不出能產生什麼行動,最多是吸收了新資訊,比如說像新創產業的興起、大企業的執行長傳記,人類大歷史等等這類大書,這時候,停下來想想便利貼法三步驟,把自己拉回學習的目標軌道。
本來以為是實用類的書籍如果暫時用不到,可先歸類為提升知識類型,既然讀書的類型和目標不同,先不焦慮那些看不完的書,更何況要怎麼定義「看完」呢?把知識化為己用,產生行動才有效。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27內容數
嗨,我是艾利森,沉迷於閱讀和寫作的上班族。 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故事,即使是工具書也是作者在說故事。 想知道持續寫作能帶我走向哪裡,在此和大家分享我的觀察、紀錄和體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原文書名叫做《The Catalyst》,也就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博格教授認為,改變不是從外在施壓,而是利用催化劑加速讓化學變化自然產生,而催化劑的功用就是移除障礙與降低門檻,以下是三種常見的障礙場景, 不想失去主控權,喜歡維持慣性,對不確定性打折。
作者蘇珊.坎恩也是一位內向者,她是華爾街的律師,常常需要開口說話,交涉談判,雖然每次都緊張地想吐,但是她明白在各種場合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自小深受性格的困擾,蘇珊深入研究探討內向型格,不只是喊口號或膚淺安慰,而是透過學術研究和實際案例,幫助內向者真正的理解接納自我,且能發揮積極的力量,而這本書正是他
九宮格寫作術的介紹,濃縮整理書中內容製成快速成文六大步驟圖文版筆記,以及四個心法分享及實作的心得。
原文書名叫做《The Catalyst》,也就是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博格教授認為,改變不是從外在施壓,而是利用催化劑加速讓化學變化自然產生,而催化劑的功用就是移除障礙與降低門檻,以下是三種常見的障礙場景, 不想失去主控權,喜歡維持慣性,對不確定性打折。
作者蘇珊.坎恩也是一位內向者,她是華爾街的律師,常常需要開口說話,交涉談判,雖然每次都緊張地想吐,但是她明白在各種場合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自小深受性格的困擾,蘇珊深入研究探討內向型格,不只是喊口號或膚淺安慰,而是透過學術研究和實際案例,幫助內向者真正的理解接納自我,且能發揮積極的力量,而這本書正是他
九宮格寫作術的介紹,濃縮整理書中內容製成快速成文六大步驟圖文版筆記,以及四個心法分享及實作的心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今年本來訂下了年末作業是要把小說寫完,但現在我改變計畫了:我想健康地寫作,完成我的目標,也要過好自己的生活。遠大的理想仍在,我仍然想要實現它,但我不會再像過去盲目而不顧一切地想拼命,而是以循序漸進的緩慢步調,慢慢前進。 我知道不需要焦躁,因為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書作者趙周,是拆書幫組織的創辦人,以下列出作者書中提到幾個觀念,之後會有我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在TOPIK II 韓檢中,比起聽力,閱讀常常是大家感到困難,又很少練習的一個科目,而且要在70分鐘內寫完50題閱讀,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閱讀這個科目,只要肯投入時間、用對方法,那一定能有所進步,前提是務必「大量練習」。今天就要來分享我過去在準備韓檢六級時如何練習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唷!
Thumbnail
我的閱讀生活風格,隨著自己價值觀的轉變、居住環境的變動等因素,和以前已經不是一個面貌,就像一個人的穿衣風格會隨著流行趨勢的變化、個人偏好、對自我的認識的增加而發生改變。 兩年前的自己追求讀所謂「應該讀的書」,幾個月前的自己也還是個書買得比讀得多的人,而現在則偏好優先向圖書館借閱當下內心最想讀的書,
Thumbnail
最近,我的閱讀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 閱讀地點的擴展 我閱讀的地點從我的租屋裡(就稱作家吧)擴展到了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自從去年7月住過來,還從來沒想過家附近會有一間公共圖書館,走10-15分左右就能到,自習室座位還很充足。 這週連續來了三天,本以為週六自習室的空間會需要排隊進場,沒想到全天的人
Thumbnail
19世紀的經濟學家提出了邊際遞減效應來解決價格的基本經濟問題,這意味著資源投入達到飽和點後,效益不會繼續成正比增加。例如,人人都需要喝水,但是一個人擁有一整個水庫的水是沒有用的,因為一個人根本無法喝下這麼多水,早已超出其個人需求量,因此整座水庫的效益不如一杯水。
