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生活實踐帖:解密衣料,友善大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買衣服時會看到衣服內有衣標與洗標,

你知道這些小小標示後面藏了什麼秘密嗎?

通常我們好不容易挑到合心意的衣服後,都會關心這衣服洗了後會不會縮水、褪色?

其實衣物的使用與養護可以分成兩層面來看,布料的紡織方法,及布料的材質。

布料織法

紡織方法分為平織與針織,可大致判別特性及之後養護可能會遇到的狀況。

紡織方法分為平織與針織,可大致判別特性及之後養護可能會遇到的狀況。

布料材質

布料材質則有兩大主要類別,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

棉(Cotton)、亞麻(Flax)、羊毛(Wool) 等屬於天然纖維,

聚酯纖維(Polyester)、尼龍(Nylon)、彈性纖維(Spandex)等人造纖維則屬於化學纖維。

不同的纖維各有其特性,以下比較表以常見的棉與聚酯纖維做代表

raw-image


衣標上除了標示衣服材質,通常也會簡短寫著成衣的產地,

但做成衣服的布料是怎麼來的?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棉花農們的日常。

為了應付棉花大量的產出需求,以慣行農法栽種棉花的棉花農們只好用使用相當大量的農藥,其中還包括一些毒性強的農藥,嚴重污染土壤、地下水,並且讓許多棉花農同業生病或死亡。

同時為了使收穫時間一致,栽種過程中也得施加許多化學氮肥,長久下來土壤鹽基化,生產力逐漸降低,終有一天可能再也種不出作物。

而棉花收成後,為了讓原本顏色略帶淡褐的棉花變得潔白如雪,多半會以氯進行漂白,之後再使用染料進行染色,過程中操作人員暴露在高度危害健康的風險中。染劑、廢水等會造成環境汙染,並且殘留在衣物上的物質最終可能與我們的皮膚接觸、被我們吸收。



如果從田地裡產出的衣物讓你心驚,那麼我們再一起看看深海裡發生的不可思議的變化。

英國的研究團隊從六個世界最深的海溝裡,捕捉到在海底食腐維生的小型甲殼生物,研究人員在牠們的後腸裡發現了各色各樣的塑膠,而且海溝愈深,發現的塑膠纖維愈多。

檢測後得知這些塑膠纖維和紡織品使用的一樣,而這份研究也暗示這些纖維是從洗衣機流出後進入海洋。



我們知道塑膠微粒的危害已經鋪天蓋地,如今連深海裡的生物也遭殃,並且這些塑膠纖維經由食物鏈很有可能會再次回到我們身上。

我們每天穿著的衣物會成為其他生物的食物,最終也可能會進到我們的肚子裡。



這些現象已經促使一些人展開行動,推行不使用農藥、化肥的有機棉業,或嘗試攔截化纖衣物塑膠微粒的洗衣袋設計等等。

但距離消除農藥及塑膠微粒的危害,仍需要更多力量與意識。



而身為消費者的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每一個購買選擇,都能建構我們想要的世界。

關心他們如何產出這些產品?經歷了什麼?

選擇買或不買什麼,都是一股推動的力量!



