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在充滿厭世的人生中 找尋活下去的意義—《無論如何都要活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一死了之的時候,
其實並沒有明確的理由,
就只是內心找不到正確答案而已⋯⋯

「厭世」可說是現代人的共同語言,除了網路上的梗圖、自嘲,這兩個字實際上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淺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淺則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莫名焦躁,深則憎惡一切萬物,對於現實的無力感甚至有時會讓人想要以死解脫。然而,最後似乎總會有些什麼,讓我們在墜入深淵之前停下腳步,走回原本的人生。

六篇短篇小說組成 探討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物

《無論如何都要活著》以六個獨立故事組成,職業與性別不盡相同的主角們,卻都在人生中遭遇困境,讓他們開始思考自我存在的價值。包含事業有成卻中年失婚的婦女、一次次迫於現實放棄夢想的平凡上班族、被公司棄若敝屣的約聘員工,及同時面對青春期子女與丈夫憂鬱夾擊的職業婦女等,這些主角們面對退無可退的現實,被逼得走投無路。但也正是在這樣的絕境,逼迫了他們尋找能夠喘息的最後一絲光明,並且對於「活著」有了更多的體悟。

只要有個當自己不再壓抑地大哭大叫,也不會感到驚訝的人陪在身邊,人或許就能活下去。即使自己與那個人沒有任何關係也無妨。

準確命中現代人的焦慮與無力感

雖然聽過《聽說桐島退社了》,但一直沒有機會接觸,因此這次由采實文化提供試閱的《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其實是筆者第一次接觸到日本小說家朝井遼的作品。然而,如此素未謀面的文字,卻精準地打中了筆者心中經常出現的焦慮與對現實的無力感。

不論是〈健全理論〉對於現代社會習慣「事出必有因」思維的批判,並點出現代人在現實生活與社群形象的落差;〈起風了〉以日本描述骨牌效應的俗諺,暗喻生活中累積的壓力與負面情緒,終將因為小小的觸媒引發潰堤;〈痛是必然的〉中,凸顯現代人際關係的貌合神離等,每個故事不只精彩,同時也以飽滿的內容,觸動了現代人最深處的空洞。但在作品的最後,以「下下籤的人生」為主軸的〈籤〉,卻又讓黑暗的盡頭出現了光明。

自己與別人、幸福與不幸、生與死並沒有明確的界線。

當厭世成為日常 我們又該如何說服自己活下去

「追求人生的意義」是許多人的人生目標,但當人們為了生存遺忘了生活,就連當下呼吸的權利,都可能會引發自我質疑,更遑論思考未來。對於生活中充滿厭世的人們,或許會輕易地在《無論如何都要活著》中,將那個連自己都不太喜歡的自己對號入座,但與此同時,因為藏在書頁中的那些關於生命的迷惘與困惑,甚至是關於人生幸福的答案,也會讓讀者找到支持自己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ARgxoY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82yQQ7

