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商榷正名「正名制憲」爲「建國制憲」感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有「正確的」法理認知才有「正確的」政治解讀

-以民主程序走向台灣獨立建國之路

近日拜讀王泰澤博士於本月民報【專文】《商榷正名「正名制憲」爲「建國制憲」》,筆者也以對國際法、憲法之淺識,認為王博士提出將「正名制憲」正名為「建國制憲」之論述十分正確。筆者與作者互不相識,然十分敬佩作者在其專業領域之外,為了台灣的未來前途,即使在中華民國統治之下沒有理由樂觀的惡劣環境中,至今對台灣的國家主權之課題,仍不斷地省思、探究,沒有放棄對追求台灣的國際法人(國家)地位之決心和意志。

雖然王博士所提國家、政府名稱(國名)、憲法三者之位階關係乃法政學入門的基本常識,然過去長期在中國國民黨的愚民教育體系之下,致使這一代大多數的台灣人,對國家、國名(政府名稱),以及憲法人權,包括三者之位階概念,可說是相當模糊,甚至將國家、政府混為一談,認定「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國家。因而出現台灣特有之政治口號「正名制憲」等,不符合法理的奇怪現象。但是「中華民國」是「中國」的一個舊政府,不是國家,不能因為「正名」就能建立「台灣共和國」。

愈簡潔的社運口號,愈需要正確的理論為後盾,才不致於誤導一路相挺的一般民眾,甚至造成無法挽救的自我矛盾。從筆者對國際法、憲法之基本知識認為,「正名」、「制憲」、「建國」三者正確的前後順序應為「建國」、「正確國名」之後是「制憲」。對「建國、正名」之解讀,許慶雄の憲法私塾:「建立新的國家,使用正確的國名(政府名稱)」,也就是說「正」是形容詞「正確的」,而非動詞「修改」中國的舊國號之意。

近來美台互動頻繁,看到有不少天真的台灣人提出,美台雙邊簽署所謂的「國家承認」之意見,對此許慶雄教授指出:台灣必需先自我主張是國家,各國才開始有作「國家承認」的權利。目前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堅持一個中國的外交政策,自我主張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在此情況下,美國或任何國家對台灣的中華民國,只能作中國合法政府的「政府承認」,繼續漢賊不兩立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除非台灣的政府宣布獨立,告訴中國與國際社會,台灣是國家,台灣是與中國無關的兩國關係。否則美國或任何國家,無法主動作國家承認。任何國家要宣布獨立,自我主張是國家,各國才開始有作國家承認的權利。台灣能否獲得國家承認,完全取決於台灣政府與人民是否宣布獨立。(請參閱拙作民報【專文】《以「不默認」、「持續」原則,讓各國正確解讀台灣立場》。

法、政乃一體之兩面,有「正確的」法理認知,才有「正確的」政治解讀與政策。有關台灣的未來前途重要的基本論述,請收看現任台灣憲法學會理事長許慶雄教授於民視「台灣建國學」、「台灣憲法學」之影音講座,同時請參閱今年1月至4月於民報刊登之專文系列,該系列專文是許教授從其公法、憲法學術專長及其長期參與台灣民主運動之親身經歷,可說是學術與實務兼備,有獨到見解之一系列專論。

台灣建國學: 台灣人民才是決定台灣前途的主體,若如同目前台灣的主流意見,台灣已經獨立,國名叫中華民國,這樣將使台灣人民誤認台灣是國家沒有危機感。誤認會脫離事實,沒有危機感就沒有使命感。沒有使命感,哪來的力量建立新的國家? 況這些都是脫離事實,不符國際社會已經認定的國際法理論,台灣又如何和國際接軌,成為國際社會之一員?

台灣人民是要「建立」新的國家,而不是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建設」自由地區台灣。因此向台灣人民正確、清楚的說明「中華民國的法定位之真相」,是決定台灣獨立建國能否成功之核心關鍵,更是台灣獨立建國陣營早就應該著手進行的草根教育工程。惟有如此,才能改變「支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現狀(維持現狀)」之民意,之後推動「改變漢賊不兩立、「代表全中國」的外交政策、改變「一個中國」憲法的全民投票才能有預期之結果,落實以民主程序走向台灣獨立建國之路。

台灣建國學: 台灣人民才是決定台灣前途的主體,若如同目前台灣的主流意見,台灣已經獨立,國名叫中華民國,這樣將使台灣人民誤認台灣是國家沒有危機感。誤認會脫離事實,沒有危機感就沒有使命感。沒有使命感,哪來的力量建立新的國家? 況這些都是脫離事實,不符國際社會已經認定的國際法理論,台灣又如何和國際接軌,成為國際社會之一員?

