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民族音樂的鼎盛期-20世紀音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二十世紀初,音樂除了延續馬勒與理查史特勞斯的後浪漫主義,運用大量半音階及模糊調性的手法將調性音樂推向極致,使其面臨瓦解。作曲家捨棄傳統和聲法則,改以無調性、複調性、十二音列、微分音和機遇音樂等突破性創作手法。
音樂特色
音色
在二十世紀後更被作曲家重視,器樂出現不同傳統的編制與敲擊樂器的大量使用,發掘樂器極端音域的聲響,甚至接近噪音的聲音。和聲方面不再以傳統不諧和必進行至協和作為合聲的趨向,尋求和聲張力大小區分。因此誕生了多重和弦、四度和弦和音堆等新結構,偋棄傳統為穩定調性的主屬和弦趨向,建立無調性、十二音列。旋律不再與調性相關,可運用在不同的音階和12個半音,常有大跳音程,另外節奏規則與不規則節奏非預期性的安排強調也製造音樂力量與刺激感。最早展現此作曲手法的是法國印象樂派代表作曲家德布西。
印象樂派
印象主義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學與藝術領域,特徵是透過對象物的感受來展現其印象,音樂方面注重感受與意境,因此節奏較自由。特色是使用六全音音階調式音階,以無功能和弦使調性模糊,強調九和弦的使用,和弦常缺第三音。另一特色是使用平行八、五度等非正統和聲進行,音域範圍也逐漸擴大,尤其是鋼琴音樂。
重要作曲家與作品
德布西
(C. Debussy,1862-1918 法)為印象樂派代表作曲家,作品受爵士樂與亞洲音樂甘美朗影響,管弦樂曲{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海}、{夜曲} ;歌劇{貝利亞與梅利桑};芭蕾舞曲{遊戲};鋼琴曲{前奏曲}(No.2{帆}為全音音階代表作)、{版畫}、{映象}、{貝加馬斯克組曲}。
拉威爾(M. Ravel,1875-1937 法)管弦樂曲{波麗露}、{西班牙狂想曲}、{圓舞曲};芭蕾舞曲{達芬妮與克羅伊} ;鋼琴協奏曲2首{左手鋼琴協奏曲};鋼琴曲{噴泉}、{鏡}、{加斯巴之夜}、{庫普蘭之墓}、{鵝媽媽組曲};歌劇{西班牙時光}、{頑童遇仙}。
雷史畢基(O. Respighi,1879-1936 義)交響詩{羅馬三部曲}(羅馬之泉、羅馬之松、羅馬節日)
表現主義
音樂上指1910-30年間德奧作曲家對抗法國印象派的另一勢力,表現主義是以自我的意義,與印象主義表現外在事物的概念相對立。先以無調性音樂手法呈現,後以體系化的十二音列理論創作,將八度內十二個半音一視同仁、完全自主
重要作曲家與作品
荀白克
(A. Schönberg,1874-1951 奧)表現主義代表作曲家,出版和聲學教科書,其創作大致分為五時期:
第一時期後浪漫主義,弦樂六重奏{昇華之夜};交響詩{貝利亞與梅利桑}。
第二時期無調性時期,歌劇{幸運之手};室內樂{月光小丑}。
第三時期為新創和後浪漫主義的過渡期,寫作無調性作品之外也嘗試新創作。
第四時期十二音列時期,{五首鋼琴曲Op.23}、{組曲};歌劇{摩西與亞倫}。
第五時期美國時期,各種創作手法融合,清唱劇{華沙來的生還者}描寫納粹屠殺。
魏本(A. Webern1883-1945 奧){交響曲}、{五首管絃樂曲}、{管弦樂變奏曲}。
貝爾格(A. Berg,1885-1935 奧)歌劇{伍采克}為無調性、{露露}為十二音列作品。
新古典主義
以重回浪漫派以前的音樂為目標,內容清晰、簡化樂曲素材,表現不受限制,可為調性或無調性、傳統和弦或是不諧和的音響,新古典主義始祖最早可追溯到布拉姆斯。
