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職場禁忌話題,總有人忍不住、偷偷的在談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轉自知乎@猎头老王


行走職場,說話做事都該行之有度。

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但很少人能始終保持理智。

在職場上,我們通過溝通傳遞信息來達成協作,也會通過處理與整合信息來獲得判斷和成長。但也有一些信息,包裹著誘惑,考驗著人性

那麼,該如何直面這些誘惑,克制暗湧的慾望?

這並不是一個高深的話題,相反,它很尋常。我們在職場中總是會不經意地聽到這樣的聲音。

“你知道嗎?聽說小李最近漲工資了,真沒看出來,還挺有手段!”

“你聽說了嗎?文文好像要辭職了,不過這麼點工資,走了也正常。”

“領導怎麼想的,這方案,根本沒有什麼可行性,誰能做得了?”

“主管最近總是挑刺兒,再這樣,我就不伺候了!”

除了聽到,有時候我們也可能不自覺地脫口而出,說出一些類似這樣帶有情緒和指向性的話。

有人會說,人不是機器,不可能做沒有情感,沒有情緒,更沒有人可以做到在職場時刻保持冷靜。

是的,老王認為,職場上我們不必活得戰戰兢兢,你可以盡情地表達觀點和想法,與同事、領導交流,但是一定不要觸碰紅線。

職場如江湖,有規則,也有禁忌。到底哪些話題才是禁忌的話題呢?老王認為,以下這5個職場禁忌話題,總有人忍不住談論。



1、薪酬話題

你可能會有疑問:關係好的同事難道不可以詢問工資嗎?老王告訴你吧,當然不可以!

任何一個公司,員工的薪酬都有各有高低。它是由公司的薪酬體系,以及員工的崗位、能力、經驗、專業等等綜合因素決定。有時候,也會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

利益很容易牽扯出人心底的好奇和窺視欲。一般初來乍到時,多數人都會心有忌憚,但時間久了,有些人認為自己和同事關係好,甚至成為了生活中的朋友,經常會一起吃飯逛街,便忍不住打聽別人的工資。

但無論何種情況,談論薪酬都是職場大忌。

被問及的同事,並不希望被窺視,無論他的工資或高或低,都會產生反感的心理。

有時候,一旦透露了薪酬,也很有可能衍生出其他的糟糕問題。工資高了,引人猜忌;工資低了,會有好事者為其抱怨不公,議論紛紛。

老王認為,人心複雜,一旦利益交纏,哪怕只是談論,也很可能衍生出不可預估的禍患。所以,管住你的好奇心,別去推倒那塊將你引向泥潭的多米諾骨牌。

從另一個角度看,打聽或談論薪酬話題,會讓老闆產生反感。即使你的能力卓越,也很難得到領導的信任,也許,還會在不經意間斷送了自己的發展前程。

薪酬是每個職場人的隱私,不探聽他人的薪酬,是對同事最基本的尊重。如果你不滿於自己的薪酬現狀,那麼更應該踏實地錘煉自己。因為,機會和資源永遠會留給專心做事、有能力的人。


2、私生活話題

也有人問:我們辦公室同事相處得好,平時分享生活,分享心情不可以嗎?

不可以。

老王認為,職場不是你家的客廳,更不可能任由你隨意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人生起伏。可很多職場人往往會覺得自己和一些同事熟悉了,總是忍不住給他們分享自己的戀愛故事、有趣經歷、上下班見聞,或者是買車買房等等家長里短,與工作無關的事情,甚至有時還會將情緒帶入到工作中。

你以為自己是掏心掏肺把同事當朋友。但本質上,卻是佔用了同事的時間,破壞了職場的工作氛圍。

職場是奮鬥者的舞台,你需要全力以赴地奮鬥,貢獻自己的價值。

不過這並非讓我們在職場變得冷漠,而是要保持冷靜。我們在上班時可以與同事愉快地交流工作,也可以在休息時間分享生活。但凡是有度,過猶不及。

所以,不管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私生活問題,都不要在職場里大肆談論,這也是一個合格的職場人最基本的涵養。


3、同事的是非

在很多人眼中,同事的八卦就如近距離追劇,比影視劇更精彩,更富有吸引力。參與其中的接收者和傳播者都會無比興奮。

每條八卦傳播,都以“千萬別告訴其他人”結尾。他們常常會認為,只是和要好的同事聊聊,又不是大肆宣傳,沒什麼問題。可偏偏每個信息接收者都還會有一兩個其他親近要好的同事。

有時候一些風言風語會在傳播中淬煉成利刃,當事人或傳播者,都有可能成為它的“犧牲品”。而這樣的職場悲劇,你本可以製止。



4、抱怨領導的決策

因為站在不同的高度,所以我們會看到不同的風景。領導看到是公司的發展,員工更多時候看到的是個人的得失。領導每天研究成本、研究項目、研究利潤,員工更多時候研究著如何升職加薪。

