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通勤日常
七點起床、八點搭車、九點上班是我的日常。沒錯,一小時的通勤時間對德國人來說不算久,但對我而言已是從臺南搭區間車回高雄的距離了。身為南臺灣的孩子,連去隔壁巷子711都會對於該走路還是騎車而猶豫不決的自己(這不是誇飾......),現在竟然每天花這麼多時間在通勤上,每回想到這裡便很驚訝。
拍攝於我每日等車的電車(S-Bahn)月台,柏林AB區日票每張7歐(約NTD 230)。
不過,仔細想來除了寒流來襲的日子以外,南臺灣可以說是四季如夏,長時間在外通勤走動確實燥熱難耐,因此也不難想像大部分臺灣人在交通上總是以能夠少曬一點太陽、快點進到冷氣房為選擇的標準。
然而在柏林,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四季變化,天氣好時,我偶爾會沿著那一排重要的觀光景點,以步行取代搭電車:亞歷山大廣場、博物館島、菩提樹下大街、布蘭登堡門、猶太大屠殺紀念碑、菠次坦廣場。當然,我僅有一次嘗試過從亞歷山大廣場步行至菠次坦廣場,畢竟這樣一路走完約莫要兩小時。大部分的時候,我會選擇其中一段漫步,走累了便搭上返家的電車。
漫步穿梭於城市中,轉乘各式大眾運輸,便是我的通勤日常。
我的柏林大眾運輸經驗
想著網路上有不少關於柏林大眾運輸的介紹,原想跳過這個部分。後來想想既然是交通的日常,還是由我的視角簡單介紹一下柏林的大眾運輸吧。
月票上有票券使用日期(圖左2019.03.06-04.05)及乘車範圍(柏林AB區),票價為57歐/月(約NTD 1920)。
首先是交通票券:基本上歐洲的交通費是相當貴的,如前面的照片提及,柏林AB區日票一張便要7歐元(約台幣230元),因此大部分於柏林自助旅行者會購買專為觀光客設計之歡迎卡。幸運的是我工作屬於志工性質,服務單位又是教會機構,因此得以申請優惠月票。一般來說票券都可以在月台售票機購買,也有英文介面可以選擇,不過如果是特殊票券的話則需要到大車站的售票公司的售票櫃檯人工購買。
再來是交通工具:在柏林境內我最常搭乘的交通工具是電車(S-Bahn)、地鐵(U-Bahn)和路面電車(Tram,路線編號為M+數字),偶爾也會搭乘公車。我的住處位於Rathaus Steglitz,無論電車或地鐵皆有抵達,因此我的通勤路徑有很多選擇。但也因為工作地點與住處相隔較遠,一定會需要轉乘,通常我的乘車路徑如下:
- 去程 S1/ Rathaus Steglitz → Friedrichstr. → S5,S7/ Hackescher Markt → M4/ Am Friedrichshain
- 返程 M4/ Am Friedrichshain → Alexander Platz → S5,S7/ Zoologischer Garten → U9/ Rathaus Steglitz
電車與地鐵是較常見的工具,因此想特別提一下路面電車。在臺灣輕軌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的交通工具,身為高雄人更是對要建不建的輕軌工程相當無奈。然而在柏林 - 或說德國甚至大多數歐洲大國,路面電車的發展已相當悠久且穩定,整個城市已經相當習慣與之共生共存,紅綠燈的設計也配和路面電車運行。說實在,比起地鐵或電車,我更喜歡搭乘路面電車,晃啊晃的遊走於城市大街小巷中。
布拉格路面電車,速度相當快,還能夠蛇行、爬坡,是我搭乘過最兇猛的路面電車。
高度包容的電車文化
高掛於地鐵車廂內的鞋子,意義不明(圖/Emma)。
在歐洲搭乘電車或地鐵是不需要刷卡過閘門的,只要持有交通票券,打票後便可以搭乘。這與在臺灣搭乘大眾運輸的經驗非常不同,基本上臺灣是確保乘客有購票才能夠搭車,因此無論進出月台都需要過閘門。但在歐洲完全採信用制,就算沒有買票乘客仍可以搭上車,但想當然的,查票時一但被發現逃票便會罰相當重的罰金。
在德國,除了跨城市的高速列車會有固定的查票以外,基本上城市內的電車、地鐵都是非定時定點查票,偶爾一整天下來一次查票都沒遇到,但也有可能一天之內遇到數次(機率極其低便是)。查票人員並沒有特別的制服,通常某一站列車門關閉後,突然就有個原以為是路人的人舉起查票機器喊著「查票」,這時便會看見整個車廂的人開始翻找自己的車票供查票員檢查。直到下一站抵達車門開啟,就算票還沒將全部人手中的票看完,查票員仍會頭也不回的下車離開,查票到此結束。就這麼短短的一站之隔,仍偶爾會見到查票員抓到有人逃票,不過大部分的人都還是相當誠實的。
柏林Ostkeruztk,寬敞且進出自由的電車車站(圖/Emma)。
不過小標題「高度包容的電車文化」,並不是指查票與逃票這件事,而是因著這種制度而發展出來,對我而言相當特別的交通文化。在歐洲的電車上,很常見拿著紙碗或紙杯行乞的人或在冬天進入車廂內避寒的街友,有時也會遇上渾身酒臭的醉漢倒在電車以上呼呼搭睡。
電車快閃藝人也是這裡滿特別的交通文化之一。在臺灣有很常見街頭藝人,在德國則有更多電車快閃藝人。這些藝人會在某一站上來,以樂器演奏一小段路(通常是1-2站之間),到站前拿著帽子或容器晃一圈讓乘客自由給錢,到站後離開至別的車廂或其他班次電車。
在歐洲,電車不只是運輸工具,可以是謀生的場所,也可以是展現自我的舞台,更可以是一個庇護所,也許會有人覺得歐洲電車很髒很混亂,可這不也是一個高度包容的文化展現嗎? :)
(時隔已久的更新,希望下一篇也能夠順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