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科學家的八卦 你聽過芮氏地震分級,但你知道芮氏到底是那位嗎?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10/19 在阿拉斯加發生芮氏規模7.6級的大地震,全區警備海嘯的來臨。牆編從小就以為,這個芮氏是瑞士的白字,想說瑞士到底有多少地震,震到全世界都要以他們為標準。
原來芮氏是一位地震學家(Seismologist),全名Charles Francis Richter。芮氏先生於1900年出生在美國,他阿祖是在1848年,在歐洲革命,人稱「人民之春」革命之後,從德國區域,移民美國的48年人(fourty-eighter)。人民之春革命從義大利的西西里地區開始爆發,隨後幾乎全歐洲都掀起革命浪潮。雖然最後失敗收場,造成許多歐洲人被迫外移,但是也震撼了歐洲各國君主與貴族體制,間接導致德國和義大利的統一運動。
芮氏爸和芮氏媽在芮氏先生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芮氏先生9歲的時候就被丟給外公帶,跟著外公搬到落山磯,一路念到了史丹佛物理系,之後在加洲理工學院拿到理論物理博士(天才的童年就是這麼樸實無華....)。拿到博士的同一年,芮氏先生也成了家,新娘力量牌小姐(Lillian Brand)是一位作文老師。
拿到博士之後,芮氏先生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古騰堡先生的實驗室研究地震,1935年,兩人一起發表了測量地震規模的新標準,並廣為各機構採用。
在芮氏先生的標準發表之前,人們使用義大利牧師兼火山學家(volcanologist,火山學家也太酷惹...),啾瞎趴. 美嘎麗先生(Giuseppe Mercalli)制定的標準,以1-12(I - XII)的羅馬數字來分級,建築物和人們對地震的反應。這聽起來就超級不客觀,造成吊燈搖晃的地震,大約就是 I - II 級的震度。毀壞建築物,造成市區裡群眾恐慌的,就大概 X 級.....。這完全就沒考慮到建築物的新舊,高矮,也沒考慮到這地區人們對於地震的熟悉程度(台灣人遇到 II 級地震根本穩如泰山,英國人已經全員疏散到操場,不敢回家了)。
啾瞎趴先生出生在芮氏先生之前50年的米蘭,曾經到處去觀察火山活動,還在1906年拍攝了維蘇威火山爆發後的情景。啾瞎趴先生對於火山爆發得仔細觀察和描述,成為後人研究火山的基礎之一。
認真工作的啾瞎趴先生,經常工作到深夜,那個年代,晚上工作是不用抓螢火蟲來照光啦,但也是要點油燈的。某天,啾瞎趴先生被發現在自家被燒成焦黑,警方推測,啾瞎趴先生疑似又在晚上工作,油燈不小心打翻而引起火災。罷特!幾天的調查之後發現,啾瞎趴先生雖然倒在床邊,狀似要拿床上的毯子去撲滅火勢。但是驗屍結果顯示,啾瞎趴先生很可能是被勒斃之後,灑油點火滅屍的,因為啾瞎趴先生家中存放的錢似乎不翼而飛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啾瞎趴先生之死,成了歷史懸案。
芮氏先生和古騰堡先生一起發明了一項可以紀錄地震活動的地震儀,以彈簧,重鎚和紀錄器所組成,以彈簧中間不會搖動重鎚為參考點,紀錄隨世界搖晃的支架運動狀況。其實在英文當中的震度是以magnitude表示,這也是芮氏先生的想法,芮氏先生小時候是個天文迷,而星星的亮度分級就是用magnitude來表示星等(專業就是任性,我喜歡叫地震星等,它就是星等....)。
芮氏先生對工作也同樣充滿熱情,不但在家也要設一個地震儀,客廳椅子上都掛滿芮氏先生的地震紀錄紙捲,更要求自己要在每一次地震發生時,都在第一時間發表言論。不論地震發生在凌晨還是午夜,芮氏先生都立刻跑去把電話拿來放在大腿上,等著記者們來電。更為了要讀懂國外對地震的研究,芮氏先生去學了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和日語。
芮氏先生對自己的工作要求近乎完美,從不鬆懈。芮氏先生從加州理工學院退休時,歡送會上,同事們將芮氏先生的研究改編成歌曲,開開心心的唱給他聽,沒想到芮氏先生有點生氣,認為這是拿他的研究開玩笑。不過,聽說他後來有比較可以接受這首歌了..... (牆編覺得這歌寫得很好阿.... 好聽又朗朗上口,可以拿去教小朋友地震分級耶。https://reurl.cc/k09G8K)
聽起來就是個正經八百的頑固老頭,但是芮氏先生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宅男,喜歡聽古典樂,喜歡看星際大戰,喜歡一個人去爬山露營,遠離人群(牆編似乎找到知音....)。芮氏先生喜歡一個人上山,喜歡到每年聖誕節都要拋下妻子力量牌小姐,一個人去露營。你以為力量牌小姐會因此孤單寂莫覺得冷嗎?不,力量牌小姐樂得一個人出國去旅行,說不定還可以來幾場浪漫的邂逅(他們倆簡直絕配阿)。