有些時候,領導的決策員工會大呼看不懂,甚至會在牽扯到自身利益得失的時候,大肆抱怨,消極怠工,宣洩情緒。

一旦撕開了抱怨的口子,他們滿是怨氣的雙眼,只會看到一個極為不堪的領導。

沒有一個領導是完美的,但反觀自己,我們可能還遠遠不如領導。

抱怨如同泥潭,只會讓人越陷越深。倒不如停止抱怨,踏實工作,努力地向上攀爬。當你提升了能力,提升了格局,便會看到人生的另一種風景。


5、負能量話題

每個人的視角都是狹窄的,所以很多人在看到懷才不遇、制度不公、人心險惡等等職場坎坷時,以為看見了全部真相,但那其實只是職場的一隅。

你本可以選擇更好的路通往光明,但很多人選擇了抱怨,散播負能量來平衡自己的失意。

本質上,談論負能量的話題,對於自我的成長和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紓解情緒的方法有很多種,散播負能量是最糟糕的一種。你以為不吐不快,是一個瀟灑的人,實際上,卻破壞了職場的心理環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他人。

奮鬥偶爾會讓人感到疲乏,人們更需要鬥志和力量,而不是無休止的負面情緒。傳播負能量的人,終將面臨一個注定的結局:被孤立或淘汰。


寫在最後

實力可以讓你一鳴驚人,搬弄是非只會讓你一落千丈
話題再爽,也不要越雷池半步。不能克制禁忌話題的誘惑,又何以掌舵職場的航向?
老王建議:職場上,對待工作,燃燒自我,努力拼搏。對待閒言碎語,雲淡風輕,一笑置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SS成功指南的沙龍
38會員
86內容數
2020/09/22
職場上,總有人喜歡說“假如當初……”。有這樣思維的人,一般都是當下過得併不如意,又對曾經充滿了遺憾和悔恨。 可以說,悔不當初,是一種比失敗還難過的苦。 很多人常常是在職場出現了危機時,才發現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走向了下坡路。只能悔恨地假設,如果自己當初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便不會是這樣糟心的結果。
Thumbnail
2020/09/22
職場上,總有人喜歡說“假如當初……”。有這樣思維的人,一般都是當下過得併不如意,又對曾經充滿了遺憾和悔恨。 可以說,悔不當初,是一種比失敗還難過的苦。 很多人常常是在職場出現了危機時,才發現自己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走向了下坡路。只能悔恨地假設,如果自己當初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便不會是這樣糟心的結果。
Thumbnail
2020/09/15
生活中很多細節會讓人倍感溫暖,甚至可以在陌生關係中,留下一份滿滿的好感。 而細節的思維帶入到職場中,更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讓老闆對你好感倍增,甚至可以為你贏得一個光明的前程。
Thumbnail
2020/09/15
生活中很多細節會讓人倍感溫暖,甚至可以在陌生關係中,留下一份滿滿的好感。 而細節的思維帶入到職場中,更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讓老闆對你好感倍增,甚至可以為你贏得一個光明的前程。
Thumbnail
2020/09/15
逃避很容易,人們也很擅長。 壓力大了就抱怨,遇到困難就覺得不適合,不順心了就辭職…… 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人,這樣故事每天都在職場上演。
Thumbnail
2020/09/15
逃避很容易,人們也很擅長。 壓力大了就抱怨,遇到困難就覺得不適合,不順心了就辭職…… 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人,這樣故事每天都在職場上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中應該避免的五個致命忌諱,包括不讓同事知道與主管的私交、不介紹朋友到公司、不談家庭私事、不洩漏薪資、以及不大肆抱怨老闆。這些行為可能對工作環境和專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文章建議保持良好溝通、尊重隱私、以及保持專業態度,以建立成功的職業生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職場中應該避免的五個致命忌諱,包括不讓同事知道與主管的私交、不介紹朋友到公司、不談家庭私事、不洩漏薪資、以及不大肆抱怨老闆。這些行為可能對工作環境和專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文章建議保持良好溝通、尊重隱私、以及保持專業態度,以建立成功的職業生涯。
Thumbnail
