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時代,藝術是改變民族命運的契機。我讀《陳澄波密碼》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台灣光復,天地草木,普天同慶,可欣可賀,吾人生於前清,而死於漢室,實終身之所願也。」——陳澄波
raw-image


陳澄波之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被譽為臺灣美術的化身,是繼黃土水之後,第二位入選帝國美術院展覽會(簡稱帝展)的臺灣人,帶給臺灣人昂首挺胸的自信,勇於在藝術上與日本人一爭高下,不再只是次等國民。

但陳澄波卻在二二八事件時,悲劇性地殞落,相關的歷史也成為了一段空白,就像日曆不知道被誰撕去了重要的日子。

為什麼要認識陳澄波?

2017年,臺灣召開睽違十五年的全國文化會議,當時提出了臺灣應建構出自己的藝術史,並建構屬於臺灣藝術的場館。而藝術史要關注的不只是作品本身,更要理解作品背後的藝術家,知道其政治、歷史、藝術的脈絡,才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瞭解。若單憑外觀認識,通常會錯失很多珍貴的事。

黃土水:「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情之常。雖說藝術無國界之別,在任何地方創作都是一樣的,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由於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臺灣的歷史,摻揉各種文化,令人著迷,令人神往。近年來以臺灣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漫畫、桌遊、音樂等,都在蓬勃發展,藉由多種媒介的進入,讓我們離歷史更近了。

但以歷史為主軸的小說則鮮少,若說到臺灣藝術,又是個明顯的斷層了,關於這時期最有名的小說作品,筆者所知只有謝里法的《紫色大稻埕》,但也是2009年出版的書了。

作者柯宗明說道:「歷史與文學結合挑戰性很高,有些作品有歷史但無文學性,或是有文學性但少了歷史。」道出了寫歷史小說癥結,非常同意。

筆者翻閱《陳澄波密碼》後,有種難以形容的興奮,就像是醍醐灌頂般,那些日治時期藝術家的知識拼圖,突然就知道怎麼拼成一幅全景了!而且《陳澄波密碼》解鎖的不只是陳澄波的符碼,更是那些花畢生心血去追逐藝術的人群眾生相!有石川欽一郎、倪蔣懷、楊三郎、陳植棋、廖繼春、李梅樹、李石樵、林玉山、洪瑞麟等等。

「栩栩如生」的人物口白,彷若讓讀者們跌入歷史中。當然,小說對白是虛構的,但作者寫小說的目的不是為了虛構情節,而是透過小說筆觸,讓歷史人物更充滿血肉,完全沒有違合感,像是作者從留下來的檔案、文書去合理地創造這些對白。

楊逵:「畫家的戰場在畫布上,那麼文學家的戰場就是在稿紙上了。我要透過紙筆,控訴資本家對勞苦工人的壓榨欺凌,我相信這就是普羅藝術的力量。」

潘玉良:「管它什麼路線跟風格,作畫時,我就半閉著眼睛,讓手自然引導我的腦來下筆,手怎麼畫,畫面的圖形就怎麼成形,於是一幅油畫就這麼完成。阿不再追逐這些潮流了,追都追不完。」

你將看到,這些藝術家都被作者召喚了出來。

●故事介紹
解嚴前夕,不願跟隨藝術市場的潦落畫家,突然接到了,酬金十分豐厚的畫作修復委託案。但令人不解的是,委託人卻絲毫不透漏畫作的相關訊息。

但為了能正確修復畫作,於是畫家在報社的女友,自告奮勇也加入尋找情報的過程,沒想到過程卻頻頻遭遇阻撓,長官施壓、莫名被黑衣人尾隨,這些都讓我們感受到解嚴前夕,那種緊繃的社會、政治氛圍。

眾人對過去白色的恐怖仍留存陰影,表現得噤若寒蟬、三緘其口,就算找到了相關的人,更重要是讓他們徹底卸下心房才行。

另一條敘述線,則是跟隨著陳澄波的腳步,負笈東京學美術,之後寓居上海生活,1933年則回來臺灣,籌組「臺陽美術協會」。致力在畫屬於台灣人自己的畫。

有關於國族的認同,藝術魂的熱沈、和藝術與政治間的距離。不管是過去還是現代都是一樣的。人各有志。時局的激盪可能是重生,也可能是毀滅。書中,隨著一場離別的餐敘,人們發表了對日本的看法,這才知曉了畫家夥伴們對日本的看法是不同的。

