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迎向多元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為任何一種樂趣,任何快樂之道,其實都是一種習慣。它需要時間去陶冶,也需要熱情去灌溉。今天不做,明天也許就不會執著地投入了。絕對不是等到有錢,等到成功了,等到退休有閒了,自然可以手到擒來。是的,如林語堂所說:「如果我們願意,這人生是僅夠我們享受了。」
昨天應嘉義市政府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之邀,一整天6小時的演講,原以為時間充裕可以慢慢講,結果準備的58張投影片只講了28張,看來以後應該要求2天的研習才講得完。因為主辦單位提供午餐,所以限於用餐空間大小,只限80名學員且限需樂齡長者優先,想不到報名額滿,現場還有許多後補長者,更神奇的是每個人全天都聚精墜神且作筆記,書寫之工整令人感動,
曾經應行政院公務人力發展學院之邀,到中興學術文化講座作專題演講,他們給我的講題是―「看見希望―重新組合未來人生」。
由國家的文官訓練體系,要所屬公務人員開始思考開創多元人生的可能性,是很有趣的事情,也可從中觀察出一個全新的未來趨勢――即便安穩如鐵飯碗的公務人員,也不能只是期待只有一個專長,只做同一種業務,然後就過完這一生。
從消極面來說,公務員的退休金愈來愈少,退休之後,或許還須找份兼職工作賺點錢貼補生活,積極面來說,如今壽命愈來愈長,退休後的確有漫長的光陰,足供我們享受第二,甚至第三階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換句話說,這個時代除了賺錢養活自己或照顧家人之外,的確有機會投入自己的興趣,追求自己的夢想,活出精采而豐富的人生。
演講完隔天,剛好就有個例行的課程,到考試院所屬的國家文官學院,為通過特考的準公務人員上課,這個班有點特別,是退除役軍官轉任公務人員的特考,上課前我坐在講師休息室,忽然有位學員跑進來問我,是不是民國七十幾年曾經在馬祖防衛部的幹訓班上過課?
原來他是我在馬祖軍醫院服預官役時,短暫幾個星期被派公差到幹訓班時的同學,他是陸軍官校畢業的職業軍人,不過服役沒多久,他就申請退伍,然後重新考進台北科技大學讀書,畢業後到一般私人企業工作近二十年後又再度退休,然後經由這個特考重新開始擔任公務體系的新鮮人。
這是三段完全不同性質的職業生涯,而且顯然的,再十多年他屆齡退休後,又有二十多年可以盡情揮灑的人生。
我相信他不是少見的特例,而會是從現在到未來,社會的新常態,因為我們必須瞭解,並接受一個事實,一個人一輩子就從是一種工作,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這個世界的典範轉移速度愈來愈快,某個新產品的發明,也許我們生活方式也就改變了,很多行業就此消失,我們的人生也勢必會隨之改變,從新開始。
有些轉變我們是處在被動的立場,但有愈來愈多的例子是我們主動的選擇,比如說,有觀光產業教父之譽的嚴長壽先生原本培植蘇國垚先生當他的接班人,想不到蘇先生居然比他早退休,因為他的人生規劃是二十年從事旅館業,然後在二十年從事教職,作育英才,然後在二十年旅行環遊世界。
其實,職業生涯的轉變只是未來多元人生的某種樣貌,我覺得即便我們很幸運,所從事的工作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淘汰,我們也是有機會發展自己不同的專業,因為任何興趣的投入,久而久之就會變成專業,而任何興趣,就算再冷門,只要夠專業,就有可能變成可以帶來收入的行業。
尤其在周休二日重視休閒的時代,若再加上國定假日及自己的特休假,即便在忙碌的工作生涯裡,一年還是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日子是自己可以規劃的,從二十多歲到六十來歲,就有十多年完完整整的空白時間,絕對可以發展出第二項第三項專長。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就曾經身體力行這個概念,每三年左右學會一項新的專業,他要求自己達到的標準是可以就這個專業的主題出一本被同業認可的書,或者到學校開一門這個主題的課程。
日本的趨勢專家大前研一也主張,四十歲之後每一年要培養一項新的興趣,他認為至少要有二十多種不同的興趣,否則退休之後會很無聊。
我同意他的建議,因為任何一種樂趣,任何快樂之道,其實都是一種習慣。它需要時間去陶冶,也需要熱情去灌溉。今天不做,明天也許就不會執著地投入了。絕對不是等到有錢,等到成功了,等到退休有閒了,自然可以手到擒來。是的,如林語堂所說:「如果我們願意,這人生是僅夠我們享受了。」
組合拼圖式的人生,相對於過往一直線的人生,也就是年輕時努力讀書,學會一技之長,希望找到一個好工作;中間二、三十年努力工作、貢獻社會,最後等到退休之後才開始享受人生。在過去穩定的社會或許還可行,但是面對現今不確定的時代,這種單一直線的規劃是有點危險,即使不擔心金錢跟生活所需,這種單一人生的日子也實在很無聊。
忘了是那位大文豪所說的:「大多數人在二三十歲就死了,他們變成自己的影子,往後的生命只是不斷的一天天複製自己。」組合式人生就是每年給自己新的挑戰,學些新的技能,認識一些不同行業的朋友,給自己一些新鮮的刺激,讓自己每天早上都可以從床上跳起來,迎接新的一天。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生總有一個階段,當孩子還沒有成年依靠我們撫養,但是父母親年紀已大,需要我們照顧,身處職場拼鬥中的自己又必須應付永無止盡的業績壓力,還有難搞的客戶上司同事與屬下,總之所有人都要你負責,所有事都得你承擔,但是「自己」到哪裡去了? 在古代的筆記小說裡看到一則笑話。  有位解差押解一名犯罪的和尚發配邊疆,途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同時也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遺忘也有很大的優點,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彷彿初次相遇,可以重新再享受最初的心動。 什麼是值得我們留存的記憶?除了個人生命與人互動的美好經驗之外,還有一種往往被我們忽略,也就是基於
過去二十多年我花了比上班看診還要多的時間當環保團體的志工,因為我覺得可以永續的環境,才是社會所有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礎,同時保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夠培育出具有美好素質的下一代。  但是最近這些年來,我卻將大部分業餘時間投入在活躍老化的議題,因為我發現台灣最迫切的危機不只是環境的變遷,而是人口結構迅速的改變
記憶很少帶來慰藉,因為它提醒我們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是的,遺忘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或許是一種慰藉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
