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圖書館時光」系列之二:青春期時最萬用的藉口,「我去圖書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新莊長大的湯舒雯,常去這兩間她徒步可達的圖書館:位於新莊運動公園附近的中港圖書館,以及位於榮富國小旁邊的黃愚圖書館,是她最常借書、讀書、獨處的地方。

撰文=湯舒雯 攝影=林昶志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raw-image

從高中開始,幾乎每日通勤來回於河的兩岸:清晨離開新莊,進入台北市中心,傍晚再循原路返回──由於經年累月以往復交通作為核心生存樣態,長成以後,常常難以歸類自己的認同究竟來自都會、田園,還是一種屬於橋上的持續變動的風景。

直到近年搬離新莊,才漸漸能夠回頭指認出一些「場所」對我的前進至關重要;它們曾保存了我發育中的年輕靈魂一種「連貫性」,讓我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與其說獲得了雙重視野,不如說得以擁有祕密人生。

那種住家附近徒步可達的社區小圖書館,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場所。更具體地說,位於新莊運動公園附近的中港圖書館,以及位於榮富國小旁邊的黃愚圖書館,它們是我在新莊生活時,最常獨自前往的地方。

社區圖書館讓我發現前衛文學,也讓我發現市民讀物

raw-image

黃愚圖書館藏書較少,將較多的空間規劃給了市民交誼、期刊閱報以及自習區。我從國中開始在那兒為了各種升學考試自習,常常一不小心趴在桌上睡去,又醒在另外一場考前;中港圖書館則是那種典型的台灣鄉鎮市級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和服務都更為廣泛,政府採購的金鼎獎年度好書,與市民捐贈的言情小說或教科書,常常隔架相望。

大學與研究所時期,沒有課或假日的時候,我回到新莊,時常窩進這兩間圖書館,從開館待到閉館。鄰座常見同伴包括退休老人、段考前的國高中生、學齡前孩童及其家長。他們和我一樣,每個人都帶著一種奇特的時間感,在探索與尋求著這個空間。父母一邊叫罵亂跑的小孩一邊搜刮育兒指南,臉上冒著痘子的青少年侷促地逡巡著漫畫與武俠小說,館外公園裡打完太極的老人們在樹蔭下翻著肚皮睡著了,臉上還蓋著一本本攤開的養生書。

而在這裡的我,不過與在台北市的學校生活圈一河之隔,就感覺了自己的借閱證與閱讀胃口,都在同時間通貨膨脹。以中港圖書館為例,個人借閱證借書額度為二十冊,借期為三十天,到期可續借一次;而我一家四口人,整戶借書證,終年都在我手上。換句話說,我每個月僅只是在這一間圖書館,就可以借出上百本書籍。其中,許多冷門文學作品或是學術書籍,時常我在封底內頁的借書卡上蓋了第一個借還書日期,隔了好一陣子再看,還是只有我那一個借還書日期。

總的來說,雖然同樣以書架、書本、桌椅等空間元素排列組合,這種社區圖書館裡面運行著的,卻是與校園圖書館或新舊式書店都截然不同的審美宇宙和閱讀習癖。那裡面有一種既氾濫又邊緣、既自發又隨機、有好奇心卻無企圖心的心不在焉氛圍,如今想來,不只和新莊這樣一種衛星城市的性格緊密相連,應該也對我個人的知識構造方式不無影響。這種社區圖書館的平等氣氛,讓我發現前衛文學,也讓我發現市民讀物;我的許多哲學啟蒙來自這裡(因為許多哲學書籍終年在架上乏人問津,任人拿取),然而年輕的我也常常在這裡以閱讀來逃避更為深沉的什麼。

raw-image

不同年紀的國高中生,共享一個圖書館

因為這樣的場所也是青春期時最萬用的藉口。和家人鬧彆扭的時候、想要獨處的時候、想要對什麼甩頭就走卻害怕失去方向的時候,我就提起背包說:「我去圖書館。」

記憶中,我的父母即使在最盛怒的狀況下,也一次都不曾阻止我前往圖書館。我想我在閱讀中能找到一種豁免感,或許說穿了也是一種特權。

因此,後來有時當我見到許多段考前的國高中生們,真的可以滑著手機視而不見地穿越那架上纍纍的藏書,或只用它們來佔領自習區的座位,我驚訝的或許只是人們逃避生活的方式可以多麼不同。對我來說如寶藏一樣珍惜、祕密一樣珍貴的事物,其實並不普遍,也不永恆。但人們仍然可以這樣共享一個場所,就像共享一個時代。

318 學運爆發時我還住在新莊。323 行政院發生流血事件那天晚上,我剛好到現場探望朋友,後來徹夜未歸,直到隔天清晨才坐上第一班公車離開現場。車到站時,天色還有點濛昧不明。我下了公車,走過了站牌,又經過了家門。我記得自己那天下意識地,只想往圖書館走去。

我走去中港圖書館,又走到黃愚圖書館。然而,時間太早了。不只圖書館沒有開,連緊鄰的兩個小公園也空無一人。於是我又走回中港圖書館,坐在公園的長椅上,不知過了多久,才聽見圖書館的鐵門在身後拉起的聲音。