對所謂「祖國」的認知,有時是日本,有時又是中國。也不是說立場搖擺,而是時局紛亂,在那個時代,他們也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而那時大部分的青年又是左派的。對於左派,傳統的觀念一定會馬上想到中國的共產黨。但孫文,蔣介石最早走的也是聯俄容共的路線,蔣經國當年也是赴俄留學,甚至娶了俄國的太太──蔣方良,這也都是歷史的複雜之處。

「三十歲之前而不是左派,這個人一定沒有靈魂;三十歲之後還是左派,此人必沒有腦子。」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回歸談到藝術,陳澄波的藝術理念與熱沈。

藝術究竟是為了藝術,還是為了社會?要高端還是老嫗能解?藝術也是歷史的一部分,可以看見其時代的縮影,甚至可能隱藏了藝術家所留下來的符碼。

若是只是直覺感受可能會不明白。藝術有時還是需要理解的。


結語:


要透過不斷地直視傷口,才能真正了解這段歷史。《陳澄波密碼》不只是對陳澄波的人物小傳。對美術史、美術理論、歷史,或本身是藝術家的人都很推薦。

透過作者的書寫,明白了那個時代中,歷史與藝術,政治與民族,在那個時代中的各種糾葛,藝術家是很難獨善其身的。我們開始鑿開了那些被隱藏的斷層,除了把那塵封已久的檔案、作品重新拾起外,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開始書寫。

