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離日記〉:距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常常被距離捉弄,讓我們感到一種瞹昧帶來的興奮、一份快樂吧。可是有時候這個捉弄人的生物會令我們非常困擾,是迎來痛苦的開始,也是讓你知道自己的需要的源頭。因此若然你要清楚自己,這痛苦是不能避免,反而要把自身處於不舒適的環境下正視距離。


什麼是你舒適的距離呢?比如手提與你的距離,放得很遠是否讓你心不在焉?是不是一直也在身邊?或是你會回答,手能輕易拿著的地方,總之就是會保持一段距離。當然我們平時也不會留意,難道你會拿量度器來看看?應該不會吧。幾世紀前有文獻記錄,嬰兒、兒童得不到充分關愛是可以致命的。這代表如果我們與他們隔離一段長時間,沒有接觸沒有情感交流,對他們而言是漸漸失去生命。可是不只是他們,你和我也是。沒有距離的生活,會讓我們痛不欲生。或是我這樣說,不論過短過遠的距離也會對自己生命陷於一種困境。


一說起距離便會聯想關係,你可以說關係就像一首主題變奏曲式,有著不定時的變化日新月異,每天以不同旋律不斷更新;亦可以是一首無言歌,說著「這是不需要借助任何語言,深深感受當中的音樂吧!」,不過對我而言關係是平凡裏的不平凡中,仍然可以帶著一種不朽的希望(或許沒有這麼誇張但就是這樣),以致我們在這麼有距離感的世界裏不斷尋覓舒適的關係。因此我們才知道原來關係是這麼脆弱,這麼不堪一擊,感受人間所說的「人會變,月會圓」,就在這時出現了一幅詩人李白月下獨酌的圖畫,嘗試品嚐孤寂的無奈,寫下那不能得到聯繫、共鳴的哀歌。


關係每天也會在變化,距離時近時遠。對於這些事情難道人類不是也是束手無策嗎?有時因著一時的說話,一時的衝動,距離變遠而失去關係,產生一種羞恥感。不過這不是主要關係疏離的原因。正正因為我們不能參透關係,我們不知道何為關係,我們不知道,是的,就是因為不知道,我們在不同關係上因著自我的無知很容易慢慢地疏離。亦因著無知,我們對關係會不安,也會有渴望。我們不能好像神一樣與人立約,藉著鮮血灑在大地救贖我們和復和彼此關係。倒是我們人缺乏勇氣,缺乏放下自己身段的謙卑,只能一直無力地因著神的愛學習關係是什麼,僅僅是去嘗試建立⋯⋯真是求神寬恕和憐憫。


雖然我們不知道何為關係,但我們仍然知道自己需要、知道其重要、知道自己不想失去關係。生活每一個角落都存在著關係,就如看不見的食物鏈,我們一直不斷好奇地希望能夠了解。在關係裏,情感與肢體上的需求希望獲得滿足,而容易建立自我調適的能力,得到一同面對往後人生的高低起伏的愉快,在群體裏我們也渴望得到這份聯繫,其實不論在哪,我們都一直在尋覓,經歷破碎,尋覓而再次建立。怎樣也不能躲避神的靈。


