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科學》內容搶先看(下)〉何謂「形象科學」?形象再現真實的能力,對我們有多重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說在前面:
在本書《形象科學》中,W. J. T. 米契爾教授進一步探求:形象是什麼?形象做了什麼?形象如何產生意義?形象想要什麼?若要建立一門關於形象之科學,又會是什麼樣的科學?
延伸閱讀: 《形象科學》搶先看:形象的科學(上)


希望各位可以明顯看出,我所謂的「我們所想像」的兩種文化之分歧,是出於某種較為犬儒且偏狹的觀點,而不是我自己的見解。實際上,科學與藝術之間的關係,比起這些簡單的二元對立所暗示的情形,還要更加微妙複雜得多,充滿了細緻漸層的差異。一方面,任何認知活動都會冠以科學之名,另一方面,對於某種特定形式之科學的僵硬刻板印象,又支配了我們的思考。而我想做的並非解決這無法克服的兩難,而是要思考,哪一類的科學模型可能會被用以處理形象的問題,並且要問,其中哪些模型看來特別有指望--或是特別沒指望。

這門科學會是什麼樣子?要如何使形象從被人當作科學之器具或媒材,變成被當作科學的對象,還要加以測試、實驗、描述、解釋,以符合最嚴謹之科學方法?這是否會涉及對於油畫物質粒子的研究?(紐約大學美術研究所就規定,欲學習修復與鑑賞者,須接受大量的化學訓練。)要是這裡的形象是實體物件、是存於世上的物體,那麼化學和物理就會對於其理解有些助益,但主要是在鑑識的層次上,如識破贗品、檢驗形象顯現的物理實體或材料等等。用於形象研究的科學必須納入這個層次,但是這也必須是一門視光科學(optical science),要去注意視覺的知覺與想像、注意光學的錯覺、反射、透明性與半透明性。

於是,這門形象的科學要考慮的就不只是實體物件,還要考慮到物件之間的空間,以及從某物射向另一物的光線。既然形象會顯現在語言這類非視覺媒介當中,那麼關於形象的科學也就必須涉及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以及對於邏輯關係與空間關係的研究。由於形象通常會被界定為「像似符號」、也就是因相似性(similarity)而成立的符號,這也就必須是一門關於相似、類比與相像,以及不相似性(dissimilarity)、鄰接(adjacency)與差異的科學。

形象的科學也必須是門歷史科學,要處理形象在空間上與時間上的流通,以及如何從一時一地移往另一時另一地。這門科學必須將形象看成種種分組、家族、類目,而這些形象既被肖似性(resemblance)連往世上的其他事物,也彼此相連。

這門科學既要呈現出形象再現真實的能力,也要認識到形象可能具有高度的誤導性與欺騙性,而這正是因為它們有能力以其看似直觀的證言,將我們的信任引往可見之事、可觸之事,引往有形的經驗世界。一門關於形象的科學所必須處理的,還有形象在科學界備受爭議的名聲,也就是蓋里森所觀察到的,科學家往往會分為「毀像派」(iconoclastic)與「擁像派」(iconophilic)的陣營,其中有些研究者大為讚賞形象的用處,另一些人則視之為使人分心的把戲,有礙於探討艱難的問題。

形象的科學或許必須是、也曾經是一門「認知科學」,也就是對人類知覺之種種條件,對於腦中與心智中之圖樣辨識(pattern recognition)、形象成形與變形之核心的經驗研究。然而,有鑑於形象在人類意識中的情感效力,只有一門認知科學,似乎很明確是不夠用的。還要有一門相關的心理學來加以補充,以處理意象(imagery)之無意識作用,以及意象誘惑、勾引、甚至是對觀者造成創傷之詭祕能力。形象的科學不能只是跟圖樣辨識有關。它還必須納入誤認、妄想、作夢與幻覺,必須涉及記憶中的形象(memory images)、還有錯誤記憶(false memory)、屏障記憶(screen memory),以及「回復記憶」(recovered memory)的可疑地位。

