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細胞的不死傳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也許吧!所謂的澤被後世也是有很多形式的,包含他的細胞在一個未知的狀況下,應用在後續的許多醫學、生技、藥劑等研究上。他的親人可能沒有因此得到太多的好處,也許,錢也都被藥廠、生技公司賺走了,進行研究也不是可以全然屏除商業模式,不可否認賺錢也是推動研究的其中一隻有力的手。但,人體實驗跟研究倫理真的這麼簡單嗎?是個好問題,也值得持續思索。

研究倫理在那個還有種族隔離法令的時代,好像一個有色人種女性罹患一個不治之症,在治療的過程甚至死亡之後,還繼續因為他的細胞在實驗室中容易培養,進而以較低的價格促成了許多新藥的發明、新療法的推進,從這個角度來看,好像不是什麼壞事。

但,他的家人甚至不被告知,甚至對他死前的治療一無所悉,甚至在他過世許久之後,才得到解剖報告。這是不是有點晚,也是不是有點不公平呢?在那個時代,似乎沒有太多機會去思考這樣的問題,甚至也不覺得是個問題。

人體的一部分,像是病理切片等等,所有權屬於誰?醫院、研究人員是否可以拿著剩餘的樣本去做不同的實驗?實驗的成果屬於誰?是否可以再透過實驗方法再增生那些切片下來的細胞?病患有權利知道哪些?那些屬於告知義務的內容?太多的限制是否會影響醫學等等研究的進步?研究商業化的獲利應該屬於誰?誰可以擁有這些技術?利益如何分配才公平?後續倘若建立資料庫,應該如何管理、運用?

