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文案所言,《美麗之星》是以科幻包裝的家庭故事。
片長兩小時零七分,前面緩慢地鋪陳,直到一小時後開始「起飛」--沒錯,是一種飛揚起來的感覺。
主打科幻、獵奇,但這裡的獵奇是原義,所以不會有開腸破肚等情節,害怕血腥的可以放心,視覺效果我覺得不算太華麗,但「狂嗨電音配樂」倒是貨真價實。
說來,我剛開始看得一頭霧水:怎麼跟(前導)預告片給人的感覺不太一樣?雖然笑點不少,但時不時的超展開,讓人搞不清電影意圖。直到劇情開始收攏,場內笑聲逐漸減少,我也慢慢地明白了些什麼。
預告片有兩個版本:前導預告看起來魔幻、誇張,又搞笑,但實際上這部電影比較接近正式預告--它並不是歡樂外星片,這麼說吧,有時看到人家做出一些荒誕不經的事,會覺得很好笑,可是當對方是認真的、甚至賭上身家性命時呢?我想沒幾個人還笑得出來。這才是這部片的基調:黑色喜劇。(註)
註:透過喜劇的形式,揉入病態或恐怖的成分,以表現人生荒謬與無可奈何的困境。題材廣泛,如諷刺政府、呈現醜陋人性、批判社會現實等,內容憤世嫉俗,具悲劇的精神。(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之前有一本兩性暢銷書《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用不同星種來說明男女思維邏輯的相異,此外也常聽到人用「你外星來的啊!」、「快滾回你的X星去!」來笑罵處在狀況外的人,然而,身為被罵的一方,如果你真的來自外星呢?
如果一覺醒來,你發覺其實自己是外星人,來到地球有特別的使命,如此你的心態、看事情的角度,必然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你不再覺得被排擠、被鄙視,反而認為區區地球人當然不可能了解自己,換成是你在心裡鄙視或想拯救他們,從畏縮逃避變成全身洋溢著自信。
是的,《美麗之星》其實是在講「自我認同」。
一個表面看似祥和的家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課題:知名氣象主播爸爸即將被裁員、家庭主婦媽媽想幫忙扛家計、曾經是運動健將的快遞員兒子想轉換更體面的工作、美麗的大學生女兒抗拒面對未來。
如果自己是其實是外星人,是否一切就迎刃而解?於是他們開始認為自己是外星人--別人一說,他們就相信了--人總是選擇相信自己所希望的,即便是從頭到尾不曾否認自己是地球人的媽媽,也用另一種方式欺騙自己……?
話雖如此,諸位看倌可別以為本片在打科幻臉喔,他們到底是不是外星人、他們身上究竟發生什麼事,本片並沒有一翻兩瞪眼的非黑即白解答,這也是本片趣味所在,端視你收集到哪些線索、用什麼角度去看。在此我建議大家觀賞此片時,可以多注意對白外的細節,因為某些對白「可能」是拿來騙人的,而導演有時會讓鏡頭帶到一些小地方,供觀眾多一點解讀。總之有點燒腦,說來也很適合喜歡推理的觀眾。
另外,本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家庭」,而這也是後半收攏全片的關鍵點。為避免影響觀影樂趣,就留待諸君進戲院慢慢體會了。
最後,如果可以選擇,你要留著當地球人,還是移民成外星人?
【相關連結】
高雄電影節預售(映後座談):
博客來預售(抽週邊):
三島由紀夫《美麗之星》原作小說相關報導:
私心同場加映:快遞員+自我認同+推理+小說=《懸案追追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