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人工智慧在交易上的可行與不可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根據姜林教授 在 程式交易的新境界 文章裡, 對交易策略的開發有以下分類 ---

1. 模式導向(model driven): 有明確邏輯, 可以量化、程式化、經科學驗證的模型,不管邏輯源自於技術、基本、籌碼或總經分析, 而以此產生的量化策略稱之; 主要是市場邏輯的演繹

2. 資料導向(data driven): 來自於對市場數據的歸納分析, 不同於第一種模式導向有演繹的邏輯, 很多時候連策略開發者, 自己也不知其交易規則是什麼

3. 演化導向(evolution driven): 透過電腦環境的市場複製與投資人行為模擬,找出市場在參與者共同互動、演化、學習後的可能發展,此種基於市場競局本質,從市場演化軌跡模擬建構的策略稱之

在交易上應用AI人工智慧技術, 無疑是屬於第二種資料導向的, 主要概念是利用演算法試圖找資料裡面的pattern, 最後根據pattern來做交易決策. 演算法有多種手段(ex: 分群, 多維度... etc.)去檢視資料後得到的結論, 常常是人類所不能理解或很無厘頭的(你有能力理解一份資料用3維度來解釋就算很厲害了, 5維度? 10維度呢?), 也像文藝復興科技公司說的有些買賣決策根據是沒來由的(但資料分析上就是很準), 對於AI交易方面我曾經為文寫過 現階段AI或理財機器人以行銷為多, 文章的重點是AI夠不夠能力應付交易世界, 完全取決於訓練資料的準備, 很仰賴找到夠格的domain expert而致使資料品質風險太大, 再加上它以資料導出規則, 沒發生過的事件便沒資料去訓練AI, 會使得未來無經驗的事件發生時, AI可能會不知所措, 或者本就是無厘頭的決策會讓人類傻眼, 更不知黑天鵝發生時可不可以信賴