我相信在這個關係不斷破碎的時代裏,我們在生活就是帶著一份諷刺、一顆敬拜的心頌讚所賜的生命,一直帶著這種矛盾,與神一起經歷同樣的故事,神與人一同受苦的故事。而這份故事中不朽的希望,是不會遺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金魚的沙龍
0會員
7內容數
金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23
午餐時間很快過去,這時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心裏有一種鄉愁,很想與人親近。 這是每次我與不同人散去都會浮起的感覺。 「還不足夠!」,孤獨,「甚麼也不知道!」,無助,「距離很遠!.....」
Thumbnail
2020/10/23
午餐時間很快過去,這時我已經在回家的路上。心裏有一種鄉愁,很想與人親近。 這是每次我與不同人散去都會浮起的感覺。 「還不足夠!」,孤獨,「甚麼也不知道!」,無助,「距離很遠!.....」
Thumbnail
2020/10/22
「你一直堅持甚麼,所以走到這裡?」 「我現在未能告訴你喔。」我微笑著。
Thumbnail
2020/10/22
「你一直堅持甚麼,所以走到這裡?」 「我現在未能告訴你喔。」我微笑著。
Thumbnail
2020/09/15
  「你好,今天是我學習用單簧管與人演奏的日子,請多多指教。」我露出一向冷靜的樣子說著。 這時候很想別人說話來打破我的冷漠,好讓我融入這次的演奏之旅 。  
Thumbnail
2020/09/15
  「你好,今天是我學習用單簧管與人演奏的日子,請多多指教。」我露出一向冷靜的樣子說著。 這時候很想別人說話來打破我的冷漠,好讓我融入這次的演奏之旅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Thumbnail
從過去到現在,我總覺得距離一直以來都是人在生活中很常會產生變化的東西。 中華民國的教育部說: 「距離是時間或空間的間隔。」
Thumbnail
個體化無限制膨脹,人們寧願要靈活連接而不要負擔,於是人們唾棄了一生懸命,敷衍着一期一會,人的千萬次會晤本身即是終點,再沒有茁壯成堅穩關係的可能性。最核心癥結點在於自由與安全之間的拉扯,它們位處於光譜兩端,卻同樣皆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趨性。
Thumbnail
個體化無限制膨脹,人們寧願要靈活連接而不要負擔,於是人們唾棄了一生懸命,敷衍着一期一會,人的千萬次會晤本身即是終點,再沒有茁壯成堅穩關係的可能性。最核心癥結點在於自由與安全之間的拉扯,它們位處於光譜兩端,卻同樣皆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趨性。
Thumbnail
其實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蠻容易焦慮的人,但這幾年因為開始靜心冥想,對於自身能量的掌握好像比較上手了,所以其實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那麼明顯和強烈地感受到焦慮了。只是剛好前陣子遇到一些外在的事件,讓我又有機會能更近一步地與自己的分離焦慮和解。 從二十幾歲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在大部分的情境下其實對
Thumbnail
其實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蠻容易焦慮的人,但這幾年因為開始靜心冥想,對於自身能量的掌握好像比較上手了,所以其實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那麼明顯和強烈地感受到焦慮了。只是剛好前陣子遇到一些外在的事件,讓我又有機會能更近一步地與自己的分離焦慮和解。 從二十幾歲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在大部分的情境下其實對
Thumbnail
在與人交流、相處時,最難拿捏的就是彼此的距離,有時超越了分寸,心裡會感覺不舒服,這都是非常正常的。 這時,我們可以試著跟對方坦承溝通:「我其實不太喜歡這樣,因為…」 很真誠地與對方討論、溝通,對方基本上應該都可以理解。 但當然也可能會遇到一些人,會反過來指責: 「這樣還好吧? 又沒有什麼!」
Thumbnail
在與人交流、相處時,最難拿捏的就是彼此的距離,有時超越了分寸,心裡會感覺不舒服,這都是非常正常的。 這時,我們可以試著跟對方坦承溝通:「我其實不太喜歡這樣,因為…」 很真誠地與對方討論、溝通,對方基本上應該都可以理解。 但當然也可能會遇到一些人,會反過來指責: 「這樣還好吧? 又沒有什麼!」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舒適的距離到底該怎麼界定或者維持? 交會之後,錯身朝迥異的方向前進頭也不回?或者並行一段時間、爾後各赴前程就好? 最穩定的,是平行線嗎? 但,有沒有可能,在看不見的方向、角度、維度,根本早就漸行漸遠,甚至,從來沒有靠近過?所有交會與平行,都只是單一介面的表象,或者想像? 俗稱的,冷了。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舒適的距離到底該怎麼界定或者維持? 交會之後,錯身朝迥異的方向前進頭也不回?或者並行一段時間、爾後各赴前程就好? 最穩定的,是平行線嗎? 但,有沒有可能,在看不見的方向、角度、維度,根本早就漸行漸遠,甚至,從來沒有靠近過?所有交會與平行,都只是單一介面的表象,或者想像? 俗稱的,冷了。
Thumbnail
所有看似完美的關係,直到發現身邊某些環結與細節,已逐漸不符期待,於是斷裂,於是我們再次害怕,再次陷入驚慌失措中,但仍舊是害怕一個人獨處。 獨處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不過就和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陽光和水一樣。
Thumbnail
所有看似完美的關係,直到發現身邊某些環結與細節,已逐漸不符期待,於是斷裂,於是我們再次害怕,再次陷入驚慌失措中,但仍舊是害怕一個人獨處。 獨處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不過就和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陽光和水一樣。
Thumbnail
距離才沒有傷害, 因為 彼此都會有, 逃跑的空間 從小到大  好像一直    都是這樣 自製 不管 我走到哪裡 總是 不小心 會走在圈外   或許 是自己 下意識的行為   總覺得… 與人太親密 容易一個不小心 擦出火花 導致引火上身 自製 想想… 還是保持一步半—— 甚至兩步——的距離… 給彼
Thumbnail
距離才沒有傷害, 因為 彼此都會有, 逃跑的空間 從小到大  好像一直    都是這樣 自製 不管 我走到哪裡 總是 不小心 會走在圈外   或許 是自己 下意識的行為   總覺得… 與人太親密 容易一個不小心 擦出火花 導致引火上身 自製 想想… 還是保持一步半—— 甚至兩步——的距離… 給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