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特搜隊】和最愛的人們在一起,四時皆風景:魯壁一家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文/吳君薇.攝影/董昱

raw-image


「魯壁」是泰雅語,意指可供坐下歇息的草地。 「魯壁一家人」前身是小有名氣的「魯壁山莊」,位置在前往司馬庫斯與馬里光部落的竹 60 縣道上,距離登山客喜愛小歇一會兒、購買著名的「宇老臭豆腐」的宇老派出所約 500 多公尺,這裡是廖莊主一家人一磚一瓦慢慢建築而成的樂園。


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山上有個家

魯壁一家人位於海拔標高 1450 公尺的尖石鄉山區,終年水氣充沛、雲霧瀰漫,地處尖石前山、後山的分界點,向東走就是後山區域,包含玉峰村、秀巒村,山勢雄偉挺拔;往西則是前山,能俯視縱切山谷的那羅溪與山下的泰雅部落;好天氣的時候,窗外就能看見泰雅族聖山大霸尖山矗立在正前方。目前主力投入經營「魯壁一家人」的,是大姊 Savi(廖瓊茹)與二妹 Yawu(廖慧茹),Savi 主要負責餐點、麵包的製作,Yawu 則挑起公關宣傳、飲品調製的任務,退居幕後的爸爸、媽媽,分別協助山莊的整建修繕與財務規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魯壁山莊的主人廖英雄年輕時在竹東從事各類土木工程,但心裡總覺得故鄉在呼喚著自己。大姊 Savi 提到雖然小時候在都市長大,有假期才到山上小住,「但我們從來沒有忘記山上有個家」。二十多年前,廖英雄莊主夫妻倆毅然決然地回到部落,在自家土地上種植奇異果、水蜜桃、竹筍、百香果等各類蔬果,也蓋了一棟小屋準備作為產銷中心,這棟屋子就是「魯壁山莊」的前身。「媽媽總是笑說還好她心臟很大顆,才能跟著爸爸這樣子東奔西跑。當年搬回山上,幾乎沒有任何準備期,我們還以為只是來住一陣子!」Yawu 笑著說,也搬了一幅畫框,上頭匯集了魯壁山莊從整地、興建產銷中心,到修改為民宿的數十張老照片。「民宿有種生命力,會跟著時間一直走,並不是有錢就能蓋起來的。」大姊 Savi 回想起小時候剛來到這塊地時,爸爸還自己開挖土機,從一吋一吋地翻土、整地開始,幾乎是胼手胝足地整理到目前的模樣,深深感到不可思議與驕傲。

raw-image

隨著政府頒佈週休二日、民眾休閒習慣漸漸養成,魯壁山莊從招待山友們的簡易住宿休憩站,2011 年大整修為目前看到的鋼筋水泥構造房屋,並轉型為兼做咖啡廳的「尤蘇拉地.魯壁民宿」。尤蘇拉地中的「拉地」是泰雅語的「小孩」,尤蘇則分別取自爸爸、媽媽的名字,尤蘇拉地象徵著「爸爸、媽媽與孩子」。

