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是台灣的魯迅嗎?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儘管有學者將賴和譽為「台灣的魯迅」,肯定其文章展現的批判精神,我還是覺得魯迅與賴和的個性與寫作風格大不相同,不宜貿然比附。

就個性來說,兩人相當不同。魯迅好惡分明,對於自身厭惡或難以認同的人事物,常不假辭色冷嘲熱諷,或嚴厲批判,因而與一些朋友、學生及同事鬧翻。賴和則個性溫和寬大,能與台灣文化協會左右兩道人士和平相處,包容不同意見。

魯迅的雜文作品數量遠比其他文類多,文學成就主要奠定在「雜文」、「短篇小說」及中國小說史的研究。賴和的雜文數量遠比其他文類少,而且普遍品質平平,其文學成就在「漢詩」及「短篇小說」。

魯迅文章時常流露抑鬱不安的情調,筆調陰冷,賴和雖然也有類似情況,但多是自怨自艾的情緒,比較少緣於外在人事引發的仇恨之情。二人都有譏諷當局、有權有勢者及社會陋習的文學作品,不過賴和的作品較少人身攻擊,魯迅晚年的雜文卻屢屢針對某些人物的言行、思想、文藝觀等大加批判,如:梁實秋、陳西瀅,有時也會以一兩位人物作為負面的典型案例,來議論某個(些)負面的社會現象,而且是不折不扣的人身攻擊,如:認為中國人普遍欠缺陽剛氣質,於是就點名批判梅蘭芳。即使是半個魯迅迷,我不得不承認:晚年的魯迅確實心胸狹隘、不寬容,時常對不同意見與不同文藝觀的人,做無理的人身攻擊。

兩人都大力批判各自同胞的劣根性及陋習,不過賴和對於陋習與劣根性的成因,思考深度整體而言不及魯迅,力道也沒有魯迅那般強烈、犀利,不過他的用字遣詞比較溫和,態度也比較厚道。魯迅的批判雖然到位、深刻,卻因個性偏激悲觀、社會動盪、中國民眾沒有參政權等原因,他始終沒有提出比較具有建設性的改革方案,而是將一腔熱血寄託在中國共產黨發動的無產階級革命,直到臨死之時,他才開始質疑這樣的理想是否一廂情願。

