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模仿司馬遷寫故事,你也可以一炮而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司馬遷作《史記》首創紀傳體紀錄史事,是被國民教育荼毒的我們所熟知的必考題目,不過你知道嗎,除了這個小知識外,《史記》更為膾炙人口的是司馬遷在本紀、列傳中描寫人物生動,甚至類似小說家筆觸的各種故事。說到這裡你一定開始覺得無趣,就讓我們一起進到《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王退至垓下而最後自刎的片段,來看看司馬遷要如何教我們成為小說大神。
在開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今天文章中所討論到項羽本紀中的片段:
項羽軍隊退至垓下,軍糧快吃完了,加上被漢軍團團包圍,接著四面楚歌,可想而知狀況緊迫,項羽聽到當然也眼淚啪噠啪噠的流。他立馬帶著八百餘人開疾走逃跑,但漢軍人多勢眾早就不可能讓他逃脫,追了起來。鏡頭回到項羽這邊快速渡過淮河,還能跟得上的,也只剩百人,在這緊要關頭,他們竟然迷路了,幸好還有路邊種田的阿伯可以問,但可惜阿伯是個很爛的跑龍套,在這種時候竟然還報錯路,於是項羽一行人陷入沼澤被漢軍追上。經過沼澤的一片混亂後,項羽也只剩二十八人可以一起作戰。接下來就是一段項羽的慷慨激昂,什麼我願意為了兄弟而戰,衝出突圍、過關斬將、拔下對方的旗幟,讓兄弟們知道,是天要亡我。
後來項羽也的確履行自己的諾言,殺了好幾個漢軍之將,而後沿路到了烏江,遇到了烏江亭長,他提議請項羽快速乘船離開,雖然江東較小,但現在走了,就能捲土重來,打掉重練。但是你各位想想,意氣風發、自視甚高的項羽怎麼可能答應這項提議?他告訴亭長,是天要亡我,我幹嘛渡河?我這樣放棄弟兄一人苟活,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接著,因不忍殺自己的愛馬,他將之託付給亭長。接著,項羽最後苟延殘喘再和漢軍廝殺了一下,便自刎了。
看完片段大意後,我們來看看《史記・項羽本紀》關於人物描寫的特別之處。
善用細節描繪凸顯人物性格
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 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首先是項羽將愛馬託付給亭長的這個橋段,從這裡大約能感受項羽是個暖男吧?愛護自己的寵物,不忍心讓這匹跟隨自己多年的駿馬就這樣跟著自己一同死去,如果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個不折不扣有溫度的暖男啊!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項王自 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令諸君 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接著這個片段,項羽認為是天要亡我,而不是不能打仗的罪過,所以他決定為了各位下屬進行戰鬥。這是什麼樣的驕傲跟固執?為了證明自己實力以及被天滅的無奈,直接秀一波,似乎也能讓人感受一絲絲好面子而不知變通。
通過細節來描繪人物性格的作法,帶給各位看官對於角色個性解讀想像的空間,除了成功塑造人物性格外,也能讓讀者對於人物產生好奇以及更深的臆測。
利用人物特殊口吻反映個性
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項王笑曰:「天之亡我,⋯⋯?」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項王自 度不得脫,謂其騎曰:「⋯⋯,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令諸君 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相信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猜到主要的特殊口吻了?「天之亡我」,在這短短的片段就出現了多次,不停的重複,是不是有點像這個人的口頭禪呢?項羽將這句話不停重複,表示在他內心深處不願意面對失敗的自傲,以及最沈痛的無奈,一切都是天意,任誰也奈何不了。
在描繪人物時,利用人物特殊口吻反映人物性格,可以讓讀者快速對角色產生一定的感受。例如,有一個角色的口頭禪常是快點,這樣我們是不是就能推測他可能是一個性格較沒耐心、急躁的人了呢?
臆測豐富的上帝視角
我們在節錄的故事中,不免會懷疑,司馬遷並非當事人,可能也沒做過田野調查,他要怎麼知道項羽將自己的馬送人,又或者如何得知項羽自己過關斬將只為了證明「天之亡我」?難道司馬遷是靈媒?這個選項應該不太可能成立,那只有一個可能,也就是,這是司馬遷根據歷史事件,以及先備了解,對於項羽的一種解讀。這樣的寫法,更可以幫角色塑造獨特的形象。
話說到這裡,不知道你各位是不是都悟出一些道理了呢?下次想試寫小說不妨模仿一下司馬遷的手法,讓他帶你解鎖小說成就吧!
