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故事(消極心理師的消極心事01)

憂鬱的故事(消極心理師的消極心事0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好幾個朋友跟我推薦阿滴談憂鬱症的影片,但我一直還沒點開,倒也不是對阿滴有什麼意見。

  我只是有點驚訝,我們還是要靠一個大名人來談自己身陷憂鬱症的經驗,才能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疾患。

  我以為人人都曾身陷憂鬱,或者人不是應該能有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嗎?

  我最憂鬱的時期是在高二、三。

  後來進諮商所,我對我高中時的評估是有憂鬱傾向,讓我勾初談分級的話大概是B。(A是有立即的自傷傷人危機)
  
  那時候,我有數次站在我們高中天台的欄杆邊邊往下看,很意外的沒什麼恐懼的感覺,但看著看著會浮出「掉下去一切都結束了呢」的想法。

  甚至有點嚮往。

  拉住我的,是我當時養的一隻白底橘斑貓。

  是她在我蹲在樓梯大哭的時候,靠在我身邊,讓我哭完以後,還感覺到有個生命跟我有點關係。

  有一年多的高中時光,我每週去輔導室跟老師聊,甚至在畢業典禮那天抱著老師,淚流不止的說感覺自己像個怪物,而我不知道怎麼作為一個怪物活下去。
      
  高中畢業以後,又在大學諮商中心談了一年,這次談的是,我想活得好一點了,我該怎麼辦。

  我的憂鬱大概就是這樣。

  說起來可能微不足道的,可是只要有心,俯拾皆是人傷痛的故事。

我的愛貓-梗梗

我的愛貓-梗梗


avatar-img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的沙龍
77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假如有人問我說諮商中是否一定要自我揭露,我會說:對,在諮商中的自我揭露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不會只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不一定會像我的經驗一樣鮮血淋淋的。在心理師的訓練當中,心理師們也是在整個學習、實習的歷程中去嘗試面對自己的議題,怎麼去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才會找到自己能夠接受的揭露自己的方式。
當我們想要親近一隻貓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被動」一些,保持「距離」,當貓主動表現出一些好奇之意時,可以試著伸手給祂們聞一聞,觀察祂們是否願意與我們有些肢體碰觸,當祂們對我們有興趣時,可能會主動用臉蹭蹭我們、接受撫摸,但當祂們覺得「夠了」的時候,就會轉身離開,以上與貓的互動就是所謂「尊重」與「合意」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跨性別者活在社會中,幾乎一定會遇到「你/妳的性別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當一個跨性別者在求職時,可能會因為他/她的性別認同、他們表現出的性別氣質與生理性別不同等因素,而影響到他們獲得職位的機會。也有跨性別者在職場上被迫要「出櫃」讓其他人知道他/她的性別認同狀態,甚至被迫接受不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對待。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假如有人問我說諮商中是否一定要自我揭露,我會說:對,在諮商中的自我揭露是不可避免的。但它不會只有一種固定的模式,不一定會像我的經驗一樣鮮血淋淋的。在心理師的訓練當中,心理師們也是在整個學習、實習的歷程中去嘗試面對自己的議題,怎麼去剖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才會找到自己能夠接受的揭露自己的方式。
當我們想要親近一隻貓時,最好的方式就是「被動」一些,保持「距離」,當貓主動表現出一些好奇之意時,可以試著伸手給祂們聞一聞,觀察祂們是否願意與我們有些肢體碰觸,當祂們對我們有興趣時,可能會主動用臉蹭蹭我們、接受撫摸,但當祂們覺得「夠了」的時候,就會轉身離開,以上與貓的互動就是所謂「尊重」與「合意」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跨性別者活在社會中,幾乎一定會遇到「你/妳的性別是什麼?」這樣的問題,當一個跨性別者在求職時,可能會因為他/她的性別認同、他們表現出的性別氣質與生理性別不同等因素,而影響到他們獲得職位的機會。也有跨性別者在職場上被迫要「出櫃」讓其他人知道他/她的性別認同狀態,甚至被迫接受不符合他們性別認同的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