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心中微微之所|讀艾莉絲 ‧ 孟若《一直想對你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孟若是描寫女人心態的高手。這本她早期的作品只有十三篇短篇,但濃度之高,卻讓人必須前後來回閱讀,才能搞懂作者的意思。殘酷的孟若抓起人們心中隱隱約約深埋在意識底層的黑暗,赤裸裸地揭開給讀者,彷彿在告訴你,看吧,無論你在外界取得怎麼樣成就,外表多麼道貌盎然,但有意或無意,你心中總有傷害他人的慾望。管你們是母女、夫妻、姊妹、甚至祖孫之間,再親密的關係裡,總有那些小心機,總有隔閡,一不小心釋放出來,卻如洪水猛獸。

孟若到底是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說到底,也不過就是人的日常生活而已。總有那些朦朦朧朧存在人的心裡,但永遠渾沌一片,無法集結成塊的思想碎片,不知怎麼地,不經大腦不計後果脫口而出,也許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但管他的,這樣反而可以告訴自己,反正我是無心的,誰知道結果那麼糟呢?(但常常也有話似乎經過大腦但裝作沒經過大腦,彷彿這樣就可以和自我開脫關係一樣)。

或是在人的心中隱隱微微那幽黯之處,那些時間反覆帶來的遺憾,那些關於愛與死亡造成的小傷口,在心中結起疙瘩,偶爾在心中閃爍微光,想提起既怕別人受傷害,最後反而反弒自身的那些話語。但猶猶豫豫之間,時間也就過了;以為沉澱之後,情緒就可以消失無蹤了。沒想到猛然之間,也許是觸景生情,也許是無意之中再次見面,那時就如同一股浪頭打來,從頭掩沒至腳趾,再次將自我沖刷的無隱無蹤。

孟若

孟若


在這本文字極度簡化、冷冽如北美寒冬的小說集裡,孟若對讀者也是帶著這種情緒嗎?那些想對讀者說,卻又不說出口的話,隱藏在作者難以啟齒的心中。據說孟若寫完稿後,總將文字刪掉至少一半,讀者能看到的,只能是半面的心思。剩下的文本—那作者沒說出口的一半,卻飄盪在讀者無邊的思緒之中。

孟若心裡在想什麼呢?她想用這種方式吊起讀者的胃口?營造張力?孟若讓寫出來的一半映射入讀者眼裡,卻讓讀者的大腦盡情猜測看不到的另外一半:讓讀者自我幻想。這些能夠自我覺察的讀者,最容易架起與作者間的那種「心靈橋樑」。這些人總能理解的最快,與作者間的共情也能如氣球一般,無止盡的膨脹。換言之,這是每個作者乞求的「理想的讀者」。

我也是這樣嗎?這些作者筆下加拿大偏遠小鎮所發生的七零八落的生活碎片—時間不斷來回跳躍,愛情與死亡反覆出現—卻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我共情。讀完本書後赫然發現我變成孟若手中吃餌的魚,自願掉入孟若文字的囚籠。