Van K. Tharp說過: 交易是在交易你的信念! 我信念上還是認為交易的執行者是人類, 有合理邏輯演繹與推導的第一類模式導向(model driven)策略開發法, 在緊張時刻較能讓人類去信賴而願意遵循地去執行; AI近幾年因為人云亦云地很夯, 或許能在99%的時間裡讓你游刃有餘, 但在關鍵時刻的無能, 在真金白銀的世界裡我真的會怕, 怕無厘頭的決策出現致命的缺陷而破產; 至於第三種演化導向, 明顯可知人類賽局有完全理解? 人類行為多變致使模擬的完整性? 市場環境真的能複製和演化推導? 變數實在太多, 而且都在萌芽階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自營家的沙龍
21會員
23內容數
自營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11
做交易要能成功, 其實要懂的事情很有限, 都在執行力的貫徹而已! 我這 [眉眉角角] 的主題累積了不少沒用的東西, 然真正重要的在於觀念革命, 獨立思考而不要人云亦云, 尤其是那些用教課來賺錢的老師說法! 為什麼老師們最喜歡強調 [紀律] ? 因為當你虧損的時候, 可以簡簡單單地把責任推給你不夠有紀
Thumbnail
2021/12/11
做交易要能成功, 其實要懂的事情很有限, 都在執行力的貫徹而已! 我這 [眉眉角角] 的主題累積了不少沒用的東西, 然真正重要的在於觀念革命, 獨立思考而不要人云亦云, 尤其是那些用教課來賺錢的老師說法! 為什麼老師們最喜歡強調 [紀律] ? 因為當你虧損的時候, 可以簡簡單單地把責任推給你不夠有紀
Thumbnail
2021/11/30
自從FaceBook宣布改名後, 元宇宙題材很夯, 相關個股也飆漲了一波; 但你這輩子 [可能] 就已經是元宇宙了, 只是擬真到你不覺得是而已! 因為你不用戴上頭盔, 或是其他穿戴裝置, 生活的一切就像在夢境時一樣真實, 更有智慧話語說: 人生如夢! 我們現在待的世界, 很可能就只是個虛擬世界!!!
2021/11/30
自從FaceBook宣布改名後, 元宇宙題材很夯, 相關個股也飆漲了一波; 但你這輩子 [可能] 就已經是元宇宙了, 只是擬真到你不覺得是而已! 因為你不用戴上頭盔, 或是其他穿戴裝置, 生活的一切就像在夢境時一樣真實, 更有智慧話語說: 人生如夢! 我們現在待的世界, 很可能就只是個虛擬世界!!!
2021/09/30
開課或賣文老師受人質疑後, 總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替自己合理化; 實在看不過去三觀被無故混淆, 即使最後仍是狗吠火車(沒能改變現狀什麼吧)? 想想還是該拿出道德勇氣來 [正衣冠], 我們該有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的氣概才是! 許多老師可能是為了招攬學生方便, 很會凸顯他的經驗老到(20年?),
2021/09/30
開課或賣文老師受人質疑後, 總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替自己合理化; 實在看不過去三觀被無故混淆, 即使最後仍是狗吠火車(沒能改變現狀什麼吧)? 想想還是該拿出道德勇氣來 [正衣冠], 我們該有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的氣概才是! 許多老師可能是為了招攬學生方便, 很會凸顯他的經驗老到(20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AI交易的定義: AI交易是指使用人工智慧、預測分析和機器學習來分析歷史數據和外匯、股票數據斗、獲取投資理念、建立投資組合並自動買賣股票或外匯的過程。 AI交易可以利用計算能力來執行模仿人類邏輯和專業知識的任務,並在高度先進的水準上進行。 不同的AI交易系統或軟體可能會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和技
Thumbnail
AI交易的定義: AI交易是指使用人工智慧、預測分析和機器學習來分析歷史數據和外匯、股票數據斗、獲取投資理念、建立投資組合並自動買賣股票或外匯的過程。 AI交易可以利用計算能力來執行模仿人類邏輯和專業知識的任務,並在高度先進的水準上進行。 不同的AI交易系統或軟體可能會使用不同的策略、算法和技
Thumbnail
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前陣子朋友介紹了一位國外的交易大神給我認識,所以最近幾個禮拜都在學習他的交易概念,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做交易就是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邊界,顧好這一畝三分地,行情來了我才進場,其餘時間就是在場外觀望等待,依照交易多年的經驗,以及和前輩們學習所得到的結論也都一樣,而
Thumbnail
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前陣子朋友介紹了一位國外的交易大神給我認識,所以最近幾個禮拜都在學習他的交易概念,一直以來我都認為做交易就是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邊界,顧好這一畝三分地,行情來了我才進場,其餘時間就是在場外觀望等待,依照交易多年的經驗,以及和前輩們學習所得到的結論也都一樣,而
Thumbnail
  在投資領域,交易方式一直是個重要的議題。傳統的交易方式是透過人工盯盤,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交易,但是這種方式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程式交易逐漸受到關注。程式交易是利用電腦程式來自動進行交易,可以大大減少人工盯盤的時間,並避免了人性所帶來的交易錯誤。 傳統交易缺點:
Thumbnail
  在投資領域,交易方式一直是個重要的議題。傳統的交易方式是透過人工盯盤,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交易,但是這種方式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程式交易逐漸受到關注。程式交易是利用電腦程式來自動進行交易,可以大大減少人工盯盤的時間,並避免了人性所帶來的交易錯誤。 傳統交易缺點:
Thumbnail
交易系統就像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交易者在市場上獲取利潤的方式與指導方針。而交易路徑圖就像是引導讀者邁向終點的藏寶圖,讓我帶領各位一同走向最終目標的紅色迴圈吧!
Thumbnail
交易系統就像企業的商業模式,是交易者在市場上獲取利潤的方式與指導方針。而交易路徑圖就像是引導讀者邁向終點的藏寶圖,讓我帶領各位一同走向最終目標的紅色迴圈吧!
Thumbnail
學了這麼多之後,要做什麼呢?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求你把所有的知識學完,或將書中的東西背起來,把所有指標的公式記在腦海後,才能夠接下一步;你知道嗎?如果你將所學的東西全部背起來,那麼,你會變成什麼呢? 你將會有機會成為一位教投資學的教授。 為什麼要訂定策略,靠直覺與盤感進出不是很好嗎?
Thumbnail
學了這麼多之後,要做什麼呢?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要求你把所有的知識學完,或將書中的東西背起來,把所有指標的公式記在腦海後,才能夠接下一步;你知道嗎?如果你將所學的東西全部背起來,那麼,你會變成什麼呢? 你將會有機會成為一位教投資學的教授。 為什麼要訂定策略,靠直覺與盤感進出不是很好嗎?
Thumbnail
前幾年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件事,全球大數據資料的擴增跟應用正急速擴張當中,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還有人數的因素,以亞洲地區大數據相關產業最具獲利潛力。 從今之後,用大數據來獲取投資,是越來越常見到的事,高盛集團在2015年對新加坡大數據公司進行高達5,600萬美元的投資案,企圖從社群媒體、通訊APP得
Thumbnail
前幾年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一件事,全球大數據資料的擴增跟應用正急速擴張當中,因為中國大陸的崛起還有人數的因素,以亞洲地區大數據相關產業最具獲利潛力。 從今之後,用大數據來獲取投資,是越來越常見到的事,高盛集團在2015年對新加坡大數據公司進行高達5,600萬美元的投資案,企圖從社群媒體、通訊APP得
Thumbnail
之前還在PP的時候,有位夥伴在課程留言繳作業,擬了一個標的策略,我在下面回覆說他的策略邏輯清楚,兼顧各個面向,有掌握到我技術分析的精神(雖然還沒正式上課),這位夥伴也繼續回覆,說他其實沒有理論基礎,
Thumbnail
之前還在PP的時候,有位夥伴在課程留言繳作業,擬了一個標的策略,我在下面回覆說他的策略邏輯清楚,兼顧各個面向,有掌握到我技術分析的精神(雖然還沒正式上課),這位夥伴也繼續回覆,說他其實沒有理論基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