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對「成大事必須有人犧牲」這句說話已是耳熟能詳。事隔約70年後,長沙里登陸戰被搬上大銀幕,昔日奮勇告戰的學生士兵在盛大的電影製作下被封為地位崇高的前線勇武義士。不過,他們到底是民族英雄還是condom,其實可以只是建基於同一往事的不同詮釋而已。
韓國戰爭鉅製電影《倖存者》(Battle of Jangsari)去年9月已在外地上映,但由於這齣電影在港只是剛剛上映,所以暫且不宜劇透太多。無論如何,這齣電影的劇情存有不少關於戰爭倫理議題的爭議。各位觀眾在欣賞電影的特技效果時,不妨同時作出深思。
《倖存者》其中一名導演金泰勛去年出席電影的記者招待會時明言,這是一齣向昔日英勇作戰保衞南韓的學生士兵致敬的電影(註一)。這齣電影在香港的宣傳海報亦以「明知難以倖存,亦願以死成就生命」作為宣傳的噱頭。不過,「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並非整齣電影的唯一主旋律。與其一面倒表揚學生士兵為國犧牲的崇高精神,倒不如說他們由一開始便被當成用完即棄的con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