重要作曲家與作品
史特拉汶斯基
(I. Stravinsky,1882-1971 俄)被稱為音樂界的畢卡索,其創作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俄羅斯民族主義,三大芭蕾舞劇{火鳥}、{彼得羅希卡}、{春之祭}。
第二時期新古典主義,{士兵的故事};芭蕾舞劇{狐狸}、{普欽奈拉};{詩篇交響曲}。第三時期十二音列手法芭蕾{競賽}、{安魂曲頌歌}。
辛德密特(P. Hindemith,1895-1963 德)提倡新巴洛克主義,被稱為20世紀的巴赫鋼琴{嬉戲音樂}二十世紀的平均律歌劇{畫家馬諦斯} ;{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
普羅高菲夫(S. Prokofiev,1891-1953 俄)交響曲7首,No.1{古典};管絃樂曲{彼得與狼};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小丑};歌劇{三個橘子之戀}、{戰爭與和平}。
薩替(L. Satie,1866-1925 法)法國六人組精神領袖,鋼琴曲{吉諾佩第斯}、{苦惱}。
法國六人組
反印象主義及後浪漫主義,倡導回歸音樂本質之新古典主義
迪瑞(L. Durey,1888-1979)主要創作政治性音樂。
奧乃格(A. Honegger,1892-1955)交響樂章{太平洋231}。
泰耶費爾(G. Tailleferre,1892-1983)為六人組唯一女性作曲家。
米堯(D. Milhaud,1892-1974)管弦樂曲{屋頂上的公牛}。
歐立克(F. Poulenc,1899-1983)主要創作電影配樂。
浦朗克(G. Auric,1899-1963)多部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
以上是這次的講解,下篇介紹民族主義與二戰後的音樂與代表作曲家,謝謝大家!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34內容數
專為大考前音樂史及聽寫衝刺加強,音樂史方面以文章方式每周一更,亦有付費訂閱專區(三個月250、半年700、一年1250三種方案)內有專文介紹音樂班/系大考筆試及自製聽寫題目(方案金額為總題數)可供練習。意者或任何問題皆可詢問LINE ID:0912258024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sl_mus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浪漫樂派各國代表作曲家百家爭鳴,音樂史上對於浪漫樂派描寫也是鉅細靡遺,考量資訊量龐大,因此決定來個補充包介紹常見的兩個問題與迷思,加上筆試考題分析。
終於來到浪漫樂派的最後一集音樂史介紹,我們接著講解浪漫後期的代表作曲家與探討國民樂派的發展。
這篇接著介紹浪漫中期與後期始祖,以作曲家為主,篇幅較長也麻煩大家消化了!
上集講解了各國與民族歌劇的發展,這篇接著介紹浪漫時期其他代表曲種和浪漫前期的代表作曲家們。
終於來到古典時期最後一篇,介紹兩位古典時期貢獻良多且大家都熟悉的兩位音樂家,分別是音樂神童莫札特與樂聖貝多芬,文末也有古典考題分析。
浪漫樂派各國代表作曲家百家爭鳴,音樂史上對於浪漫樂派描寫也是鉅細靡遺,考量資訊量龐大,因此決定來個補充包介紹常見的兩個問題與迷思,加上筆試考題分析。
終於來到浪漫樂派的最後一集音樂史介紹,我們接著講解浪漫後期的代表作曲家與探討國民樂派的發展。
這篇接著介紹浪漫中期與後期始祖,以作曲家為主,篇幅較長也麻煩大家消化了!