總之,賴和與魯迅各有各的特色與文學風格,彼此無可取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爬格子的雀榕的沙龍
118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2021/11/02
現今「桃園市」所涵蓋的區域,日治時代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無論是新文學作家、傳統詩文創作者(包括日本人),還是固守自身文學傳統的原住民都有。戰後,活躍於台灣文壇的作家鍾肇政、林鍾隆、杜潘芳格等人,也在日治時代出生、成長,然後在成長過程慢慢累積自身的文學知識,學習寫作,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Thumbnail
2021/11/02
現今「桃園市」所涵蓋的區域,日治時代與台灣其他地方一樣,無論是新文學作家、傳統詩文創作者(包括日本人),還是固守自身文學傳統的原住民都有。戰後,活躍於台灣文壇的作家鍾肇政、林鍾隆、杜潘芳格等人,也在日治時代出生、成長,然後在成長過程慢慢累積自身的文學知識,學習寫作,為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基礎。
Thumbnail
2021/10/03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Thumbnail
2021/10/03
「桃園有文學?」 「有的。」 早在漢人來到桃園開墾之前,居住在桃園地區的原住民族,就已用語言創作祭歌、神話、俗語、民間故事等作品,並以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之後,文學在桃園逐漸發展,並且漸趨多元……本文旨在簡介日治時期之前桃園地區的文學發展。
Thumbnail
2021/08/27
這是我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總館(在文化局內)二手書交換區發現這本書,以漢字呈現、以羅馬字母標註字音的台語散文集。(文集的介紹,請見內文)
Thumbnail
2021/08/27
這是我在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總館(在文化局內)二手書交換區發現這本書,以漢字呈現、以羅馬字母標註字音的台語散文集。(文集的介紹,請見內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白話文」如今已經是現代讀者最習慣的文體,包含用字遣詞、邏輯與結構,都已經成為評斷一本書是否「好看」的基本條件。然而,我們所習慣的這種「新文學」,其實是始於不到百年前,一群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的耕耘,其中被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更是樹立里程碑的重要作家。
Thumbnail
「白話文」如今已經是現代讀者最習慣的文體,包含用字遣詞、邏輯與結構,都已經成為評斷一本書是否「好看」的基本條件。然而,我們所習慣的這種「新文學」,其實是始於不到百年前,一群日治時期台灣作家的耕耘,其中被尊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賴和,更是樹立里程碑的重要作家。
Thumbnail
除了賴和本人,「賴和紀念館」也得到同時期作家楊守愚的兒子楊洽人的授權,展示部分的手稿,供讀者來認識。
Thumbnail
除了賴和本人,「賴和紀念館」也得到同時期作家楊守愚的兒子楊洽人的授權,展示部分的手稿,供讀者來認識。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小說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展現了一個與歷史課本不同風貌的民國時代。歷史課本編寫者筆下的民國。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小說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在於:他展現了一個與歷史課本不同風貌的民國時代。歷史課本編寫者筆下的民國。
Thumbnail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我實在不曉得,台灣人到底要怎樣,才算真的「正視」魯迅的成就?如果是以中國過往對魯迅的各種推崇行動,作為標準,我想,台灣人不論怎麼做,大概永遠不會及格。因為我們很難想像,魯迅在中國,到底被政府、知識菁英、民眾「神化」到什麼地步……
Thumbnail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Thumbnail
劉再復在《共鑑五四》一書中讚揚魯迅,認為魯迅的精神和作品風格非常接近尼采,某些作品甚至跟尼采一樣,也就是說:把魯迅的名字隱去,掛上「尼采」,人們可能認不出來,不過作為魯迅和尼采作品讀者的我,總覺得兩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差異……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Thumbnail
魯迅的雜文與時事牽連甚深,不是身歷其境的人往往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寫作動機,以及一些文章的真正涵義,因此後世的魯迅迷、魯迅研究者容易將魯迅的作品斷章取義,把一些文章內容「絕對化」,變成可以跨越時空挪用的大道理,或是憑魯迅的一面之詞去評斷那些不同立場者的是非對錯,甚至武斷地論定他們的人品及一生的成就……
Thumbnail
一些論者為了反中、反共,把「魯迅」當成是兩者的化身,寫作態度不夠客觀。一些中國學者或出於崇敬,或想拉攏台灣知識人,或想利用「魯迅」作為溝通東亞各國左翼知識圈的橋樑,近乎無條件肯定魯迅,把他的作品當《聖經》一般宣傳。一些中國學者過於高估魯迅的思想境界。
Thumbnail
一些論者為了反中、反共,把「魯迅」當成是兩者的化身,寫作態度不夠客觀。一些中國學者或出於崇敬,或想拉攏台灣知識人,或想利用「魯迅」作為溝通東亞各國左翼知識圈的橋樑,近乎無條件肯定魯迅,把他的作品當《聖經》一般宣傳。一些中國學者過於高估魯迅的思想境界。
Thumbnail
儘管有學者將賴和譽為「台灣的魯迅」,肯定其文章展現的批判精神,我還是覺得魯迅與賴和的個性與寫作風格大不相同,不宜貿然比附。
Thumbnail
儘管有學者將賴和譽為「台灣的魯迅」,肯定其文章展現的批判精神,我還是覺得魯迅與賴和的個性與寫作風格大不相同,不宜貿然比附。
Thumbnail
賴和是日治時期最重要的本土作家,為臺灣文學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在當時樹立了新文學的基礎,供後輩借鑑而更加茁壯,他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在白話文學的成就固然豐厚,但眾人所常未見的是賴和的漢詩,也就是他自幼學習的文學啟蒙:古典漢詩,佔據了他生命中極大一部分。
Thumbnail
賴和是日治時期最重要的本土作家,為臺灣文學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也在當時樹立了新文學的基礎,供後輩借鑑而更加茁壯,他被譽為「臺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在白話文學的成就固然豐厚,但眾人所常未見的是賴和的漢詩,也就是他自幼學習的文學啟蒙:古典漢詩,佔據了他生命中極大一部分。
Thumbnail
魯迅對民主並不感興趣,視其為「多數人的暴政」。在<文化偏至論>,他說: 「一梭格拉第也,而眾希臘人鴆之,一耶穌基督也,而眾猶太人磔之,後世論者,孰不云謬?顧其時則從眾志耳。」 「必借眾以凌寡,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於暴君。」 「嗚呼,古之臨民者,一獨夫也;由今之道,且頓變而為千萬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
Thumbnail
魯迅對民主並不感興趣,視其為「多數人的暴政」。在<文化偏至論>,他說: 「一梭格拉第也,而眾希臘人鴆之,一耶穌基督也,而眾猶太人磔之,後世論者,孰不云謬?顧其時則從眾志耳。」 「必借眾以凌寡,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於暴君。」 「嗚呼,古之臨民者,一獨夫也;由今之道,且頓變而為千萬無賴之尤,民不堪命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