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政治對我們有意義嗎?(下):政治跟我有什麼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其實像我們這樣面對面說話,就是政治。」這是我高一參加台大杜鵑花節時,台大政治系的學姐告訴我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奇妙,人們組成社會,而政治和傳播是社會中無法分割出來的元素。所以政治並不是遠在天邊的,而是近在眼前的。

選舉跟我有什麼關係?

我還記得在我高三那年的選舉,因為四點之後就準時開票,影響了部分還在投票所排隊的民眾,出現了棄保效應,民眾大多會投給票數較多兩位候選人,因為「這樣才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的選票」。
人時常斤斤計較,擔心自己的票「被浪費」,所以總是在支持度較高的候選人中做抉擇,或是因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勝算不高就乾脆不去投票。
大家應該都知道參與選舉需要繳交一筆保證金吧?若選民依從自身意願,將選票投給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他們才有機會得到保證金。又或者不以功利面向討論,候選人與其助理透過票數明白自己的努力被看見、自己的理念被支持,才能更有動力地參與下次選舉,或是透過其他方式持續推廣自己的理念,影響有能力改變的人。
我覺得今年苗栗苑裡鎮的個案很值得參考與反思。當選的劉育育作為一位素人,戰勝了政治根基深厚的連任鎮長,就連支持她的鎮民都很意外。但若是支持者們「擔心我的選票被浪費」或是「不想浪費時間排隊」,那奇蹟永遠不可能發生。
愛要大聲說,支持也是。

兵役一年跟我有什麼關係?

之前曾在關鍵評論網投書自己對於台灣兵役的看法。去年(2022)底政府也宣布,民國94年一月一日後出生的國民,兵役將延長至一年。前陣子我在一些社群平台上看到有人認為這很浪費時間,認為「中共打過來台灣一定會輸啊,幹嘛還要服兵役?」我企圖搜尋該篇文章未果。
或許會有人認為我的性別不須參與義務役,因此我沒有資格發言,就如同該篇貼文原文作者因為體檢不通過不須服兵役,因此底下有部分留言覺得他沒有發言權一樣。雖然我不認同他這樣毫無具體根據的發言,但我仍相信他絕對有說話的自由。
既然不認同他的言論,我也簡單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針對他認為台灣沒有勝算這一點,我本來也認為若是中國發射飛彈過來台灣人不就僅能等死嗎?我們不同於烏克蘭,開戰後沒有陸路可以疏散民眾與獲得物資補助。我問過我爸為何會有人要投資房地產,中共一打來不就什麼都沒了嗎?他的中國同事曾告訴他,統一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投資房地產,而且中共不會要一個破爛的台灣,飛彈可能會炸毀公共建設如高速公路和總統府,但對民間的傷害會儘量降至最低。
依據我自己的理解,那些說「會輸」的人很可能認為「必死無疑」,但因為國際上有相關法規的關係,這部分倒是無須憂慮。
再者,若是中國必勝,又怎會遲遲按兵不動呢?除了台積電的晶片是一大考量,國際局勢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以近況來說,歐洲立場尚不明確,雖然譴責中國人權問題,但又和中國有重大的貿易往來,如德國總理Scholz(蕭茲)允許中國企業購買漢堡港股份,並且不顧阻攔執意訪中;義大利總理Meloni(梅洛尼)發表友台言論,不過也不能確定實際措施。
但美國立場卻是很明顯的,在拜習會上已經明確地說出「台灣是最後一道紅線」,而美國智庫也針對中國可能的攻擊做了兵推,設立不同情況多種假設,每一項前提皆有美國參戰,因此美國極可能是協助台灣的,所以我們要憂慮的該是能不能支撐到美軍前來支援。從兵推最壞情況來看,中國慘敗,美國險勝。美國出兵也十分符合美國自身利益。當然,我不是什麼國際政治或中美關係專家,我也不懂軍事,但目前世界局勢是中美正互相爭奪世界政治經濟領導權,這同時也是民主與獨裁的鬥爭。正如該網友所說,台灣也確實很難僅憑一己之力勝過人數是5、60倍的中國,畢竟我們可沒有烏克蘭模式,而中國佔領台灣正是美國不樂見的,不論是權勢擴張、獲得晶片來源或是意識形態上的獨裁政權戰勝民主體制。
關於專業人士的看法,可以收聽以下節目:
軍事相對論:EP01國際軍情-當台海危機爆發,美國真的會支援嗎?
有些人認為兵役延長是受到美國的脅迫。在此我並不想討論資訊操弄與否的問題,即使沒有美國,台灣人必須保衛自己的國家與領土。
但這一切也得建立在「兵役訓練有效」的基礎上。雖然我不需要當兵,但我也耳聞過如今的訓練只需要坐在教室內吹吹冷氣,很少需要到室外進行操練。校內的軍訓課可以抵時數,若是像我表弟一樣選在年節期間,這中間的天數也包含在服役期間內。
之前擔任志工時,恰巧認識一位國防大學的學生。我向他提及自己曾經寫過對兵役看法的文章,也和他請教一些問題。畢竟不曾實際開打,作為一位軍校學生他也不能確定職業軍人的訓練是否充足,或是台灣有多大的勝算,但他很肯定地認為,目前「被迫入伍」的軍事訓練是非常沒有用的。
軍事相對論:EP16國防政策-這種兵怎麼打仗?令人歎為觀止的軍訓役奇耙兵。