博客來:https://reurl.cc/NZX3zQ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XleoOe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MkZrY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想到古巴,大部分台灣人的第一直覺或許就是「棒球很強」,但除了以棒球為主要運動,它和台灣的相似之處,其實遠比我們想像得多。儘管因為政治體制不同,加上美國的封鎖,讓兩國的發展程度大不相同,但包含位於北回歸線上、同樣使用110伏特的電壓等,尤其是面對海峽對岸的強權威脅,更讓古巴就像是台灣在地球另一邊的胞兄
自從看過《我是許涼涼》之後,一直很好奇作者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她的生活是什麼樣?而她又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小說?看完這本作品之後,這些問題也多少獲得解答。去除掉小說的神秘面紗,《有型的豬小姐》有的是作者的生活日常,沒有了那些「越美麗,越自苦」的情節,卻因為乘載了真實的人生,
人的生命有限,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無法親身處於所有的時代,體驗當下的氛圍;也因此,能夠讓觀看者彷彿感同身受的小說、電影等創作,就更具有其魅力。2015年,作者吳明益出版了《單車失竊記》,以主角找尋父親失竊的單車為主軸,建構了橫跨百年的龐大故事結構。在跟隨主角找回單車的同時,讀者也如同經歷了一場跨越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2020東京奧運,台灣選手創下歷年來最多獎牌的紀錄,而在所有得獎選手中,拳擊銅牌得主黃筱雯更因為成長於「父親曾三度入獄」、「由爺爺開計程車養大」等環境中,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一段逆境重生的佳話,似乎也凸顯了一個問題:「難道我們只會在這種時候,看見高風險家庭嗎?」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想到古巴,大部分台灣人的第一直覺或許就是「棒球很強」,但除了以棒球為主要運動,它和台灣的相似之處,其實遠比我們想像得多。儘管因為政治體制不同,加上美國的封鎖,讓兩國的發展程度大不相同,但包含位於北回歸線上、同樣使用110伏特的電壓等,尤其是面對海峽對岸的強權威脅,更讓古巴就像是台灣在地球另一邊的胞兄
自從看過《我是許涼涼》之後,一直很好奇作者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她的生活是什麼樣?而她又是經歷了什麼,才能寫出如此耐人尋味的小說?看完這本作品之後,這些問題也多少獲得解答。去除掉小說的神秘面紗,《有型的豬小姐》有的是作者的生活日常,沒有了那些「越美麗,越自苦」的情節,卻因為乘載了真實的人生,
人的生命有限,因此在有生之年,我們無法親身處於所有的時代,體驗當下的氛圍;也因此,能夠讓觀看者彷彿感同身受的小說、電影等創作,就更具有其魅力。2015年,作者吳明益出版了《單車失竊記》,以主角找尋父親失竊的單車為主軸,建構了橫跨百年的龐大故事結構。在跟隨主角找回單車的同時,讀者也如同經歷了一場跨越
「自由」或許是現代人心中的普世價值,尤其是在看見香港反送中、維吾爾族集中營,甚至是近期阿富汗女性再度籠罩於塔利班陰影下等事件,更讓人強烈感受到自由的可貴。然而,縱使生活在最為開放民主的社會,人真的有可能自外於所有條件,達到全然的自由嗎?對於小說家陳思宏而言,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2020東京奧運,台灣選手創下歷年來最多獎牌的紀錄,而在所有得獎選手中,拳擊銅牌得主黃筱雯更因為成長於「父親曾三度入獄」、「由爺爺開計程車養大」等環境中,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這一段逆境重生的佳話,似乎也凸顯了一個問題:「難道我們只會在這種時候,看見高風險家庭嗎?」
對於台灣人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艱辛與身份認同矛盾,當屬吳濁流的作品《亞細亞的孤兒》最具代表性;但當時的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台灣社會呢?相較於本島人遭受欺壓的感受,「內地人」又是如何看待大日本帝國對與其殖民地的作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反正我對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生無望活著無義,這句道理什麼意思就是人生毫無希望活著毫無意義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為了什麼而願意活著? 明明人生有這麼多苦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排除困難,就只是為了活著呢?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選擇活著。透過作者的個人體悟和觀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並呼籲讀者一起思考自己的少數理由。
Thumbnail
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它更多的是在談論人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有可能根本沒人知道答案。晃晃悠悠數十載,我們終究只是頂著一副日漸老去的皮囊來世間走一走。對此,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你的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Thumbnail
此書以【哲學觀點】探討人生、生命 也談論了關於生育及自殺等敏感議題 是一本用較白話的方式闡釋自古以來與人生態度有關哲學思考文獻的書 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人類生命這件事? 到底怎麼應對充滿悲苦喜樂的現實世界? 書中引用並分析多位哲學思想家的論述 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無欲無求,就可以過日子。無用的日子又何妨?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愛情、事業、金錢,最終是否都只是一場幻覺? 我們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的碰撞中支離破碎,心靈是否也隨之破碎成千萬片? 有時候,當夜幕降臨,我們獨自一人面對黑暗,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渺小,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彷彿一粒塵埃般微不足道。
Thumbnail
反正我對人生的道理就是:人生無望活著無義,這句道理什麼意思就是人生毫無希望活著毫無意義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你為了什麼而願意活著? 明明人生有這麼多苦難,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人願意排除困難,就只是為了活著呢? 這篇文章探討人們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願意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選擇活著。透過作者的個人體悟和觀察,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並呼籲讀者一起思考自己的少數理由。
Thumbnail
是一本關於理財的書,但它更多的是在談論人生。 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有可能根本沒人知道答案。晃晃悠悠數十載,我們終究只是頂著一副日漸老去的皮囊來世間走一走。對此,作者給出了他的答案:「你的人生,就是體驗的加總。」
Thumbnail
此書以【哲學觀點】探討人生、生命 也談論了關於生育及自殺等敏感議題 是一本用較白話的方式闡釋自古以來與人生態度有關哲學思考文獻的書 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人類生命這件事? 到底怎麼應對充滿悲苦喜樂的現實世界? 書中引用並分析多位哲學思想家的論述 引導我們找到自己的答案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無欲無求,就可以過日子。無用的日子又何妨?
Thumbnail
你有沒有覺得人際關係很麻煩呢? 不管是人生、工作、學業、生活,似乎種種的困擾都與人有關,於是回家之後只想躲在房間裡,避開人群,窩在自己的小圈圈裡,想著明天又要面對現實了,好煩喔。如果你有人際關係的問題,非常推薦你來看看這本《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我們追求的愛情、事業、金錢,最終是否都只是一場幻覺? 我們追求的理想在現實的碰撞中支離破碎,心靈是否也隨之破碎成千萬片? 有時候,當夜幕降臨,我們獨自一人面對黑暗,才發現自己原來是多麼渺小,活在這個浩瀚的宇宙中,彷彿一粒塵埃般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