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雙北市的居民,就算沒騎過
YouBike,一定也看過YouBike(雖然連商標都寫UBike但其實是YouBike)。由臺灣知名品牌捷安特打造、搶眼的橘色車身穿梭在大街小巷,儼然是臺北都會的印記。
YouBike是臺北市在2009年啟用、2012年開始大規模布設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在2017年底達到全市四百站、一萬三千餘輛的規模。隔壁的新北市本來想發展自己的NewBike系統,但2013年啟用的時候已經完全追不上YouBike,最後在2015年完全切換到YouBike系統,截至目前已經有六百餘站、近兩萬輛,超越臺北市成為全臺最大的第一代YouBike據點。然而這個習慣成自然的模式,很可能已經默默走向終點。
熟悉的第一代YouBike。由角落世界攝於2020年1月。
隨著第一代YouBike使用壽命將屆,臺北市獨自決定採用第二代YouBike取代原有的公共自行車系統。然而新北市卻不打算跟進、截至目前傾向採用完全不同的moovo系統。身為一個YouBike使用者,一定會很納悶這到底是怎麼回事?NewBike的失敗、YouBike的成功,還不夠阻止新北市「出走」嗎?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和哆啦A夢借用任意門,看看其他時代、其他地點的狀況。
公共自行車的崛起
自從工業革命帶動前所未有的都市化以來,在全世界各地都產生了巨大的通勤需求。19世紀誕生的鐵路直到今天,都還是短時間輸送大量人員的首選。然而鐵路有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可能完全做到點對點。通勤者必須想辦法抵達鐵路車站──搭乘公車、開車、騎機車、騎自行車、走路都是可能的選項。其中選擇自有運具的通勤者,讓各城市的地方政府面臨了停車空間不足的難題。即使是最節省空間的自行車,一旦數量超過規畫,還是會
對交通和市容產生重大的衝擊。更糟的是,這些私人自行車在主人歸來之前,真的就只能佔據一塊寶貴的空間,沒有其他任何利用的可能。
美國麻州灰西鯡站的自行車停車場。Arnold Reinhold 拍攝並分享於Wikimedia。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而誕生的就是公共自行車。通勤者根據移動需求使用完畢之後,車輛本身可以提供下一位通勤者使用,不會讓大量的自行車全都卡在車站周遭。就算真的因為通勤的方向性讓車輛集中,營運單位還是可以出點人力把自行車移到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占用車站的徒步範圍。
在任何先進技術誕生之前,公共自行車大概有幾種模式,每一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第一種是完全人工的租借站,也就是雙北河濱公園還能看到的模式。這個模式的好處是能夠確實收費並管理車輛,缺點則是需要密集的人力、不可能大規模設點。第二種則是完全免費自由騎乘,較常見於大學校園。好處是使用者完全不用動腦、騎了就走,缺點則是難以管理亂停和偷竊,是營運者的惡夢。第三種與前一種大同小異,採用類似大賣場手推車的硬幣押金鎖模式,對使用者也是實質免費,只要乖乖停回車位去就能拿回押金。不過押金實在太低,對於亂停或偷竊也沒什麼實質的嚇阻效果,仍然是營運者的惡夢。
時間來到20世紀末,面對上述各種難題發展出的兩種模式,就是目前雙北分道揚鑣的關鍵點:有樁(有實體停車柱)VS無樁(沒有實體停車柱)。
本篇為《雙北偶爾桃開箱指南》出版專題內的公開文章。
感謝閱讀,希望你喜歡、甚至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