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筆記】在追尋自我的那段日子(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分組分組分組!你們有體會過整個學期每堂課都要分組的感受嗎?遇到好隊友讓你突破既有想法上到異次元,豬隊友只會讓你掉入黑肝地獄!不要以為成大的每個人都好棒棒好認真,有時候真的會遇到讓你腦中風的鬼混仔。
*請注意!本篇內容不包含設計課!
*作者嚴重拖稿中!
首先,就是成大每個大三都聞風喪膽的「建築類型研究與分析」了。
這堂課在講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案例分析啦,非常,非常徹底的那種。授課人為人稱嚴杯/杯杯的大三招集人(現已換人)。
我第一個分析的案例,Alvar Aalto 的Wolfsburg cultural center。
4~5人一組,一組二十分鐘,一個簡報檔約60張投影片,要你將作者生平、作品、影響、思想、以及基地發展、相關歷史、配置、動線等等上台講解個清楚,沒說明清楚,就等著被嚴杯訊問吧。所以,可想而知的是這堂課的壓力不亞於設計課,不管偏重哪一個都會被罵(你上設計課的時候說因為類型課所以沒做好,類型課也說因為設計課所以沒做好?!),唯一解只有奉獻出自己的肝,與隊友彼此交流磨合出最有效率的溝通、資料收集(含紙本及電子,不夠會找還真的不要以為在網路上你什麼都找的到耶!)及整理模式。還記得初次報告,準備時我跟組員完全不熟,分工也分不清楚,太過複雜,弄得上台時也講得一片混亂,還差點忘記要講什麼,想當然爾我們被嚴杯臭罵了一頓(笑),於是下一次大家合作的也有默契多了,當最後報告安全下庄的時候整組歡欣鼓舞,簡直比評完圖還要愉快。
順帶分享一下我們第二次的分析對象,我超愛。
Archdaily, 2018, National Museum of Roman Art by Rafael Moneo
(accessed on 2021/3/30)
再來就是每校必備的基本課程,中國建築史、環控、物環、結構、構造、都市設計概論......我還另外旁聽了近代建築史,大推。而成大與金門最大的差異之一應該就屬專任老師的數量了吧。數量一大,自然好壞參半,有些課我實在是想不起來到底上了些什麼內容,果然課程品質並不是在高分的學校就一定會好(不過如果老師太糟糕的話成大可以經由投訴換老師,金門沒老師可換,QQ)。而大部分的課程都教的挺有趣的,尤其是杜姐的結構與秉聲的近代建築史,完全突破我腦海中枯燥乏味、難懂又要背的既定印象,成為少數越上越有精神的課。
課程無論有趣還是乏味,作業量也真不是蓋的多。類型課要小組上台報告兩次、期末手寫十頁上課心得一份;中國建築史要小組調研報告,期中期末各一次;環控要小組調研後報告一次、考試一次;結構考試一次、小組製作結構模型兩次、書面報告一次;物環要進行小組專題研究,每個周報告一次;構造要小組參訪工地並報告兩次、考試一次;都計概要小組書面報告三次、繳交演講心得二至三次。而旁聽的歡樂近代建築史則要小組製作經典案例一個及考試一次(打完之後連自己都懷疑當時怎麼活過來的?)。
只能說上好上滿的話,雖然學到很多,但也真的會讓自己累到懷疑人生(慶幸自己已經修過近代建築史?)(但最後還是跑去幫別人槍近建模),此外,作業量多歸多,老師的教學還是佔了重要的比例,好的教學配上練習的確可以幫助學習、並了解透徹。但遇到不知道在幹嘛的老師,還出一堆作業,我只會覺得他是薪水小偷。
多虧這些密集又可怕的強迫分組,倒是讓我認識了一些很不錯的、共患難的同伴們,結果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啦。
一定要炫耀自己跟F合作的結構模被納入杜姐收藏!
avatar-img
152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NG-avatar-img
2021/03/31
怕爆顏杯,但真的學到很多! 杜姊大好!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還在低年級徘徊,對媒材仍一知半解嗎? /或是你已經升上高年級,卻不清楚畢業班在搞甚麼神秘? /一年一度的建築工作坊,報名上線!
白色走廊在暑期遭檢舉,理由是當初申請的建照為停車場,只要有人在該空間長期使用就算違法。建設處限期九月底改善,若不改善就開罰1日6000直至改善或拆除。學校的標案已流標2次,白色走廊確定走入歷史。
這根本是三次元召喚魔術。那麼,所以,開學前,我們要不要來收個心?
《Q&A》自2018年3月起接棒系刊的編輯發布至今也2年半了。從2019年3月建立在方格子上的線上系刊出版專題也快1年半。大家攜手往前也累積了許多精彩的文章,尤其是歷年的畢業設計過程與成果(重要關鍵字:畢設週記、總召記事與建築實習)。
先說說我們最近做了什麼不務正業的事:跟金門的音樂工作者自造音樂一起採集了金門島上的各種聲音,包括每到趕圖前工作室此起彼落的... 光看影片(沒有音效)就聯想到一些音樂作品,比如說乒乓球之歌
從交換期間就已經興起了想要紀錄的念頭,起草幾乎已逾一年,寫寫刪刪,至今才真正的開始動筆記錄下這一年來的種種,但說實話這系列也只是充滿著沒營養的個人碎碎念與矛盾小劇場,還請斟酌食用。
/還在低年級徘徊,對媒材仍一知半解嗎? /或是你已經升上高年級,卻不清楚畢業班在搞甚麼神秘? /一年一度的建築工作坊,報名上線!