太多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這學期剛好選修了幾門科法的課,也剛好有這個機會看這本已經出版許多年,一直想看但也沒什麼機會一口氣把他讀完的一本書。值得每一個關心研究倫理的人從這件事出發去思考研究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卻重要的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蔡書評的沙龍
100會員
525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老蔡書評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8
熱門到需要放下其他的熱門圖書,公共圖書館的排隊人數排到天荒地老,但也確實談到了許多很生活的主題,很深刻的摸索、認識自己,談論習慣和自處、自在。 這本書處理的主題其實不容易,自己是一個頗個人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議題,很難一概而論,所以只能泛泛而談,而且容易流於說了等於沒說。但這書就把一些比較常見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5
是先看完《你在暗中守護我》才回頭看這本散文,可以看得出這本偏青澀,偏那種說不上的直男風格,有一種直拗,是頗為幸運才能寫得出這些。那些細膩的描述著生命中曾經有才的友人過客一般的經過身旁,也許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從某個角度看,都是燦燦閃耀。 籃球和棒球真的都是熱門到不行的運動,男生打籃球、喜歡棒球都不難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2025/04/24
已經很久沒看字這麼少的書,要不是群組友人分享看了動畫,可能也不會找書來看。老實說覺得可能每個人看完會有不同的感想,也會因為個人經驗有不同的投射,這就是圖像小說有趣的地方。 這絕對是個虛構的故事。以一年的時間,說著一個動物和無生物如何相遇、分離然後又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好像再度相遇的故事。你以為人生中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自體與異體,談的就是細胞的來源與使用的關係。
Thumbnail
自體與異體,談的就是細胞的來源與使用的關係。
Thumbnail
為什麼為了細胞治療,政府需要立新的法進行管理? 又為什麼一個法不夠,需要立到兩個? 難道是傳說中一個便當吃不飽可以吃兩個的道理?
Thumbnail
為什麼為了細胞治療,政府需要立新的法進行管理? 又為什麼一個法不夠,需要立到兩個? 難道是傳說中一個便當吃不飽可以吃兩個的道理?
Thumbnail
關於「罪」,一直是各類創作的根源,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罪的存在,根本也沒有什麼故事可言。 這次介紹這本,算是用很尖銳的方式探討了這個議題--當然,因為尖銳,面向自然比較窄,所以這裡討論的是殺人與救人的問題。 故事是這樣的,有人私下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當然也造成些受試者死亡,但也同時因為這些研究,取得「
Thumbnail
關於「罪」,一直是各類創作的根源,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罪的存在,根本也沒有什麼故事可言。 這次介紹這本,算是用很尖銳的方式探討了這個議題--當然,因為尖銳,面向自然比較窄,所以這裡討論的是殺人與救人的問題。 故事是這樣的,有人私下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當然也造成些受試者死亡,但也同時因為這些研究,取得「
Thumbnail
疫苗開發除了科學以外,還有許多關鍵影響力,像是資金,政府還有媒體。利用「同步進行」,才能在最短時間裡面做出疫苗,但「同步進行」也代表了加倍的人力與資源,而大量的資源會在這過程中被浪費。媒體是現代社會的雙面刃,它們讓大眾更認識過去門檻很高的疫苗開發,卻也常常利用負面消息製造大眾恐慌。
Thumbnail
疫苗開發除了科學以外,還有許多關鍵影響力,像是資金,政府還有媒體。利用「同步進行」,才能在最短時間裡面做出疫苗,但「同步進行」也代表了加倍的人力與資源,而大量的資源會在這過程中被浪費。媒體是現代社會的雙面刃,它們讓大眾更認識過去門檻很高的疫苗開發,卻也常常利用負面消息製造大眾恐慌。
Thumbnail
老實說現在寫書的門檻並不高,真的有興趣的話要當作者也不難。但比較困難的地方是科普或衛教書籍是攸關民眾智識與健康,但出版社在翻譯或審稿時只能良善的信任作者寫的是「真實」的。或許是為了保護「言論自由」或是根本「能力不足」...
Thumbnail
老實說現在寫書的門檻並不高,真的有興趣的話要當作者也不難。但比較困難的地方是科普或衛教書籍是攸關民眾智識與健康,但出版社在翻譯或審稿時只能良善的信任作者寫的是「真實」的。或許是為了保護「言論自由」或是根本「能力不足」...
Thumbnail
我們對疾病理解有限。在知識的界線外,人類往往用想像力來理解,因為我們沒別的辦法。唯一務實的路線,就是知道想像力有其極限,而且千差萬錯又充滿偏見。
Thumbnail
我們對疾病理解有限。在知識的界線外,人類往往用想像力來理解,因為我們沒別的辦法。唯一務實的路線,就是知道想像力有其極限,而且千差萬錯又充滿偏見。
Thumbnail
社會科學是赤裸的學域,它深入人間,但卻冷靜地切開道德、倫理、信仰下的實象。在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我們還可能學到什麼?筆者將以章回方式試論本書,並且融入日常生活之應用。
Thumbnail
社會科學是赤裸的學域,它深入人間,但卻冷靜地切開道德、倫理、信仰下的實象。在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我們還可能學到什麼?筆者將以章回方式試論本書,並且融入日常生活之應用。
Thumbnail
癌症是一種生物疾病,還是一場醫藥公司的賺錢騙局?
Thumbnail
癌症是一種生物疾病,還是一場醫藥公司的賺錢騙局?
Thumbnail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利用破壞目標基因的技術,「成功」(該團隊宣稱成功)的讓實驗胚胎受孕且順利出生,也就是製造出「基因編輯人」,引發廣泛的關注與批判。許多報導也已經提過醫療倫理學界的簡要看法,因此我認為不如先跳出個案,來談談醫療倫理學界對此的堅持及其理由。
Thumbnail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利用破壞目標基因的技術,「成功」(該團隊宣稱成功)的讓實驗胚胎受孕且順利出生,也就是製造出「基因編輯人」,引發廣泛的關注與批判。許多報導也已經提過醫療倫理學界的簡要看法,因此我認為不如先跳出個案,來談談醫療倫理學界對此的堅持及其理由。
Thumbnail
多年發生了轟動韓國社會的「幹細胞造假事件」新聞。電影《揭密風暴》就以這真時事件改編,敘述在新聞台做節目的導播和記者尹敏哲無意間接到一起婦人離奇死亡的案例,而調查出後面龐大的幹細胞研究的造假案,而在缺法證據之時,離職的幹細胞研究員的沈旻昊卻來電,決定舉報這驚人的造假事件……
Thumbnail
多年發生了轟動韓國社會的「幹細胞造假事件」新聞。電影《揭密風暴》就以這真時事件改編,敘述在新聞台做節目的導播和記者尹敏哲無意間接到一起婦人離奇死亡的案例,而調查出後面龐大的幹細胞研究的造假案,而在缺法證據之時,離職的幹細胞研究員的沈旻昊卻來電,決定舉報這驚人的造假事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