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之後#1】記在最初一頁——離職的理由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而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raw-image

第一次提離職前發生什麼事

  「我想做什麼?」、「我在做什麼?」、「我想過這樣子的日子嗎?」這些疑問在工作第二年逐漸浮現,在繁忙的日子裡,我就像走入迷宮般,想找尋著出口,卻又走入無盡的死巷,焦慮壟罩著我,每日生活就像一個負能量機器,無止境地散播給周圍的親友們。

  日子久了開始不停歇的內耗,隨著入職年資漸長,工作量也跟著提升,身心負荷不了,疾病接踵而來,好一陣子掛號、看醫生、吃藥成了生活中的新習慣,最嚴重的時候,體重減少了兩公斤左右。

  當時朋友勸了又勸,我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加上家庭價值觀灌輸,讓我一直抱持著「一定是我不夠好,連這麼一點壓力都扛不住,能力不好、身體不好、情緒控管也差,找下一份工作肯定也找不到。」

  就像冒牌者症候群,不斷貶低自我能力,加上拿前輩們的工作能力作為比較,自我壓力終於在某日崩潰,醒來時淚流不止,對著電腦只想哭,即便理智上知道自己該工作了,但內心裡抗拒的聲音使我無法動彈。

  大概是厭煩了這樣生病的自己,也藉由過去大學諮商的經驗,我決定提離職,離開這環境,讓自己好好休息,即便我並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


第一次向公司提離職

  那時在雲林外派的我,藉著一次回台中公司時,像老闆提了離職。我待的公司組成一直很單純,人員非常少,少到大部分人都會訝異的人數——三人,一位老闆、一位兼職的行政助理、以及我,對於建築師事務所來說,這樣的人員編組實在少見。彼此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雇主與員工,更多時間是像學長姊對學弟妹的關係,是一種工作室的合作氛圍。

  當時,我向老闆提出想要離職,表明工作量有些超出自身的負荷,也造成了情緒上的困擾,希望可以離開職場,好好休息一陣子。老闆聽到消息有些錯愕與震驚,也有些許難過。說著說著,我們彼此都紅了眼眶。

  「在你和我說之前,我只感受到你的工作狀態很緊繃,但我不清楚你身上發生什麼事情。」

  「你一直都做得很好,我對你也沒有太多要求,你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總是能交出很好的成果。」

  「我也曾經問過你,這個領域裡,你偏好哪一方面的工作?是單純的歷史研究呢?還是報告書撰寫?或是繪圖為主?像對於我來說,寫報告是容易的,但對於你來說,你最擅長且喜歡的是什麼?」

  「過去,因為你沒有明確地說喜歡哪項工作內容,所以我將每一個部分都讓你接觸一點,同時你也非常願意學習,所以我會讓你多碰一點,去探索興趣。但或許也是這樣子,我誤以為你還可以承受,所以派了過多的工作給你。當然,你也沒有反應給我,讓我知道你其實已經太疲憊了。」

  「你是覺得工作量太多所以才想離職嗎?還是真的討厭這個領域了,再也不想做了。我覺得你應該還是喜歡的,我從你的工作態度上看到你的熱忱。」

  「如果是工作量超出承受範圍,那我能做的就是調整工作分配,現階段減輕你的重量。此外,我認為你確實需要好好休息一下,請個假去放鬆。」

  在與老闆對談前,其實我沒有思考這麼多,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我的直覺只有逃離這個地方,所以在這次對談之後,雙方都留給彼此一小段時間,做一些調整與反思。


兩個月的假期與反思

  最後,我以身體欠佳的理由,向公司申請了兩個月的留職停薪,從雲林搬回台南,舟車勞頓的一趟行程。

  這兩個月裡,再也沒響起的line與電話,公司並沒有像預期中的模樣,沒有我就塌了下來,反而繼續正常運轉。我有了完整的時間去思索過去的生活,這段期間閱讀了許多書籍,像是《也許你是真的累了》、《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思考到以前工作時的幾個盲點:

  1. 不會劃清界線:
    認為所有工作都是自己應該做的,所以來者不拒,即便超量了也勉強自己完成。
  2. 不會求助:
    不懂得向外求助,不信任他人能夠協助手上的工作,太想要每件瑣事都要自己處理,故常有工作堆積如山的情形,使自己壓力更大。
  3. 不合理的加班時數:
    過多的加班壓縮了生活的時間,早晨睜眼就去上班,夜裡閉眼時也在思考工作的事情,沒有休息的時間,無法修復疲憊的身心。
  4. 沒有安排好的待辦清單:
    沒有好好評估自身能力,於一天之間塞了過多的工作量,亦沒有設置彈性時間。導致最後沒能完成預定目標時,只有滿滿的失落感而不是成就感。