台灣人民是要「建立」新的國家,而不是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建設」自由地區台灣。因此向台灣人民正確、清楚的說明「中華民國的法定位之真相」,是決定台灣獨立建國能否成功之核心關鍵,更是台灣獨立建國陣營早就應該著手進行的草根教育工程。惟有如此,才能改變「支持中國的非法政權中華民國統治台灣的現狀(維持現狀)」之民意,之後推動「改變漢賊不兩立、「代表全中國」的外交政策、改變「一個中國」憲法的全民投票才能有預期之結果,落實以民主程序走向台灣獨立建國之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erry 的沙龍
15會員
157內容數
Sherry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罷免行動」等民主議題,其實只是臺灣社會運動的前半碼(全碼: 民主運動+建國運動)。然四二六主事者卻是全力以赴、不擇手段,一副志在必得、必取勝之勢。可見這些皆是親中派藍白陣營表面的戰術,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實有必要深入探討其謀略與目的。
2025/04/29
「大罷免行動」等民主議題,其實只是臺灣社會運動的前半碼(全碼: 民主運動+建國運動)。然四二六主事者卻是全力以赴、不擇手段,一副志在必得、必取勝之勢。可見這些皆是親中派藍白陣營表面的戰術,臺灣獨立建國陣營實有必要深入探討其謀略與目的。
2025/04/20
在此呼籲停止只做一中之下的異議份子,應該當家作主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2025/04/20
在此呼籲停止只做一中之下的異議份子,應該當家作主推動廢棄「一個中國外交政策」的公投運動!
2025/04/09
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問題是,一般民眾應該分不清,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因此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需要導引「大罷免行動」之後,邁向廢棄「中華民國」之運動。
2025/04/09
這次罷免國民黨立委訴求主軸是「親中、親共、賣台」。問題是,一般民眾應該分不清,中國國民黨的「親中」與維持現狀的「親華」(中華民國),只是五十步與百步之差。因此臺灣獨立建國陣營需要導引「大罷免行動」之後,邁向廢棄「中華民國」之運動。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國目前的憲政體制有二套軸線,第一套是形式上的《中華民國憲法》,第二套是部分展現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大法官解釋,是我國政府運作現況等等共同架起來的憲政體系。會讓大家覺得「不用改國名也沒關係」、「就這樣永遠過下去吧!」的東西是第二套,但第一套就是卡在那邊,然後最近越來越讓我們覺得不方便。
Thumbnail
我國目前的憲政體制有二套軸線,第一套是形式上的《中華民國憲法》,第二套是部分展現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及大法官解釋,是我國政府運作現況等等共同架起來的憲政體系。會讓大家覺得「不用改國名也沒關係」、「就這樣永遠過下去吧!」的東西是第二套,但第一套就是卡在那邊,然後最近越來越讓我們覺得不方便。
Thumbnail
你是獨派嗎? 我是獨派嗎? 我「算」獨派嗎? 這類問題其實還常被拿出來丟的,說丟是因為好像真的只是用丟的,至於更深入的討論雖說不是沒有,但某方面來講比較像自言自語,大家都有自己的說法,當然這也不奇怪,我從不認為人類有可能統整出單一意識,也不該如此,所以這樣就好。 但我還是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
Thumbnail
你是獨派嗎? 我是獨派嗎? 我「算」獨派嗎? 這類問題其實還常被拿出來丟的,說丟是因為好像真的只是用丟的,至於更深入的討論雖說不是沒有,但某方面來講比較像自言自語,大家都有自己的說法,當然這也不奇怪,我從不認為人類有可能統整出單一意識,也不該如此,所以這樣就好。 但我還是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
Thumbnail
正確解讀「台灣人民對抗中國之自決行動」意義。以台灣人民為主體,由台灣民間社團推動的對抗中國之具體行動實已完成,對此美國等民主國家皆有目共睹並給予正面的評價,然台灣人民需要再一次主動的站起,追加具有「獨立自決」法理意義之民主程序,並向國際社會正確的發聲,也就是「台灣問題國際化」。
Thumbnail
