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不自由皆是相對而已—《沙丘之女》(1962,安部公房)

2020/08/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6年聯經出版新譯本
初次見到安部公房的書,是在外婆家床頭旁矮櫃發現了《燃燒的地圖》,封面和書名勾起我對內容有神秘的想像,翻閱則發現盡是看不懂的內容非常失望。不過也因為這個契機,我把作者和書名深深記在心裡。
  十幾年後聯經重出安部公房的新譯本,喚起兒時記憶,因此我找了《沙丘之女》來讀,起初我不抱任何期望,心想大概會以緩慢速度看完吧。沒想到一個晚上便火速讀完,這本徹底消除我兒時對他的枯燥想像,同時也明白安部經歷過戰爭後,他的作品核心思想充滿悲憤與絕望,這絕對是小學年紀的我無法體會的,現在的我讀它正好。
   主角為了採集昆蟲特地請休跑到鄰近海邊的小村,不慎錯過末班車,村民假似好心招待他到一寡婦家住宿,隔日他才驚覺被騙,原來在此生活需要不斷將滲入屋裡的沙鏟除,村裡男丁不足,故用計將這個外人騙進這沙坑,於是故事就圍繞他如何釐清現狀與設法逃脫。

孤島求生的故事向來吸引我,角色在脫離文明環境後,手把手重新打造自己的生活,反而能讓自己脫離人際利益爭奪,只需專注與大自然的搏鬥。這本書的主角受人為脅迫,待在大自然環抱中的沙丘牢籠中,若距離文明遙遠倒還可死心,但村裡還會從上拋擲香煙與酒配給,僅與文明於一牆之隔更加痛苦。
「他總算能夠體會了。孤獨,就是追尋幻影而得不到滿足。」p.226
  這個故事很明顯地把沙丘作為某種社會結構的縮影,這個結構大致國家,也可以小至家庭或學校。只要我們被困在某種我們只能夠服從,無法參與規則制定的結構中,我們就沒有自由。主角和女人若反抗不工作(鏟沙),村裡就不會配給水給他們,即使主角知道這是徒勞,沙永遠鏟不完,但為了獲得被少數人掌控的資源(水),只能每日不停勞動。瞭望塔不用說指的是當權者監控人的工具,提醒被監控者不得輕舉妄動。
  有趣的是主角問女人為何不出去買東西,何必待在這裡等人送東西來呢,她答到太累了以前已經走過太多的路了。原本我想這事因為這是兩人生活的經驗不同,女人缺乏對自由的想像。但我後來想到,其實他是從外地來到這裡的,他或許並不是缺乏自由的體驗,而是因為自由也伴隨各種需要承擔的風險,或許她是自願放棄自由待在這裡,規律穩定的勞動便可以換到補給,生活相對簡單而不需憂慮。
   我覺得《沙丘之女》像是無科技版的黑鏡,安部公房對生活的想法是悲觀的,人活著是無盡且無意義的勞動,僅為用勞動換取被掌控的有限資源,如同西西弗斯明知無盡頭但還是得不斷地推石頭上山。除非你找到自給自足的方法,如同作者後期嘗試的一樣。即時你想要逃脫,還是有可能被人事物的牽絆無法離開。自由或不自由是相對的,困在大地方的人會嘲笑困在小地方的人不自由,但不都也是待在同一個空間嗎?
   雖然這本是1962年的作品,如寓言般並不會讓人感受到有時間的代溝。這本書有由勅使河原宏導演改編成同名電影,據說電影把主角的困境和兩人性愛場面拍得很唯美震撼,有機會看到電影的話再來補上心得。
midori
midori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