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筆記】在追尋自我的那段日子(上)

2021/03/3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分組分組分組!你們有體會過整個學期每堂課都要分組的感受嗎?遇到好隊友讓你突破既有想法上到異次元,豬隊友只會讓你掉入黑肝地獄!不要以為成大的每個人都好棒棒好認真,有時候真的會遇到讓你腦中風的鬼混仔。
*請注意!本篇內容不包含設計課!
*作者嚴重拖稿中!
首先,就是成大每個大三都聞風喪膽的「建築類型研究與分析」了。
這堂課在講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案例分析啦,非常,非常徹底的那種。授課人為人稱嚴杯/杯杯的大三招集人(現已換人)。
我第一個分析的案例,Alvar Aalto 的Wolfsburg cultural center。
4~5人一組,一組二十分鐘,一個簡報檔約60張投影片,要你將作者生平、作品、影響、思想、以及基地發展、相關歷史、配置、動線等等上台講解個清楚,沒說明清楚,就等著被嚴杯訊問吧。所以,可想而知的是這堂課的壓力不亞於設計課,不管偏重哪一個都會被罵(你上設計課的時候說因為類型課所以沒做好,類型課也說因為設計課所以沒做好?!),唯一解只有奉獻出自己的肝,與隊友彼此交流磨合出最有效率的溝通、資料收集(含紙本及電子,不夠會找還真的不要以為在網路上你什麼都找的到耶!)及整理模式。還記得初次報告,準備時我跟組員完全不熟,分工也分不清楚,太過複雜,弄得上台時也講得一片混亂,還差點忘記要講什麼,想當然爾我們被嚴杯臭罵了一頓(笑),於是下一次大家合作的也有默契多了,當最後報告安全下庄的時候整組歡欣鼓舞,簡直比評完圖還要愉快。
順帶分享一下我們第二次的分析對象,我超愛。
Archdaily, 2018, National Museum of Roman Art by Rafael Moneo
(accessed on 2021/3/30)
再來就是每校必備的基本課程,中國建築史、環控、物環、結構、構造、都市設計概論......我還另外旁聽了近代建築史,大推。而成大與金門最大的差異之一應該就屬專任老師的數量了吧。數量一大,自然好壞參半,有些課我實在是想不起來到底上了些什麼內容,果然課程品質並不是在高分的學校就一定會好(不過如果老師太糟糕的話成大可以經由投訴換老師,金門沒老師可換,QQ)。而大部分的課程都教的挺有趣的,尤其是杜姐的結構與秉聲的近代建築史,完全突破我腦海中枯燥乏味、難懂又要背的既定印象,成為少數越上越有精神的課。
課程無論有趣還是乏味,作業量也真不是蓋的多。類型課要小組上台報告兩次、期末手寫十頁上課心得一份;中國建築史要小組調研報告,期中期末各一次;環控要小組調研後報告一次、考試一次;結構考試一次、小組製作結構模型兩次、書面報告一次;物環要進行小組專題研究,每個周報告一次;構造要小組參訪工地並報告兩次、考試一次;都計概要小組書面報告三次、繳交演講心得二至三次。而旁聽的歡樂近代建築史則要小組製作經典案例一個及考試一次(打完之後連自己都懷疑當時怎麼活過來的?)。
只能說上好上滿的話,雖然學到很多,但也真的會讓自己累到懷疑人生(慶幸自己已經修過近代建築史?)(但最後還是跑去幫別人槍近建模),此外,作業量多歸多,老師的教學還是佔了重要的比例,好的教學配上練習的確可以幫助學習、並了解透徹。但遇到不知道在幹嘛的老師,還出一堆作業,我只會覺得他是薪水小偷。
多虧這些密集又可怕的強迫分組,倒是讓我認識了一些很不錯的、共患難的同伴們,結果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啦。
一定要炫耀自己跟F合作的結構模被納入杜姐收藏!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