最近在圖書館借閱的一本書《極簡閱讀》,全書350頁,我只花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快看完了。 方法嶄新卻實用、挑戰傳統的學習方式、指出傳統學院式學習的缺點、重新定義學習的中心點、告訴讀者簡單易上手的方法、加速將知識內化而不是學完就忘...等等
Thumbnail
這個世界變化速度太快,當資訊不斷汰舊換新,你所需要做的,不只是「斷捨離」,而是在自己所能掌握的範圍中,建構只屬於自己的學習能力與資產。 資訊時代,也是焦慮時代 眼看著這些不明所以的浪費,我就更焦慮了。 在閱讀中學習獨立 >選擇你真正需要,並且有實際效益的書。 >掌握書中可以實際運用的知識或資訊。
Thumbnail
看這本書前,一樣提出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目的,也能讓有同樣疑問的朋友,能在看了西恩的書摘與書評後,決定要不要進一步閱讀。 💡「如何更有效率閱讀?」 💡「如何濃縮書本內容?」 💡「如何將書本內容化為己用?」 看這本書前,原本是帶這三個問題尋求解答,不過其實作者對於濃縮書本精華,變成「5分鐘讀懂
Thumbnail
這本是我近期看過最喜歡的書,出乎意料的喜歡,閱讀的過程中,曾好幾次忍不住合上書思考,讀完後自覺非常有收穫。 簡單來說,作者認為讀書是有用的,但要用對方法。用一句話說,他的方法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取書對自己的價值,而且盡可能的連結實際的經驗,並直接列為代辦清單。」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本書作者趙周,是拆書幫組織的創辦人,以下列出作者書中提到幾個觀念,之後會有我的一些思考
Thumbnail
在TOPIK II 韓檢中,比起聽力,閱讀常常是大家感到困難,又很少練習的一個科目,而且要在70分鐘內寫完50題閱讀,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事!不過閱讀這個科目,只要肯投入時間、用對方法,那一定能有所進步,前提是務必「大量練習」。今天就要來分享我過去在準備韓檢六級時如何練習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唷!
Thumbnail
我的閱讀生活風格,隨著自己價值觀的轉變、居住環境的變動等因素,和以前已經不是一個面貌,就像一個人的穿衣風格會隨著流行趨勢的變化、個人偏好、對自我的認識的增加而發生改變。 兩年前的自己追求讀所謂「應該讀的書」,幾個月前的自己也還是個書買得比讀得多的人,而現在則偏好優先向圖書館借閱當下內心最想讀的書,
Thumbnail
最近,我的閱讀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 閱讀地點的擴展 我閱讀的地點從我的租屋裡(就稱作家吧)擴展到了家附近的公共圖書館。自從去年7月住過來,還從來沒想過家附近會有一間公共圖書館,走10-15分左右就能到,自習室座位還很充足。 這週連續來了三天,本以為週六自習室的空間會需要排隊進場,沒想到全天的人
Thumbnail
19世紀的經濟學家提出了邊際遞減效應來解決價格的基本經濟問題,這意味著資源投入達到飽和點後,效益不會繼續成正比增加。例如,人人都需要喝水,但是一個人擁有一整個水庫的水是沒有用的,因為一個人根本無法喝下這麼多水,早已超出其個人需求量,因此整座水庫的效益不如一杯水。
最近在圖書館借閱的一本書《極簡閱讀》,全書350頁,我只花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快看完了。 方法嶄新卻實用、挑戰傳統的學習方式、指出傳統學院式學習的缺點、重新定義學習的中心點、告訴讀者簡單易上手的方法、加速將知識內化而不是學完就忘...等等
Thumbnail
這個世界變化速度太快,當資訊不斷汰舊換新,你所需要做的,不只是「斷捨離」,而是在自己所能掌握的範圍中,建構只屬於自己的學習能力與資產。 資訊時代,也是焦慮時代 眼看著這些不明所以的浪費,我就更焦慮了。 在閱讀中學習獨立 >選擇你真正需要,並且有實際效益的書。 >掌握書中可以實際運用的知識或資訊。
Thumbnail
看這本書前,一樣提出三個問題,幫助自己釐清目的,也能讓有同樣疑問的朋友,能在看了西恩的書摘與書評後,決定要不要進一步閱讀。 💡「如何更有效率閱讀?」 💡「如何濃縮書本內容?」 💡「如何將書本內容化為己用?」 看這本書前,原本是帶這三個問題尋求解答,不過其實作者對於濃縮書本精華,變成「5分鐘讀懂
Thumbnail
這本是我近期看過最喜歡的書,出乎意料的喜歡,閱讀的過程中,曾好幾次忍不住合上書思考,讀完後自覺非常有收穫。 簡單來說,作者認為讀書是有用的,但要用對方法。用一句話說,他的方法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取書對自己的價值,而且盡可能的連結實際的經驗,並直接列為代辦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