如果說,科學一般都會將形象當成其認知裝置(cognitive apparatus)的一部分來加以使用,那麼一門關於形象的科學,似乎也明顯必須使用種種形象,以觸及其主題,但也就會置身於使該主題加倍(doubling)、以形象之形象、或是我所稱的「後設圖像」從事工作,以表現其對象的不尋常處境。

「後設圖像」就是向我們顯示圖像是什麼、如何運作、位於何處的圖像;最貼近字面意義的例子,可見於常見的畫中畫(pictures-within-pictures),也就是「巢套」在另一幅圖像之內的圖像。於是,一門關於形象的科學,就可以試著成為嚴謹的毀像派,並將其對形象的再現限定於非圖像、非圖形(語句、描述、等式、演算法等)的形式之內,或是接受後設圖像的不可避免性,並且盡力去克服無窮逆推(infinite regress),這座我們用圖像來理解圖像時似乎就會開啟的炫目深淵。

當然,我自己是忍不住想投身探索這座深淵。而且並不是關於形象的「軟」科學似乎最熟悉自在的文化、社會或政治的深淵,而是硬科學──數學、物理與生物──的深淵,也就是存有大量形象、但尚未萌生一門形象科學之處。

─────本文摘自《形象科學:視覺文化研究大師W. J. T. 米契爾,探索形象本質經典之作》


形象科學:視覺文化研究大師W. J. T. 米契爾,探索形象本質經典之作

作者:W. J. T. 米契爾 (W. J. T. Mitchell)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0-09-08

raw-image
「圖像學、媒介與視覺文化,確立了我自己面對藝術史的思路,以及我對藝術史的背離。」──W. J. T. 米契爾

視覺文化研究大師W. J. T. 米契爾
極具開創性的視覺文化論著.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超越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的巨大鴻溝 開闢觀看世界全新視野

W. J. T. 米契爾教授的經典著作《圖像學》(Iconology)開啟了跨學科領域的視覺文化研究,現已成為人文學科核心之一。隨後在《圖像理論》(Picture Theory)、《圖像要什麼?》(What Do Pictures Want?)等論著中,引入視覺文化研究的四個重要概念:圖像轉向、圖像與形象的區分、後設圖像、生物圖像。

這四個概念,標誌了藝術史與視覺文化研究的突破——真正將「形象」作為研究主體。觀者可自「接收端」回溯創作者的思想世界,「觀看」與「被觀看」具有互動性,而非單向傳遞。圖像或物件的意義,會因觀者不同而異。

在本書中,米契爾進一步探求:形象是什麼?形象做了什麼?形象如何產生意義?形象想要什麼?若要建立一門關於形象之科學,又會是什麼樣的科學?首先要理解形象流通於多重領域:既有心理與數學與言詞的形象,也有圖像與視覺的形象。形象可在不同媒介間挪移,顯現成等式、圖解或是一段敘事形貌,更可以一幅敘事畫的姿態呈現。其次,形象是我們心理社會世界的構件,用以處理客觀現實的科學模型。而「形象科學」將鉅細靡遺審視形象本身,深入探討思想與現實關係的邊界現象。

《形象科學》收錄W. J. T. 米契爾自二〇〇八年以來關於媒介美學、視覺文化、象徵主義之專論。既回顧圖像學、視覺文化、當代媒介美學研究的崛起脈絡,論及形象物理學和形象生物學、數位攝影、寫實主義、建築、新媒體,以及當代群眾抗爭的空間占領等議題,也為視覺藝術研究的未來提出展望——形象科學確實能以實證科學的方法及態度處理圖像議題,跨越自然科學與人文學科之間的巨大鴻溝。

█ 好書這裡買:

