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紀念性」?-畢設週記(開學前一周)

2020/09/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難題本之三「個人紀念性」
「紀念性」是「即便它只跟一個小地方或一小部分的人有關聯,也一定是對這一部分人與地方具有極度重要性的」 Fenton, B. C.(2006)
二戰後應該算是最後一波紀念性議題猖狂的時期,會這麼說是因為過去談的紀念性大多是與集體記憶有關,誰控制了紀念性意義,就控制了記憶,然而這些對某部分的人來說顯然只是被動記憶。隨著時代改變,紀念性這個詞彙可以越來越親民,當我們開始在意我們獨立擁有的記憶,可能可以開啟一個新紀念性的時代,猶如Fenton,B.C所言。

個人紀念性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代名詞,代替感動的場景、懷念的味道、驕傲的故事等等,就像散文一樣,個人的紀念性不會是一個單一的議題(這也是我目前最抖的),我很嚮往散文式的設計,即便我只拿一扇花窗來寫成一個故事,或許也會成就某個人特殊的紀念性,所以這整篇散文會寫成甚麼樣呢?
  1. 生命」的紀念性
  2. 個體記憶」的紀念性

生命
這次看到很人分享的生命議題的看法,也有關於《越戰紀念碑》《太武山公墓》抑或是《新冠狀病毒紀念館》等等都是對我很有幫助的資訊。今年,我身邊有親人離開,所以對於這樣的議題也很多感觸。
誰都希望自己可以無病痛的、平平穩穩地離開世界,但生命往往不能預判,也不可逆,所以誰都不知道自己會怎麼結束,那生命的過程就是我比較關心的。之前提到的畢設-「將死亡作為一種日常」,我的到的啟發是或許紀念性不會是死亡後才存在。假如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次感受死亡,可以決定以什麼樣的姿態離開,那這樣空間的背景是甚麼?
我想像的機能是醫院,或許這個空間場所是最容易讓人意識到生命無常性的,在自己有意識的情況做一次自己期待的告別方式,我想機能的彈性會很大,因為我覺得大部分可能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在醫院結束,所以可能會是多基地的設計,先假設以山外醫院為一個基地點,之後會場勘太武山、新湖漁港、山外村等等。我會找大概3、4個願意提供我看法的受訪者,並把這些寫入空間故事。
其實我不知道這個題目我承不承受的住,有許多很沉重的話題,也或許不是我現在的思考邏輯能夠解決的,所以先觀望吧......

個體記憶
以類型學分析城市中的空間型態或元素,連結集體記憶,塑造場所精神,是我過去一兩年做設計很常用的分析方式,這次我想換個方式,或許可以透過接收個體記憶的資訊,來撰寫城市空間的樣貌。
「雜貨店」,他是一種無法完全摸透的存在,如果他有一個倉庫,存放著主人最具紀念性價值的東西,那會是甚麼?這個儲藏室空間又會長怎樣?既神秘又具紀念性的空間,它可能與城市中的甚麼空間共存,可是卻是某個人專屬的紀念性,我特別喜歡這種空間中矛盾曖昧的感覺。
基地位置可能以山外為主,早期山外許多民生用品店,隨著軍人減少,商業行為也跟著轉型,而這些屹立不搖的老雜貨店,會有我沒想過的故事。機能是「儲藏室」,不過定義很廣,具體會透過訪談中得出。

預期成果
其實這一個題本是我比較緊張的,有方向卻不知道究竟是甚麼設計,比較確定的是個人紀念性需要用文字來輔助設計(畢竟是沒幾個人知道的紀念性意義),所以除了基本的設計外,我會寫「地方志」,整理資訊,讓他拼湊成一個我所認知的地方故事。
山外新市里樓梯巷弄
南山聚落民宅
蔣公銅像
南山聚落構造物
今天繞繞北山南山、太武山及山外,其實還是很多很值得做的......

最終整理
  1. 多視角的紀念性
  2. 空的紀念碑
  3. 個人紀念性
  • 北山斷崖漆彈競技場
  • 北山聚落黑暗觀光民宿
  • 山外社區教室
  • 後埔反射紀念碑
  • 圓環紀念碑(新的,下次說)
個人紀念性
  • 自我決定死亡的醫院
  • 雜貨店儲藏室
每個支線都有很多應該深化的議題,所以在這裡做為起點,開始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