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與不自由皆是相對而已—《沙丘之女》(1962,安部公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6年聯經出版新譯本
初次見到安部公房的書,是在外婆家床頭旁矮櫃發現了《燃燒的地圖》,封面和書名勾起我對內容有神秘的想像,翻閱則發現盡是看不懂的內容非常失望。不過也因為這個契機,我把作者和書名深深記在心裡。
  十幾年後聯經重出安部公房的新譯本,喚起兒時記憶,因此我找了《沙丘之女》來讀,起初我不抱任何期望,心想大概會以緩慢速度看完吧。沒想到一個晚上便火速讀完,這本徹底消除我兒時對他的枯燥想像,同時也明白安部經歷過戰爭後,他的作品核心思想充滿悲憤與絕望,這絕對是小學年紀的我無法體會的,現在的我讀它正好。
   主角為了採集昆蟲特地請休跑到鄰近海邊的小村,不慎錯過末班車,村民假似好心招待他到一寡婦家住宿,隔日他才驚覺被騙,原來在此生活需要不斷將滲入屋裡的沙鏟除,村裡男丁不足,故用計將這個外人騙進這沙坑,於是故事就圍繞他如何釐清現狀與設法逃脫。

孤島求生的故事向來吸引我,角色在脫離文明環境後,手把手重新打造自己的生活,反而能讓自己脫離人際利益爭奪,只需專注與大自然的搏鬥。這本書的主角受人為脅迫,待在大自然環抱中的沙丘牢籠中,若距離文明遙遠倒還可死心,但村裡還會從上拋擲香煙與酒配給,僅與文明於一牆之隔更加痛苦。
「他總算能夠體會了。孤獨,就是追尋幻影而得不到滿足。」p.226
  這個故事很明顯地把沙丘作為某種社會結構的縮影,這個結構大致國家,也可以小至家庭或學校。只要我們被困在某種我們只能夠服從,無法參與規則制定的結構中,我們就沒有自由。主角和女人若反抗不工作(鏟沙),村裡就不會配給水給他們,即使主角知道這是徒勞,沙永遠鏟不完,但為了獲得被少數人掌控的資源(水),只能每日不停勞動。瞭望塔不用說指的是當權者監控人的工具,提醒被監控者不得輕舉妄動。
  有趣的是主角問女人為何不出去買東西,何必待在這裡等人送東西來呢,她答到太累了以前已經走過太多的路了。原本我想這事因為這是兩人生活的經驗不同,女人缺乏對自由的想像。但我後來想到,其實他是從外地來到這裡的,他或許並不是缺乏自由的體驗,而是因為自由也伴隨各種需要承擔的風險,或許她是自願放棄自由待在這裡,規律穩定的勞動便可以換到補給,生活相對簡單而不需憂慮。
   我覺得《沙丘之女》像是無科技版的黑鏡,安部公房對生活的想法是悲觀的,人活著是無盡且無意義的勞動,僅為用勞動換取被掌控的有限資源,如同西西弗斯明知無盡頭但還是得不斷地推石頭上山。除非你找到自給自足的方法,如同作者後期嘗試的一樣。即時你想要逃脫,還是有可能被人事物的牽絆無法離開。自由或不自由是相對的,困在大地方的人會嘲笑困在小地方的人不自由,但不都也是待在同一個空間嗎?
