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坦誠的多重伴侶關係」簡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2020年註:本文將關係分成主要關係、次要關係……,後來有人的做法是不分主要、次要,都稱作:一段關係)


壹.我看到「情傷」文時,除了當事人的受傷……之外,還有那股「沈痛」的感覺。


貳.發生「情傷」的原因之一:有了別人


除了自己不愛,對方不愛了之外,有很大原因是對方有了別人(稱之為外遇、劈腿、偷吃、第三者、腳踏兩條船等不好的名詞),而導至分手,讓另一個人覺得很受傷,(有些外遇本人可能會覺得歉疚)。這種受傷,除了自己所愛的人不愛自己,關係不能再持續之外,外遇期間對於事件的隱瞞和欺騙,並懷疑「他對我的感情和所有的作為是不是也是假的?」的全盤否定也是造成傷痛很主要的原因。


她原來和A在一起,愛上了B是否就不再愛A了呢?如果她執意不和B分開,就一定得和A分手。在我們認定愛情是獨占的,是一對一的關係中,不是全有就是全無,這樣的全部否定是不是很可惜?


參.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人是很複雜的,感情也有許多面向,她愛上B不表示完全不愛A,和A的感情也是真的,只是一個人的感情不能滿足另一個人的全部,如果能夠允許多段感情同時存在的話,是不是比較能適應現代的社會環境,及維護個人的主體性呢?


我們先放下愛和性(在異性戀中還有婚姻)必須是獨占、忠誠、排他的既有邏輯,來探討看看是否有比較理想、合理、切合個人需要的不同方式?一對一的關係中,個人時常必須委屈自己,以遷就對方的要求,壓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肆.「坦誠的多重伴侶關係」為何得以維持?實踐者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看他們如何互相界定彼此之間的情感關係,並指出如何在情感關係中維護個人的主體性。之中最主要的是「坦誠」和「尊重」,不管對自己或對他人都一樣。


一、情感關係的彈性與多樣


多重伴侶關係並不等於多個男女朋友,他們會根據對對方的感覺、契合的程度、或是不同的需求或期待,界定雙方屬於什麼樣的關係,不同的關係類別中可看出包含著親密關係的面向,因而能夠維持。


1. 床伴:最主要的是性關係契合,只會有對彼此身體情慾反應的了解跟掌握,知道怎麼樣做愛最能滿足彼此,至於其他個人生活層面僅有表面訊息的分享,甚至價值觀不見得契合。


2. 可以上床的好朋友:「彼此深入了解」在這類關係上比較重要,先是朋友關係,可能因聊過性觀念知道彼此可以接受友誼的性而上床,或在不刻意的情況下發生性關係。但主要的互動卻是其他互動,因此,彼此的深知與了解是比較重要的元素。


好東西(事情)可以和好朋友分享,就像會和朋友一起吃飯、聊天、喝咖啡一樣,性是可以和朋友分享的活動。


3. 產生情感愛戀的次要關係:彼此之間有愛戀的情愫,對雙方了解更加深入,並在互動中產生默契,親密感更強,雖沒有具體的承諾或共同生活,但會覺得對方就是會持續存在的信任感,甚至在彼此遭遇生活挫折的時候照顧對方,分享許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物。


4. 主要關係:次要關係跟主要關係最大的差別,是在於有沒有一起走下去的規劃,例如:共同的計畫、共同的目標,以及生活層面的互相涉入程度,像是會住在一起,有日常生活、柴米油鹽的問題要處理,也會更在意彼此的生活實況。


二、「重視人我分際」且「務實」讓關係得以維持


在上段中,主要想表達的是,在多重伴侶關係中,每段關係蘊含的情感及親密程度,有如此多樣的面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不必然非黑即白,例如:愛/不愛、可以上床/不可以上床、交往/不交往這樣二分。


一對一關係並沒有消失,而是被重新詮釋為「經營與面對自己與對方的關係,而非約束彼此發展其他情感關係」,重視人我之間的界線及分際,也突顯他們不以「兩人一對」為中心思考伴侶關係,允許兩人之間對事情有不同的思考,每個人都需為自己負責,而非要求對方為自己而改變。