白色走廊在暑期遭檢舉,理由是當初申請的建照為停車場,只要有人在該空間長期使用就算違法。建設處限期九月底改善,若不改善就開罰1日6000直至改善或拆除。學校的標案已流標2次,白色走廊確定走入歷史。
這根本是三次元召喚魔術。那麼,所以,開學前,我們要不要來收個心?
《Q&A》自2018年3月起接棒系刊的編輯發布至今也2年半了。從2019年3月建立在方格子上的線上系刊出版專題也快1年半。大家攜手往前也累積了許多精彩的文章,尤其是歷年的畢業設計過程與成果(重要關鍵字:畢設週記、總召記事與建築實習)。
先說說我們最近做了什麼不務正業的事:跟金門的音樂工作者自造音樂一起採集了金門島上的各種聲音,包括每到趕圖前工作室此起彼落的... 光看影片(沒有音效)就聯想到一些音樂作品,比如說乒乓球之歌
從交換期間就已經興起了想要紀錄的念頭,起草幾乎已逾一年,寫寫刪刪,至今才真正的開始動筆記錄下這一年來的種種,但說實話這系列也只是充滿著沒營養的個人碎碎念與矛盾小劇場,還請斟酌食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分享一週內密集觀賞具教煥作品的心得,從最初的性感印象到後來被他的可愛與藝術才華吸引,並分享觀影清單及對其作品風格的看法,也提及同樣演出過跨性別角色的朴正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真心話計畫》及其所呈現的社群焦慮和自我反思的主題。透過六位角色的故事,書中揭示了現實生活與社交媒體/或是對外自我形象展現之間的落差,以及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隱藏面。文章強調,不僅要從書中獲取知識,更需透過角色的經歷引發自我的反省,讓讀者重新思考自身在社群媒體中的表現和情感狀態。
Thumbnail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Thumbnail
強妮早上計畫去東邊採洛神花,但雨一直下一直下,取消了行程,我趁雨小時走走頂山步道,路上跨越藤蔓,閃樹枝,眺望大坪大浦和港口,下山誤入軍營,被站崗的軍人和軍狗嚇到。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分享一週內密集觀賞具教煥作品的心得,從最初的性感印象到後來被他的可愛與藝術才華吸引,並分享觀影清單及對其作品風格的看法,也提及同樣演出過跨性別角色的朴正民。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書籍《真心話計畫》及其所呈現的社群焦慮和自我反思的主題。透過六位角色的故事,書中揭示了現實生活與社交媒體/或是對外自我形象展現之間的落差,以及每個人內心深處的隱藏面。文章強調,不僅要從書中獲取知識,更需透過角色的經歷引發自我的反省,讓讀者重新思考自身在社群媒體中的表現和情感狀態。
Thumbnail
  在經濟轉型與西方教育與人權觀念的引進之下,在千禧年後陸續為人父母的新一代家長,一方面對於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缺失有所反思,希望能在與下一代相處時做出改變;另一方面,卻也在新的、科學化的、受更多國家介入與外界檢視的「親職專業」面前,感到無比的焦慮、沮喪與不確定。
Thumbnail
強妮早上計畫去東邊採洛神花,但雨一直下一直下,取消了行程,我趁雨小時走走頂山步道,路上跨越藤蔓,閃樹枝,眺望大坪大浦和港口,下山誤入軍營,被站崗的軍人和軍狗嚇到。
Thumbnail
左右腦,左腦: 語言功能、數學、邏輯問題,詮釋家,捏造細節或自圓其說,注重邏輯和次序,如果某是不合哩,會自行編造一套蠻合理說詞;右腦: 空間認知,觸碰、視覺-動作協調任務,實事求是。 你過去的記憶力是不可靠的,你會對當下環境的認知有所選擇性,大腦會填入許多不切實際的細節,而漏掉一些可能很重要的
Thumbnail
在東京上建築室內設計課,從最近的課題裡,提出幾個對於複合施設的反思 1. 明確的軸心主題 核心的概念就像設計的靈魂般,讓人覺得不只空有外觀,能深入找到故事、有共鳴。 2. 風格與質感平衡 複合施設,整體踩在同一種頻率,達成視覺與感受的平衡。給人一體的、一個完整空間的感受。 3.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Thumbnail
  昨天從早上9:30評到晚上7:30,共10小時,10位同學,中間40分鐘吃午餐&參觀系館旁的茶屋,早上下午各一杯咖啡。與十年前不同的是,外評老師變多了(我這場有七位,當時只有三位);將設計一比一實作的作品變多了(十件中有三件);都市尺度的設計變多了(十件中有四件)。相同的是,一個人做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