   雖然這本是1962年的作品,如寓言般並不會讓人感受到有時間的代溝。這本書有由勅使河原宏導演改編成同名電影,據說電影把主角的困境和兩人性愛場面拍得很唯美震撼,有機會看到電影的話再來補上心得。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讀過的不免遺忘,所以我寫下,將他封存。 文學|自我成長|藝術|工作管理|電子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一個蟾蜍山的吐金傳說,兩個兄弟背棄了五年的長工契約,開始了用人生相搏的尋金夢,這是一個以礦工與娼妓為經緯,共同編織而成的動人故事,無言的山丘。 電影中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兩兄弟阿助與阿屘為了籌錢安葬父母,簽下了五年的長工契約,之後卻為了尋夢而毀約逃到了金瓜石
來了來了,敲碗許久的沙丘2三刷觀後感。(結果根本沒多少觀眾在期待) 對我來說,沙丘是一部奇幻且充滿想像力且氣勢磅礡的作品。在某個程度上我感覺得到作者思考世界的方式、價值觀與我相去不遠,比如說一部1963年的文學作品,照理說應該是對民主陣營歌功頌德且視之為圭臬的時代,描寫出的宇宙背景卻是一個極權
  這是安凱臣在還沒遇上東邦之前的故事。那時的他說是一個從小在家接受英才教育長大的乖乖牌,至於為什麼後來會變成東邦的「專任機械師」兼「武器提供者」?還有「雙重人格」的由來?這一切就要從15歲那時那個意外參加的夏令營開始說起……
Thumbnail
【很愛很愛安房直子的兒童文學,進學校講故事後,一直很想講安房的故事。如果我只是拿著書把故事念完,相信一定有些孩子會睡著。突然想到,呀!我可以幫故事畫圖啊!所以,第一本配著圖的故事就完成啦~】 我是個獵人。 有天,我在回山上小屋時迷路了,明明每天都走的山路,卻精神恍惚的迷了路。 當我轉過一個
Thumbnail
伏爾泰有句名言,「令人疲憊的並非遙遠山巒的峻峭,而是鞋內一粒微小的沙子」。這句話在阿政的生活中找到了最貼切的詮釋。對於他來說,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困難,實則如同無形的沙子,時時刻刻磨著他的耐性與意志。   在簡陋的學生宿舍裡,阿政的日常充滿了挑戰。那些平凡人眼中的簡單動作,如加水於沸騰的飲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自由意志一直是很有趣的命題,從無到有有太多想像空間,或者說,是個連定義都很難有共識的玩意。 明明是個連定義都有問題的東西,現在現代人生命中佔有極大地位,甚至可以說,製造了現代社會大多數的社會問題,還真是有夠難搞。 不過最近電影沙丘2倒是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切入點,因為故事裡有太多涉及自由意志的內容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一個蟾蜍山的吐金傳說,兩個兄弟背棄了五年的長工契約,開始了用人生相搏的尋金夢,這是一個以礦工與娼妓為經緯,共同編織而成的動人故事,無言的山丘。 電影中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兩兄弟阿助與阿屘為了籌錢安葬父母,簽下了五年的長工契約,之後卻為了尋夢而毀約逃到了金瓜石
來了來了,敲碗許久的沙丘2三刷觀後感。(結果根本沒多少觀眾在期待) 對我來說,沙丘是一部奇幻且充滿想像力且氣勢磅礡的作品。在某個程度上我感覺得到作者思考世界的方式、價值觀與我相去不遠,比如說一部1963年的文學作品,照理說應該是對民主陣營歌功頌德且視之為圭臬的時代,描寫出的宇宙背景卻是一個極權
  這是安凱臣在還沒遇上東邦之前的故事。那時的他說是一個從小在家接受英才教育長大的乖乖牌,至於為什麼後來會變成東邦的「專任機械師」兼「武器提供者」?還有「雙重人格」的由來?這一切就要從15歲那時那個意外參加的夏令營開始說起……
Thumbnail
【很愛很愛安房直子的兒童文學,進學校講故事後,一直很想講安房的故事。如果我只是拿著書把故事念完,相信一定有些孩子會睡著。突然想到,呀!我可以幫故事畫圖啊!所以,第一本配著圖的故事就完成啦~】 我是個獵人。 有天,我在回山上小屋時迷路了,明明每天都走的山路,卻精神恍惚的迷了路。 當我轉過一個
Thumbnail
伏爾泰有句名言,「令人疲憊的並非遙遠山巒的峻峭,而是鞋內一粒微小的沙子」。這句話在阿政的生活中找到了最貼切的詮釋。對於他來說,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困難,實則如同無形的沙子,時時刻刻磨著他的耐性與意志。   在簡陋的學生宿舍裡,阿政的日常充滿了挑戰。那些平凡人眼中的簡單動作,如加水於沸騰的飲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自由意志一直是很有趣的命題,從無到有有太多想像空間,或者說,是個連定義都很難有共識的玩意。 明明是個連定義都有問題的東西,現在現代人生命中佔有極大地位,甚至可以說,製造了現代社會大多數的社會問題,還真是有夠難搞。 不過最近電影沙丘2倒是給了我們一個有趣的切入點,因為故事裡有太多涉及自由意志的內容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