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前的我:無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停筆的一刻,我的文憑試結束。我平淡地行出校園,陽光奇異地刺眼,只是希望快點回家好好休息。想想我的朋友們應該會大大地慶祝一番,不過還是不比在床上的時間好。
這是我現在回想的東西,不是剛剛發生的,因為明天啊!明天就是放榜了。
真的,其實直到今天,仍然在問放榜重要嗎這個問題,還是有其他更讓人應該醒覺的地方。大致上考試中自己作了甚麼忘記得一乾二淨,是不是呢,說不定我在說謊你就不好太相信了。別看我一面無表情的樣子啊,我也是很緊張的。但人總對未知會感到不安,我不知道明天會如何,我不知道分數是多少,我不知道明天的自己情緒會怎樣等等。
我們彷似都因無知而浮現不同的感受,引伸我希望不會失去這次機會的,這樣才安心。人不能太捉緊自己的無知,否則我們反會被無知玩弄。這個簡單的道理我們總是遺忘了。但沒辦法啦,我們其實只是想守護自己的未來,希望將來可以順暢點,希望痛苦可以少一點。看!我們在無知中其實渴望得到希望,同時又逃避自己無知帶來的黑暗,可是人一直以來都處於在無知中,你不覺得有點可笑嗎?
因為人一直處於在無知中,有時我們選擇的時候才這麼艱辛,你一定聽過「選擇困難症」吧。人真的知道眼前的決定是正確嗎?難道低分的結果就代表自己沒有認真過?在朋友之中他們說,放榜是一個名為真相的殺手,一班學生被動地接受被謀殺。這位冷血殺手其實是制度吧,時日長了,我們的理想也被殺,被眨得一文不值,中學的時間完完全全只專注在學業,希望取得高分以減少無知的感覺,反之則讓人感到焦慮,在床上不斷輾轉。無論你選擇哪一邊,也是消耗靈魂的事情,所以啊,我們經歷了六年這種生活,稱讚自己也無彷!
人有能力可以評斷現在嗎?明天看到結果,我們真的可以充分地形容那一刻?我們自身的內在世界與外在事情之間的矛盾有多大?這讓我想一句說話,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it must be lived forwards. (生命只能從回顧中領悟,但必須在前瞻中展開。)----齊克果。或許明天是一個解脫,因為我們的無知終於得到答案,現實的而震撼,但就是有了這個答案,我們才可以回顧生命從中領悟吧。不過當你的無知變成已知,你就必須要面對自己的矛盾了,這是讓人希望回歸到無知的狀態,真相是殘酷,就是促使人有這個反應。
不管是怎樣,我們的無知仍然會存在,人每天都在與無知戰鬥,不斷在迴避真實,但擁有好奇心的我們,到最後還是無知的勝利。
avatar-img
0會員
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眨眼一年,又是放榜時候。   為求安慰考生,人們常說:「文憑試不能定義你的人生。」我同意。可是,文憑試是一把尺,嘗試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既然如此,文憑試本來就是「嘗試定義」一個人。   這把尺如何不公,社會早有公論,小弟不再重複。即便大學如何政治正確,說「我們收生會考慮其他因素」……
Thumbnail
學測之後即使知道自己考不好,可能將要面對失常的成績單,心中卻異常的淡然。一切焦慮不安、矛盾偏差的情緒與行為彷若隨著最後一科結束的鈴響消散。是解脫嗎? 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大學未定,前途茫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卻能平靜地拾起封藏許久的愛好,心安理得地研究起文字,不知是變相的逃避抑或對既定現實無奈的冷靜
如同先前文章所說:如果會焦慮,可能是代表你準備不夠。在進行最後的統整時,才發現原來我的讀書態度有多麼的鬆散,許多同樣類型的題目一錯再錯。
Thumbnail
中場下課時間,學生來問問題:「教練,你剛剛講以終為始跟要事第一,我的以終為始很清楚,就是要考國考。我知道這很重要,可是我就是沒辦法讓自己靜下心來準備啊~~
05/08/2020 今早六點三十一分 五十知天命..突然心領神會..有所感應...   今天也是放榜日, 三個孩子都進大學了。 心中的大石,也可以放下其中一顆。 我也為自己作了些決定,結束才有開始。 人生總是充滿了選擇 然而重要或不重要,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 知悉天命則
Thumbnail
等待放榜心情煩躁,一切都被卡住充滿不確定感,這段期間情緒低落,充滿自我懷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到焦慮,希望成績出來後能夠給自己一個方向,避免逃避未來的挑戰。
「老師,明天學測放榜,我要把SIM卡拔掉!!!」成績出來前,忐忑、坐立難安、焦慮甚至是失眠的狀況將會不斷循環往復。從知道分數的那刻開始,到是否能通過第一階段篩選,接著面試,最後第二階段放榜,都是一關關「打怪」的過程。然分數早「木已成舟」,我們能做的,只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審查資料、面試以及落點分析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若說人生就是兜兜轉轉數不盡的交叉路口,決定高中和大學的大考就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交叉點。然而,國中時期很「混」的我似乎沒有什麼立場站在會考的角度來撰寫,因此我就先來談談學測。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眨眼一年,又是放榜時候。   為求安慰考生,人們常說:「文憑試不能定義你的人生。」我同意。可是,文憑試是一把尺,嘗試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既然如此,文憑試本來就是「嘗試定義」一個人。   這把尺如何不公,社會早有公論,小弟不再重複。即便大學如何政治正確,說「我們收生會考慮其他因素」……
Thumbnail
學測之後即使知道自己考不好,可能將要面對失常的成績單,心中卻異常的淡然。一切焦慮不安、矛盾偏差的情緒與行為彷若隨著最後一科結束的鈴響消散。是解脫嗎? 卻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大學未定,前途茫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卻能平靜地拾起封藏許久的愛好,心安理得地研究起文字,不知是變相的逃避抑或對既定現實無奈的冷靜
如同先前文章所說:如果會焦慮,可能是代表你準備不夠。在進行最後的統整時,才發現原來我的讀書態度有多麼的鬆散,許多同樣類型的題目一錯再錯。
Thumbnail
中場下課時間,學生來問問題:「教練,你剛剛講以終為始跟要事第一,我的以終為始很清楚,就是要考國考。我知道這很重要,可是我就是沒辦法讓自己靜下心來準備啊~~
05/08/2020 今早六點三十一分 五十知天命..突然心領神會..有所感應...   今天也是放榜日, 三個孩子都進大學了。 心中的大石,也可以放下其中一顆。 我也為自己作了些決定,結束才有開始。 人生總是充滿了選擇 然而重要或不重要,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 知悉天命則
Thumbnail
等待放榜心情煩躁,一切都被卡住充滿不確定感,這段期間情緒低落,充滿自我懷疑。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到焦慮,希望成績出來後能夠給自己一個方向,避免逃避未來的挑戰。
「老師,明天學測放榜,我要把SIM卡拔掉!!!」成績出來前,忐忑、坐立難安、焦慮甚至是失眠的狀況將會不斷循環往復。從知道分數的那刻開始,到是否能通過第一階段篩選,接著面試,最後第二階段放榜,都是一關關「打怪」的過程。然分數早「木已成舟」,我們能做的,只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審查資料、面試以及落點分析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若說人生就是兜兜轉轉數不盡的交叉路口,決定高中和大學的大考就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個交叉點。然而,國中時期很「混」的我似乎沒有什麼立場站在會考的角度來撰寫,因此我就先來談談學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