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巷弄經濟學》精彩內容搶先看〉市區商店街的營造典範──令人驚豔的「丸之內仲通」

2020/08/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圖說:在禁止車輛通行的街道開設露天咖啡廳的丸之內仲通。
丸之內一帶位在東京站和皇居之間的東京經濟首要之區。這裡有日本政府和民間企業三菱地所打造的東京代表購物街,相當華麗。國際都市東京現在也有舒適且華麗的市區購物街,不亞於於紐約曼哈頓的第五大道或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
讓仲通誕生的丸之內都更事業始於一九八○年代,因為是由單一公司進行三十六萬坪(一百二十公頃)規模的都市更新事業,所以一開始就飽受爭議,如不動產財閥三菱被選為負責企業、容積量大幅放寬、大型購物中心的建設、巷弄拆除等。經歷一波三折後,東京終於成功建造出一條大道。這是因為三菱地所對丸之內施展了魔術嗎?
首先,三菱地所忠於都市更新的整體性,吸睛的街道景觀有別於其他的都更事業。公共藝術、禁止車輛通行的街道、花壇、行道樹、路燈、行人座椅在丸之內組織成美麗的街景。仲通裡充滿跳蚤市場、街頭展覽、露天咖啡廳,比曼哈頓的任何一條街道還要有生命力。
三菱一號館美術館、東京國際論壇相田光男美術館、丸之內大樓畫廊、街頭公共藝術等許多文化設施將仲通打造成文化街道,也提升了街道的格調。
復古建築也是其特徵,這裡保存和復原了明治時代的建築物,例如丸之內公園大樓一號館、KITTE購物中心的郵局建築物正面、一九二三年竣工當時的丸之內大樓玄關等。人工搭建的大馬路感覺就像巷弄一樣,這種氣氛似乎不只是靠禁止車輛通行的街道就能營造出來的。這究竟是如何辦到的?箇中理由,久而久之慢慢浮現。
首先是高層大樓分成低層和高層,製造出錯視效果。《每日經濟》的朴仁慧記者形容:「就像在對齊眉毛一樣,低層部分的高度統一為三十一公尺,打造出整齊的街道景觀。這源自於一段歷史,以前日本飽受地震之苦,當時沒有現在的抗震技術,所以曾經將建築物的高度限制在三十一公尺以下。」
還有排成一列縱隊的行道樹。行道樹又高又茂盛,彷彿快將街道覆蓋,比起走在高樓大廈之中,更像徜徉於茂密的叢林小道中,走著走著,就讓人不小心忘了高層建築的存在。此外,這裡也成功地刻意打造出密集的隨機性看點。在街上和大樓內可以同時感受到看點的密度,長長延伸的高樓商店街配置了密密麻麻的小店,提高了密度,讓人能夠一邊走過高樓大廈,一邊一個接一個地逛商店。
圖說:保存明治時代建築的丸之內公園大樓一號館。
圖說:在高樓之間的道路上營造出巷弄氣氛的行道樹。
圖說:打造出密集看點的高樓低層商店街。
天花板挑高的大廳、又大又寬敞的建築物內部所帶來的寬敞感,令人印象深刻;大樓內的開放空間畫廊、公共休息空間、藝術品、宣傳海報等,充滿了都市感和現代感。
以各種方法製造隨機性,也是仲通的魅力,最引人注目的革新是視覺上很和諧的各式建築。雖然蓋了新的高樓,但是隨處可見被保留下來的近代建築,其中在大馬路旁打造的巷弄商圈丸之內紅磚廣場(Bricks Square),以雕像和設計突顯新式建築的近代感,展現出新舊建築共存的奇妙都市氣氛。
三菱地所決定進行的丸之內都更事業名稱,正是「曼哈頓計畫」。一九八○年之前,日本政府擔心地震,將丸之內的建築高度限制為三十一公尺。當規定放寬,發展出抗震設計技術,丸之內的建築師便在東京重現紐約曼哈頓的摩天大廈和文化,更進一步從一開始就積極引進Dean & Deluka、Brooks Brothers、Kate Spade等紐約品牌,營造出紐約的感覺。
三菱集團主導丸之內都更計畫近二十年,透過子公司三菱地所持有30%的丸之內建築(約一百棟中有三十幾棟),東京三菱UFJ銀行、明治安田生命保險、三菱商社、三菱電器等三菱集團子公司的總公司都設在丸之內。
三菱的丸之內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治時代。自江戶時代丸之內就是貴族居住的地方,在明治維新之後,變成日本陸軍的兵營所在地。一八九○年三菱集團買下這片地,開發以東京為中心的商業區。因為三菱以英式紅磚建造這一帶的建築,所以人們稱這一區為「一丁倫敦」。
一九八○年代末日本經濟泡沫化,身為日本經濟中心的丸之內地區處於空洞化的危機。一九九○年代後期,三菱集團開始對十多年來處於低潮的丸之內展開都更計畫,一個企業能長期持續地開發特定區域正是推動丸之內都更的動力。
首爾大國際學系朴喆教授曾說,我們應該注意這點:「這並非政治人物想要樹立政績而開始的計畫,而是民間自發性展開的事業」。也就是說,持有特定區域大量房地產的企業並非以追求自身利益為目的,而單方面推動開發事業,而是為地區樹立雙贏的機會,藉此獲得當地居民的肯定。
三菱長期在商圈管理上投資也有顯著的效果。三菱開發商店街並非以販售為目的,而是以房東的身分出租,扮演起有實質意義的開發者角色,引進吸引人的品牌,整合管理商店群。
────────────本文摘自《巷弄經濟學》

《巷弄經濟學》

作者:牟鍾璘(Jongryn Mo)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8-04
精選世界知名巷弄經營案例:
韓國弘大、日本富山、英國愛丁堡、美國布魯克林、中國上海、新加坡中峇魯等地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 讀者8.8分口碑好評
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林崇傑.專文推薦
★關於巷弄經濟,這本書想說的是……
為什麼人們又開始走進巷弄?
受人喜愛的都市,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如何確保巷弄商圈的競爭力?
有模有樣的巷弄,應具備什麼樣的整體性和文化?
巷弄經營必備的「匠人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是什麼?
如何使巷弄商圈進化成文化產業,成為城市規劃與觀光政策的重點?
在過去,「巷弄」一般不被認為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題。然而,隨著近年世界各國重點都市的巷弄文化復甦,政府意識到鞏固巷弄的競爭力是益發重要之事。有魅力的巷弄文化,可以決定都市的樣貌,甚至國家整體經濟發展。
因此,作者集結長期研究成果與個人經驗寫下此書,從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分析世界各國知名巷弄的商圈經營模式,包括韓國釜山及弘大、日本富山、英國愛丁堡、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中國上海、新加坡中峇魯等地,並且探討「縉紳化」與「複製化」對商圈發展造成的衝擊,針對擴張性、可達性、整體性、多元性等巷弄商圈的根本競爭力提出解決之道。
巷弄不只是展現昔日風情、搜集觀光亮點的博物館,也承載青年挑戰創意產業之動力,更是技藝傳承者「匠人」以創意實現理想的場域。本書解析「巷弄經濟」運作方式,讓我們看到城市深具魅力的情感與歷史文化,不只豐富大眾日常生活,更是振興國家經濟的重要資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
    馬可孛羅 Marco Polo Press, Inc. 一個以旅行、旅行史、旅行文學為主的出版社。 歡迎追蹤FB、IG,新訊息不定時更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