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有一種工作,叫生活─被書名耽誤的一本好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書有個奇怪的名字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是前陣子非常火紅的一本書。原本我以為我應該不會喜歡這本書,因為書名的關係。

初看本書名,生活,是一種工作?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對我來說,工作就是工作,一種我提供我的價值,換取我們雙方都同意的報酬的一種方式;

而生活就不一樣了!我們或許對工作沒有甚麼主導權,但我們面對生活的心態應該更為崇敬。

工作或許可以得過且過,工作或許可以包裹著一層假皮在外行走江湖;但生活就是需要真實的那個「我」走進,工作不可能是生活一部分,生活也不可能是一種工作的。

把工作當生活,我想都不敢想。

話雖如此,一時好奇,也就入手了。

讀著讀著,卻也越看越起勁。

作者好真誠

我想我喜歡的理由,應該是因為作者曾彥菁非常「真誠」,她的字裡行間不是在跟讀者說教,說著離職追尋自我,找到自己真正所愛,是多麼美好的事物,請大家務必需要這樣那樣(也是一開始我的偏見)......;

反而是從第一個字開始,就剖析自己,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過去;最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竟然這麼坦白地,赤裸裸地把這些「她的全部」寫出來跟讀者分享,這真的太不容易。

我總認為,包括我在內,寫「不是自己的故事」時,都可以非常洋洋灑灑,大筆一揮;但如果真正要觸碰到自我內心,要把最真實想法寫出來時,都會有所猶豫,變得比較患得患失!

真心佩服作者的勇氣,這也是這本書越看越有味道的原因。

這本書是描寫作者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這一本被書名耽誤的好書,是作者探索自我的一整套紀實。

書的目錄就是帶領著讀者窺探作者在選擇離職,尤其是裸辭之後的心路歷程:摸黑找路─向心中微光走去─誰在告訴我們該往哪裡走─讓星星引路。

作者在第一份工作時,就發現自己選擇工作與當初想望有很大不同,幾經考量,她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選擇勇敢辭職,但當下其實對於未來、下一步仍舊模模糊糊;

也因此,第一大篇可以看到作者所謂「摸黑找路」,這第一大篇我覺得非常寫實,內文除了提到自己在工作上的心得,離職後與原生家庭的互動與各式各樣的糾結點;其中述說的心態的轉換與猶疑都是我們自己身上會發生的。

我們在做出人生重大決定後,不可能只有好或不好,對或不對這種一翻兩瞪眼的情緒;一路走來,多半是一下子焦慮未來,一下子又彷彿走在正確道路上;遇到了滋潤自己的人事物,又覺得自己做的特別棒!

我們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一下糾結、一下興奮,一下平靜,自己慢慢摸黑,摸索著走著下一步。

所謂摸黑找路,其實,並不僅僅是尚未找到工作的職場人,更多的是,現在已經有份「大家認為」的好工作,卻仍舊不確定是不是自己所希望的,感覺每天漫無目的的工作,然後人生就這樣子了嗎?


我們都該好好自我剖析

這是一本我們都該靜下心來好好閱讀的好書,我看完書後的心得非常宏大,就是打算好好自我剖析,重新認識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作者不過30歲而已,自我剖析的內容很適合同年齡層的族群;尤其是初出社會一兩年的職場新鮮人,或許對職場有所期待,卻發現現實與理想差距太大,該不該離職?該不該追尋心底的那微弱的聲音?

場景轉變成已經工作10~20年的我們這群中年人;生活只有更複雜,或許早已是公司重要分子,肩上扛的責任早也不再只有自己!要斷然裸退不是不可能,只是代價很高;與30歲前還可以慢慢思索人生,多數人尚未成家,父母健康也還算硬挺,確實已大不同。