雖然因為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所以讀書的習慣也不一樣,有時候對別人有效的方法,自己用了卻不太有用,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的確也要試著找專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但是也有科學家對於讀書效率與記憶這件我們很關心的事,做過不少研究與實驗,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跟自己原先的習慣比較,看是否能提升到我們學習的效果,
常會覺得跟民眾宣導生態保育理念有個來自先天的困難,就是人的習慣性。  人類除了擁有傑出的大腦得以晉身為萬物之靈,另外人類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也成為地球上散佈最廣的物種。但也就是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讓人類有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可能。  我們總以為「昨天還好,今天也過得去,所以明天應該也還可以」,卻不知
生總有一個階段,當孩子還沒有成年依靠我們撫養,但是父母親年紀已大,需要我們照顧,身處職場拼鬥中的自己又必須應付永無止盡的業績壓力,還有難搞的客戶上司同事與屬下,總之所有人都要你負責,所有事都得你承擔,但是「自己」到哪裡去了? 在古代的筆記小說裡看到一則笑話。  有位解差押解一名犯罪的和尚發配邊疆,途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同時也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遺忘也有很大的優點,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彷彿初次相遇,可以重新再享受最初的心動。 什麼是值得我們留存的記憶?除了個人生命與人互動的美好經驗之外,還有一種往往被我們忽略,也就是基於
過去二十多年我花了比上班看診還要多的時間當環保團體的志工,因為我覺得可以永續的環境,才是社會所有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礎,同時保有美好的環境,才能夠培育出具有美好素質的下一代。  但是最近這些年來,我卻將大部分業餘時間投入在活躍老化的議題,因為我發現台灣最迫切的危機不只是環境的變遷,而是人口結構迅速的改變
記憶很少帶來慰藉,因為它提醒我們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是的,遺忘對我們的人生而言,或許是一種慰藉  我們往往都會高估自己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總是會記得一些東西,而記不住的東西就因為沒有被記住,所以對我們而言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我們也不覺得是被自己忘掉的,換句話說,我們有很好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記憶
雖然因為每個人生活環境不同,所以讀書的習慣也不一樣,有時候對別人有效的方法,自己用了卻不太有用,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的確也要試著找專屬於自己的讀書方法。  但是也有科學家對於讀書效率與記憶這件我們很關心的事,做過不少研究與實驗,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跟自己原先的習慣比較,看是否能提升到我們學習的效果,
常會覺得跟民眾宣導生態保育理念有個來自先天的困難,就是人的習慣性。  人類除了擁有傑出的大腦得以晉身為萬物之靈,另外人類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也成為地球上散佈最廣的物種。但也就是這種對環境的適應性,讓人類有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可能。  我們總以為「昨天還好,今天也過得去,所以明天應該也還可以」,卻不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這本書就像老後生活指南,分為30個主題,雖然大部分的篇幅很短,不過倒是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內容。 今天想來分享書中的其中一個篇章,邀請大家檢視一下自己嚮往的退休人生狀態。請根據以下的敘述,從1排到5(最嚮往到最不嚮往) A. 實現未完成夢想的絕佳機會。搬離原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人只要願意踏出一小步,常會有無限的驚喜在後面等著你,這是我看了無數退休族分享出來的心得。但事實上,在未退休之前,我就懶到不行,試問?真退休了,我就會變了一個樣,積極又進取嗎?答案是,與其等到退休,不如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任何顧忌,嘗試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不會到老還在怨恨,自己怎麼活得這麼平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寫給人生按部就班,以及不按部就班的人。按部就班的人,事業成功、或者退休,該想一想:「拿掉工作後,你的人生還剩下什麼?」不按部就班的人,也可能是財富自由,但總會有人來問:「那妳這麼年輕不上班要幹嘛?」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希望老後的我,看起來還不錯》這本書就像老後生活指南,分為30個主題,雖然大部分的篇幅很短,不過倒是有很多值得細細品味的內容。 今天想來分享書中的其中一個篇章,邀請大家檢視一下自己嚮往的退休人生狀態。請根據以下的敘述,從1排到5(最嚮往到最不嚮往) A. 實現未完成夢想的絕佳機會。搬離原
Thumbnail
迎接第二次黃金青春的人生提案~江育誠 作者調查五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有近四成尚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驟然脫離職場,生活失去重心,生命也會漸漸失去活力,自然容易出現所謂退休症候群,甚至憂鬱症上身。 退休之前,我們靠職業維生,退休之後,必須靠興趣維生,就是作者的體悟。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
隨著台灣醫療進步,年均壽命逐漸延長,現在每個人幾乎都快變成古代帝王,八、九十歲才壽終正寢,然而現在法定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那退休後還有二十年,那該怎麼辦?
人只要願意踏出一小步,常會有無限的驚喜在後面等著你,這是我看了無數退休族分享出來的心得。但事實上,在未退休之前,我就懶到不行,試問?真退休了,我就會變了一個樣,積極又進取嗎?答案是,與其等到退休,不如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任何顧忌,嘗試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不會到老還在怨恨,自己怎麼活得這麼平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