  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再次回到職場時,我開始有了些調整,同時也在思考在這樣的調整下,自己是否還會厭倦這份工作。

  1. 重新安排合理的待辦清單:
    以《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書籍技巧為例,進行每日待辦清單的調整,將定期事務一併考量進去(如工務會議、所內會議、定期庶務……等),訂出合理的截止日,並定期追蹤確認是否需要調整。
  2. 提出討論與解決方式:
    當時程或工作量超出預期時,向主管反應,藉由例會討論調整空間及工作重新劃分,避免截止日前才在趕件的情形發生。
  3. 不加班、定期休假:
    改善遲到問題,告訴自己準時下班,同時也讓同事及合作夥伴知道你的休息時間,讓工作不會在下班前才丟急件要處理。另提前規劃休假,而不是依案件淡旺季才請假,因為工作根本沒有停止的一天。


  雖然當時還不清楚自己未來要做些什麼,但藉由生活型態的調整,我開始重新擁有放鬆及個人的充電時間,也有了吸收新知的餘裕,工作時壓力也減輕許多。


第二次的離職起因

  大約回到職場幾個月後,又萌生了想離職的念頭,這次的緣由多少受到朋友的刺激,一直以來很要好的朋友勇敢跨出舒適圈,按階段逐步地完成他的夢想,在敬佩他很有勇氣的同時,讓我又再次思考「我想做什麼」。

  一直以來,我很想返回校園,再次拾起書本,透過與同學討論分享,增加自己的見聞。然而,並沒有在建築領域裡找到想要研究或感興趣的題材,而海外留學以現階段來說又有些負擔不起,故計畫一延再延。

  某次,我做再利用分析時,在搜尋引擎打入關鍵字,第一筆結果是一間研究所,基於好奇我開始看起系所簡介,覺得太有趣了。原來我感興趣的領域應該被分類在人文社科院,而不是建築學院裡。

