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清朝官服到日本紳章:一位面對時代鉅變的臺灣原住民領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蘇峯楠(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

本文節選自觀臺灣第46期:在福爾摩沙旅行,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編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現正熱銷中!
2018 年,潘怡宏先生聯繫臺史博欲捐贈家族文物,當中包含了 19 世紀晚期先祖潘踏比厘的清朝官服與鈐印。它們能妥善留存至今,有特定的歷史因緣,並為今日的我們,講述了百餘年前一位臺灣原住民如何面對時代鉅變的故事。
潘踏比厘的六品武官補服,官服中央補子上繡有彪圖及其他紋飾。(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一位烏牛欄人的清朝軍官之路

在今日臺中豐原市街南側,曾有一處名為 Aoran(烏牛欄)的原住民部落。19 世紀上半葉,因漢人的進逼,烏牛欄的族人漸次離開家鄉,往東遷移到埔里盆地,尋覓新的生活與墾耕之處。最後,他們落腳於埔里南港溪畔的鐵砧山(今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
1827 年,一位名叫潘踏比厘的族人,在這段徙居的時代中誕生。他在壯年時就以「剛毅好勇」聞名,日後更成為部落的頭人,並帶領族人支援清朝官府平定動亂,獲頒六品軍功頭銜。
他也在「番屯」的公務體系中擔任軍官要職。所謂的「番屯」,是 1790 年起清朝在臺灣施行的原住民屯田制度。官府從全臺灣 93 個「熟番」社群中,挑選出 4 千名族人擔任「屯丁」,每人分配埔地以供耕作,盼能自給自足;有事件時,則受官府調撥派遣,出征作戰。
為了妥善管理這群原住民兵團,官府挑選一些在部落素有眾望,或曾經效力官府、立下軍功,較受官府信任的族人擔任「屯弁」,協助帶領屯丁及辦理相關公務。屯弁有「外委」、「把總」及「千總」3 種品級,都是比照正規軍的軍官設置。
身為部落頭人、又曾協助官府的潘踏比厘,自然是番屯軍官的不二人選。他先擔任過蔴薯舊社、日北社、阿里史社等 3 個屯的「把總」,是七品武官;到了 1886 年,又再補陞為北路屯的「千總」,是六品武官,也是番屯體系中等級最高的軍官。

六品武官的信物們

在潘怡宏先生捐贈的先祖文物中,有清朝官服、頂戴與鈐印等,都是潘踏比厘擔任北路屯千總期間所使用的相關物件。
潘踏比厘官帽六品頂戴。(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官服是一件石青色的對襟馬褂,前、後方均有一道開裾,前胸、後背處則各縫有一塊正方形布塊,俗稱「補子」,所以又稱作「補服」;而在形式上,它則是屬於清朝官員在公務場合正式穿著的「常服」。
在補子上,繡有一隻伏身翹尾、對著太陽張開大嘴巴,稱為「彪」的貓科動物,是六品武官專用的圖案。在彪的四周,充斥著祥雲、蝙蝠、暗八仙、四方如意、海水等裝飾圖紋,邊緣框線則以蝙蝠、壽字的紋飾滾邊,整體畫面相當生動豐富。
除了補服外,潘踏比厘原本還有一頂官帽。可惜的是,因為時間久遠,帽體、紅纓及帽後羽毛(稱為「翎」)等部分,早已解體佚失不存,只留下一座頂戴。頂戴是鑲嵌在清朝官帽頂端正中央的裝飾物,以「頂珠」為主體。跟不同圖案的補子一樣,透過頂珠的顏色、材質與種類,也可知道官員的品級。
潘踏比厘官帽的頂戴,還留著金屬材質的頂座、座柱螺絲、座底及座底螺絲等結構,以及一顆橢圓形、不透明的白色玻璃頂珠。這種頂珠的形式稱為「涅玻璃」,屬於六品官員專用,所以同樣能對應潘踏比厘任職北路屯千總的六品官階[1]。
官服在特定公務場合中才會穿著,一般日常應不常使用,所以衣服的保存狀況大致完好。至於平常真正拿來處理事務與行使職權的物件,則是印信。
北路屯千總潘踏比厘之鈐印。(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潘踏比厘留下一顆木質的「北路屯千總潘踏比厘之鈐記」長方形印信,曾伴隨他處理各種事務,所以底部依然可見厚實的紅色印泥痕跡。在典藏於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的「淡新檔案」清代公文以及一些民間契約文件上頭,還能發現這枚印記的身影。