我在寫30而已看劇感想時,認為30而立,40仍惑;就算是像我一樣的中年人,很多人其實也都還在探索著下一步,一樣惶惶終日,不知道這份工作到底要做到何時?會不會被取代?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還好我發現了寫作是一種自我剖析的方式,就繼續寫下去!再次認識自己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勇健安─勇敢健康安全的沙龍
11會員
87內容數
讀書的目的,是用幾塊美金,換取一個人大腦的最精華,很值得! 思考的目標,是把書中精華萃練成自己的智慧,跟著大腦一輩子!更是值得!
2022/07/14
你快樂嗎? 你知道快樂其實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達到嗎? 「幸福科學」,這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認知科學家Laurie Santos開設的課,在耶魯大學一炮而紅,好評不斷。 一年多後的最近,情緒曲線又到了低點(配合股市),決定回顧一下當初課程給我的啟發,簡單把之前10堂課的幸福科學濃縮,重新回味一下!
2022/07/14
你快樂嗎? 你知道快樂其實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達到嗎? 「幸福科學」,這個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及認知科學家Laurie Santos開設的課,在耶魯大學一炮而紅,好評不斷。 一年多後的最近,情緒曲線又到了低點(配合股市),決定回顧一下當初課程給我的啟發,簡單把之前10堂課的幸福科學濃縮,重新回味一下!
2021/12/30
台灣的圖書館是個寶庫。除了有滿坑滿谷的中文童書、英文童書,甚至連英文小說有,出乎我意料(其實應該是我和圖書館不熟)。 帶著小孩去圖書館挖寶時,中文圖書或許因為讀者量大,很多書已經被翻舊翻爛,孩子不見得想讀,特別是已經中年級的哥哥,對書有一種潔癖偏好,看到書被翻得爛爛,很倒胃口。 (下雷)
Thumbnail
2021/12/30
台灣的圖書館是個寶庫。除了有滿坑滿谷的中文童書、英文童書,甚至連英文小說有,出乎我意料(其實應該是我和圖書館不熟)。 帶著小孩去圖書館挖寶時,中文圖書或許因為讀者量大,很多書已經被翻舊翻爛,孩子不見得想讀,特別是已經中年級的哥哥,對書有一種潔癖偏好,看到書被翻得爛爛,很倒胃口。 (下雷)
Thumbnail
2021/12/02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在生與死之間,有一座圖書館。 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著數以萬計的書本。而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你」的另一個人生。你可以透由書本去體驗你的另一個人生,這個新的人生,或許給了你新的機會讓你重新開始,或許充滿更多挑戰與困難,或許可以讓你抹去所有過去的懊悔,或許可以教你甚麼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2021/12/02
圖片來源:Amazon網站 在生與死之間,有一座圖書館。 在這座圖書館裡,有著數以萬計的書本。而每一本書,都代表著「你」的另一個人生。你可以透由書本去體驗你的另一個人生,這個新的人生,或許給了你新的機會讓你重新開始,或許充滿更多挑戰與困難,或許可以讓你抹去所有過去的懊悔,或許可以教你甚麼才是最重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你想過你的一生想要怎麼生活嗎? 這答案應當沒有標準答案,但絕大部分的人一生被舉侷限在各式各樣社會認知好的框框裡循規蹈矩的活著,稍微偏離框框的範圍就會開始有人有意無意地暗示你應該做些什麼成為怎麼樣的人,即使你鼓起勇氣想走上那條不符合眾人期盼的路,外界質疑仍讓你感覺到看似瀟灑孑然一身卻又滿是枷鎖。
Thumbnail
你想過你的一生想要怎麼生活嗎? 這答案應當沒有標準答案,但絕大部分的人一生被舉侷限在各式各樣社會認知好的框框裡循規蹈矩的活著,稍微偏離框框的範圍就會開始有人有意無意地暗示你應該做些什麼成為怎麼樣的人,即使你鼓起勇氣想走上那條不符合眾人期盼的路,外界質疑仍讓你感覺到看似瀟灑孑然一身卻又滿是枷鎖。
Thumbnail
書名:有一種工作,叫做生活。 作者:曾彥菁 出版年份:2020年 書籍相關介紹資訊: NeKo嗚喵.說書 I.N.G 【閱讀前的想法與體悟】 1.離職,需要勇氣來踏向未知。 2.離開舒適圈,需要勇氣。 3.未做好準備的離職,也是都註定好的,別想太多,眼光放眼下一站才是真實。 4.離開是真的,留下來也
Thumbnail
書名:有一種工作,叫做生活。 作者:曾彥菁 出版年份:2020年 書籍相關介紹資訊: NeKo嗚喵.說書 I.N.G 【閱讀前的想法與體悟】 1.離職,需要勇氣來踏向未知。 2.離開舒適圈,需要勇氣。 3.未做好準備的離職,也是都註定好的,別想太多,眼光放眼下一站才是真實。 4.離開是真的,留下來也
Thumbnail
你,有想過離職嗎? 女人迷專欄作家曾彥菁Amazing 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探索自己,也在貴人和朋友的幫助之下成為全職的自由工作者,雖然收入不比之前穩定,但是身心上更自由了。 對不起,(全職工作) 我回不去了~
Thumbnail
你,有想過離職嗎? 女人迷專欄作家曾彥菁Amazing 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探索自己,也在貴人和朋友的幫助之下成為全職的自由工作者,雖然收入不比之前穩定,但是身心上更自由了。 對不起,(全職工作) 我回不去了~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曾彥菁從NGO離職後到成為文字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因為職涯重大改變,摸索過程的情緒起伏、思維轉折,依然忠於自己的選擇,踏上成為自己的生命故事。 「理想」與「現實」似乎總在選擇的天秤兩端,讓人難以抉擇,然而生命的選擇並沒有好與壞,選擇之後必須承擔責任與代價,請別忘了你擁有生命的主控權。
Thumbnail
這本書是作者曾彥菁從NGO離職後到成為文字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因為職涯重大改變,摸索過程的情緒起伏、思維轉折,依然忠於自己的選擇,踏上成為自己的生命故事。 「理想」與「現實」似乎總在選擇的天秤兩端,讓人難以抉擇,然而生命的選擇並沒有好與壞,選擇之後必須承擔責任與代價,請別忘了你擁有生命的主控權。
Thumbnail
大家都在「成為自己」,與「他人的期許」間拉扯。 這樣的拉扯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結束。
Thumbnail
大家都在「成為自己」,與「他人的期許」間拉扯。 這樣的拉扯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結束。
Thumbnail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已經忘了當初為什麼會對這本書名有印象,或許是某個有追蹤的帳號分享過吧!再次遇到它是在一間公館的二手書店,陰雨綿綿的那晚,推開老舊的木門,走進略顯雜亂、一排排的書架間,微微潮濕的空氣與溫暖,不捨離去,眼睛掃過成千上萬本書...
Thumbnail
圖片來源 這本書有個奇怪的名字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是前陣子非常火紅的一本書。原本我以為我應該不會喜歡這本書,因為書名的關係。 初看本書名,生活,是一種工作?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對我來說,工作就是工作,一種我提供我的價值,換取我們雙方都同意的報酬的一種方式; 而生活就不一樣了!我們或許對工作
Thumbnail
圖片來源 這本書有個奇怪的名字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是前陣子非常火紅的一本書。原本我以為我應該不會喜歡這本書,因為書名的關係。 初看本書名,生活,是一種工作?這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 對我來說,工作就是工作,一種我提供我的價值,換取我們雙方都同意的報酬的一種方式; 而生活就不一樣了!我們或許對工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