正確解讀「台灣人民對抗中國之自決行動」意義。以台灣人民為主體,由台灣民間社團推動的對抗中國之具體行動實已完成,對此美國等民主國家皆有目共睹並給予正面的評價,然台灣人民需要再一次主動的站起,追加具有「獨立自決」法理意義之民主程序,並向國際社會正確的發聲,也就是「台灣問題國際化」。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美智庫親中派連續對台灣讀者發表專文,包括中國學者開始參與其中令人注目,「台灣」不是「台灣共和國」,防衛台灣不是世界的責任。「台灣的真相」美國人知道、中國人知道,只有台灣人不知道。
Thumbnail
今天社群中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影片連結 #我是法理建國派的皮筋兒 我想跟大家說: 台灣是不是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有沒有宣布獨立的問題,而是台澎法理地位的問題。 「在建立國家時,『得到他國承認』是否是必要條件」的部分,可分「構成說」(Constitut
Thumbnail
今天社群中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影片連結 #我是法理建國派的皮筋兒 我想跟大家說: 台灣是不是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不是政治問題,也不是有沒有宣布獨立的問題,而是台澎法理地位的問題。 「在建立國家時,『得到他國承認』是否是必要條件」的部分,可分「構成說」(Constitut
Thumbnail
分享一段話♡ 「明天你不想收割的作物,請不要在今天播種,不要在此刻投身於壓迫,為了日後獲得更多的自由,不要乞靈於暴力,為了有一天把我們從暴力中拯救出來,不要將謊言視為利器,為了在未來贏回真理。」-費南多薩巴特 我認為「台灣光復」、「國家正常化」都是很嚴重的騙局,會讓台澎人失去建國意志,以為目前有國家
Thumbnail
分享一段話♡ 「明天你不想收割的作物,請不要在今天播種,不要在此刻投身於壓迫,為了日後獲得更多的自由,不要乞靈於暴力,為了有一天把我們從暴力中拯救出來,不要將謊言視為利器,為了在未來贏回真理。」-費南多薩巴特 我認為「台灣光復」、「國家正常化」都是很嚴重的騙局,會讓台澎人失去建國意志,以為目前有國家
Thumbnail
每個民族或是政治共同體都能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之下去發掘出他們本身的特性,這樣的特性或許也可以被稱之為「民族性」。
Thumbnail
每個民族或是政治共同體都能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之下去發掘出他們本身的特性,這樣的特性或許也可以被稱之為「民族性」。
Thumbnail
前言:相信許多人應該都有被別人質問過這類的話──「你以為台獨之後就天下太平了嗎?」、「台獨之後你們要幹甚麼?」、「我們現在不就是一個國家了,你是要怎樣台獨?」、「台獨建國之後會改變甚麼?還不就跟現在一樣!」──等等諸如此類語帶嘲諷的質問。這些人背後真正的意思是:台獨干我屁事!我覺得現在已經有國家了。
Thumbnail
前言:相信許多人應該都有被別人質問過這類的話──「你以為台獨之後就天下太平了嗎?」、「台獨之後你們要幹甚麼?」、「我們現在不就是一個國家了,你是要怎樣台獨?」、「台獨建國之後會改變甚麼?還不就跟現在一樣!」──等等諸如此類語帶嘲諷的質問。這些人背後真正的意思是:台獨干我屁事!我覺得現在已經有國家了。
Thumbnail
近日參加此活動;過程中可以觀察到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已經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Michael Richard "Mike" Pompeo提及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當然接下來Joe Biden政府在此政策上會如何執行是值得觀察的,但對台友善的態度及抗中路線是不會改變的,只是做法上會有些不同
Thumbnail
近日參加此活動;過程中可以觀察到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已經從戰略模糊到戰略清晰(Michael Richard "Mike" Pompeo提及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當然接下來Joe Biden政府在此政策上會如何執行是值得觀察的,但對台友善的態度及抗中路線是不會改變的,只是做法上會有些不同
Thumbnail
首先給大家一個觀念, 一個國家的成立是與「主權」脫離不了關係的。國家的主權必須確立在「國際間」才有存在的意義。 目前台灣前途的論述,無論是何種流派不外乎都是在確立台灣的國家主權。但依照其主權成立的依據和對現狀的理解不同,而有各種理論上的差異。
Thumbnail
首先給大家一個觀念, 一個國家的成立是與「主權」脫離不了關係的。國家的主權必須確立在「國際間」才有存在的意義。 目前台灣前途的論述,無論是何種流派不外乎都是在確立台灣的國家主權。但依照其主權成立的依據和對現狀的理解不同,而有各種理論上的差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