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創造我們的風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alafang 花蓮跳浪藝術節 展出倒數一個月,昨天約了讀書會的朋友們去看,順便也約了 W 。因為隱藏在跳浪角落的常設展洄瀾石報來自他的苦心,雖然石材產業發展與生活應用聽來就頗無聊(呃不,是頗重要),所以一直都很期待 W 幫我導覽。
展期至 2022/01/10

歷史在個人生活中是存在的

美援、天安門事件......某些瞬間創造了資源流動的破口,時代就改變了。在那個當下不一定能看見,但數十年後回頭梳理,我們為何成為我們,深深交雜著那些大環境的漣漪。要談個人境遇、談區域狀態,也許可以先幫底圖著上時代的底色吧。
W 的心思細膩,藉由紙本報紙、霓虹燈管這些物件來呈現也逐漸被淘汰的石材產業,資料豐厚,藉由地圖錨定花蓮在不同時代台灣中的位置,藉由文史描述勾勒石材在不同政權下的具形。我總是喜歡他說「這是去石材工廠後面挖出來!」一間倉庫從台灣錢淹腳目活到今日,角落裡堆滿那個年代人生活的痕跡,大理石煙灰缸、蛇紋岩公園座椅......

誰在創造我們的風景

不知道當年的大理石是不是就跟現在的LED燈一樣,有段時間我發現台灣各地街頭都有超醜LED裝飾,詭異藍影在暗夜俗氣猖狂。「這種東西會爆發大概就是廠商到處遊說和標案吧。」朋友笑答。於是我們的市容市景在某種可能性下,就是產業技術的提升導致商品成本降低,勤勞推銷的廠商竟然成為當代風貌的描繪者。
這次見面也是順便跟 W 借書,他雖然不是人文社會背景,卻積極於收拾資訊與知識。我常常覺得與人交談如果只奠基於經驗與感受,會很暢快卻難有激盪。而 W 總是先讀了些什麼,讓我知道可以在知識的架構裡翻擾各自視角,「但其實我是不太愛社交的」他說,「噢沒關係我會就好!」雖然想立馬這樣回他,但,好啦,我已經不是屁孩了,不過真的,知識・脈絡・視角・熱情,是我在 W 身上看到的事物,他不是一個絕佳的策展人,在對人的感受性、美與氛圍的想像上都不夠敏銳,但以一個工程師來說(尤其在一個僵化保守的單位中),他已經是非常出色的轉譯者,也是我會想慢慢交談的對象。
目前為花蓮石雕博物館的常設展

時代在我們身上的色澤

當代是什麼?花蓮是什麼?石材是我們的外(街道屋舍建材)也是我們的裡(經濟產業),如果將六度分離理論運用在產業與人的關係,會不會洄瀾石報展間外的跳浪十組作品,都與這些有關聯?也許是家人曾在石材業工作得以養活度日;也許是生活在石材業的周遭,聲響與塵灰是兒時記憶。用時代底色一詞談龐大卻無形瀰漫在我們生活中的元素,石材業坐穩這個答案嗎?
在和朋友們重看跳浪十組作品的過程,不知不覺重新想了花蓮風景這個詞彙,文化地理學家約翰懷利曾指出風景是一個文化概念,並不直接等於自然,因為人的經驗必然交織其中。每個藝術家帶著他們對藝術媒介的知識、情感的脈絡、批判或擁抱的視角,最終是熱情讓所有一股腦吐注在作品上,我們如何經由觀看藝術節作品,吸收這一切?