「我覺得每個都是一對一啊,都是我跟那個人的關係啊。」

「是心輔系那時候在講的,人我分際,為自己負責,把人我分際,就是分清楚哪一個是自己該負責的,哪一個不是自己負責。」這是實踐者所說的。


以「個人主體性」的立場出發,認清自己的需求,不同的關係滿足不同情況下的需要:需要性,需要人陪伴,需要分享另一個伴侶無法分享的樂趣,需要穩定、長久、共同經營的關係等等。


之所以會形成不同類型的關係,與他們解構性、愛、婚姻之間的關聯有很大的關係,也是體認人與人之間容易互相吸引,但不等於必須導向承諾交往。關係的發展還牽涉很多其他的條件配合,男生A常受到女生吸引,也常碰到女生喜歡上他,但他很清楚對方是不是自己想要在一起的人,吸引跟交往是兩回事。


「我覺得要喜歡一個人很容易,幾個特質可能就讓你覺得這個人吸引人或喜歡,但是那真的是很短暫或是很表面的東西……有很多女生是那種,你對她好,她覺得我在喜歡妳,妳就會開始喜歡我。那我一方面減少像這種讓人家誤解我對妳是有特殊意圖的這種……或是會附帶解釋……我很容易喜歡人……那喜歡一個人,想跟一個人更親近,就會做這樣(對她好)的事情啊……我如果想要追妳,我一定會講。」A這麼說。


三、「市場魅力」加上「經濟能力」增加實踐條件


尋找伴侶時,性愛觀念契合雖然重要,但本人的吸引力大小仍會受到擇偶市場的影響,像外表、身材,文化品味、財力,還有年齡等,想發展多重關係的人不一定找得到多個伴侶。


四、這也是一種尋找自我身分認同的旅程,發現自己想要什麼?讓自己更快樂,為感情的投入設限,不再無止境地付出。這是不是能成為現代愛情問題的解決之道呢?在網路上已有實踐者的社群(異性戀者)。


伍.我的感想:


一、感情一定要「全合」或「全零」嗎?


看到文中將感情、性和愛(連帶親密關係)分為那麼多種,我心中好感慨。


每個人的情感需求有那麼多樣,卻要找一個人來符合我全部的需求;同樣地,我也必須去符合對方的要求,這是何等的沈重啊!若有不合之處,就是全合(努力改變自己(來滿足對方),或企圖改變對方(以滿足自己)),或全零(分手)兩種選擇。


前者兩個人都委屈、壓抑,以為這些不快樂都是因為連帶著愛而來,必須承受的;後者只看到不合、不滿意的部份,將契合、美好的部份一筆抹煞,必須跟著放棄,真真可惜啊!


二、當對於感情有較優品質的要求時


既然現代社會中,人對感情的要求有那麼多的面向,一對一的關係不能滿足個人的需求,外遇、偷吃、劈腿、三角戀情等隱瞞、欺騙事件頻傳,人們還要堅守一對一的美好想像嗎?


從文中實踐者的想法和做法來看,他們全部確認的是每段關係都是不一樣的,只要確定了主要關係,其他的次要關係、好朋友、床伴等滿足了在主要關係中得不到的需求。回到了主要關係中,可以讓主要關係更穩固和長久。


當然這樣的多重關係每個人都要花心力去經營,時時確認彼此的關係,謹守對方和自己的人我分際,「我只要處理和他的關係就好,他和別人的關係是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雖然表面上顯得很麻煩,但品質更好的情感生活本來就是要付出心力和努力才能得到的,不是嗎?


三、「外遇」或「劈腿」的界定


我一直有個問題是,所謂的外遇或劈腿是以什麼情況來界定的呢?發生性關係?如果這個性關係沒有愛情成分也不可以;但有人沒性關係,只有互相愛慕,產生情感的依戀,這也不可以,是叫「精神外遇」。將人綁得那麼緊,怪不得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愛情中遭遇挫折,覺得很傷,不敢再踏入,讓自己處在孤單、寂寞中唉嘆「真愛難求」。


四、「有愛情的第二人」和「隱瞞」哪一種比較不道德?


要不要「承認人的本性」?(對愛情有多種需求)和追求「比較好的感情品質」?


