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方格精選

釀影評|信念及其所造就──《盧貝松之聖女貞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1999 年的《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在 20 年後迎來了數位修復版。除了有機會看到盧貝松早期作品,也看到了許多大明星 20 年前的模樣。這片卡司除了《第五元素》蜜拉.喬娃維琪,還有《變腦》約翰.馬可維奇、《我倆沒有明天》費.唐娜薇、《雨人》達斯汀.霍夫曼、《我心深愛的國王》文森.卡索,幕後團隊則包含《第五元素》御用配樂艾瑞克.塞拉、《香水》金獎編劇安德魯.伯金、《終極追殺令》御用攝影泰瑞.阿爾波卡斯特。

那時的盧貝松已經有了《碧海藍天》、《終極追殺令》、《第五元素》等賣座電影,《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儘管取材歷史上重要的傳奇故事,且是格局磅礡的史詩型電影,卻是那段時期盧貝松作品中很受爭議、評論非一面倒叫好的一部。

raw-image

故事描述西元 1429 年,英法戰火正熾熱之際,有個說法蔓延法國民間:人們說偏遠村落有個年輕女孩是上帝的使者(也是電影片名英譯「messenger」),她捎來了上帝的訊息,所有人都可以藉著她知曉上帝的旨意。

王室上下半信半疑,又覺得民意既然大力相信有這樣一件事,似乎也不能置身事外。當時的儲君在岳母大力鼓勵下接見貞德,他與在場大官與將軍們也被這名少女給說服,甚至就此讓貞德接掌大軍,主導對英國的戰事。貞德的到來大大鼓舞士氣,由她領軍的戰役幾乎戰無不克,原佔有優勢的英軍節節敗退,儲君也加冕成為國王。

然而,當王室不再支持貞德,開始換法軍陷入頹勢,最後貞德被作為交換條件淪入英國人手中,並被指為妖女、女巫,被處以極刑燒死。

raw-image

貞德故事在歷史上有如此地位,是因為五百年後,梵諦岡教廷為這名少女平反,將她冊封為「聖女貞德」,算是還了她數百年來的冤屈。耐人尋味的是,盧貝松拍《盧貝松之聖女貞德》卻恰恰不是為了歌頌這段歷史──他全然不認同人們對貞德傳奇的觀點。