18歲公民權跟我有什麼關係?

有一次上課,老師和我們談及18歲公民權的問題,並且詢問我們的看法。她會問起是因為她和她的同溫層都非常同意18歲公民權,但當她和學生談及這個議題時,學生卻認為可以參與公投的18歲公民在下一次選舉時,也早就滿20歲了,因此也不存在是否有選舉權的疑慮。
心理學裡有個名詞是「自我實現預言」,意思大概是當你相信某件事時,你就會下意識地做出某些事情誘使該事件發生,可能類似於《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那句:「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可能很多人覺得一定不會通過,所以就不去投,於是18歲公民權也就真的沒通過了。
當青年都不在意青年的權益時,又有誰會在意青年的權益呢?
另一方面,很多長輩們,例如我爸媽,反對的不是18歲的選舉權,而是被選舉權。但我稍微研究了一下新聞報導,發現即使修憲通過,也要等到相關法律修法後,年滿18歲之公民才有被選舉權,並不是立即生效。
除了法律之外,我認為青年參選還有另一個障礙是金錢,包含保證金和宣傳廣告等等支出,一般家庭不可能將錢拿出來給18歲青年參選,所以極有可能在家庭支持的層面就卡關了,更遑論真的參選。此外,我認為志祺七七的話也相當一針見血:「不同意的話,那就不要投給他就好啦!」
一剛開始我的確也對「18歲公民權」有疑慮,但後來又想到,就像有選舉權的成人並不見得會去投票一樣,不關心的學生也自然不會排隊去投票,所以其實不太需要擔心胡鬧或對社會了解太少的問題。雖然並不知道關注的學生有多少,但既然他們有自己的意見想法,那也應該要給予他們發聲的機會,這才是自由和民主的意義吧。

新聞跟我有什麼關係?

