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學以致用法》論「輸出」的重要性,與實踐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作者:樺澤紫苑
譯者:賴郁婷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raw-image

書來睜眼

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自己像一個躺在沙發上的懶人。

書本的面積是 12.8 x 18.8 cm,較一般的 14.8 x 21 cm 袖珍,便於攜帶;書中每個命題都控制在 2~4 頁,利於零碎時間閱讀;重點字句已經用藍色標示清楚;章節一開始,副標題先用一句話點出要旨;結束前,還會做形象化的重點回顧。

總之,千方百計地排除種種萬難,先吹涼這碗「煲湯」,再用調羹舀起遞至讀者前,我們只需「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即可。


這本書在談「輸出」

最高學以致用法》中的「學」指的是聽和讀,屬於輸入;而「用」則是說、寫和行動,是運用,是輸出。

⚠️ 輸入:聽、讀
⚠️ 輸出:說、寫、行動

在本書中,作者希望讓大家了解輸出的重要性,並傳授具體的輸出方法,以及如何透過輸出達到自我成長;以方才提到的三大類輸出方式(說、寫、行動)為框架,帶出80個不同單元。

作者是ㄧ名精神科醫師,有時會援引神經科學的觀點,解釋為什麼這樣輸出有成效。引用的頻率不高,否則這就變成一本腦科學書籍啦!


輸出的基本法則

raw-image

平常輸入大腦的情報,會暫時被儲存在大腦「海馬迴」的部位,時間大約是二至四週。這段時間內,如果情報經常被運用(輸出),大腦就會判定該情報是重要的,將之移至「顳葉」的長期記憶中儲存。

就像超商「收銀機」裡的現金,來來去去(短暫),唯有被移至銀行「保險箱」存放的錢,才是落袋而安(長期)。

法則 1》兩週內運用超過三次的情報,大腦會自動轉成長期記憶。

.

raw-image

很多時候,學習沒有成果,或是明明看了很多書,卻感覺還是毫無成長,最大原因往往是「輸入過剩/輸出不足」。

成長的關鍵在於輸入<輸出,作者舉了一些實證研究,於是建議這樣的權重分配:

法則 2》輸入和輸出的黃金比例為 3:7。

.

raw-image

輸出之後,到下一次輸入之前,還有一個絕對不能省略的「反饋」步驟。

「為什麼成功?」
「為什麼失敗?」
「下一次該怎麼做?」

透過重新檢視、探究原因、反省、改善、修正方向、細部調整等一連串作業,經思考整理,在下一次的輸入時進行更新。

不停地反覆進行「輸入 → 反饋 → 輸出」的循環,就好像圍繞著自我成長的軸心,形成一道向上盤旋提升的螺旋梯。

法則 3》檢視輸出成果(得到反饋),將經驗活用在下一次
法則 4》輸出和輸入的循環——自我成長的螺旋梯

心得:聯考的小冊子

我本來以為這本書,會傳授各種五花八門的輸出招式,其實不盡然。反而花比較多心思在談「做這些輸出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由於以前涉獵過不少「溝通」與「職場工作術」的書籍,甚至還去上 卡內基訓練(Dale Carnegie Training)課程,主題也是有涵蓋「說、寫、行動」的實踐。

因此對我而言,大多數讀本書的時間像是在「溫故」,當然也是有「知新」的部分;這次做出來的 Mind Map(原圖),剔除掉一些個人視為理所當然的分支(否則有 80 個命題要開枝散葉,實在是太紛雜),主觀意識強烈。

