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三地們」:這裡有回憶,和千瘡百孔的河床

2020/08/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屏東人有個美麗的後院,叫「三地門」,充滿原住民文化韻味和樂活的氛圍,身在其中分外舒服。往更深處走,有以山地咖啡聞名的德文部落、以瀑布和小米愛玉聞名的神山部落。路邊熟悉的炭烤香、蒸氣騰騰的山芋頭、一筐筐土芒果和流水潺潺,形塑了我童年裡的三地門。
離鄉求學期間,我鮮少回屏東,每次回去總有什麼驚豔著我。畢業後的某天,難得享受待在家鄉的長假,騎著機車打算去三地門兜兜風,這掐指一算我和後院也有個四五年沒見了吧?令人滿心期待的旅程,最終驚嚇了我。
三地門橋下,河川生態不復存在、邊坡崩塌,令人心疼。
在三地門橋旁,我竟浮誇地落淚。
河床裸露、一攤攤綠色死水,砂石車來往的胎痕清晰可見,曾經大大小小、奇形怪狀充滿獨特性的石頭,被器械挖得工整的砂石取代,長長的河道放眼望去剩下死寂,那副景象,我至今都忘不了,也認不出來。
抬頭上方懸著一座幾年前春節爆紅的山川琉璃吊橋,那時這裡可熱鬧,春節工讀生加緊招募、遊覽車一台台駛進來,狂熱的觀光客甚至不顧限重將吊橋擠得水泄不通,這些都是當時透過電視報導得知的消息。
我其實不能理解他們蜂擁而至的原因,心想:「山川琉璃吊橋,能沒有山川嗎?」
即使無奈,但我些許能體諒,在非都市地區,始終要面對許多難解的課題。觀光與環境、外來與傳統在每個深愛這裡的人心中相互拉扯著,一個拿捏不當都可能劃出傷痕。要怎麼在這片稱之為「家」的土地生活得更好、愛得恰好,人人都在學習。
岔題回到讓我流淚的那片河床,告訴你吧!我既不懂砂石、建設背後的利益關係或能為人民帶來什麼樣的福祉,也不懂得生態保護與積極開發之間如何藉一己之力達成平衡,我僅懂得愛著和我緊密連結的土地,而這時候的愛多卑微,就像對抗怪獸雙手卻只拿著藍白拖鞋。
在空蕩蕩的溪谷裡,念想起這裡是我這個小孩愛上大自然的起始之地,我只覺得自己渺小無比。

牢記與你的共同回憶 我們都是「三地們」

這件事情始終在我心裡留下一個難過的因子,到後來,我為了海報設計課的課堂作業空想過一個idea:把屏東人對於三地門的總總回憶集結起來,辦一個關於地方記憶的展覽,就叫「三地們」。那張虛擬展覽海報,雖然老師評價沒有很高,但始終是我最喜歡也覺得未來最有可能落成的一個作品。
「離鄉的日常,就是更愛故鄉一點。後來我在外地甚至報名了屏東主題的展覽志工,賣力地找回和家鄉的情感連結,希望別的縣市的人,透過我的介紹也能喜歡上屏東的美。
碰巧地,有一位和我同是熱愛家鄉的屏東排灣族人特別北上作屏東的展覽志工,我倆宛如「人展合一」彷彿自己是家鄉的代言人般,一同度過了向外地人導覽自家美好的時光。
有一天收工前,我問他:「你有看到三地門橋下......」話還沒說完,剩下沒吐出的那幾句像是不言而喻,他情緒激動地說:「那裡是我的回憶,變成那樣我好難過!」我們倆差點就相視而泣,回家的路上我鬆了一口氣,本來以為自己是過度反應,結果竟遇到一個和我同樣在乎那裡的人,真好。
p.s.雖然河川殘破不堪,但三地門還是有許多好玩好吃、充滿文化氣息的好去處,歡迎大家來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鳥王
鳥王
喜歡聽別人的故事,也喜歡寫自己微不足道的故事和事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