怎麼好像沒有小孩的這對芮氏夫妻,總是各走各的路?其實一直鮮為人知的小密秘,一直到落山磯時報刊出芮氏先生的訃聞才被大家知道。原來芮氏夫妻倆的共同興趣,是裸體.... 他們經常一起旅行去天體營享受人生呢~
------------------------------------------------------
【 收聽 🎧 喜劇系科學 Podcast:Sky in the Wall】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k0rn0n
Anchor FM: 👉 https://anchor.fm/wallis-liu
Youtube: 👉 https://reurl.cc/6l7KGr
【 收看 👀 喜劇系科學 Articles:Sky in the Wall】
Instagram: 👉 https://reurl.cc/m9rxMW
Facebook: 👉 https://facebook.com/skyinthewall
------------------------------------------------------
資料來源: https://earthquake.alaska.edu/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Francis_Richter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useppe_Mercalli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volutions_of_1848https://biography.yourdictionary.com/charles-f-richter
圖片來源: https://mondointasca.it/2015/01/22/storie-scienziati-lombardi-giuseppe-mercalli/https://authors.library.caltech.edu/49104/1/2234.full.pdfhttps://www.pasadenastarnews.com/2014/08/17/pasadena-history-caltech-professor-gave-earthquakes-a-number/
#科學家的八卦#芮氏先生#地震儀#力量牌小姐#啾瞎趴先生#夫妻間的小秘密#頑固老頭的前衛人生
年輕的芮士先生
火山學家揪瞎趴先生
地震儀的構造
芮氏先生盯著客廳裡的地震儀
芮氏先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4會員
80內容數
我們是一群科學博士所組成的科學概念推廣團隊, 落腳世界各地追尋夢想. 秉著對科學原初的熱情與好奇, 分享科學角度中的生活. podcast (Sat 10am) 與科學家系列小文 (日更), 歡迎訂閱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者敲碗已久的科學家的愛情故事來啦(至於雞編的愛情故事,聽說他們雞的世界都直接下蛋,沒有前戲的,牆編也只能嘆為觀止了....)。   科學史上公認的第一對實驗室情侶,就是尪拖泥 拉瓦謝(Antonie Lavoisier)和螞蟻捏 皮也破著 (Marie-Anne Pierrette Paulze)
相信每一位念生物的朋友都知道,細胞裡有個胞器的名字叫做高基氏體,但是你知道高基先生是哪位嗎?   卡米樓. 高基先生(Camillo Golgi)於1843年,出生在義大利的小鎮,口天吳(Corteno),現在為了紀念高基先生,小鎮改名為,口天吳 高基(Corteno Golgi)。高基爸就是一位
 學過分子生物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操作質體基因的時候,看到帶有抗抗生素蛋白的大腸桿菌菌落生長在選擇性培養基上時,那種中統一發票的感覺加上香濃的培養基加洋菜膠的味道,簡直就是進度報告不用愁,週末終於可以睡好覺的踏實~~。然而你知道,我們幾乎天天用的洋菜膠培養基是誰發明的嗎? 黑蛇先生出生在現今德國的盧賽
         -----本篇人名由Sky in the wall 好心法律諮詢,傻肥鵝贊助提供 195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對於動物行為相當感興趣,由其想知道動物是不是跟人類一樣有想法,能相互溝通,而不只是一堆反射動作的組成。研究者們想方設法在實驗室裡有系統的對動物進行重複的實驗,但是音樂家兼業餘
------------------------------------------------------------------ “她開始隻身旅行後的頭一小時,做的照例是與他分別後她常做的事,細數他表達感情與不耐的暗示各有多少,計算他略顯熱情與冷淡的時間各有多久。” “你知道我有部份德國血統嗎