另一段時代的來臨

潘踏比厘的千總軍官當到 1895 年為止。該年正值乙未之役,對抗日軍的行動在臺灣各地紛起,埔里城內也有民兵組織。不過,當日軍在 8 月底進占彰化縣城後,埔里人心浮動,失控的民兵更開始四處打劫。
9 月初,部分民眾決定敦請日軍進入埔里,以維持城內秩序。城內的總理羅金水等漢人士紳、商號與原住民,共同聯署一封請願書,委託潘踏比厘與族人到彰化帶給日軍,並引導日軍進入埔里城。
潘踏比厘的行動,獲得新政府一定程度的信任;而在地方上擁有影響力的他,更是新政府在統治初期亟欲攏絡的對象。因此,他在 1896 年就獲賜獎金 20 圓,隔年更獲配「紳章」,是《臺灣紳章條規》發布後首批獲得紳章的臺灣人之一,也是第一位獲得紳章的原住民。同年,埔里社辨務署成立後,他也受邀擔任該署的參事一職。
那枚別具意義的紳章沒有留存至今,可能是在潘踏比厘辭世後,後人依照規定,將紳章繳還給政府了。不過,他還是留下一枚銀質的「大禮記念章」,是 1915 年 11 月為大正天皇舉行登基儀式所打造,圖紋相當精緻。持有這枚獎章,同樣能見證他在日治時期擁有的特殊地位。
潘踏比厘的大禮紀念章,上刻有十六瓣八重表菊、櫻枝、菊枝以及萬歲幡等精緻圖紋。(Source: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物件的跨時代生命史

潘踏比厘先後擁有的清朝軍官鈐印與日本政府獎章,既見證臺灣一段 19 至 20 世紀大時代、跨政權的替換,更呈現出潘踏比厘與族人們如何面對這場時代鉅變,以及設法維持生計與資源的過程。
至於原本的清朝千總官服與鈐印呢?按照清國慣例,凡有職務異動,鈐印是必須一併繳回官府的;但由於清國在 1895 年中止統治,原本的官服與鈐記因此沒有歷經官府收回的程序,就這樣繼續留在潘踏比厘手上,跟隨他一起進入了另一段時代。
日治時期之後,那些清朝的物件不再被使用,但潘家也就收起來放著,沒有丟棄。它們在埔里潛藏百年、代代相傳直到現今,因而讓我們能夠一窺它們的面貌,並為我們講述了一段跨越時空的生命史故事。