raw-image

記得以前參加大學聯考,大家把握進考場(教室)前所剩不多的時間,人人抓著一本「小冊子」惡補。

這本書就是那本小冊子,或者說像是一本「字典」。有些「字彙」已經悉數掌握,亦有半生不熟/全然陌生處;總而言之,好處就是檢索方便,單元之間沒有順序性,可隨時空降到「念舊的地方」。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坐坐、拍打餵食 ❤️。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 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MastodonMattersMed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34.3K會員
794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硬技能是一種操控世界的能力,它處理的物件是「物」;軟技能是一種影響他們的能力,它處理的物件是「人」。
Thumbnail
2025/03/31
硬技能是一種操控世界的能力,它處理的物件是「物」;軟技能是一種影響他們的能力,它處理的物件是「人」。
Thumbnail
2025/02/22
大道至簡,無論是投資衣物還是金錢,關鍵都在於專注與篤定,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5/02/22
大道至簡,無論是投資衣物還是金錢,關鍵都在於專注與篤定,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Thumbnail
2024/12/27
好的簡報會發光,讓它熠熠動人的,是你注入其中的靈魂。
Thumbnail
2024/12/27
好的簡報會發光,讓它熠熠動人的,是你注入其中的靈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主題: 是日本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提升學習能力的著作 📌推薦:⭐⭐⭐⭐⭐ 基本上是套書,一本英文書名稱是input,另外一本書是output,我覺得他是用很有體系又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讓你知道如何提升學習效率。 蝦皮購買連結 📌感想: 以下說明這兩本書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Thumbnail
📌主題: 是日本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提升學習能力的著作 📌推薦:⭐⭐⭐⭐⭐ 基本上是套書,一本英文書名稱是input,另外一本書是output,我覺得他是用很有體系又簡單易懂的方式解釋,讓你知道如何提升學習效率。 蝦皮購買連結 📌感想: 以下說明這兩本書最重要的核心理念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這本書是《OUTPUT最高學以致用法》的 系列續作! 裡頭教會我最重要的幾件事: 1. 克服資訊焦慮-透過有方向有目標的學習 2. 高效閱讀的技巧 3. 有效聆聽該注意的事 4. 如何強化記憶力 符合科學且我實際運用之後對學習效率有顯著提升,值得推薦
Thumbnail
曾經看完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個展覽,當別人問你心得時,一瞬間竟一片空白啞口無言?資訊爆炸的時代,你花了多少時間看,又有多少真正被內化?一本可愛好讀的書給你 80 個簡單好用的技巧!
Thumbnail
曾經看完一本書、一場電影、一個展覽,當別人問你心得時,一瞬間竟一片空白啞口無言?資訊爆炸的時代,你花了多少時間看,又有多少真正被內化?一本可愛好讀的書給你 80 個簡單好用的技巧!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作者是日本的樺澤紫苑醫生,主要講如何汲取知識(input)與用書寫、說話等方式傳達知識或資訊給其他人(output)。 另外自己實踐獲得的知識想法也算是種output,就像我讀了這兩本書後做了心得筆記發表在方格子這裡,一方面在統整獲得的知識一方面也和旅人分享。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Thumbnail
這本書每一篇的篇幅 2-4 頁,很適合通勤的時候閱讀。書中有蠻多作者獨到的看法,統合作者自身的「流派」,加上與他人共通的學習方法,綜觀來看,CP值相當高。
Thumbnail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曾經記錄讀完的書名,看著清單越來越長,心理萌生成就感,但大部分書中的內容我都很模糊,現在寫閱讀心得後,更能記住書中的知識了。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Thumbnail
如果,你現在可以書寫,那就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章,吸收知識了,因為輸出比輸入重要太多了。 這幾年來,我習慣把閱讀的書籍,有感覺的地方掃描起來,整理成一個資料夾,想著以後書寫時,肯定有機會用上。屆時,我只要從電腦上調閱出來即可。 然而,我卻發現我在書寫時,用到的資料少之又少。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Thumbnail
「不斷地閱讀是我逃避的方式,只是想要不去面對費力思考。」 我心裡明白,第一是因為知識焦慮,我對自己的知識庫感到嚴重不足,對於閱後還需要花把看書更多的時間精力去整理自己的心得,不如去看下一本書我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