後來我常常想起那聲音。我感覺我整個在新莊的年輕時光,或許都濃縮在了我那一天的路線裡:跨越河的兩岸,上橋,下車,懷抱著困惑與祕密、願望與憂傷的時候,只懂得一間、一間圖書館地找去。

raw-image


作 者 介 紹:湯舒雯

台灣大學政治系學士,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目前為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亞洲研究系博士候選人。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2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從小就不愛讀書,長大後卻開始逛起了書店。
Thumbnail
我從小就不愛讀書,長大後卻開始逛起了書店。
Thumbnail
那時,鄉立圖書館人手真的不足,中午人家要回去吃飯,雖然小姊姊也想讓我留在館內,可是,怕給她製造困擾或麻煩,萬幸對面就是國小,可以席地而坐,吃著早上帶的吐司喝著水壺裡的涼白開,我很滿足。 我這愛書人從小就有種痴,想住在學校裡和圖書館旁邊-37歲莫名其妙達成此心願,搬去住在大學城,住家附近還湊巧有
Thumbnail
那時,鄉立圖書館人手真的不足,中午人家要回去吃飯,雖然小姊姊也想讓我留在館內,可是,怕給她製造困擾或麻煩,萬幸對面就是國小,可以席地而坐,吃著早上帶的吐司喝著水壺裡的涼白開,我很滿足。 我這愛書人從小就有種痴,想住在學校裡和圖書館旁邊-37歲莫名其妙達成此心願,搬去住在大學城,住家附近還湊巧有
Thumbnail
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
Thumbnail
我在自己的牙醫診所裡設置的社區圖書館,提供民眾免費借閱的書本數量比現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獨立書店還多,而且在行動上網盛行之前,每天到診所來看書借書的民眾比看診的人多。 住家的藏書也不輸診所,算是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圖書館,套用咖啡癡的名言:「我不在圖書館,就在去圖書館的路上。」 除了一起生活的家人知道我是
Thumbnail
我努力倒帶回顧,意圖撿拾腦海中散落的記憶碎片, 嘗試拼湊出舊時的印記地圖。 圖書館 / 新潮藝廊 / 院子咖啡 / 金石堂書店 / 餐廳 / 異國酒吧 或許多年後物換星移,我可再編織另一幅值得回溯既往的記憶拼圖, 在思念的時間河裡,輕輕緩緩流淌。
Thumbnail
我努力倒帶回顧,意圖撿拾腦海中散落的記憶碎片, 嘗試拼湊出舊時的印記地圖。 圖書館 / 新潮藝廊 / 院子咖啡 / 金石堂書店 / 餐廳 / 異國酒吧 或許多年後物換星移,我可再編織另一幅值得回溯既往的記憶拼圖, 在思念的時間河裡,輕輕緩緩流淌。
Thumbnail
而今,工作之餘走逛書店是生活常態,也試圖把閱讀一事之樂趣分享給孩子。曾經好奇自己習慣之所由來?回首過去,大約是少女時期意外走入仍是書店街的重慶南路,而開啟另一種視野的人生旅程吧。
Thumbnail
而今,工作之餘走逛書店是生活常態,也試圖把閱讀一事之樂趣分享給孩子。曾經好奇自己習慣之所由來?回首過去,大約是少女時期意外走入仍是書店街的重慶南路,而開啟另一種視野的人生旅程吧。
Thumbnail
有些書籍打開新的視野,帶我去新的地方,創造新的故事;有些書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沒有碰到,但到了異鄉,在陌生孤獨的情境裡,反倒真正與文字相遇,讀出滋味。 撰文.攝影=許菁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電影院 lounge:寫字,需
Thumbnail
有些書籍打開新的視野,帶我去新的地方,創造新的故事;有些書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沒有碰到,但到了異鄉,在陌生孤獨的情境裡,反倒真正與文字相遇,讀出滋味。 撰文.攝影=許菁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電影院 lounge:寫字,需
Thumbnail
在新莊長大的湯舒雯,常去這兩間她徒步可達的圖書館:位於新莊運動公園附近的中港圖書館,以及位於榮富國小旁邊的黃愚圖書館,是她最常借書、讀書、獨處的地方。 撰文=湯舒雯 攝影=林昶志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黃愚圖書館」緊鄰榮
Thumbnail
在新莊長大的湯舒雯,常去這兩間她徒步可達的圖書館:位於新莊運動公園附近的中港圖書館,以及位於榮富國小旁邊的黃愚圖書館,是她最常借書、讀書、獨處的地方。 撰文=湯舒雯 攝影=林昶志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黃愚圖書館」緊鄰榮
Thumbnail
作者從小就用跟別人不一樣的方式閱讀:國中時去圖書館為了金庸小說,五專時去圖書館為了村上春樹,夜二技去圖書館為了遠流出的各種電影書籍…… 撰文.攝影=重點就在括號裡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Thumbnail
作者從小就用跟別人不一樣的方式閱讀:國中時去圖書館為了金庸小說,五專時去圖書館為了村上春樹,夜二技去圖書館為了遠流出的各種電影書籍…… 撰文.攝影=重點就在括號裡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7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最想讀的是......)
Thumbnail
她被顧曉詩從水裡提了起來。 大口大口地呼吸。 ──然後,再一次地沒入水裡,睜眼去看那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
Thumbnail
她被顧曉詩從水裡提了起來。 大口大口地呼吸。 ──然後,再一次地沒入水裡,睜眼去看那陌生而又熟悉的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