前陣子為了準備學校的交換生資格筆試,讀了很多歐洲時事,也會和學伴討論,除了作為一種輸出方式之外,也希望可以看到歐洲人的看法。
其實一開始我是不抱期望的,畢竟之前公投時,很多台灣學生都冷漠以對甚至完全不知情,因此我也不奢望遠在台灣的學伴對於歐洲時事有多麼了解。沒想到他不僅知情,反應也很熱烈,比如表達對Chancellor Scholz和中國貿易的不支持,也擔憂歐洲冬天氣溫高於零度等等。同時,他對於台灣時事的瞭解也不少,後來發現他手機裡有台灣英語新聞的程式(聽起來好像業配的前奏)。
不過當我告訴她台灣兩個政黨都是右派時她很意外,近期我也常常在國際新聞上看到左右派之爭,雖然台灣暫時沒有這樣的局面,但我認為這仍是值得了解的議題。
陳芳隅(2020.8.15)美國都是左派在亂?談什麼是左派、右派。上報。
我自己平時除了通勤時段會看敏讀選讀外,偶爾會打開BBC,但很少主動接觸新聞訊息。但我發現一件很特殊的現象,就是外媒的新聞篇幅都很長,而台灣的主流網路媒體篇幅則很短。我和學伴說時,她很驚訝。整體來說,台灣網路新通常只佔不到一個電腦的頁面,而外媒則須要往下瀏覽,短一點的大約兩個頁面,頭條可能三個頁面。
我對學伴說:「You just know something happened, but you don't know how and why.[你只知道發生了一些事,但你不知道如何(發生)和為何(重要)。]」
也不是想表示西方多好,台灣多差,畢竟對很多人來說,每天為生活忙碌都自顧不暇了,沒有人想看那麼長篇的文章。西方人也不見得會看完每一篇新聞,畢竟標題之下、正文之上就有一段新聞大綱。正因為如此,我認為台灣網路媒體反映了台灣的教育——習慣毫無條件地接受資訊,但不鼓勵學生/受眾問為什麼。所以我們只想知道果,鮮少追問因。