上集講解了各國與民族歌劇的發展,這篇接著介紹浪漫時期其他代表曲種和浪漫前期的代表作曲家們。
終於來到古典時期最後一篇,介紹兩位古典時期貢獻良多且大家都熟悉的兩位音樂家,分別是音樂神童莫札特與樂聖貝多芬,文末也有古典考題分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器樂曲」就是「以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本文將介紹:序曲、前奏曲、間奏曲、觸技曲、小夜曲、練習曲、隨想曲、幻想曲、狂想曲、詼諧曲、交響詩、嘉禾舞曲、小步舞曲、馬厝卡舞曲、圓舞曲等15種型態的器樂曲與樂曲欣賞。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流行音樂亦是一種「藝術」,那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摸索與嘗試所得出來的經驗,隨著城市愈趨快速的生活節奏,揚棄了古典的冗贅。「現代」這個形容詞,在餐飲而言就有即食文化,在音樂歌曲而言就有「標準長度」,在那三兩分鐘內就要激起音頻上最大的共嗚,這是創作人夢寐以求的新境界,十多個音符彈射出來,便讓人目瞪口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印象派(Impressionism) 是一個重要的藝術運動,最初源於繪畫,後來也擴展到音樂。這一運動主要形成於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法國,涵蓋了 1867 年至 1886 年間的藝術創作。印象派的畫作以捕捉光線和色彩的變化為特點,與精確客觀的視覺現實描繪有所不同。
Thumbnail
「器樂曲」就是「以樂器演奏出來的樂曲」,本文將介紹:序曲、前奏曲、間奏曲、觸技曲、小夜曲、練習曲、隨想曲、幻想曲、狂想曲、詼諧曲、交響詩、嘉禾舞曲、小步舞曲、馬厝卡舞曲、圓舞曲等15種型態的器樂曲與樂曲欣賞。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為古典音樂引入一個美妙的世界,文章分享了與早逝的傳奇鋼琴家李帕第的故事,表達了對古典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古典音樂的多樣版本和風貌讓人們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和欣賞音樂。透過這些音樂風景,人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並懂得更好地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近幾年很喜歡魯賓斯坦70多歲時錄的貝多芬熱情奏鳴曲,今天聽到他在1940年代彈同一首曲子,簡直完全不同人!完全不同的演奏!
Thumbnail
當下演作心法。藍調測不準音階調式2 為了不再現必須精通所有法則。樂理變得非常重要。 無論古典爵士佛拉門歌。最好精通樂理。再怎麼炫技若無樂理支撐都將是無味花招。 無論玩何種樂器樂理是共通的。易有理氣象數。理最初。象居中。 藍調是JAZZ的鼻祖。流行樂也是。由於大量使用屬七和弦及代理和弦原創性。 使得J
Thumbnail
Dvořák: 9. Sinfonie (»Aus der Neuen Welt«) 又名新世界交響曲 德弗札克是國民樂派作家(1841-1904),他的年代正值民族運動興起之時,而他的音樂也充滿著對故鄉(捷克)的濃濃鄉愁及波西米亞風格~ 而1892年時他也應邀前往美國進行教學及寫作,新世界交響
Thumbnail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Mvt. 4 想要跟著唱的,就是貝多芬家喻戶曉的第9號交響曲創作-別名"合唱"的作品,第四樂章的快樂頌更是膾炙人口的段落~ 這是德國席勒原作,由貝多芬作曲入詞的作品,在西元1824 年 5 月 7 日在維也納進行首演,當時貝多芬已趨近全聾,
Thumbnail
本文探討新藝術運動對美學的影響。該運動挑戰19世紀歐洲傳統,強調自然和優雅曲線,融合東西方風格。討論曲線派與直線派,以及後續風格。呼籲珍惜各風格貢獻,並注入智慧創作,開創美的可能性。
Thumbnail
流行音樂亦是一種「藝術」,那是經歷了很多人的摸索與嘗試所得出來的經驗,隨著城市愈趨快速的生活節奏,揚棄了古典的冗贅。「現代」這個形容詞,在餐飲而言就有即食文化,在音樂歌曲而言就有「標準長度」,在那三兩分鐘內就要激起音頻上最大的共嗚,這是創作人夢寐以求的新境界,十多個音符彈射出來,便讓人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