  發現這件事情之後,我思索著是否離職,去嘗試看看進入研究所這件事,好一段日子哩,內心總有個聲音告訴我:「去吧,你還年輕,試試也無訪。」

  我想,或許就試看看吧,也許我在建築領域、工作上找不到的答案,在有了不一樣的體驗後,就能回答了也說不定。

  於是,今年的五月,我正式從培育我成長的事務所離職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故事採集者的沙龍
32會員
9內容數
記錄那些在離職時所思所想與所做的故事。
2024/01/07
  好久不見,新年快樂!距離上次發文也快半年前了。這半年過得很充實,遇到很多很好的事情、很好的人,也遇過許多不如意的場面。整體來說還是很好的,我很感謝。
2024/01/07
  好久不見,新年快樂!距離上次發文也快半年前了。這半年過得很充實,遇到很多很好的事情、很好的人,也遇過許多不如意的場面。整體來說還是很好的,我很感謝。
2023/08/18
  想記一下待業期間面對焦慮及茫然的解決小方法,也當作給尚未恢復職場生活的自己,告訴自己這段期間做了哪些努力,以及未來也要持續保持下去。
Thumbnail
2023/08/18
  想記一下待業期間面對焦慮及茫然的解決小方法,也當作給尚未恢復職場生活的自己,告訴自己這段期間做了哪些努力,以及未來也要持續保持下去。
Thumbnail
2023/08/18
  這些日子依舊出去走走看看,養成了每天晚上去公園運動的習慣,看了《一個人的朝聖》這部片,也看了蜜雪兒《我們身上有光》、《練習不焦慮》等書,盡可能讓自己離開家裡,去探索及認識新事物。每當我靜下來,很多記憶碎片突然灑落在腦海中,開始梳理過去經驗跟一些內在感受。
Thumbnail
2023/08/18
  這些日子依舊出去走走看看,養成了每天晚上去公園運動的習慣,看了《一個人的朝聖》這部片,也看了蜜雪兒《我們身上有光》、《練習不焦慮》等書,盡可能讓自己離開家裡,去探索及認識新事物。每當我靜下來,很多記憶碎片突然灑落在腦海中,開始梳理過去經驗跟一些內在感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下定決心離職之後,人生問題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接二連三而來,我個人遇到的情況大致有幾項急需檢視及處理,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做過同樣的思考,最後得出不一樣的解答。
Thumbnail
  下定決心離職之後,人生問題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接二連三而來,我個人遇到的情況大致有幾項急需檢視及處理,我想大部分的人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做過同樣的思考,最後得出不一樣的解答。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今年五月,我從學生時代實習就待著的建築事務所離職了。離職不是一件簡單且容易的決定,工作上計畫結案、人事交接、廠商聯絡……等項目都是小事,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了想做的事,我想去試試看。」   在下離職決定之前,我有過幾段起伏的生活經驗,決定趁這段短暫空閒的時間書寫下來,留作紀錄給未來的自己翻閱。
Thumbnail
某一天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規劃,總是在時間的催促下,努力趕上變化,回頭看,這段日子忙忙碌碌,卻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實我們的人生真的不必為了別人的滿意而犧牲,心態放穩、放平,好的生活需要你慢下來累積。 用走的,你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抵達終點。 收拾好心情,準備好狀態,挑戰正要開始! #為甚麼要離開
Thumbnail
某一天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多規劃,總是在時間的催促下,努力趕上變化,回頭看,這段日子忙忙碌碌,卻依然在原地踏步。其實我們的人生真的不必為了別人的滿意而犧牲,心態放穩、放平,好的生活需要你慢下來累積。 用走的,你可以臉不紅、氣不喘地抵達終點。 收拾好心情,準備好狀態,挑戰正要開始! #為甚麼要離開
Thumbnail
在經歷了兩份工作,與一堆雜七雜八的爛事後,我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中寫了非常多我對於職場的想法:不想再待在教育環境、老闆、主管 EQ 超級重要、要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可以偷懶 ,以及要有耐心等待好的機會,寫下這些內容後,我發現自己雖然自己依然不太知道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卻描繪出一個「理想的就業環境」,人在
Thumbnail
在經歷了兩份工作,與一堆雜七雜八的爛事後,我在自己的人生規劃中寫了非常多我對於職場的想法:不想再待在教育環境、老闆、主管 EQ 超級重要、要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可以偷懶 ,以及要有耐心等待好的機會,寫下這些內容後,我發現自己雖然自己依然不太知道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卻描繪出一個「理想的就業環境」,人在
Thumbnail
不今年五月底,離開了曾是生活重心的工作,那份我曾經熱愛到願意不眠不休的工作。 疫情造成的不安與孩子停課是離職原因之一 長期的家庭與工作無法平衡是離職原因之二 身心壓力造成的睡眠問題是離職原因之三 公司的紛紛擾擾是離職原因之四 最後我心灰意冷決定先離開,任憑老闆說好說歹我都要走,走得決絕。
Thumbnail
不今年五月底,離開了曾是生活重心的工作,那份我曾經熱愛到願意不眠不休的工作。 疫情造成的不安與孩子停課是離職原因之一 長期的家庭與工作無法平衡是離職原因之二 身心壓力造成的睡眠問題是離職原因之三 公司的紛紛擾擾是離職原因之四 最後我心灰意冷決定先離開,任憑老闆說好說歹我都要走,走得決絕。
Thumbnail
特別感謝這一路上幫助我的所有人,沒有你們的幫助,沒有今天的我,同時也謝謝當時做出「離開舒適圈」的自己,謝謝你讓我有這個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特別感謝這一路上幫助我的所有人,沒有你們的幫助,沒有今天的我,同時也謝謝當時做出「離開舒適圈」的自己,謝謝你讓我有這個機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好像不那麼感傷了 感傷工作上少了朋友  我離開過三間公司 第一次是頂著最大的勇氣然後哭著說我要離職的 第二次是找到新工作然後平靜的說出口的 第三次是為了“想工作”而笑著說要離開的 大概還會有第四次吧 我期許自己是為了創業而結束當僱員離職的
Thumbnail
離職這件事好像不那麼感傷了 感傷工作上少了朋友  我離開過三間公司 第一次是頂著最大的勇氣然後哭著說我要離職的 第二次是找到新工作然後平靜的說出口的 第三次是為了“想工作”而笑著說要離開的 大概還會有第四次吧 我期許自己是為了創業而結束當僱員離職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