邀請你與我們一起持續關心

溫柔對待自己,也能溫柔對待地球的方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基地
49會員
280內容數
成為一位創作創業者,這一路上有許多探索與學習,嘗試與反思,與你聊聊
創作者基地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八欒山山腳有大佳溪攔路,敵兵在大佳溪左岸搭建白底帳篷數十座,並設置山砲,屢屢砲擊我軍前線,八欒山上還建築了堅固的砲台。」支隊長指著地形圖說明敵方佈防。 鮫道參謀長略一思索,指著山上圓點,「這八欒山上的砲台必須拿下。只要能在此重挫敵軍,就能加速接收富城。」 他伸手招來通訊官,「貞義親王的軍隊
Thumbnail
2025/04/27
「八欒山山腳有大佳溪攔路,敵兵在大佳溪左岸搭建白底帳篷數十座,並設置山砲,屢屢砲擊我軍前線,八欒山上還建築了堅固的砲台。」支隊長指著地形圖說明敵方佈防。 鮫道參謀長略一思索,指著山上圓點,「這八欒山上的砲台必須拿下。只要能在此重挫敵軍,就能加速接收富城。」 他伸手招來通訊官,「貞義親王的軍隊
Thumbnail
2025/04/20
透過知識與故事,建立穩固的生活根基。此文章介紹作者的三大創作主題:學習與實踐的《生長時日》、遊記食記與生活改造紀錄的《自在好日》、以及虛構創作與歷史靈感的《重花明日》。文章也分享了作者的創作理念與過程,以及如何藉由寫作、攝影等方式,探索自我與生活。
Thumbnail
2025/04/20
透過知識與故事,建立穩固的生活根基。此文章介紹作者的三大創作主題:學習與實踐的《生長時日》、遊記食記與生活改造紀錄的《自在好日》、以及虛構創作與歷史靈感的《重花明日》。文章也分享了作者的創作理念與過程,以及如何藉由寫作、攝影等方式,探索自我與生活。
Thumbnail
2025/04/06
使用智慧護眼桌燈,除了組裝和擺放位置的調整,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光線角度與模式。文章分享瞭如何擺放桌燈、調整燈光角度和模式,以及如何搭配主機架改善桌面空間,讓桌燈發揮最佳護眼效果,並提升整體生活體驗。
Thumbnail
2025/04/06
使用智慧護眼桌燈,除了組裝和擺放位置的調整,更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光線角度與模式。文章分享瞭如何擺放桌燈、調整燈光角度和模式,以及如何搭配主機架改善桌面空間,讓桌燈發揮最佳護眼效果,並提升整體生活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獲得衣服不再是一件曠日費時的工作,只需要走到商店,甚至動動手指就能買到,人們也將不再記得製造它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直到近年來,關於「快時尚」的環境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廉價服飾背後的故事也開始被揭穿,而索菲.譚豪瑟的這本作品,則藉由介紹一些關於服飾產業的發展,讓讀者看見更多我們過去可能並不了解的事實。
Thumbnail
當獲得衣服不再是一件曠日費時的工作,只需要走到商店,甚至動動手指就能買到,人們也將不再記得製造它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直到近年來,關於「快時尚」的環境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廉價服飾背後的故事也開始被揭穿,而索菲.譚豪瑟的這本作品,則藉由介紹一些關於服飾產業的發展,讓讀者看見更多我們過去可能並不了解的事實。
Thumbnail
人類是唯一需要穿衣服的動物,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懂得披上樹葉、獸皮等簡單的素材保護身體,在漫長的歲月中又發展出棉、麻、毛、蠶絲的紡織技術,石化材料問世後,也被抽成絲織入現代成衣中,供應芸芸大眾的大量且多樣化的需求。雖然是人造材質,老實說品質實在不錯,它們滿足了人們對於舒適度與機能性的需求,而且價格親民
Thumbnail
人類是唯一需要穿衣服的動物,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懂得披上樹葉、獸皮等簡單的素材保護身體,在漫長的歲月中又發展出棉、麻、毛、蠶絲的紡織技術,石化材料問世後,也被抽成絲織入現代成衣中,供應芸芸大眾的大量且多樣化的需求。雖然是人造材質,老實說品質實在不錯,它們滿足了人們對於舒適度與機能性的需求,而且價格親民
Thumbnail
★現今21世紀科技發達,紡織業都是科技機器紡織,減省很多人力。也因為如此,但凡衣物生產量極大,量多價格就便宜。 再加上西方商人鼓吹浪費、穿衣要跟上潮流,舊衣物便丟棄,地球的[ 衣物垃圾 ]成千上萬噸,汙染嚴重、氣候反撲! 這就是無知造惡業,拋棄節儉美德,又浪費自己血汗錢,諸神諄諄教誨期望人類回頭!!
Thumbnail
★現今21世紀科技發達,紡織業都是科技機器紡織,減省很多人力。也因為如此,但凡衣物生產量極大,量多價格就便宜。 再加上西方商人鼓吹浪費、穿衣要跟上潮流,舊衣物便丟棄,地球的[ 衣物垃圾 ]成千上萬噸,汙染嚴重、氣候反撲! 這就是無知造惡業,拋棄節儉美德,又浪費自己血汗錢,諸神諄諄教誨期望人類回頭!!
Thumbnail
隨著消費者對產品環保和產品背後的人權問題越來越關注,許多公司開始將自己的產品包裝成具有環保性和永續性。然而,並非所有這些聲稱都是真實的,有些公司在時尚業中就涉及到了漂綠行為,也就是誇大或虛假地宣稱其環境或倫理影響,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Thumbnail
隨著消費者對產品環保和產品背後的人權問題越來越關注,許多公司開始將自己的產品包裝成具有環保性和永續性。然而,並非所有這些聲稱都是真實的,有些公司在時尚業中就涉及到了漂綠行為,也就是誇大或虛假地宣稱其環境或倫理影響,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
Thumbnail
買得更少,穿得更好 你有以下煩惱嗎? 打開衣櫥,總有堆積如山、難以整理的穿搭衣物…… 上班出門、約會、出席各場合都得面臨選衣障礙…… 每次換季,都會花上大筆金額添購新衣,這些錢能省下來嗎? 你需要的是重整一個專屬自己風格的 「膠囊衣櫥」
Thumbnail
買得更少,穿得更好 你有以下煩惱嗎? 打開衣櫥,總有堆積如山、難以整理的穿搭衣物…… 上班出門、約會、出席各場合都得面臨選衣障礙…… 每次換季,都會花上大筆金額添購新衣,這些錢能省下來嗎? 你需要的是重整一個專屬自己風格的 「膠囊衣櫥」
Thumbnail
一件快時尚衣服背後的代價我們付不起。
Thumbnail
一件快時尚衣服背後的代價我們付不起。
Thumbnail
從沒想過,只要上網購買精品零碼布,就能體驗Burberry等名牌優質的親膚質感,而且環保又平價。
Thumbnail
從沒想過,只要上網購買精品零碼布,就能體驗Burberry等名牌優質的親膚質感,而且環保又平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