 學過生化的朋友們一定對酵素動力學裡的米氏方程式不陌生,在計算酵素工作效率的時候(就是給酵素打考績的意思),都會用到這一條長到念不出名字的米氏方程式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賣卡哩絲-麵疼 公式)。就讓牆編告訴你,這位麵疼小姐的故事吧! 是的,米氏方程式的推導,有一半是
讀者敲碗已久的科學家的愛情故事來啦(至於雞編的愛情故事,聽說他們雞的世界都直接下蛋,沒有前戲的,牆編也只能嘆為觀止了....)。   科學史上公認的第一對實驗室情侶,就是尪拖泥 拉瓦謝(Antonie Lavoisier)和螞蟻捏 皮也破著 (Marie-Anne Pierrette Paulze)
相信每一位念生物的朋友都知道,細胞裡有個胞器的名字叫做高基氏體,但是你知道高基先生是哪位嗎?   卡米樓. 高基先生(Camillo Golgi)於1843年,出生在義大利的小鎮,口天吳(Corteno),現在為了紀念高基先生,小鎮改名為,口天吳 高基(Corteno Golgi)。高基爸就是一位
 學過分子生物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操作質體基因的時候,看到帶有抗抗生素蛋白的大腸桿菌菌落生長在選擇性培養基上時,那種中統一發票的感覺加上香濃的培養基加洋菜膠的味道,簡直就是進度報告不用愁,週末終於可以睡好覺的踏實~~。然而你知道,我們幾乎天天用的洋菜膠培養基是誰發明的嗎? 黑蛇先生出生在現今德國的盧賽
         -----本篇人名由Sky in the wall 好心法律諮詢,傻肥鵝贊助提供 195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對於動物行為相當感興趣,由其想知道動物是不是跟人類一樣有想法,能相互溝通,而不只是一堆反射動作的組成。研究者們想方設法在實驗室裡有系統的對動物進行重複的實驗,但是音樂家兼業餘
------------------------------------------------------------------ “她開始隻身旅行後的頭一小時,做的照例是與他分別後她常做的事,細數他表達感情與不耐的暗示各有多少,計算他略顯熱情與冷淡的時間各有多久。” “你知道我有部份德國血統嗎
 學過生化的朋友們一定對酵素動力學裡的米氏方程式不陌生,在計算酵素工作效率的時候(就是給酵素打考績的意思),都會用到這一條長到念不出名字的米氏方程式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賣卡哩絲-麵疼 公式)。就讓牆編告訴你,這位麵疼小姐的故事吧! 是的,米氏方程式的推導,有一半是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昨晚又地震了…… 雖然我居住的東京不是震央,離震央的距離有4、500公里吧。搖晃的時間太久,耳裡的半規管也失去平衡,比搭乘遊樂園的海盜船暈的更厲害。 關於日本的抗震基準可以參考以前的文章👉日本中長期住房問題的解決辦法-房屋狀態(小標題) 2022/03/17 posted.
創傷是一個共同的經歷,甚至不必親歷其境,只要想到受災地的淒慘面目,僥倖或者藏在心底,但更多的是強烈的衝擊與不安。這是因為受限於地域的災禍背後,有着超越國界的共性和意義。
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地熱發電文章【讓核電消失的基載再生能源-AGS/CLG地熱發電-初探】曾經提到AGS/CLG地熱發電不會引起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地熱發電技術。本文來談談為何地熱發電發展幾十年了,其聲勢不如離岸風電、太陽光電、陸上風電的真正原因,那就是
台灣和日本一樣因為地理因素,是屬於地震活動和颱風十分頻繁的區域。想起22年前的921大地震造成上萬人傷亡,以及數萬間房屋倒塌;近年梅雨季與夏季颱風來臨時,臺灣各地總是下著傾盆大雨,使得低窪地區易造成水災。有想過這些災害發生在自己居住的地區該怎麼辦嗎?萬一周遭沒有大人怎麼辦?該採取哪些行動? 這系列
311東日本大震災十年過去了。對於災後重建的情況,日本的東北復興究竟已履及何處?從硬體的防災設施打造,到災後的心理支持,東北三縣的災後復興又有些哪些未竟之處?讓我們暫時撇開那些紛擾,直面地看待東北復興之路上,那些已解的課題與待解的難題。
首先,我要鄭重的再次強調:台灣人好日子過太久,實在太沒有憂患意識了!最近一次遭遇全國性的大型天災,或許就是921震災。但是坦白說,那樣的強度與傷害性,離大型災難還有一段距離。至於人禍就更遙遠了,曾經親身經歷二次大戰的台灣人已經寥寥可數。 再看看五月中第一次宣布「三級警戒」時,有多少人像無頭蒼蠅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Thumbnail