avatar-img
0會員
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項羽有知識、有文化、又是戰功彪炳的百戰百勝,劉邦顯然比較土俗,既不學識淵博、也沒什麼文化底蘊,更不用說每戰必敗、每次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究竟這樣的懸殊實力與背景,劉邦要如何扳倒項羽呢? 他認為若是要打贏項羽,絕對要好好發揮劉邦的強項,問題是劉邦沒有強項啊! 張良卻說:「有啊!劉邦的強項就是...」
Thumbnail
魏書十一,第五人,田疇。這我以前倒是有讀過,現在看來,陳壽把他放在中間很妙。 這裡的重點會放在田疇拒絕曹操的封爵,進而引起的討論與風波……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聖經舊約‧傳道書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是在宮中飼養。一天這匹駿馬突然無緣無故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氣,要處死那位養
Thumbnail
戰國風雲人物蘇秦(約西元前340 -前254)不僅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古代中原大地上的偉大謀略家和外交家。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為縱約長,並相六國”,以抑強秦。 然而,因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或不署名,或姓名多被後人塗改,再加上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依據縱橫家後學擬作的長篇遊說
漢朝的司馬遷所著作的史記在提到蘇秦的死有這麼一段奇特又奈人尋味的說法:《蘇秦列傳》對蘇秦之死在當時無法找到其他的縱橫家書來對照的情形下只能以民間口傳的版本提出更加客觀的解釋: 太史公曰:蘇秦兄弟三人,皆游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
Thumbnail
史記《項羽本紀》紀錄垓下楚漢大戰,項王的悲歌慨及虞姬的故事。項羽在四面楚歌之際對虞姬詠嘆鐵漢柔情的悲歌。京劇《霸王別姬》中的虞姬形象在戲曲中深受重視。文章從歷史文獻及各種藝術形式對虞姬形象的表現,抒發對虞姬美化、豐富而立體形象的看法。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項羽有知識、有文化、又是戰功彪炳的百戰百勝,劉邦顯然比較土俗,既不學識淵博、也沒什麼文化底蘊,更不用說每戰必敗、每次都只有落荒而逃的份。究竟這樣的懸殊實力與背景,劉邦要如何扳倒項羽呢? 他認為若是要打贏項羽,絕對要好好發揮劉邦的強項,問題是劉邦沒有強項啊! 張良卻說:「有啊!劉邦的強項就是...」
Thumbnail
魏書十一,第五人,田疇。這我以前倒是有讀過,現在看來,陳壽把他放在中間很妙。 這裡的重點會放在田疇拒絕曹操的封爵,進而引起的討論與風波……
「說話」是一種能力、一項智慧、更是一門心靈藝術——護念自心、並護念他心,則喜、怒、哀、樂的表現和文詞語彙的傳遞,處處都能利人益己! 三、「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聖經舊約‧傳道書第一章)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是在宮中飼養。一天這匹駿馬突然無緣無故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氣,要處死那位養
Thumbnail
戰國風雲人物蘇秦(約西元前340 -前254)不僅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古代中原大地上的偉大謀略家和外交家。 據《史記·蘇秦列傳》記載,“蘇秦為縱約長,並相六國”,以抑強秦。 然而,因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或不署名,或姓名多被後人塗改,再加上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依據縱橫家後學擬作的長篇遊說
漢朝的司馬遷所著作的史記在提到蘇秦的死有這麼一段奇特又奈人尋味的說法:《蘇秦列傳》對蘇秦之死在當時無法找到其他的縱橫家書來對照的情形下只能以民間口傳的版本提出更加客觀的解釋: 太史公曰:蘇秦兄弟三人,皆游說諸侯以顯名,其術長於權變。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其術。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
Thumbnail
史記《項羽本紀》紀錄垓下楚漢大戰,項王的悲歌慨及虞姬的故事。項羽在四面楚歌之際對虞姬詠嘆鐵漢柔情的悲歌。京劇《霸王別姬》中的虞姬形象在戲曲中深受重視。文章從歷史文獻及各種藝術形式對虞姬形象的表現,抒發對虞姬美化、豐富而立體形象的看法。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Thumbnail
司馬遷家祖上自周開始,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家和天文家,後來雖然中間斷過一段時間做過武將(司馬錯),但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時,又做回了太史令,算是又恢復了祖傳的手藝。 這份家世首先就幫司馬家解決了最困難的原材料門檻。 由於有這一代代積澱的先決條件打底,重拾祖業的司馬談覺得要干點什麼才對得起祖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