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別讓我走」掙扎只為一絲光亮 卻抓不到繩索

2020/10/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完這本書,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情緒。陰鬱的情感黏在心頭,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這本書作者-石黑一雄,日籍英國小說家,用希臘悲劇式的故事講述方式,一點都不避諱讓讀者知道:
主角們都是將來會因為捐贈自己的器官而死的一群人。他們作為複製人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捐贈自己的器官。
雖然現在大多習慣的閱讀體驗偏向隱藏故事主線,簡單說就是「不爆雷」。但本書事先宣告悲慘結局的方式,反而在最後一個篇章對心靈投下一顆震撼彈。我隔了整整一個月,才有辦法寫出我淺薄的心得。
故事講述著一群在海爾森寄宿學校裡平凡的生活成長的一群孩子,學校非常鼓勵他們創作各式各樣的東西,他們可以談戀愛也可以過與一般人非常相似的童年,他們也體驗各種人生的酸甜苦辣。不過,在他們之間都有一個不能討論的議題,當大家討論到關於他們到底為什麼要在這裡生活、討論自己未來命運的時候,字裡行間就會透露出一股腳踝被拖拉著不能繼續向前走的引力。這個引力讀者都知道是什麼,反而讓人心塞。更讓人心塞的是,他們並沒有被蒙在鼓裡,而是隱隱約約知道自己殘酷的未來,不過大家都不說破而已。
在這裏,不想討論過多他們相處的情節。基本上大概就像是你跟我一樣,交朋友、說別人壞話、青春期、三角戀、體驗性、被背叛,或是看到朋友的多面性而感到恐慌之類的。我們都經歷過的事情。對了,他們不能生孕。這大概是比較明顯的差異。
書本的前2/3都在講述他們的日常生活,閱讀起來是有些平淡,但就是因為知道他們的結局了,整個人都覺得很不自在。大家都像你我一樣活著,在意朋友、老師、愛情、性。但一開始,在日常包裝下,被宿命這條繩索勒住脖子的不適感,一直隱隱地控制我的閱讀體驗。這些正常的日常,反而讓我更加地不安。一直在尋找引爆點。我知道這股壓抑終將引爆。
我邊看邊在心中大喊著:為什麼不逃走?為什麼不反抗?為什麼要認命?為什麼要假裝不去觸碰?為什麼明明知道自己的最後是這麼的悲慘,還是選擇努力的過活?雖然逃也不知道可以往哪逃,但至少逃吧?
不過在書本最後的1/3,累積的情緒,一切的無力感,排山倒海而來。整個人被壓得喘不過氣,尤其當主角平鋪直述的說著器官捐贈的過程、誰沒撐過第幾次捐贈這類的事情時,更加讓我感到痛苦。但在這之間都沒有流淚的主角,在最後一個章節,當她發現光亮,卻沒有繩索往上爬的那一刻,我跟著主角一起流下書中她的唯一一滴淚水。生命的無奈,還有人心與環境互動產生的複雜,在最後一章達到高潮。
更驚悚的是,我看到滿滿的既視感。或許你也會發現,每天生活中總是有那麼相似的時刻:那些複雜、像陰溝一樣陰暗,你想清理,力氣卻被抽乾的一刻,其實不斷的在發生。我們以為掙扎可以逃出命運畢竟從小就被教導「人定勝天」,但在這個故事裡面似乎不管用。或許在我們自己的人生故事裡,也有很多不管用的時刻:家人總是重男輕女導致長大後產生依戀障礙的孩子們、無家可歸的北車遊民們、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們、猶太集中營裡的猶太人們,他們何嘗沒有掙扎過?
或許掙扎不見得有用。就像故事裡面的主人翁一樣,還需要「現實環境」給一條繩索,讓他們能夠拉一把才行。
總體來說,本書的情感堆疊,用了非常日常、平鋪直述的方式,每個角色立體鮮明。你甚至會有點困惑、可能還會有點無聊,畢竟主角們從小到大很多的情感跟經驗,我們應該都經歷過,想想作者或許就是想表達「他們跟所有人都一樣」。但當你撐過了前面的2/3,最後的那一章,會給你的生命一個震撼,震撼可以帶給你對生命還有你所處的世界省思。但請相信我前面的2/3還是要細細的品味,最後這一刻才會重擊你的心臟。然後發現,其實我們真的跟他們一樣。
Mei 的自由人生筆記
Mei 的自由人生筆記
在發現周九晚五的工作實在是不適合自己後,開始努力的往自由工作者的目標前進!目前已經成功地靠接案養活自己拉!擅長插畫、平面設計、網頁設計跟製作!時不時會在這邊分享我的一些小小的心得跟教學文~期待跟大家互相交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