從「魯壁山莊」,到「尤蘇拉地‧ 魯壁民宿」,再到現在的「魯壁一家人」,不變的是廖家一家大小相互扶持、彼此信任的情感。

raw-image


日常生活是人們遠道而來的風景

「魯壁一家人」目前有兩種房型,分別是一般房型與深受背包客喜愛的「水管屋」。一般房型最初是蓋給四位女兒住的房間,精緻小巧,各有獨立衛浴設施;水管屋是大型涵管改造而成,窗外風景幽靜自然。莊主刻意在水管屋前放了火爐,夜間也會生火讓住客們烤火、鼓勵大家圍著爐子聊聊天,就像他們小時候在部落的生活一般。「我們不提供 WiFi,就是希望大家來到山上可以靜下心來,不要被太多事情打擾、煩心,反而可以感受到許多之前不會聽到、想到的事情。」Yawu 自嘲她們在山上不常看電視,「有一次周杰倫來店裡吃飯,我們第一時間還認不出來呢……」。愜意的山居生活,因為有了最愛的家人們的陪伴,日日都是豐盛美好的時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在魯壁一家人的園區空間裡,隨處可見一家人依循著生活步調,慢慢打造出理想的「家」的樣貌——爸爸用廢棄木材,繪製了想像中的祖先樣貌懸掛在餐廳裡,粉色、大紅與綠色的強烈配色,看起來十足前衛;心心念念小時候爬上樹梢,建立自己秘密基地的回憶,便用大石頭改裝為攀岩牆,讓孫子們有個安全的地方能夠遊戲;大姊閒來無事,便隨手塗塗畫畫,製作出色彩繽紛的燈罩或空間擺飾。每一樣看來平凡無奇的陳列與裝置都是世界唯一的限量作品,那是生活的痕跡。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很多人問我們,一直住在山上不會無聊嗎?我說不會呀,快速變化的雲霧,讓窗外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不一樣的風景。」Yawu 說,她最喜歡的時刻便是雨停後的山景,雨水把山林洗刷得格外青翠、樹梢葉片還滴著水珠,大地被雨水滋潤,林下的動植物們充滿了生命力,似乎有著數不盡的話想告訴你。採訪結束雨勢暫歇,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遠方的山巒從薄霧裡探出頭來,這樣在雲端上的慢活日子,的確會讓人上癮。

raw-image



魯壁一家人 Yusuladi
03-584-7203
yusuladi@gmail. com
313 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一鄰六號



本篇文章出自《貢丸湯》Vol.22「心向大山」

※去哪買?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ulrzx
TAAZE讀冊生活 網路書店:https://citilens.pse.is/t3dpf
上下游 News&Market 新聞市集:熱情上架中
各地獨立書店:https://pse.is/GM9TG
全台誠品、金石堂、墊腳石書店
見域小賣店 CitiSelect:新竹市長安街 6 號(平日 13:30-18:00,假日無固定)

