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雙北YouBike之亂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政策走走看 ep. 4
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雙北YouBike之亂到底該怎麼辦才好?|政策走走看 ep. 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是雙北市的居民,就算沒騎過YouBike,一定也看過YouBike(雖然連商標都寫UBike但其實是YouBike)。由臺灣知名品牌捷安特打造、搶眼的橘色車身穿梭在大街小巷,儼然是臺北都會的印記。

YouBike是臺北市在2009年啟用、2012年開始大規模布設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在2017年底達到全市四百站、一萬三千餘輛的規模。隔壁的新北市本來想發展自己的NewBike系統,但2013年啟用的時候已經完全追不上YouBike,最後在2015年完全切換到YouBike系統,截至目前已經有六百餘站、近兩萬輛,超越臺北市成為全臺最大的第一代YouBike據點。然而這個習慣成自然的模式,很可能已經默默走向終點。

熟悉的第一代YouBike。由角落世界攝於2020年1月。

熟悉的第一代YouBike。由角落世界攝於2020年1月。

隨著第一代YouBike使用壽命將屆,臺北市獨自決定採用第二代YouBike取代原有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然而新北市卻不打算跟進、截至目前傾向採用完全不同的moovo系統。身為一個YouBike使用者,一定會很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NewBike的失敗、YouBike的成功,還不夠阻止新北市「出走」嗎?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和哆啦A夢借用任意門,看看其他時代、其他地點的狀況。


公共自行車的崛起

自從工業革命帶動前所未有的都市化以來,在全世界各地都產生了巨大的通勤需求。19世紀誕生的鐵路直到今天,都還是短時間輸送大量人員的首選。然而鐵路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可能完全做到點對點。通勤者必須想辦法抵達鐵路車站──搭乘公車、開車、騎機車、騎自行車、走路都是可能的選項。其中選擇自有運具的通勤者,讓各城市的地方政府面臨了停車空間不足的難題。即使是最節省空間的自行車,一旦數量超過規畫,還是會對交通和市容產生重大的衝擊。更糟的是,這些私人自行車在主人歸來之前,真的就只能佔據一塊寶貴的空間,沒有其他任何利用的可能。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而誕生的就是公共自行車。通勤者根據移動需求使用完畢之後,車輛本身可以提供下一位通勤者使用,不會讓大量的自行車全都卡在車站周遭。就算真的因為通勤的方向性讓車輛集中,營運單位還是可以出點人力把自行車移到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占用車站的徒步範圍。

在任何先進技術誕生之前,公共自行車大概有幾種模式,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第一種是完全人工的租借站,也就是雙北河濱公園還能看到的模式。這個模式的好處是能夠確實收費並管理車輛,缺點則是需要密集的人力、不可能大規模設點。第二種則是完全免費自由騎乘,較常見於大學校園。好處是使用者完全不用動腦、騎了就走,缺點則是難以管理亂停和偷竊,是營運者的惡夢。第三種與前一種大同小異,採用類似大賣場手推車的硬幣押金鎖模式,對使用者也是實質免費,只要乖乖停回車位去就能拿回押金。不過押金實在太低,對於亂停或偷竊也沒什麼實質的嚇阻效果,仍然是營運者的惡夢。

時間來到20世紀末,面對上述各種難題發展出的兩種模式,就是目前雙北分道揚鑣的關鍵點:有樁(有實體停車柱)VS無樁(沒有實體停車柱)。



本篇為《雙北偶爾桃開箱指南》出版專題內的公開文章。

感謝閱讀,希望你喜歡、甚至有所收穫。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478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雙北偶爾桃開箱指南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角落世界的沙龍
31會員
40內容數
居住在大台北生活圈、或對於這片區域有興趣的你,歡迎來看看我們對於這個都會未來的觀察與整理。以我們的視角微縮、分拆整個大台北,提供一點客觀事實但佐以一匙未來想像,在審慎考量成長潛力的同時、擺盤出我們能嚮往的生活風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角落世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年底,興建7年的捷運三鶯線就要完工、2024年上半年通車。對北大特區而言,三鶯線會是通勤萬靈丹嗎?本文帶你認識北大特區的現況、三鶯線通車後即將發生的改變、三鶯線無法解決的難題,以及「北大特區2.0」麥仔園都市計畫。
淡海新市鎮是新北市三大新市鎮之一,聯外交通卻如一場惡夢。2022~2026年的這任新北市市長,將有望替「淡北道路」及「淡江大橋」這兩項重量級聯外交通建設剪綵。究竟淡海新市鎮的現況如何,又將在這兩大建設啟用後有那些改變?這兩項都是公路,難道軌道交通已經沒有後續?本文將一一抽絲剝繭。
信義計畫區開發瀕臨飽和之後,臺北市需要另一個新都心,分散既有城市核心的人流,避免所有的人車都卡在原有的市區裡。扛下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以南港為核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本文依照東區門戶計畫的官方分項,但你看每個項目的現況。你會發現,東區門戶計畫的完成度高的超乎想像!
明年底,興建7年的捷運三鶯線就要完工、2024年上半年通車。對北大特區而言,三鶯線會是通勤萬靈丹嗎?本文帶你認識北大特區的現況、三鶯線通車後即將發生的改變、三鶯線無法解決的難題,以及「北大特區2.0」麥仔園都市計畫。
淡海新市鎮是新北市三大新市鎮之一,聯外交通卻如一場惡夢。2022~2026年的這任新北市市長,將有望替「淡北道路」及「淡江大橋」這兩項重量級聯外交通建設剪綵。究竟淡海新市鎮的現況如何,又將在這兩大建設啟用後有那些改變?這兩項都是公路,難道軌道交通已經沒有後續?本文將一一抽絲剝繭。
信義計畫區開發瀕臨飽和之後,臺北市需要另一個新都心,分散既有城市核心的人流,避免所有的人車都卡在原有的市區裡。扛下這個重責大任的,就是以南港為核心的東區門戶計畫。本文依照東區門戶計畫的官方分項,但你看每個項目的現況。你會發現,東區門戶計畫的完成度高的超乎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