心得

我們認為選舉很骯髒,可能是因為我們很少主動了解,只能被動地接收新聞所給予我們的,或是說我們比較有記憶點的爭議內容。其實,政治也是一種行銷、一種傳播,默默做事的我們不見得看得到,時常更新個人社群的,我們覺得他們有在做事,但可能說到做不到、媒體喜歡報的也是他們。
政治人物的確可能為了選票或支持度等,為了更好看的「成績」而忘卻初衷,這也並不是只有政治人物才會有的問題,不論是網紅、庸庸碌碌的普通上班族、慣於被吹捧的職場老前輩,或是將新創公司發展成上市公司的創辦人,也都很可能過度迷戀數字。
之前看到有網路評論選舉娛樂化,將票投給「看起來順眼的人」,也不管他們的政見如何。
《21世紀的21堂課》說:「所有的公投和選舉,永遠訴諸的都是人類的『感覺』,而不是人類的理性。」
在地方選舉上,比起把票投給政見真的有反應地方問題、真的有能力和熱忱為地方帶來改變的候選人,有時候選民反而更願意投給社群能力做的好的人,也包含好看的候選人。在這節骨眼上,反而一點也不覺得自己的票被浪費了,投票也變得像是參加演唱會。
感性遮蔽理性,即是盲從。如果能多問問:「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稍微找回一些理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感於自己跨出舒適圈的懵懂和不安,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互相交流資訊和鼓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政治其實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但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這些事情離我們很遠,於是選擇漠不關心。但當我們自己都不重視自身權益時,當權者又為何要在意呢?
近期參與了兩場歐陽立中老師的講座,分別是8/4日受WeTeach之邀的《學習五力:故事力》與8/12於台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的《跳tone,不跳痛:疫起轉變,自我突破造就自我市場價值》。 由於日期上相近且都是歐陽老師的講座,於是我決定寫成同一篇。
2022/8/4參加了由學習家舉辦的「國際級人才該具備什麼條件」,邀請的分享者/講者是Skyline的陳長風老師以及學習家的創辦人小羊老師。
2022/7/30參加了十大傑出青年的志工培訓講座,邀請了亞洲共創學院的創辦人,張丞亞老師。 願我能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勇敢而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政治其實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但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這些事情離我們很遠,於是選擇漠不關心。但當我們自己都不重視自身權益時,當權者又為何要在意呢?
近期參與了兩場歐陽立中老師的講座,分別是8/4日受WeTeach之邀的《學習五力:故事力》與8/12於台北青年職涯發展中心的《跳tone,不跳痛:疫起轉變,自我突破造就自我市場價值》。 由於日期上相近且都是歐陽老師的講座,於是我決定寫成同一篇。
2022/8/4參加了由學習家舉辦的「國際級人才該具備什麼條件」,邀請的分享者/講者是Skyline的陳長風老師以及學習家的創辦人小羊老師。
2022/7/30參加了十大傑出青年的志工培訓講座,邀請了亞洲共創學院的創辦人,張丞亞老師。 願我能在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勇敢而堅定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許多移民到美國的臺灣選民都特別關心2024年臺灣總統大選,因為候選人的對外政策會影響臺灣與美國、中國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全球事務上的立場。移民希望透過投票,為臺灣的未來發聲。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你有你的選哲  我有我的美德  我們之間還是有友誼!! 投完票 大家還是一樣要在一起生活的!!  投完票後,我們還是要和平共處,保持友誼。 我覺得這是一種成熟和寬容的態度。 台灣的選舉制度是一種半總統制,這意味著總統和立法院是分開選舉的。 這樣可以保證權力的分立和制衡,也可以讓不同的政黨和
臺灣擁有民主總統選舉的重要性,投票是對過去民主烈士的感謝,也是對國民黨的黨國政治的抗爭。總統由人民選出,每個人的一票都實至名歸,不應輕視。選舉結果取決於人民意志,不應迷信總統的命運,而是應該相信人民的運勢。投下您神聖的一票,讓臺灣的未來由人民共同決定。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也談選舉——憂民仁愛政治之民主素質的可能
Thumbnail
許多移民到美國的臺灣選民都特別關心2024年臺灣總統大選,因為候選人的對外政策會影響臺灣與美國、中國之間的關係,以及在全球事務上的立場。移民希望透過投票,為臺灣的未來發聲。
Thumbnail
政治即是生活,每個人都應該瞭解自己手中握有的選票帶來的意義,選擇一個跟自己理念相近的候選人,而不是選擇顏色和盲目跟從。在今年以前,我對政治無感,但總統大選後,我真的很想說我們手中的選票真的不是玩笑。
Thumbnail
你有你的選哲  我有我的美德  我們之間還是有友誼!! 投完票 大家還是一樣要在一起生活的!!  投完票後,我們還是要和平共處,保持友誼。 我覺得這是一種成熟和寬容的態度。 台灣的選舉制度是一種半總統制,這意味著總統和立法院是分開選舉的。 這樣可以保證權力的分立和制衡,也可以讓不同的政黨和
臺灣擁有民主總統選舉的重要性,投票是對過去民主烈士的感謝,也是對國民黨的黨國政治的抗爭。總統由人民選出,每個人的一票都實至名歸,不應輕視。選舉結果取決於人民意志,不應迷信總統的命運,而是應該相信人民的運勢。投下您神聖的一票,讓臺灣的未來由人民共同決定。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百姓總是對時局不滿,而公民做出積極的行動。 昨晚的自訓團,來了英法兩國的媒體採訪,團長說明了我們的運作以及面對中共威脅的自我防衛意志,讓外媒知道台灣有這樣的聲音與行動很重要。結束後夥伴們在寒夜中站了一會兒,相互取暖心頭卻仍難掩不安,再三天,台灣的命運又將再次被自己或被別的我們所決定。
Thumbnail
這次大選,因為我自己現在論文趕稿的地獄當中,關心歸關心,沒空多寫文章。 但投票在即,在怎樣都要寫一篇。 台灣是個很不正常的國家,首先,我們曾被一個獨裁國家殖民,那個國家名叫中華民國,當年二戰後接受美軍託管,卻強佔台灣 ,結果後來自己在東亞大地區的國家亡國了,反倒把自己接受託管的地區當成自己的國土
在台灣,每四年就會有一次總統大選,大家打著民主的招牌實踐自己的公民意識去投票。但究竟是甚麼驅使每個公民做自己認為正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