前陣子聽到《尹相志 — 算法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DATA)》的講座,數據科學家在意什麼?如何運用數據?如何成為好的數據科學家?這篇隨筆記錄一下講座的數據思維和模型思維。
Thumbnail
兩位科學家對於「上帝存在」的覺悟理論: 一位科學家的覺悟:靈魂、神性與佛性,請點擊觀賞:一位科學家的覺悟:靈魂、神性與佛性 腦神經科學的新領域,意識與量子:上帝在神經元細胞裡,請點擊觀賞:腦神經科學的新領域,意識與量子:上帝在神經元細胞裡
Thumbnail
感情不是這部片的主軸,但我免不了有個私人心得:不要愛上科學家。
Thumbnail
對於資料科學家和數據分析師來說,雖然他們也寫程式,但他們寫程式的習慣和一般認知的工程師不太相同,甚至有些人對於寫code的背景知識明顯不足。或許你會說,「因為現在很多做數據分析的都不是本科系,理論知識當然不會那麼紮實」,我認同這是個可能的原因,但我也認為這不能當成藉口,一個專業工作者本來就應該補足自
Thumbnail
由於資料科學家與數據分析部門出現的時間還不長,大家的認知仍有差異,或因為每間公司核心價價、管理哲學不同,導致數據團隊可能會以各種型式存在,常見的型式有三種:獨立部門、隸屬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部門)或RD(Research & Development,軟體開發)
雖然數據分析師是新職位,但數據分析或是資料分析的概念一點都不新。公司裡面行之有年的職位,不管是行銷、業務、採購、倉管,每個職位都需要數據,也都需要分析。隨著大數據、資料科學、機器學習、AI等酷炫的新名詞、新技術與新應用出現,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多到員工爆肝也學不完。
Thumbnail
在我身邊,大多數的女性朋友都明言,如果第一印象沒能讓她們產生感覺就不會把對方放在可發展的潛在對象中。作者在本章明確指出,這種對愛情火花的執着是非常危險的感情觀,因為它會讓我們忽視了對方可能的美好特質,從而錯失了好的伴侶。 感情關係的初期通常沒有悻然心動的感覺 心理學家曾作出以下的實驗,他找來一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吳軍的矽谷來信專欄中分享了優秀電腦工程師需要達到的幾個階段性目標,十分有趣,於此記錄一下,並自我反思。 目標一:對電腦科學的本質有了解 目標二:對電腦科學每年的變化要掌握 目標三:對於電腦科學的工具要用得隨心所欲 目標四:對產品設計要有常識 目標五:對未知的問題要知道如何解決 目標六
Thumbnail
前陣子聽到《尹相志 — 算法工程師與數據科學家之間的距離 (DATA)》的講座,數據科學家在意什麼?如何運用數據?如何成為好的數據科學家?這篇隨筆記錄一下講座的數據思維和模型思維。
Thumbnail
兩位科學家對於「上帝存在」的覺悟理論: 一位科學家的覺悟:靈魂、神性與佛性,請點擊觀賞:一位科學家的覺悟:靈魂、神性與佛性 腦神經科學的新領域,意識與量子:上帝在神經元細胞裡,請點擊觀賞:腦神經科學的新領域,意識與量子:上帝在神經元細胞裡
Thumbnail
感情不是這部片的主軸,但我免不了有個私人心得:不要愛上科學家。
Thumbnail
對於資料科學家和數據分析師來說,雖然他們也寫程式,但他們寫程式的習慣和一般認知的工程師不太相同,甚至有些人對於寫code的背景知識明顯不足。或許你會說,「因為現在很多做數據分析的都不是本科系,理論知識當然不會那麼紮實」,我認同這是個可能的原因,但我也認為這不能當成藉口,一個專業工作者本來就應該補足自
Thumbnail
由於資料科學家與數據分析部門出現的時間還不長,大家的認知仍有差異,或因為每間公司核心價價、管理哲學不同,導致數據團隊可能會以各種型式存在,常見的型式有三種:獨立部門、隸屬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部門)或RD(Research & Development,軟體開發)
雖然數據分析師是新職位,但數據分析或是資料分析的概念一點都不新。公司裡面行之有年的職位,不管是行銷、業務、採購、倉管,每個職位都需要數據,也都需要分析。隨著大數據、資料科學、機器學習、AI等酷炫的新名詞、新技術與新應用出現,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多到員工爆肝也學不完。
Thumbnail
在我身邊,大多數的女性朋友都明言,如果第一印象沒能讓她們產生感覺就不會把對方放在可發展的潛在對象中。作者在本章明確指出,這種對愛情火花的執着是非常危險的感情觀,因為它會讓我們忽視了對方可能的美好特質,從而錯失了好的伴侶。 感情關係的初期通常沒有悻然心動的感覺 心理學家曾作出以下的實驗,他找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