讀書花園:https://marcopolo.pse.is/w7bx8
博客來:https://marcopolo.pse.is/w8yy2
誠品:https://eslite.me/vce4c
金石堂:https://marcopolo.pse.is/wcmut
讀冊:https://marcopolo.pse.is/uk55f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可孛羅的沙龍
33會員
61內容數
馬可孛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25
......那是村子唯一一次受到威脅。在那天前,東棟賓和南棟賓兩村的關係向來不錯。這個村子的若開人會越過田地去南棟賓的茶館坐,羅興亞人也會來這裡賣魚賣菜。但就算暴民不是來自南棟賓村,雙方在那場暴力後便不再來往,分隔兩村的田地成了兩個社區之間的無主之地。
Thumbnail
2021/11/25
......那是村子唯一一次受到威脅。在那天前,東棟賓和南棟賓兩村的關係向來不錯。這個村子的若開人會越過田地去南棟賓的茶館坐,羅興亞人也會來這裡賣魚賣菜。但就算暴民不是來自南棟賓村,雙方在那場暴力後便不再來往,分隔兩村的田地成了兩個社區之間的無主之地。
Thumbnail
2021/11/12
布帝洞位於梅宇河北岸,軍方和許多若開人警告,那個地區是穆斯林的大本營,只差一步就脫離緬甸了。但在二○一二年暴力後,當地的人口差異似乎產生逆效應,穆斯林不再多於佛教徒,至少在城鎮是如此。可即便在布帝洞,兩者的融合程度仍比若開邦其他許多地方來得高。
Thumbnail
2021/11/12
布帝洞位於梅宇河北岸,軍方和許多若開人警告,那個地區是穆斯林的大本營,只差一步就脫離緬甸了。但在二○一二年暴力後,當地的人口差異似乎產生逆效應,穆斯林不再多於佛教徒,至少在城鎮是如此。可即便在布帝洞,兩者的融合程度仍比若開邦其他許多地方來得高。
Thumbnail
2021/10/15
隨著維多利亞時代的開展,鮭魚毛鉤變得越來越精細複雜,毛鉤釣書籍的作者們也開始竭力宣揚偽科學,好證明這類極度昂貴的異國材料確實是必需品。他們之中最主要的鼓吹者,是一名紈褲子弟凱爾森。他出生於一八三五年,大部分的年少時光都花在打板球、長距離游泳和障礙賽跑,但最終讓其他愛好都黯然失色的,是毛鉤綁製圈。
Thumbnail
2021/10/15
隨著維多利亞時代的開展,鮭魚毛鉤變得越來越精細複雜,毛鉤釣書籍的作者們也開始竭力宣揚偽科學,好證明這類極度昂貴的異國材料確實是必需品。他們之中最主要的鼓吹者,是一名紈褲子弟凱爾森。他出生於一八三五年,大部分的年少時光都花在打板球、長距離游泳和障礙賽跑,但最終讓其他愛好都黯然失色的,是毛鉤綁製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藝術品的材料是修復干預的唯一對象 當要實施修復時,必須認識材料的物理結構 藝術形象所載入與讀取的概念,可以提供我們將材料區分為「結構」與「外觀」兩方面。 許多破壞性的致命錯誤恰恰源於:未能從「外觀」與「結構」上去研究藝術品的材料構成。 材料在藝術品的兩種錯誤的極端
Thumbnail
藝術品的材料是修復干預的唯一對象 當要實施修復時,必須認識材料的物理結構 藝術形象所載入與讀取的概念,可以提供我們將材料區分為「結構」與「外觀」兩方面。 許多破壞性的致命錯誤恰恰源於:未能從「外觀」與「結構」上去研究藝術品的材料構成。 材料在藝術品的兩種錯誤的極端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参  「動態影像」之於真實的關係,而非真實的本質。
Thumbnail
觀看隱含一種黏稠度,是觀者與被觀者之間視線的逡巡與纏繞;在認知與互動中彼此共感的不確定、熟悉、陌生與釋然。而「認知」也可能是一種單然的「投映」,透過內在視界的觀觸,或是記憶的勾勒、氣味的引動,那含藏在莫名以為已逝的過往,煙縷映照往昔於今日,即使不見其「型」,活躍生動的「形」仍栩栩可見。
Thumbnail