[1]廖伯豪,〈臺灣考古出土與傳世清代官帽與頂戴研究〉,《庶民文化研究》
11(2015.03),頁 1-60。
福爾摩沙在 1860 年重新回到世界網絡中,來自國外的訪客懷抱著浪漫想像,以文字、攝影或博物學標本等方式,記錄了彼時臺灣的倩影。
本期《觀‧臺灣》以四篇專文介紹 19 世紀探險者、研究者、女性旅行者及宣教師,如何在各自的生命中,為世界留下臺灣的身影。編輯團隊也精心製作五則 19 世紀旅人登島必備知識圖解,包括「來臺交通路線」、「行李開箱」、「熱門景點」,以及旅途中如何逢凶化吉等須知。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逛街時被新奇小物吸引、投 10 元拚個運氣,屢夾不中又忍不住多追加幾枚,最後還是只能帶走回憶。夾娃娃機帶來的夢想與幻滅,我們多少都曾體驗過。在某些時候,站在夾娃娃機前面的人們,他們的背影會透出一種只是想贏過他人的、近乎純淨的「玩心」。
比起 19 世紀各式訪客的短暫停留,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在此長期耕耘,他們推動的醫療、教育等貢獻亦為後人所知。然而,在當地人民對外國人抱持高度敵意的狀態下,如何獲得信賴、甚至達成「改變信仰」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呢?
在經過 17 世紀大航海時代對航道探索的瞭解與累積,及 18 世紀海上勢力的相互競逐之後,19 世紀的探險家或懷抱著熱情,或受到野心驅使,持續探索著蠻荒之地的未知前沿。此時的臺灣適逢脫離 1662 年後的封鎖狀態,對西方社會而言,是一座雖非一無所知但卻需要重新認識的島嶼。
離中壢火車站步行只要 5 分鐘,有一棟隱身在天橋下的日式建築,沉睡在樹木、公車亭以及天橋所環繞的中壢市區已久,鮮少為人注意。2019 年末,費時多年重新整修,這座名為「壢景町」的日式宿舍群, 正式揭開神秘面紗。
假日的大溪老街,人潮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但一踏進和平路 48 號的源古本舖,喧囂聲瞬間隱去,空氣間流動的寧靜分子,讓心情瞬間平靜,一股回到家中的踏實感油然而生。
熟悉的聲音,陪伴著許多臺灣人的通勤時光,這座被火車枕木環繞的島嶼,用軌道串起一世人的時代記憶。
逛街時被新奇小物吸引、投 10 元拚個運氣,屢夾不中又忍不住多追加幾枚,最後還是只能帶走回憶。夾娃娃機帶來的夢想與幻滅,我們多少都曾體驗過。在某些時候,站在夾娃娃機前面的人們,他們的背影會透出一種只是想贏過他人的、近乎純淨的「玩心」。
比起 19 世紀各式訪客的短暫停留,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在此長期耕耘,他們推動的醫療、教育等貢獻亦為後人所知。然而,在當地人民對外國人抱持高度敵意的狀態下,如何獲得信賴、甚至達成「改變信仰」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呢?
在經過 17 世紀大航海時代對航道探索的瞭解與累積,及 18 世紀海上勢力的相互競逐之後,19 世紀的探險家或懷抱著熱情,或受到野心驅使,持續探索著蠻荒之地的未知前沿。此時的臺灣適逢脫離 1662 年後的封鎖狀態,對西方社會而言,是一座雖非一無所知但卻需要重新認識的島嶼。
離中壢火車站步行只要 5 分鐘,有一棟隱身在天橋下的日式建築,沉睡在樹木、公車亭以及天橋所環繞的中壢市區已久,鮮少為人注意。2019 年末,費時多年重新整修,這座名為「壢景町」的日式宿舍群, 正式揭開神秘面紗。
假日的大溪老街,人潮熙來攘往,熱鬧非凡,但一踏進和平路 48 號的源古本舖,喧囂聲瞬間隱去,空氣間流動的寧靜分子,讓心情瞬間平靜,一股回到家中的踏實感油然而生。
熟悉的聲音,陪伴著許多臺灣人的通勤時光,這座被火車枕木環繞的島嶼,用軌道串起一世人的時代記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公元101年,班超落葉歸根。 接替班超的是鄧皇后父親鄧訓的門下弟子任尚。 任尚問班超:「君侯在西域三十餘年,臨行前給小輩兒個建議吧。」 班超說:「咱們手下的西域基層公務員全都不是孝子賢孫,好人是不會來這的,全都是因罪給發配到這的;你打交道的這幫蠻夷則跟野生動物一樣,養不熟,愛咬人;您性子嚴格嫉
Thumbnail
前幾天隨心所欲,四處走走 就來到了臺南南鯤鯓拜拜🙏,替家人與自己求個平安。 南鯤鯓代天府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 南鯤鯓代天府供奉五位王爺,因此王爺誕辰日共有四個進香期,尤其又以農曆4月26、27兩天、大王爺及范王爺的誕辰,是南鯤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解歷史的必要性,透過宋怡慧老師的《臺灣潮人誌》,介紹八位臺灣歷史偉人,揭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價值。反思這些人物的故事,鼓勵讀者發掘自身生命的意義,並學習從歷史中獲取智慧,增進對自己及所在土地的熱愛。此書不僅是歷史的回顧,更是生活的啟發。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公元101年,班超落葉歸根。 接替班超的是鄧皇后父親鄧訓的門下弟子任尚。 任尚問班超:「君侯在西域三十餘年,臨行前給小輩兒個建議吧。」 班超說:「咱們手下的西域基層公務員全都不是孝子賢孫,好人是不會來這的,全都是因罪給發配到這的;你打交道的這幫蠻夷則跟野生動物一樣,養不熟,愛咬人;您性子嚴格嫉
Thumbnail
前幾天隨心所欲,四處走走 就來到了臺南南鯤鯓拜拜🙏,替家人與自己求個平安。 南鯤鯓代天府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 南鯤鯓代天府供奉五位王爺,因此王爺誕辰日共有四個進香期,尤其又以農曆4月26、27兩天、大王爺及范王爺的誕辰,是南鯤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