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打從我接觸這個名詞到現在也超過十年的時間。
而自己做PM(Product Manager)也有近10年的時間。一開始身為一個萌新也是好傻好天真的以為Product /Project Manager這二個名詞是代表著同一個職位,只是不同公司有著不同的稱呼(當時也沒想過要問問Google大神XD)。
然而隨著經驗與年紀的增長,看了許多大大的文章才知道原來跟我一樣好傻好天真的人不在少數嘛(誤),所以才想把這題目當作是紀念的第一篇。
在台灣,依然有許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把這二者看做是一個職位,因此有許多掛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等各式類似職稱的夥伴要同時做系統規劃、營運資料分析、活動規劃、測試、下廣告甚至是客服處理....等工作,反正只要跟該產品(項目)有關的通通都跟你有關,搞得跟高級打雜員沒啥差別。
其實只要問問Google,馬上就有海量的內容告訴你這二者之間的差異。
在此套用網路上的一段簡單區分說明
「以流程來說,無論是誰發起了產品/專案的需求,都需要 Product Manager 深入思考功能對使用者的效用,以及需要調整的體驗;
而 Project Manager 則在需求開出後,檢驗可行性、與工程師確認如何實作。兩人都需要針對開發現況,不斷調規格、找資源、溝通需求,是相輔相成的存在。」
但像我一個野蠻生長的PM來說,光是搞懂這二者的差異就花了很長一段的時間。
雖然看似繞了遠路,但這並不是一條毫無收穫的道路。
一、選對邊發展
當你處在一個PM身份做著二種工作環境時,兩種 PM 的思維會經常混合在一起互相糾結打架。
一邊想著市場需求的同時,下一刻卻想著技術力可以辦到哪些條件同時,最後再去思考這樣著折衷方案是否是市場需要的、會不會規格開不到問題核心點。
雖然過程總是歷經不知幾番波折,但在這中間過程一定會發現自己對哪一邊比較擅長或特別感興趣。
就像獵人的念能力鍛鍊「除了自己所屬的系統外,其他系統的最高修得率是會相對下降。離開自己的系統愈遠的屬性,修得率愈低。」
也就是說選對邊成長就會事半功倍,搞不好就能以三倍的成長。
二、要培養哪些技能
當了解自己喜歡/擅長的領域後,下一步自然是把自己工作上所需的技能學習、挖深以便能夠應付職場上各種狀況,當有餘力後也可以慢慢地去拓展副技能或把主技能練到極致。
另外我自己很喜歡第一神拳裡面的一段(83集),記者藤田對鴨川會館選手作的評比方式藉以說明什麼樣的人比較不容易被淘汰
我們必須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鷹村,更多可能我們只是木村、青木這類沒有特色很容易被取代的人。
因此,除了選對邊之外,下一步同時也是很漫長且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專屬武器(技能)。當有了這項武器並持續精進打磨之後才能在這嚴苛的社會大篩子中不被淘汰出局。
三、未來的道路
在台灣,如果能夠有幸加入到一家產品和專案分工明確的公司那非常恭喜。但很可惜依然許多公司把這二者當成同一個職位在使用(能者多勞嘛XD)。這時就很容易陷入現實面的考量,應該繼續待著?亦或者下一個會更好?
因為每個產業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所以也只能提供基本的思考邏輯。
- 你的武器(技能)能不能跨產業:最基本的就是軟硬體產業的不同,即便都是在相同產業內,產品特性也會造就不同需求的PM。因此先把同產業甚至是相近產業先分類出來再去比較自己的技能可以在哪個領域上應用是可以先去了解的第一步。
- 自身的產業環境是需要什麼樣的PM:如果最後決定在原產業持續發展,接下來就可以去思考你所處的產業到底對PM的要求是什麼。進而持續打磨你的武器往更高的目標邁進。
- 跨產業勇闖新天地:當你打算挑戰新領域千萬不要捨棄你原有的武器。相反的在新環境學習新能力時也別忘了要思考看看如何把你原本擅長的武器應用在先的環境,如此一來或許就能成為一名有特色的PM。而不是打掉重練從新手村開始,這樣不但太花時間而且現實考量來說也是跟錢過不去。
最後還是用獵人的念能力說明來做結尾(真是好用~)
「每個人都有他的好惡與擅長的能力,想要鑽研到最高境界,最重要的不是去模仿別人,而是要先了解自己的資質」。
我想這邊的資質也可以解釋為自己的特性,唯有先了解自己並朝之努力邁進也才 「比較容易」 事半功倍。
當然,我相信也有不少人認為自己的潛力不只如此;或者是想開發自己的新能力而去挑戰自我(有些人也稱作走出舒適圈)當然也是很好的選擇。
畢竟自己的極限在哪有時候連自己都不一定會知道,只有走過試過親身體會過才能得到別人無法複製的經驗。
總的來說,PM是個入門門檻不高但要做得好卻很難的一個職位,因此如何走出自己的一條道路也只能從中不斷的探索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