觀看隱含一種黏稠度,是觀者與被觀者之間視線的逡巡與纏繞;在認知與互動中彼此共感的不確定、熟悉、陌生與釋然。而「認知」也可能是一種單然的「投映」,透過內在視界的觀觸,或是記憶的勾勒、氣味的引動,那含藏在莫名以為已逝的過往,煙縷映照往昔於今日,即使不見其「型」,活躍生動的「形」仍栩栩可見。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藝術、知覺與現實》 身處在AI發展的時代,電腦可以運算出影片中人臉變化,進而套用她人的面容。衍生出網路商業型錄照片經由電腦計算來製作圖像,即便是假的,一般人也不一定能分辨出來。對於攝影創作者而言,當業主或是大環境習慣於低成本的AI套用,對攝影創作者的商業利益來說是有威脅性的。那麼攝
Thumbnail
圖片來源:博客來《藝術、知覺與現實》 身處在AI發展的時代,電腦可以運算出影片中人臉變化,進而套用她人的面容。衍生出網路商業型錄照片經由電腦計算來製作圖像,即便是假的,一般人也不一定能分辨出來。對於攝影創作者而言,當業主或是大環境習慣於低成本的AI套用,對攝影創作者的商業利益來說是有威脅性的。那麼攝
Thumbnail
在本書《形象科學》中,W. J. T. 米契爾教授進一步探求:「形象是什麼?形象做了什麼?形象如何產生意義?形象想要什麼?」若要建立一門關於形象之科學,又會是什麼樣的科學?
Thumbnail
在本書《形象科學》中,W. J. T. 米契爾教授進一步探求:「形象是什麼?形象做了什麼?形象如何產生意義?形象想要什麼?」若要建立一門關於形象之科學,又會是什麼樣的科學?
Thumbnail
米契爾認為,首先要理解形象流通於多重領域:既有心理與數學與言詞的形象,也有圖像與視覺的形象。形象可以在不同媒介間挪移,顯現成等式、圖解或是一段敘事形貌,更可以一幅敘事畫的姿態呈現。
Thumbnail
米契爾認為,首先要理解形象流通於多重領域:既有心理與數學與言詞的形象,也有圖像與視覺的形象。形象可以在不同媒介間挪移,顯現成等式、圖解或是一段敘事形貌,更可以一幅敘事畫的姿態呈現。
Thumbnail
多國的超寫實藝術家,橫跨當代與現代,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超寫實藝術,也展示出實際的雕塑作品並解釋擬真人體的中心思想,還有各種材質的使用和演化,而超寫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何要費盡心力追求那個藝術家眼中的「真」?也許可以在這展覽中有所了解,超級寫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多國的超寫實藝術家,橫跨當代與現代,幾可亂真超寫實人體雕塑展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超寫實藝術,也展示出實際的雕塑作品並解釋擬真人體的中心思想,還有各種材質的使用和演化,而超寫實的意義究竟是什麼,為何要費盡心力追求那個藝術家眼中的「真」?也許可以在這展覽中有所了解,超級寫實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圖像化年代的藝術材料不再限於歷史圖像的變造,更多是來自大量當代傳播資訊的衍生。因而,傳播資訊的製造者、繁衍者與接收者亦具有等級之別。其次,在資訊公共化和圖像消費化的今日,圖像化世界的確為大眾化的意識形態,提供了最有效的傳播途徑。面對大眾傳媒和現代科技新途徑,圖像化已然是人類形象思維的一種升等概念。
Thumbnail
圖像化年代的藝術材料不再限於歷史圖像的變造,更多是來自大量當代傳播資訊的衍生。因而,傳播資訊的製造者、繁衍者與接收者亦具有等級之別。其次,在資訊公共化和圖像消費化的今日,圖像化世界的確為大眾化的意識形態,提供了最有效的傳播途徑。面對大眾傳媒和現代科技新途徑,圖像化已然是人類形象思維的一種升等概念。
Thumbnail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擬像。從臨摹與再現可感知的實際物體、未知的事物、到展現自身的情感與想像。不像肖維岩洞的洞窟壁畫,米開朗基羅的聖殤、孟克的吶喊和皮卡丘的玩偶,皆是這個時空中佔有物質的存在,卻是不存
Thumbnail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擬像。從臨摹與再現可感知的實際物體、未知的事物、到展現自身的情感與想像。不像肖維岩洞的洞窟壁畫,米開朗基羅的聖殤、孟克的吶喊和皮卡丘的玩偶,皆是這個時空中佔有物質的存在,卻是不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