當年盧貝松在談起本片時,念茲在茲的是,他認為誰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去引用上帝之名作為殺戮的正當性。盧貝松甚至將後世普遍視貞德為聖人、聖女,看作一個在傳頌間逐漸變形的謊言。在盧貝松看來,當年的貞德只有十七歲,未受教育、不識字的她,竟能在兩個月內領導軍隊,數千大軍就這樣跋涉幾百公里,屢戰屢勝,這純然是個被美化、神話化的錯解。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4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導演范赫文最大的企圖就在這裡彰顯:以慾望顛覆了龐大的信仰。這種顛覆並不只是針對教會體制的腐敗,而是直指信仰本身。信徒需要有所感受,便在自己的身上刻下傷痕,這樣的供需究竟是建立在信仰與人之間,還是人的自滿之上?
Thumbnail
導演范赫文最大的企圖就在這裡彰顯:以慾望顛覆了龐大的信仰。這種顛覆並不只是針對教會體制的腐敗,而是直指信仰本身。信徒需要有所感受,便在自己的身上刻下傷痕,這樣的供需究竟是建立在信仰與人之間,還是人的自滿之上?
Thumbnail
關於信仰議題的電影,總是能帶出許多的反思,對於信仰我們有多少盲目,又有多少的虛偽呢?往往我們眼前所見的真的就真實嗎?還是經過刻意安排呢?那些天啟,又是我們自己欺哄自己的謊言呢?從這部電影中重新思考著信仰,關於我們那些經歷過的神秘經驗,是否能分辨呢?還是按著自己的領受,自己的詮釋去追求呢?
Thumbnail
關於信仰議題的電影,總是能帶出許多的反思,對於信仰我們有多少盲目,又有多少的虛偽呢?往往我們眼前所見的真的就真實嗎?還是經過刻意安排呢?那些天啟,又是我們自己欺哄自己的謊言呢?從這部電影中重新思考著信仰,關於我們那些經歷過的神秘經驗,是否能分辨呢?還是按著自己的領受,自己的詮釋去追求呢?
Thumbnail
同樣一把刀可手刃仇人,可為可憐之人割除繩套,解除重負,這就是原諒,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神父和修士選擇融入當地文化,而非強殖世俗文明。在文明世界,羅迪哥是活死人,在此處他耕耘、他修行、他重生,重新回到天父的懷抱。 太沈重了,於是我又按下了暫停𨫡,波動情緒讓我有點過度換氣。
Thumbnail
同樣一把刀可手刃仇人,可為可憐之人割除繩套,解除重負,這就是原諒,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神父和修士選擇融入當地文化,而非強殖世俗文明。在文明世界,羅迪哥是活死人,在此處他耕耘、他修行、他重生,重新回到天父的懷抱。 太沈重了,於是我又按下了暫停𨫡,波動情緒讓我有點過度換氣。
Thumbnail
《聖慾》的中譯片名,除了作為本片主軸的慾望一事,諧音「聖域」更是點出了整部電影的主場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修道院。打從進入修道院那一刻起,修女便將終身奉獻給了上帝,不僅婚姻關係不被允許,情慾更是絕對禁忌的詞彙,故事裡出現了一個以之為滿足的修女。然而,慾望並不是電影的全部,只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催化劑。
Thumbnail
《聖慾》的中譯片名,除了作為本片主軸的慾望一事,諧音「聖域」更是點出了整部電影的主場景: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修道院。打從進入修道院那一刻起,修女便將終身奉獻給了上帝,不僅婚姻關係不被允許,情慾更是絕對禁忌的詞彙,故事裡出現了一個以之為滿足的修女。然而,慾望並不是電影的全部,只是推動故事發展的催化劑。
Thumbnail
一部將近四十年前的超現實情慾動畫《悲傷的貝拉朵娜》 但主角不叫貝拉朵娜,叫貞德,被燒死的那個魔女/聖女貞德。 美麗的貞德幸福美滿地嫁給了貧困的農夫,卻因為繳不出稅金而被領主奪走了初夜。貞德在一次次的崩潰之際,遇見了想和她交易的惡魔。貞德說肉體什麼的就給你吧,而我的靈魂只屬於我的丈夫。
Thumbnail
一部將近四十年前的超現實情慾動畫《悲傷的貝拉朵娜》 但主角不叫貝拉朵娜,叫貞德,被燒死的那個魔女/聖女貞德。 美麗的貞德幸福美滿地嫁給了貧困的農夫,卻因為繳不出稅金而被領主奪走了初夜。貞德在一次次的崩潰之際,遇見了想和她交易的惡魔。貞德說肉體什麼的就給你吧,而我的靈魂只屬於我的丈夫。
Thumbnail
1. 對桑塔格以監禁/自由架構詮釋布列松的再商榷; 2. 由驢子巴達薩反思影評人為觀眾架設捕獵意義之網,以尋求破譯解題的態度觀影,如此面對布列松陷入詮釋混亂的尷尬窘況(如果我把布列松詮釋成那驢子會不會太離譜?)
Thumbnail
1. 對桑塔格以監禁/自由架構詮釋布列松的再商榷; 2. 由驢子巴達薩反思影評人為觀眾架設捕獵意義之網,以尋求破譯解題的態度觀影,如此面對布列松陷入詮釋混亂的尷尬窘況(如果我把布列松詮釋成那驢子會不會太離譜?)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想像的上帝,可以為貞德彷彿真的注入神力?同樣的答案或也適用於:為什麼一個想像的聖者,可以改變法軍的戰力。如果信念真的能夠喚醒、催生潛藏的力量,那麼不可量化的信念,難道不能夠因為可量化的行動及結果,而獲得某種實體感嗎?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驗證的信念只能作為幻覺,如此之二元對立?
Thumbnail
為什麼一個想像的上帝,可以為貞德彷彿真的注入神力?同樣的答案或也適用於:為什麼一個想像的聖者,可以改變法軍的戰力。如果信念真的能夠喚醒、催生潛藏的力量,那麼不可量化的信念,難道不能夠因為可量化的行動及結果,而獲得某種實體感嗎?如此,是否就不再是,不可驗證的信念只能作為幻覺,如此之二元對立?
Thumbnail
歷史題材可以當成一個有用的賣點沒錯,但是,接下來好不好看完全取決於作者的寫作技術。寫得好,那就沒問題,寫不好,也沒話講。可是萬一寫得好但,寫出來的東西還是沒什麼人喜歡呢?
Thumbnail
歷史題材可以當成一個有用的賣點沒錯,但是,接下來好不好看完全取決於作者的寫作技術。寫得好,那就沒問題,寫不好,也沒話講。可是萬一寫得好但,寫出來的東西還是沒什麼人喜歡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