(主要參考的碩士論文是異性戀的伴侶關係,我從中取用可以參考的部分,沒提到異性戀的一些關係和現象)


註:

主要參考

1.性解放的出路?異性戀坦誠的多重伴侶關係之研究

New Forms of Sexual Liberation? Polyamory As A New Lifestyle In Heteroseual Intimate Relationships /蔡伊婷,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8年6月。(原12位男、女受訪者,後來去除1人)


其他參考

2.多重關係:從女同志觀點作的愛情社會學研究

Multi-relationship: A Study of the Sociology of Love from the point of lesbian/許幼如,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9位受訪者)

3.發展多重戀情者愛情經驗之研究/洪敏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7年7月。(5位受訪者,皆年輕女性)


2010.3.27整理


可以不只一個伴侶

可以不只一個伴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紀餘的沙龍
90會員
682內容數
一直寫,一直寫,除了記錄生活、發表意見和想法、產出創作之外,還可以療癒自己。 我的email: slowee55@gmail.com
紀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3
作者註:雖然同婚通過了,但是平權和不歧視的對待並沒有理所當然地跟著來到,仍然要繼續努力。 我為網氏訪談「老年拉子情歸何處」焦點話題時,聽她們敍說的過程中覺得難過又心疼。她們都超過50歲,最年長的65歲,父母健在,也沒有缺手缺腳,更沒橫禍,都是「一般」家庭的孩子,有正當的工作,表面上過著和「一般人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1/02
註:本文為訪談文 小學的時候,我和女同學互動時有不一樣的感覺,當時不知道什麼是同性戀,同學間的要好到了互稱「老公」、「老婆」的程度。 國中時,我極端討厭男生,我想是因為基因,還有我的家庭背景重男輕女有關,為什麼女生就要做家事,男生不用?或許那時我的女性主義萌芽了。 高中時,我喜歡一位班上同學檬,我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2021/10/25
註:這是訪談文 小時候我家有傭人,幫忙照顧我們小孩,他領薪水時會買東西給我們,我要求他買男性化的衣服給我。那時候社會觀念保守,喜歡女生不敢表達,只用暗戀的方式。 稍大之後,我到圖書館找書看,像心理學的書,看它怎麼說?有一個說法是父母將女兒當男生養,長大後女兒是同性戀,這只講到T,至於說到婆,有的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人們常說「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剎那的動情,令我們心如鹿撞;但相處的磨擦,卻令我們輕易放棄。若果這是愛情的定律,那麼婚姻經歷半世而且還甜蜜地相處的夫妻,又如何解釋呢?
Thumbnail
人們常說「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剎那的動情,令我們心如鹿撞;但相處的磨擦,卻令我們輕易放棄。若果這是愛情的定律,那麼婚姻經歷半世而且還甜蜜地相處的夫妻,又如何解釋呢?
Thumbnail
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愛上兩個人嗎?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如果從兩個人身上獲得的是完全不同成分的愛,是絕對有可能的
Thumbnail
一個人有可能同時愛上兩個人嗎?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如果從兩個人身上獲得的是完全不同成分的愛,是絕對有可能的
Thumbnail
創作故事的過程中,尤其在描述「愛情」的時候,筆者經常感到納悶——究竟「愛情」是什麼?相信這個問題放到每個人面前,都至少能得到十種答案。光是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史坦伯格提出的愛情三因論,已包含九種不同的愛情樣貌。然而,即便看似最平凡的人們,也可能擁有最不凡的愛。
Thumbnail
