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共事多年的同事忽然被公司告知要離職,對一般人而言,會需要一陣子的轉換跑道時期,再尋找新工作,繼續工作生涯,直到退休年限到來。而如果在退休年限到來之前都未能準備好足夠的錢,那就必須要讓自己持續有收入才行。
該同事雖然要離開公司,但卻不用再經過找工作的過程,因為他的老家另有安排,這也算是另一種做健康來交朋友的。雖然沒有像小說或電影情節那樣誇張,因為不想接下家族事業,而出來工作的富二代男主角,然後因為種種因素還是回家當接班人。或是有錢的爺爺,忽然冒出來並指定男主角為千億集團的董事長之類的故事。
總之,既然對離職之後都安排好了,接下來就是規劃自己想要做什麼事。和當前的工作內容說聲再見,投入新的環境中。但如果不是老家另有安排,是不是在被離職前就要做好其他的準備?
就公司的立場而言,就是要求生存。遇到業務量減少或是景氣不好,還是認為有新人可替補,都會有裁員的動機。即使是景氣好,也會想要趁機整頓,因為公司有錢可以調動人員,可以在晴天時去輕鬆的將屋頂補好。
因此,被離職固然是公司自我運算後做出的決策,但並不代表這間公司不要,其他公司也會不要。有時只是單純的因為公司不想再去經營某項業務,所以這個部門的人員就沒有繼續留存的必要。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時代變遷,好用的軟體替代了人力。或是該部門不賺錢,業務量減少等原因,都有可能因此被離職。
在轉換工作跑道的過程中,就要看自己先前準備的程度如何,這會影響到承接新工作的速度。換句話說,就是自我投資的累積成果如何?平時就準備好自己的第二份工作,看看自己適合作些什麼?
也就是說,除了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來保有現在的工作之外,還要有危機意識去檢視自己現有的資源,讓自己強大起來。
現有的工作或許不是自己喜歡的,但自己有沒有辦法把喜歡的事情做到--強大的令人無法取代?以這個作為目標來前進,就會踏實一些。
以月光自己為例,一開始經營速寫當下部落格。然後才慢慢發現,部落格的角色已經逐漸被臉書和IG所取代。所以改到臉書平台,又發現方格子和Medium還有馬特市及探路客等專門適合發表文章的平臺,更適合和讀者互動。
月光覺得,雖然有準備要去面對危機,但有更多的準備都是不會嫌多的。誰知道將來會是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