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不後悔,所做的每項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今天過後,就是自己離開職場的第一年,邁入實習老闆的第九個月.從出社會到現在,雖然腦海中三不五時確實會出現是否要回家幫忙,是否要繼承家業的這個選項,但一直以來他都不是第一順位,或許是看到父母親一起工作時的爭吵,抑或是不喜歡這樣的傳產環境,甚至是想告訴其他人,自己不需要靠家人,即使沒有好的學歷,也可以一步一步地,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到上市櫃大公司任職,一切的一切或許都只是想向他人證明自己.
曾經也是北漂青年,從一開始寄宿在親戚家,到後來自己找房子,幾乎都是靠自己去摸索,沒有依賴家人的協助,不知道是逞強,還是以為這樣家人就不會擔心,亦或是他們也不想了解,因為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環境,所以不管在台北還是高雄,他們都不知道租房子的地點,只知道在高雄在台北上班,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漸漸地養成自己獨立的個性,也漸漸地疏遠了家人.以至於現在雖然住在家裡,但覺得彼此的心,好遠好遠.
至於為什麼會回家繼承家業,主因是家人生病了,而照顧者也發出了警訊,加上在職場上的不順遂.依照自己的個性應該是會繼續待在職場,繼續證明自己,但現實的狀況,不得不逼自己做出選擇,做出一個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這個選擇看似簡單,但對於我來說好難好難,不斷地分析利弊,不斷地說服自己,最後在腦海中繪出的那條線,就是回家繼承家業吧,一來可以瀟灑地對公司說再見,二來回家好好地處理家人生病的狀況.而這時候正處於而立跟不惑的中間點,正處於往上爬的時刻,正處於證明自己的時候,所以這不後悔的決定好難好難.
在外人眼中,看似不需要為經濟煩惱,有房住又有車開,又有家業可以繼承,不用看人眼色,但對於我來說,或許這些真的都擁有,但自己的內心卻是空洞的孤單的,雖然知道比自己遭遇更糟的大有人在,但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感受不同,追求的也就不一樣,所以感覺自己被困住了,或許可以藉著平台慢慢地一步一步爬出去.
avatar-img
3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雖然這是踏出家庭主婦後的第二份工作,也已逾滿一年。 已不像當初從脫離家庭的零社會經驗中那般害怕惶恐!! 無論是什麼工作,只要抓住了就心懷感恩不敢離去, 讓自已忍受卑微自已…就因為害怕會再抓不到機會。 當初從家庭主婦出來找工作時,很幸運地沒遇到太多波折,在家附近就業。 但忍受了所謂的現實世俗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2022年底,我辭掉了工作。 這真是一個聳動的開頭,但我知道我想寫的,不僅於此。這只是一個事實,一個決定,我無意以此證明自己是個多麼勇敢(或者無知)的人。我陷入了此生最漫長的旅行,而我哪裡都沒有去,只是待在一個房間裡,等著自己膨脹或者碎裂,被過去恐懼抓住,以及那些總是來不及抵達未來的焦慮。不同
老實說從家裡搬出來住這件事我在兩年前就在想了甚至是跟家人提過,因為想知道家人的想法以及對家人尊重於是我向家人提出我想搬出去住的想法可是他們並不同意覺得花費太多了然後就被爆念一頓了!可是這並沒有打消我想要搬出來的念頭後來二姐回來了他提出要一起合租的想法於是我利用了這個機會終於搬出來了。 一開始我蠻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疫情開始幾年沒見的朋友,再次相約卻收到將移居外地的消息。 朋友是名律師,育有三名兒女,放下專業身分,為小孩的教育發展移居。 「就是破釜沉舟的決心。」她說到加拿大做全職媽媽,老公大概找份倉務員的工作,能應付生活基本開銷即可。 我問:「會捨不得自己的事業嗎?」
Thumbnail
十八歲初次來台求學,在成大中文系和府城的滋養下對台灣好像開始有一點了解。以台南為家的我決定在南部尋覓第一份工作後, 開始踏上了人生第一次的求職之旅。
雖然這是踏出家庭主婦後的第二份工作,也已逾滿一年。 已不像當初從脫離家庭的零社會經驗中那般害怕惶恐!! 無論是什麼工作,只要抓住了就心懷感恩不敢離去, 讓自已忍受卑微自已…就因為害怕會再抓不到機會。 當初從家庭主婦出來找工作時,很幸運地沒遇到太多波折,在家附近就業。 但忍受了所謂的現實世俗
Thumbnail
「人生課題」 人生中,我們總是面臨無數的選擇,每個選擇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回頭看看,今天的我們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有些人因為不滿意原來的工作,選擇到國外念書,成為了“海歸”。這個決定需要提早進行,只有早早準備,才能在學成歸國後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慢慢升遷。 說到爸媽,他們的身體也逐漸老去。以前能夠
Thumbnail
成年後的孩子是否應搬離家獨立生活?首先要學習不要再以小孩的身分與父母相處。 權衡個人需求和家庭期望,在尊重家庭的同時,也走向個人的成長和獨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2022年底,我辭掉了工作。 這真是一個聳動的開頭,但我知道我想寫的,不僅於此。這只是一個事實,一個決定,我無意以此證明自己是個多麼勇敢(或者無知)的人。我陷入了此生最漫長的旅行,而我哪裡都沒有去,只是待在一個房間裡,等著自己膨脹或者碎裂,被過去恐懼抓住,以及那些總是來不及抵達未來的焦慮。不同
老實說從家裡搬出來住這件事我在兩年前就在想了甚至是跟家人提過,因為想知道家人的想法以及對家人尊重於是我向家人提出我想搬出去住的想法可是他們並不同意覺得花費太多了然後就被爆念一頓了!可是這並沒有打消我想要搬出來的念頭後來二姐回來了他提出要一起合租的想法於是我利用了這個機會終於搬出來了。 一開始我蠻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