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你心底的好與壞-在北影版上映前補個觀影心得

2020/12/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陳昊森無疑是這部電影的亮點,從「紅色氣球」到「美男魚澡堂」,可以看到他作為演員表演的成長,讓人看了很舒服。

  印象最深的是阿漢在海邊大吼,不斷揮舞雙手的鏡頭,我覺得陳昊森在這個簡單的動作裡,充分的表現出青少年的躁跟無力。配合這顆在本劇中難得稍長的鏡頭,又渺小、又壓迫的感覺我很喜歡,甚至我覺得這顆鏡頭可以當作本劇的縮寫:「兩個相愛的男子,在天涯海角之處,他們才能偷得一點相擁的空間。」
  可惜回到導演跟編劇本身,我感覺斧鑿的痕跡就太過明顯,遠沒有他們挑選的演員自然脫俗。剪接的節奏數度硬生生的打斷情緒,用劇場來形容就是瘋狂暗場,然後每一場再次燈亮,台上的變化少到使人懷疑暗場是按錯cue了。

  另外,我走出電影院之後,有種導演「無法選擇」他認為最好的說故事方式的感覺。這個感覺,導致整齣電影回想起來的形象是破碎的,有些地方像電視劇、有些像mv、有些像舞台劇,說是拼裝車或許有些過分,但風格的統一上顯然有著問題。
  然後,我真心不理解龍劭華那場戲的效果是什麼,我很喜歡龍劭華,但他突然的出現,像是沒有人演Birdy的爸爸,所以去「江湖無難事」借了龍劭華兩個小時補個鏡頭。同樣的問題也出在娃娃客串的部分,娃跟龍對我而言,都太沒有被處理過就被放進來了。
  相反的,戴立忍跟王識賢的演出則意外的很驚喜。
  王識賢的造型,還有戴立忍先猶豫、後哥們的行為模式,我覺得都滿有說服力的。(但戴立忍捂自己嘴的表演選擇,非常有待商榷)我很喜歡戴跟王最後一場戲在街道中漫步,還有最後試探彼此願不願意上樓多喝一杯咖啡的來回,但,或許可以再精簡一點。
  既然講到需要被精簡的部分,「歐神父跟阿漢對話」絕對是我首推要刪掉幾場的戲。歐神父的戲除了功能性的讓阿漢說故事外,就沒有別的用處,出現一兩次也就可以了,但本劇中卻像是新聞台切外景跟主播一樣的來回切換,看了很疲乏。
  而且,鏡頭貼他們這麼近到底要幹嘛?!
  近成這樣,只讓我感覺導演在暗示歐神父對阿漢心懷不軌(大概從第三次開始我就在猶豫到底該不該報警了),但他們明明不是這麼具威脅性的關係。
  來總結這部電影。
  我認為跟隨著陳昊森扮演的阿漢的眼光,可以回憶青少年們對愛情的憧憬,感受到一個人初次與另一個人沒有距離的心理接觸,也能放肆的藉這部電影說說自己塵封的戀之衝動。
  最後的最後,配著主題曲可能會想起…
  我從來沒有停止愛你/我其實那時非常愛你,有時,並沒有這麼遙遠的距離。

※圖片來源: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官方粉絲專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
諮商心理師/藝術學士/阿宅。持有消極的人生觀,相信希望/絕望循環才是人生常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