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舍週記|零伍
雖說關於畢業設計的緊張感從觀看各校評圖就已經開始成為生活的底噪,但直到開學的第一週的選組開始,真實感才硬被推到眼前。胃液翻了又翻,口水一口接一口吞。這才剛開始啊,孩子,撐著點。腦袋裝成熟似的如此對身體說。
相對於暑假時的〈動物系敝舍週記〉,開學後的敝舍週記純屬紀錄與寫實,再加上一點資料貯存。每週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開始吧,試著長話短說。
從列出畢業設計計畫書的空間需求開始,就已經被自己的想像力限制住了(轉化配樂只有發出聲音嗎)。所幸這幾年在外頭看得的畢業設計應該不算少,抓出來做案例分析多少給了我一點方向。方法有了,方向也大概看的到了,但仍然缺少某個關鍵齒輪來帶動整個設計前進。
於是乎,再來看書吧。
在來金門參與畢業設計這場戰役之前,從城市裡的圖書館扛了十幾本,我認為應該會有所助益的書籍。挑選的方向是:
- 案例
- 空間行為
- 聲音之於空間
《空間物種》
看了三分之一還不知道它能帶給我甚麼……
《單聲道:城市的聲音與記憶》
它試圖論述空間之於聲音再加諸時間(如果以一句來說的話)並把這個空間錨定在台北為主的城市尺度。雖然裏頭許多都是之於歷史上的聲音記憶,但有幾句關於聲音的描述,稍微幫我擦掉了一些眼鏡上的霧氣。
「有聲電影創造了寂靜」、「極輕的噪音造就了絕對的安靜」
註:也許要表現配樂,透過創造反差,來達到強化某個時間點的配樂。例如,從沒有開窗的臥室經過一條開著長帶窗且緊鄰街道的走廊,來到一個只開有一扇氣窗的客廳。
同樣的論述還有這句,「最讓人震懾的聲音,其實是靜默」與
有時候甚麼都不用說,只需一道強烈的聲音,就能立即將你抽離當下現實世界
註:文章內的描述是指日治末期,美軍轟炸台灣時的空襲警報所產生的聲音記憶。所以,垃圾車之於台灣應該也是這個道理。
最後,讓我以雲端的方式記錄一下這段話(筆記本很容易不見)
城市不斷地無限擴張,聲音紀錄的也只是死去的時間,其本身即為一種稍縱即逝的時間語言,僅將時空要素與事件內涵完全展現在流動過程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