※想看電子版?
讀冊電子雜誌:https://citilens.pse.is/vluw9
Readmoo 電子雜誌:https://citilens.pse.is/p5k5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見域Citilens的沙龍
257會員
246內容數
「新竹故事大口吃」是《貢丸湯》的理念,我們試圖在《貢丸湯》裡不以單點式的介紹新竹,而是主題性的帶出生活樣貌跟各種城市議題,讓讀者不只認識新竹,更從中思考新竹可以是一個甚麼樣的城市?如何在這裡生活?該怎麼期待新竹成為更好的城市。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民國六十五年,雲南傈僳族的「饒八妹」帶著李福英兩姊弟到桃園忠貞新村投靠祖父在市場裡賣起滇緬家鄉味「米干」,後來饒八妹的大女兒「李詩梅」跟著丈夫「王根深」到桃園,民國七十年開始也在市場裡做起米干的生意,因為李詩梅的小名叫「阿美」,所以以阿美為名成為龍岡地區最出名的「阿美米干」。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蘆荻社區灶咖成立於2017年,位於新北市蘆洲區,由老公寓、傳統產業、小吃聚集的巷弄裡。同年五月底舉辦第一屆『包粽博覽會』,至2020年,共計舉辦三屆。使用“博覽會”、“趴踢”的元素,邀請庶民包粽達人現身分享、示範、教學,還原粽子本身的豐富與多元文化;不再只是被市場畫定壁野分明的單一分類。
Thumbnail
savusavu ,中文是小米粽,我也一直不清楚他們是用什麼做成的,我實際做才發現也是很需要技巧,然後原來是用芒草(在布農族俗稱巴楠花)
Thumbnail
savusavu ,中文是小米粽,我也一直不清楚他們是用什麼做成的,我實際做才發現也是很需要技巧,然後原來是用芒草(在布農族俗稱巴楠花)
Thumbnail
你喜歡吃粽子嗎?你吃的是哪一種粽呢? 臺東的各部落裡藏著多種「部落粽」, 我們常見的阿粨 (abai)、奇拿富(cinavu)、還有一般西部朋友較少聽過的 (qavay),都是「用葉片包裹米糧澱粉」的原住民傳統食物。它們到底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Thumbnail
你喜歡吃粽子嗎?你吃的是哪一種粽呢? 臺東的各部落裡藏著多種「部落粽」, 我們常見的阿粨 (abai)、奇拿富(cinavu)、還有一般西部朋友較少聽過的 (qavay),都是「用葉片包裹米糧澱粉」的原住民傳統食物。它們到底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Thumbnail
「12年前的八八水災,它壓垮了我巨人般的父親,迫使我不斷不斷的蛻變。如今疫情的來臨,我是如履薄冰四面楚歌的心態來對待。對一個原住民來說,在部落創業是相當艱辛。如今我身負多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我絕對沒有喊停的權力。但是,絕不輕言放棄,是一個魯凱人最基本的戰鬥配備。」
Thumbnail
「12年前的八八水災,它壓垮了我巨人般的父親,迫使我不斷不斷的蛻變。如今疫情的來臨,我是如履薄冰四面楚歌的心態來對待。對一個原住民來說,在部落創業是相當艱辛。如今我身負多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我絕對沒有喊停的權力。但是,絕不輕言放棄,是一個魯凱人最基本的戰鬥配備。」
Thumbnail
在困境異域中,如何安然自處?從一碗麵說起。 這天中午在飢腸轆轆下,來到偏鄉的邊陲地帶,為的是品嘗傳說中很特別的 #瑤族滇緬風味小吃,掌廚字大姊卻因牙疼去就醫,跟這個美食小店錯過了3次。索性帶著北部來的好友一探前次因 #孔雀宴 而得知的 #馬家有福有機農場。 一走進小小的庭院,前次僅一面之緣的馬
Thumbnail
在困境異域中,如何安然自處?從一碗麵說起。 這天中午在飢腸轆轆下,來到偏鄉的邊陲地帶,為的是品嘗傳說中很特別的 #瑤族滇緬風味小吃,掌廚字大姊卻因牙疼去就醫,跟這個美食小店錯過了3次。索性帶著北部來的好友一探前次因 #孔雀宴 而得知的 #馬家有福有機農場。 一走進小小的庭院,前次僅一面之緣的馬
Thumbnail
位於尖石前山、後山分界點的「魯壁一家人」,終年水氣充沛、雲霧瀰漫,能俯視縱切山谷的那羅溪與山下的泰雅部落;好天氣的時候,窗外就能看見泰雅族聖山大霸尖山矗立在正前方。
Thumbnail
位於尖石前山、後山分界點的「魯壁一家人」,終年水氣充沛、雲霧瀰漫,能俯視縱切山谷的那羅溪與山下的泰雅部落;好天氣的時候,窗外就能看見泰雅族聖山大霸尖山矗立在正前方。
Thumbnail
​ 宜蘭縣南澳鄉莎韻部落廚房由一群金岳部落婦女組成,因此以日治時期傳說的名人「莎韻」代表泰雅女性而命名。其特色為現代與傳統結合的廚房,擁有廚房本職服務功能,更具備文化傳承之傳統空間。在這裡的廚房的「民以食為天」的概念之下。傳統泰雅族美食讓顧客來此大快朵頤一大餐。 莎韻部落廚房相關資訊:: ​ 宜蘭縣
Thumbnail
​ 宜蘭縣南澳鄉莎韻部落廚房由一群金岳部落婦女組成,因此以日治時期傳說的名人「莎韻」代表泰雅女性而命名。其特色為現代與傳統結合的廚房,擁有廚房本職服務功能,更具備文化傳承之傳統空間。在這裡的廚房的「民以食為天」的概念之下。傳統泰雅族美食讓顧客來此大快朵頤一大餐。 莎韻部落廚房相關資訊:: ​ 宜蘭縣
Thumbnail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Thumbnail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Thumbnail
製作和販賣傳統手工板豆腐三十幾年的廖松英婆婆向我們訴說了獅潭過去的日常生活,示範她昔日製作豆腐的流程;也在婆婆的帶領下,我們認識了傳承技術的大哥,在貼近北台灣傳統農村家庭的生活面貌之餘,更得以探究農村生計在不同時代及環境背景下的轉變。
Thumbnail
製作和販賣傳統手工板豆腐三十幾年的廖松英婆婆向我們訴說了獅潭過去的日常生活,示範她昔日製作豆腐的流程;也在婆婆的帶領下,我們認識了傳承技術的大哥,在貼近北台灣傳統農村家庭的生活面貌之餘,更得以探究農村生計在不同時代及環境背景下的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