創作故事的過程中,尤其在描述「愛情」的時候,筆者經常感到納悶——究竟「愛情」是什麼?相信這個問題放到每個人面前,都至少能得到十種答案。光是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史坦伯格提出的愛情三因論,已包含九種不同的愛情樣貌。然而,即便看似最平凡的人們,也可能擁有最不凡的愛。
Thumbnail
百味雜陳。 今天最好的註腳。 相愛的原因很多,最美好的就是純粹。 分開的原因很多,最遺憾的莫過於誤會。 都是腦子發熱的衝動,卻導向完全不同的結果。 就不能,好好的說說嗎? 不是一樣,愛著的嗎? 「因瞭解而分開。」 始終認為沒有什麼比這更荒唐的。 那麼,最初最初,倒底是因為什麼愛上的呢?在
Thumbnail
百味雜陳。 今天最好的註腳。 相愛的原因很多,最美好的就是純粹。 分開的原因很多,最遺憾的莫過於誤會。 都是腦子發熱的衝動,卻導向完全不同的結果。 就不能,好好的說說嗎? 不是一樣,愛著的嗎? 「因瞭解而分開。」 始終認為沒有什麼比這更荒唐的。 那麼,最初最初,倒底是因為什麼愛上的呢?在
Thumbnail
#開放式關係和一對一關係唯一差別 . 很多關於開放式關係的負面看法或者言論, 仔細探究會發現大多和相處之間的情緒、溝通、信任有關, 反而跟開放式關係沒有直接關聯, 那些問題在一對一關係之中也有可能遇到。 . 只是一對一多了「愛上別人就有罪」的框架, (這邊的「愛上別人就有罪」請自行斷句,兩種都行得通
Thumbnail
#開放式關係和一對一關係唯一差別 . 很多關於開放式關係的負面看法或者言論, 仔細探究會發現大多和相處之間的情緒、溝通、信任有關, 反而跟開放式關係沒有直接關聯, 那些問題在一對一關係之中也有可能遇到。 . 只是一對一多了「愛上別人就有罪」的框架, (這邊的「愛上別人就有罪」請自行斷句,兩種都行得通
Thumbnail
目前的感情狀態?「我有兩位愛人。」這是我近兩個月的答案。 「愛人」這個詞好像很不直覺, 對我來說就是「深愛之人」, 我深深愛著的人。 . 曾經有的男女朋友承諾, 因為各種事件或者因素(這太複雜了,有機會再詳述), 歷經了幾次分合, 至今已經沒有這些約定, 不再對外聲稱「這是我的男友/伴侶。」 只好說
Thumbnail
目前的感情狀態?「我有兩位愛人。」這是我近兩個月的答案。 「愛人」這個詞好像很不直覺, 對我來說就是「深愛之人」, 我深深愛著的人。 . 曾經有的男女朋友承諾, 因為各種事件或者因素(這太複雜了,有機會再詳述), 歷經了幾次分合, 至今已經沒有這些約定, 不再對外聲稱「這是我的男友/伴侶。」 只好說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是潛意識的投射需求和渴求,對方有著我喜歡的特質、不論是外表、個性還是言談,隨著關係的接近,越是缺愛的人,那樣的投射與驅力就越是強烈,這種驅力是無法用理性去控制的。 兩人的越來越靠近,卻在一個地方止了步,你想往前,卻發現對方很明顯地往後推了一步,你不理解,又是往前一步,迎面而來的是一句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是潛意識的投射需求和渴求,對方有著我喜歡的特質、不論是外表、個性還是言談,隨著關係的接近,越是缺愛的人,那樣的投射與驅力就越是強烈,這種驅力是無法用理性去控制的。 兩人的越來越靠近,卻在一個地方止了步,你想往前,卻發現對方很明顯地往後推了一步,你不理解,又是往前一步,迎面而來的是一句
Thumbnail
你可曾想過,為何愛情有時候不需要友情作支撐的來得突然,有時候又像是從友情中漸漸發展?兩者的關係又可能是甚麼呢?回想國高中時期,很多人對於情情愛愛,在經驗上都是一邊朦朧地前進,一邊清晰地疑惑。彷彿只要緣份到了,這就是友情,那就是愛情。 坊間有各種愛情的論述,但關於友情,關於兩者間的比較,卻少得可憐!
Thumbnail
你可曾想過,為何愛情有時候不需要友情作支撐的來得突然,有時候又像是從友情中漸漸發展?兩者的關係又可能是甚麼呢?回想國高中時期,很多人對於情情愛愛,在經驗上都是一邊朦朧地前進,一邊清晰地疑惑。彷彿只要緣份到了,這就是友情,那就是愛情。 坊間有各種愛情的論述,但關於友情,關於兩者間的比較,卻少得可憐!
Thumbnail
朋友剛好拿一篇 Dcard 發在FB上的文和該發文下方的留言來詢問我觀點,我不小心又愈寫愈長,就變成一篇文章了~ 我切入思考的角度大致分為【定義感情:愛?親密關係?】、【男女方當事人:看不見的權力】、【留言的旁人:社會與性別】和【女方有解嗎?】
Thumbnail
朋友剛好拿一篇 Dcard 發在FB上的文和該發文下方的留言來詢問我觀點,我不小心又愈寫愈長,就變成一篇文章了~ 我切入思考的角度大致分為【定義感情:愛?親密關係?】、【男女方當事人:看不見的權力】、【留言的旁人:社會與性別】和【女方有解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