帶你回花蓮讓我們向收穫的山谷滑落

穿越最後一道狹小濕漉的隧道是鎖,崇德老茄苳與大橋甸甸便成鑰匙,花蓮人到家了。山脈相讓,綿延一百多公里的縱谷與海岸,家在林間、田野,稜線與村莊。過去路險,得計算礁岩與海的退卻節奏、跳浪才能歸鄉。現在便利,你來,在每個清晨、午後與黃昏前往,正像阿美族語中的Palafang,來做客或是去拜訪,緣份好時就一次又一次的奔赴。花蓮這片土地承接各種凝視與抵達,風景也隨著不同相遇有新的敘事。
avatar-img
3會員
16內容數
每個人離開的時候,都留給我一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踏入花蓮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迎面而來的是清新的自然氣息,彷彿置身於一片靜謐的綠洲。這裡的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樹葉香,令人心曠神怡。遊樂區內有多個展館,展示早年林業生產的過程,以及自然界的奧秘。 首先,走進林業生產館,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各種早期使用的工具和機械設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現了過去伐木場
積累多年的歷程一路前行,無論是遇到技術的進步、市場變動或環境挑戰,始終堅守對自然美與品質的信念。如今新興建材層出不窮,守護著天然石材的本質,將原生的純粹、最美的特性保留下來、延續至今仍是大興石材一直以來持續堅守的信念。 洞見趨勢掌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 花蓮一群非常有心的業者們在集思廣益 思考暫時失去太魯閣的花蓮 還能以什麼方式吸引觀光客來 海洋當然是花蓮重要的元素 但確實也有很大的侷限 先說一個前提 太魯閣是無法被取代的 不僅在於其國際級的景觀 還因為其多景點及多元的遊憩內容 初階高階的登山.臨溪易走的步道 幾個景觀節點與吊橋都能輕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瞭解更多有關臺灣石材市場與供應鏈的關係,以及如何將奢華石材變成一種藝術品和時尚端結合的新一代品牌觀念。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我住在台北盆地南側的丘陵上,清晨與黃昏經常坐在陽台望著群山圍繞的城市,想起數百萬年前,地球板塊撞擊形成所謂造山運動,台灣隨著歲月一吋一吋浮出海面,創造出世界少有的高山島嶼。     在群山圍繞與狹小的沖積平原上,聚集了超高密度的人口,在為生活奔波中,不管是來自工廠排放的固定汙染源,車輛的移動汙染
Thumbnail
這花蓮大理石地板超棒現在沒了 建築業朋友曾來家拜訪進門就說 還有餐廳櫥架用的是上好花梨木 太多日久生情即使斑駁也難捨割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踏入花蓮的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迎面而來的是清新的自然氣息,彷彿置身於一片靜謐的綠洲。這裡的空氣中飄著淡淡的樹葉香,令人心曠神怡。遊樂區內有多個展館,展示早年林業生產的過程,以及自然界的奧秘。 首先,走進林業生產館,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各種早期使用的工具和機械設備,栩栩如生的模型,展現了過去伐木場
積累多年的歷程一路前行,無論是遇到技術的進步、市場變動或環境挑戰,始終堅守對自然美與品質的信念。如今新興建材層出不窮,守護著天然石材的本質,將原生的純粹、最美的特性保留下來、延續至今仍是大興石材一直以來持續堅守的信念。 洞見趨勢掌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 花蓮一群非常有心的業者們在集思廣益 思考暫時失去太魯閣的花蓮 還能以什麼方式吸引觀光客來 海洋當然是花蓮重要的元素 但確實也有很大的侷限 先說一個前提 太魯閣是無法被取代的 不僅在於其國際級的景觀 還因為其多景點及多元的遊憩內容 初階高階的登山.臨溪易走的步道 幾個景觀節點與吊橋都能輕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Thumbnail
瞭解更多有關臺灣石材市場與供應鏈的關係,以及如何將奢華石材變成一種藝術品和時尚端結合的新一代品牌觀念。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我住在台北盆地南側的丘陵上,清晨與黃昏經常坐在陽台望著群山圍繞的城市,想起數百萬年前,地球板塊撞擊形成所謂造山運動,台灣隨著歲月一吋一吋浮出海面,創造出世界少有的高山島嶼。     在群山圍繞與狹小的沖積平原上,聚集了超高密度的人口,在為生活奔波中,不管是來自工廠排放的固定汙染源,車輛的移動汙染
Thumbnail
這花蓮大理石地板超棒現在沒了 建築業朋友曾來家拜訪進門就說 還有餐廳櫥架用的是上好花梨木 太多日久生情即使斑駁也難捨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