那些作者已刪除讓我看不見的文本、那些作者想說卻又沒說出口的話,一直縈繞在我腦際,久久不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摩托-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04
謝謝你,來一起讀孟若~
梅蘭妮在家-avatar-img
2023/08/04
自契訶夫以來,沒有哪個作家像孟若這般努力在每一篇故事裡完完整整地呈現人生,這是Jonathan Franzen 的話,很有道理,而且他還說孟若的小說評論超難寫!你這篇從理想讀者的角度來評論,另出機杼,讓我又想重讀孟若了。
avatar-img
張摩托的沙龍
10會員
13內容數
什麼都讀。沒有心靈雞湯,也沒有投資秘笈,更沒有人生處方。但以上偶爾還是會有
張摩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2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2024/06/22
因為張愛玲,從此香港和上海有了交集。 再怎麼說張愛玲都嫌多餘,當你知道這只是她二十三四歲時的短篇小說集,於是心中除了驚訝讚嘆,底下還藏著隱隱的妒忌。 之前從沒看過張愛玲,但你當然早就對張愛玲是很熟的,但那是從八卦的角度,瘋狂的找尋她在上海和香港的背影。於是你知道了她的生世,了解她是李鴻章之後
Thumbnail
2024/06/13
事實無須證明,只要落筆,即為真實發生。
Thumbnail
2024/06/13
事實無須證明,只要落筆,即為真實發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近況閒聊 – 關於寫作 每個星期我都會想到不同的題目作為寫一篇文章的標題。新想法通常是午晚凌晨天未光時突然醒來時光臨。在我闔上眼,希望可以再睡着,放鬆心情和理清自己的想法時,會想到新的文章題目。就在此時先用Draft記錄低想到的,待醒來的時候再作文章。(不過起了的標題未必一定會作)
Thumbnail
近況閒聊 – 關於寫作 每個星期我都會想到不同的題目作為寫一篇文章的標題。新想法通常是午晚凌晨天未光時突然醒來時光臨。在我闔上眼,希望可以再睡着,放鬆心情和理清自己的想法時,會想到新的文章題目。就在此時先用Draft記錄低想到的,待醒來的時候再作文章。(不過起了的標題未必一定會作)
Thumbnail
孟若小說裡,總談很多女主角們的「羞愧感」,但是,孟若卻不讓她們沈淪,反而賦予找到自我價值與生命力的機緣,化侷限於力量。每個人都自帶資源、自帶亮點。
Thumbnail
孟若小說裡,總談很多女主角們的「羞愧感」,但是,孟若卻不讓她們沈淪,反而賦予找到自我價值與生命力的機緣,化侷限於力量。每個人都自帶資源、自帶亮點。
Thumbnail
最近又開始寫日記了, 開始記錄她所說的一切。 突然希望自己的記憶力可以再好一點, 多記下些什麼。 接著從日記省思哪邊做得不好, 可以再改進。 Swing Taiwan的小編前陣子說她也喜歡溫如生的文筆, 我就繼續翻一下她的其他書, 看看可不可以模仿一下她寫作的風格, 順便了
Thumbnail
最近又開始寫日記了, 開始記錄她所說的一切。 突然希望自己的記憶力可以再好一點, 多記下些什麼。 接著從日記省思哪邊做得不好, 可以再改進。 Swing Taiwan的小編前陣子說她也喜歡溫如生的文筆, 我就繼續翻一下她的其他書, 看看可不可以模仿一下她寫作的風格, 順便了
Thumbnail
 偷偷放這裡好了,因為簽名本很少,我想先給這裡的讀者。  新書月底要上市了,但我還沒在其他社群上放書訊,不知道該在那邊講什麼。
Thumbnail
 偷偷放這裡好了,因為簽名本很少,我想先給這裡的讀者。  新書月底要上市了,但我還沒在其他社群上放書訊,不知道該在那邊講什麼。
Thumbnail
近期「方格子」的徵文活動「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吸引我的目光,也將我帶往內心的休火山。 無論是誰,內心都有許多那些「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尤其在步入社會,歷經人生的許多風雨後,那些沒說出口的話,累積成一本本不敢示人的——心的日記。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才有辦法直視人生過去的種種心碎、心痛,何況是揭開傷口?
Thumbnail
近期「方格子」的徵文活動「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吸引我的目光,也將我帶往內心的休火山。 無論是誰,內心都有許多那些「那些沒說出口的話」。尤其在步入社會,歷經人生的許多風雨後,那些沒說出口的話,累積成一本本不敢示人的——心的日記。到底需要多大的勇氣,才有辦法直視人生過去的種種心碎、心痛,何況是揭開傷口?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是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李維菁、伊格言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因善寫短篇著稱,故又有加拿大的契柯夫之稱。孟若作品多以女性視角出發,《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也不例外,同時也可視為由短篇集結而成的長篇小說
Thumbnail
艾莉絲孟若(Alice Ann Munro)是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李維菁、伊格言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因善寫短篇著稱,故又有加拿大的契柯夫之稱。孟若作品多以女性視角出發,《妳以為妳是誰?》(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也不例外,同時也可視為由短篇集結而成的長篇小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