閱讀的過程充滿喜悅,與充滿難過,但都基於同樣的原因──發現這些都是我們以前從來不知道的事。

那些被歲月遺忘了三十多年的往事,隨著時光抽屜的拉開,相關的人事開始浮現,好像我們在歷史的迷霧中又前進了一些。

最後感謝女友 Peiwen K 陪同及攝影
女友也寫過一篇 回到1920年台灣美術的光輝時代-談北師美《不朽的青春》之背後歷史脈絡及藝術精神

歡迎同步欣賞 :) 寫得超棒!推推

raw-image


個人IG 塵世迷走書僮 instagram.com/soulbook2021

歡迎追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玉塵 (塵世迷走書僮)的沙龍
31會員
42內容數
讀書是最簡單廉價的娛樂方式,透過書籍我們能感知到不同地域、時間的人的所思所想,是各種思緒的淬鍊,書有千千萬萬,但時間是有限的。這裡將精選我讀過,並特別喜歡的來做分享。主要以文學、藝術、歷史、自然人文為主。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2/18
書寫,不是要為了成為作家,不是為了出一本書。而是透過書寫的過程,去寫出那些你已知,或是尚未知曉的事物。書寫的過程是一種緩慢的咀嚼以及整理,你把當下的靈光、記憶都捕捉起來,時間因此有了厚度,你可以不斷回味、品嘗這段經歷,穿越時間的限制。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22
圖博,這片亡國之地。 記憶被竄改,信仰被驅逐,過往的生活正在漸漸消逝,而一旦語言也忘卻後,藏人就真真正正滅絕了。 一直以來,都對西藏感到興趣,可能從國中地理的「世界屋脊」開始;可能從林冠吟《救贖》開始,可能是從別人描述的高原鐵道之旅開始,或可能是從在故宮服役時,接觸藏傳佛教開始,親眼看到...
Thumbnail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2025/01/14
• 我盲目地接受這樣的描述:我很有生產力,永遠停不下來。我和其他人一樣,完全忽略一項重要事實:到了某個臨界點,我對自己的要求會超出合理界限。關於生產力議題我知道得很多,但還有很多我不知道。重點是,我對於該如何將生產力融入整體的人生藍圖,沒有適切的想法。或許,只是或許,我實際承受的壓力比自己以為的還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看完這一本歷史小說,結尾很震驚也很感概,原來歷史課本有好多沒告訴我們的事情,在我看完這本書,我對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發展史有了初步的認識,台灣原來有這麼一位俱有影響力的畫家-陳澄波,但歷史或者美術課本裡卻隻字不提,只因為他是228事件的受難者。 書名:陳澄波密碼 作者:柯宗明
Thumbnail
看完這一本歷史小說,結尾很震驚也很感概,原來歷史課本有好多沒告訴我們的事情,在我看完這本書,我對日治時期的台灣美術發展史有了初步的認識,台灣原來有這麼一位俱有影響力的畫家-陳澄波,但歷史或者美術課本裡卻隻字不提,只因為他是228事件的受難者。 書名:陳澄波密碼 作者:柯宗明
Thumbnail
當街燈與電線桿第一次出現在城市裡,藝術家們是感受到街景被侵略,或是欣然接受工業化帶來的新挑戰?陳澄波等畫家決定,他們將忠實反映時代的脈動,因為生活即是美,即是藝術的源泉。
Thumbnail
當街燈與電線桿第一次出現在城市裡,藝術家們是感受到街景被侵略,或是欣然接受工業化帶來的新挑戰?陳澄波等畫家決定,他們將忠實反映時代的脈動,因為生活即是美,即是藝術的源泉。
Thumbnail
近幾個月臺灣的本土文化與藝術最熱門的展覽,可能就是這一場了。這一檔展覽其實延續於近年來興起的臺灣本土文藝風潮,因為過去的時空背景的影響,臺灣的本土藝術並沒有被極力的推廣,甚至在我學生時期,如果不是我們高中蓋了雨賢館,紀念背包印了水牛,那我可能從來都不會知道鄧雨賢或者謝里法。
Thumbnail
近幾個月臺灣的本土文化與藝術最熱門的展覽,可能就是這一場了。這一檔展覽其實延續於近年來興起的臺灣本土文藝風潮,因為過去的時空背景的影響,臺灣的本土藝術並沒有被極力的推廣,甚至在我學生時期,如果不是我們高中蓋了雨賢館,紀念背包印了水牛,那我可能從來都不會知道鄧雨賢或者謝里法。
Thumbnail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 黃土水,〈出生於臺灣〉,《東洋》,1922
Thumbnail
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然說藝術無國境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臺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 黃土水,〈出生於臺灣〉,《東洋》,1922
Thumbnail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Thumbnail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藝術家的一日廚房》
Thumbnail
最近幾檔大型收藏展:《不朽的青春》、《經典再現》、《時代映像》收穫不少關注,予人一股當代台灣人渴求歷史的印象,欲透過對前輩作品的再考察、再認識,追求某種不朽的精神。本文藉由剖析這幾檔展覽的國家化與殖民美學復辟傾向,討論什麼是台灣,什麼又是台灣的藝術?以及藝術作品中有沒有台灣精台灣精神這回事?
Thumbnail
最近幾檔大型收藏展:《不朽的青春》、《經典再現》、《時代映像》收穫不少關注,予人一股當代台灣人渴求歷史的印象,欲透過對前輩作品的再考察、再認識,追求某種不朽的精神。本文藉由剖析這幾檔展覽的國家化與殖民美學復辟傾向,討論什麼是台灣,什麼又是台灣的藝術?以及藝術作品中有沒有台灣精台灣精神這回事?
Thumbnail
最近幾檔大型收藏展:《不朽的青春》、《經典再現》、《時代映像》收穫不少關注,予人一股當代台灣人渴求歷史的印象,欲透過對前輩作品的再考察、再認識,追求某種不朽的精神。本文藉由剖析這幾檔展覽的國家化與殖民美學復辟傾向,討論什麼是台灣,什麼又是台灣的藝術?以及藝術作品中有沒有台灣精台灣精神這回事?
Thumbnail
最近幾檔大型收藏展:《不朽的青春》、《經典再現》、《時代映像》收穫不少關注,予人一股當代台灣人渴求歷史的印象,欲透過對前輩作品的再考察、再認識,追求某種不朽的精神。本文藉由剖析這幾檔展覽的國家化與殖民美學復辟傾向,討論什麼是台灣,什麼又是台灣的藝術?以及藝術作品中有沒有台灣精台灣精神這回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