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打個預防針,此篇是近半年來以留學生為居住者的心境,主觀地感受當地人對於新冠病毒的預防對策。因此,可能並不客觀。
打完預防針後,我們來聊聊關於在東京的社會現象。
關於戴口罩這件事
約莫半年前,適逢農曆新年假期,新冠病毒正隨大量的人口移動從特定地區向世界各地蔓延之際,當時台灣已採取針對特定地區域進行邊境封鎖的政策,以及限制口罩出口的對策,然而在東京的我,口罩暫時還是常價,並供貨正常,尚未覺得一片難求,加上未限制邊境,以及日本人不習慣戴口罩的文化,讓東京的疫情成為首當其衝的「一級戰區」,隨著新聞的放送,知道北海道知事推行「不急不要」政策,希望大家自我約束在家不要四處亂跑,試圖減緩疫情的擴展,此時的東京戴口罩的人數約為3成,除了觀光客及在住外國人,少數的日本人也緊張起來了。
後來,口罩開始短缺,價格也早已翻過好幾倍,雖言如此卻還是一片難求,此時我與室友三人,只能輪流到家裡附近的藥妝店排隊,搶開店時販售的限量口罩,當時的價格,一包約5~7枚,售價是350日幣以上,非常昂貴,但不買不行,因為庫存即將見底。而此時配戴口罩的人數約為5成,在路上還有一近一半的人不戴口罩,尤其是20~30代左右,含以下的人口。
直到日本的黃金週前,確診人數破記錄,因此有了「緊急事態宣言」的對策,話雖如此,卻沒有任何約束力也沒有強制性,希望東京居民能發揮極高的配合度,讓疫情減緩降溫,此時我算過,從家裡出門到進校門約莫半小時的路程,只有約莫20人沒戴口罩,因此約為7~8成的人會配戴口罩,而也因著「緊急事態宣言」,的確有明顯的降低確診人口數,只是我不知道檢測量是多少。
來到最近,確診人數又開始天天爆增,一天比一天多,感覺就像樂透開獎一樣,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此時的東京戴口罩的人口數約為9成9,但為什麼還是這麼多人確診?而且容易確診的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正是半年前說「不會是我!」的那群。也許是因為「緊急事態宣言」的解除,夜生活也因此開始活絡起來,有了「風水輪流轉」的感覺。
關於日本人的生活習慣
其實,網路上不乏有些文章是不看好日本疫情控制狀況的,坦言之,我也是沒有信心的那些人,但在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上,不免還是有些值得關注與讚賞之處,比方說:不分男女老幼,總是習慣帶條手帕在身上,洗手後就能即時將手擦乾,避免灰塵、細菌沾染。在日本的這幾個月,這樣的文化也變成我的習慣了,即使我以前覺得非常麻煩,成為習慣後,卻意外地喜歡。
再者是關於日本人「自律」的生活態度,雖然一鍋粥總還是會有老鼠屎的存在,但不得不覺得「自律」這個態度在東京人的身上展露無遺,雖說所有的政策都是建議並非強制性,所以在非強制的狀態下可以達到多數店家自肅暫停休業,大家下班、下課就回家不亂跑,對於初到東京的我而言,覺得很厲害。縱使很多店家因此而結束營業,很多打工族進而失業。
最後是所謂的「忍耐力」,身邊雖然有很多亞洲人也有部分歐美人士,但日本人的「忍耐力」也著實地令我佩服,因應各樣的政策以及各自治體的對策,雖然日本人非常「不爽」也「不願意」,但是還是可以悶著頭,發揮極大的「我慢」生活態度,配合所有的對策,就連一開始學校開始規定老師戴口罩的時候,老師們雖然都會說不喜歡跟不習慣,但還是在口罩的背後大展「笑顏」地向我們道歉,因為他們必須配合學校,如果有聽不懂的地方,他們會再多講幾次。因此,一開始我不懂,為什麼店員戴口罩要跟客人道歉?現在我懂了。
關於補助金這件事
世界各國對於新冠病毒有不同程度的補助金發放,而日本則是針對全國人民包含合法持有居留資格的外國人發放每人10萬日幣的紓困金,雖說換成台幣將近2萬8千元,但是在高物價的東京而言,這10萬日幣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然而對於沒有打工收入的我來說,是莫大的幫助。
另外,其實政府針對不同的條件,也有相對應的補助金,而針對留學生來說,有一個為了支持學生能繼續求學的政策,進而對限定條件的學生發放10~20萬日幣的就學給付金,想當然爾,在符合條件的狀況下,我也提出申請了,經過約莫3週,也收到10萬日幣補助金,因此更是感恩。
「比較是最大的傷害」,而且往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雖然我前前後後領了20萬日幣的緊急給付金,但我比較羨慕在台灣能有如常的生活、四處遊玩的機會以及不怕缺貨的口罩。
關於未來的東京
我不知道未來的確診人數會不會更多的爆發還是慢慢縮減,但不爭的事實是目前感覺並未控制下來,加為新聞曾報導目前東京是以「傳真」的方式回報確診數,因此有可能今天報導的人數是3天前的數據,經過時間遞延,我的信心也慢慢遞減。
在每天確診人數與日漸增的狀況下,另一個發現是「重症人數」比起之前已減少許多,因此若想苦中作樂,可以說服自己「這是好事」,然後不要四處亂跑,做好自我防護後,應該……暫時可以放下心吧!雖然「零確診」有點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