今就我我人資經驗分享,讓身邊的朋友都注意你會碰到嗎! 1.不喜歡團隊合作喜歡孤郎打天下,主管都希望同仁目標一致只是分工不同 2. 工作態度隨便,會議上的敷衍報告立馬被人看破,除非你要這份工作了 3. 喜歡用line去聊同事是非,小心被人截圖得最谁都不知道 4. 在同事面前誇自己的過去輝煌事蹟,不要講
Thumbnail
今就我我人資經驗分享,讓身邊的朋友都注意你會碰到嗎! 1.不喜歡團隊合作喜歡孤郎打天下,主管都希望同仁目標一致只是分工不同 2. 工作態度隨便,會議上的敷衍報告立馬被人看破,除非你要這份工作了 3. 喜歡用line去聊同事是非,小心被人截圖得最谁都不知道 4. 在同事面前誇自己的過去輝煌事蹟,不要講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場上老闆或同事在血流成河的職場上榨乾打工仔、用盡餘溫是常態。小編雖然歷盡滄桑洗盡鉛華但職場仍舊不講武德,在不講武德的職場如何明哲保身呢?整理小部分與大家討論,若有高手請也給小編指點一二。
Thumbnail
職場上,你有碰過上司或老闆「不合理要求」嗎?該吞忍接受?還是勇敢拒絕? 相信每個上班族,都有一拖拉庫的「苦水」,及被壓榨的「經驗談」,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職場上,你有碰過上司或老闆「不合理要求」嗎?該吞忍接受?還是勇敢拒絕? 相信每個上班族,都有一拖拉庫的「苦水」,及被壓榨的「經驗談」,該如何面對?
Thumbnail
這是來自我朋友的投稿!但我自己也很有感觸,職場上再怎麼樣交情好的同事主管,特別是<主管>,絕對絕對,不要把大實話給說出來!!!!! 1. 談事情一定要文字紀錄 2. 做事情一定要壓時限 3. 講事情一定要同步消息 最後一樣祝褔各位早日脫離惡同事魔掌,獲得財富自由( >д<) 圖片來源:網路
Thumbnail
這是來自我朋友的投稿!但我自己也很有感觸,職場上再怎麼樣交情好的同事主管,特別是<主管>,絕對絕對,不要把大實話給說出來!!!!! 1. 談事情一定要文字紀錄 2. 做事情一定要壓時限 3. 講事情一定要同步消息 最後一樣祝褔各位早日脫離惡同事魔掌,獲得財富自由( >д<) 圖片來源:網路
Thumbnail
遇上老闆主管面談,說與不說都是兩難,分寸又該如何拿捏,但就像考前做練習題一樣,把握幾個原則,至少可以安全過關。 千萬不要沒有想法,數字會說話,寧說人好話,也別道人是非,委屈不見得能求全,但不必把自己當作伸張正義的英雄, 說重點,有些事可以換句話說。
Thumbnail
遇上老闆主管面談,說與不說都是兩難,分寸又該如何拿捏,但就像考前做練習題一樣,把握幾個原則,至少可以安全過關。 千萬不要沒有想法,數字會說話,寧說人好話,也別道人是非,委屈不見得能求全,但不必把自己當作伸張正義的英雄, 說重點,有些事可以換句話說。
Thumbnail
行走職場,說話做事都該行之有度。 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但很少人能始終保持理智。 在職場上,我們通過溝通傳遞信息來達成協作,也會通過處理與整合信息來獲得判斷和成長。但也有一些信息,包裹著誘惑,考驗著人性。 那麼,該如何直面這些誘惑,克制暗湧的慾望?
Thumbnail
行走職場,說話做事都該行之有度。 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但很少人能始終保持理智。 在職場上,我們通過溝通傳遞信息來達成協作,也會通過處理與整合信息來獲得判斷和成長。但也有一些信息,包裹著誘惑,考驗著人性。 那麼,該如何直面這些誘惑,克制暗湧的慾望?
Thumbnail
職場中有一些問題容易被我們所忽視,為了避免放下不必要的錯誤,有些職場禁忌還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今天基爸爸就給大家帶來職場十大禁忌,趕快分享到朋友圈,讓身邊的朋友都注意一下吧!   1一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各種找藉口   工作中無論事情的大小,只要出現了問題、出現了錯誤,該你承擔的責任少不了,上司和同
Thumbnail
職場中有一些問題容易被我們所忽視,為了避免放下不必要的錯誤,有些職場禁忌還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今天基爸爸就給大家帶來職場十大禁忌,趕快分享到朋友圈,讓身邊的朋友都注意一下吧!   1一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各種找藉口   工作中無論事情的大小,只要出現了問題、出現了錯誤,該你承擔的責任少不了,上司和同
Thumbnail
找工作的過程裡,面試的時候可以知道公司文化、工作內容,但是同事關係、工作氣氛可得要親自工作一段時間才能明白。俗話說千金難買好鄰居,沒辦法「選」同事,但你可以「管理」同事關係。
Thumbnail
找工作的過程裡,面試的時候可以知道公司文化、工作內容,但是同事關係、工作氣氛可得要親自工作一段時間才能明白。俗話說千金難買好鄰居,沒辦法「選」同事,但你可以「管理」同事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